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2 气温和降水——气温 同步训练
一、气温概述及其测定
1.(2019七上·端州期末)一天中陆地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12时,日出前后 B.12时,凌晨1时
C.14时,日出前后 D.14时,24时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时(约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
2.(2019八下·宜昌期中)“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
A.日温差较大 B.月温差较大
C.年温较差大 D.气温年际变化大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日温差较大,反映的是早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一般出现在内陆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因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山地小于平原。
3.(2019七上·农安期末)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是 ( )
A.8时 B.12时 C.14时 D.16时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气温一天中是有变化的,一般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气温随季节的变化,称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温度有一个月均最高值和一个月均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4.(2019七上·中山期末)下图是上海市某日天气资料图,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
A.晴,北风4级,气温0~10℃ B.雾,南风2级,气温0~10℃
C.雨,无风0级,气温2~10℃ D.阴,西风3级,气温2~10℃
【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从上海市某日天气资料图,该日天气可描述晴,北风4级,气温0~10℃。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5.(2019七上·汽开区期末)长春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5℃,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2℃,可以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
A.3℃ B.47℃ C.30℃ D.40℃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长春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5℃,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2℃,可以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是25-(-22)=47℃。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6.(2019七上·鸡西期末)南半球海洋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年变化是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7.(2019七下·南涧期中)下列四个地区中,气温最低的是( )
A.东南亚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欧洲西部 D.极地地区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地区中,气温最低的是极地地区,极地地区由于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并且一年中有几个月的时候处极夜状态,气温极低,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炎热,欧洲西部气候温和。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在南极,气温除了和纬度有关外,还和海拔高度有关.也就是说从南极大陆的沿海到内陆高原,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递减的.
8.(2019七上·德惠期末)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
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温度变化小
C.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
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数值大,气温高,数值小,气温低;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气温变化曲线是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气温变化的曲线图,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等温线形状的南北差异:北半球比较曲折,南半球比较平直。因北半球海陆相间,下垫面性质差异大,等温线偏离纬线。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9.(2019八下·海口期中)有关下图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气温分布
B.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的气温分布
C.图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气温
D.图甲地气温等于乙地气温
【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解:从图中可知气温曲线图看出,温度往北越来越低是北半球气温曲线图;图甲气温是10℃,乙是0℃,甲气温高于乙气温;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c、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10.(2019七上·兴文期末)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小题。
(1)关于北半球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圈以内均低于-10℃ B.气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C.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降低 D.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甲地区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因素
【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A.读图可知,欧洲西部北极圈以内气温高于-10
℃,A不符合题意;B. 北半球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B不符合题意
;C. 北半球气温
由低纬(南)向高纬(北)逐渐降低,C符合题意;D.北半球冬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反之,D不符合题意。(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 、
人类活动 、
海陆分布 、地形因素等。从海拔高度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甲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故答案为:(1)C;(2)D。
【点评】(1)气温分布规律:纬度影响: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②纬度位置越高(纬度数越大)气温越低;反之越高北半球气温向北降低往南升高;南半球相反。海陆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即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人为的地影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但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三、中考演练
11.(2019·大庆)有关气温分布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低,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B.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C.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气温完全一致
D.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于大陆气温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解: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2.(2019·大庆)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4时左右 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0时左右
【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一个地方的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是早上跟晚上气温更低,中午气温更高,由图可知,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达到最高值。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地面辐射逐渐增强。13时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此刻正是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13.(2019·龙东)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内西北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变化快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14.(2019·山西) 实验名称: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
实验用品:玻璃容器、温度计、沙子和水等。
实验资料:放置在露天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沙子和水(如下图)。
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
(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
(2)比较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
(3)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及其原因 。
【答案】(1)沙子气温升高13℃,水升高10℃;沙子升温快,水升温慢
(2)沙子气温降低12℃,水降低7℃;沙子降温快,水降温慢
(3)陆地气温日变化大,海洋气温日变化小;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特点是:沙子气温升高13℃,水升高10℃,所以说沙子升温快,水升温慢。
(2)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特点是沙子气温降低12℃,水降低7℃;所以说沙子降温快,水降温慢。
(3)据上述结论可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特点是:陆地气温日变化大,海洋气温日变化小;其原因是: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气温随季节的变化,称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温度有一个月均最高值和一个月均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四、综合提升
15.(2019八下·萝北期末)有关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年中,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D.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稀疏
【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A、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故A符合题意;
B、等温线密集,气温的差异大,故B不符合题意;
C、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故C不符合题意;
D、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等温线比较平直,稀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向高伟递减。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温度低,冬季海洋温度高,陆地气温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16.(2019七上·中山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 ℃以上,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 ℃以下。
(2)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洲。
(3)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 。
(4)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月,D在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月。
【答案】(1)30;0
(2)非
(3)海拔高(地势高)
(4)7;1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解:(1)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2)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非洲(热带面积广)。
(3)图中B地(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平均海拔高,气温低。
(4)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在7月份,最冷月在1月份,南半球的陆地相反;图中C地(亚洲东部)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D(南半球的大洋洲)在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
【点评】(1)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③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17.(2019八上·通化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观察等温线的变化可知,世界气温从 向两极递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位置。
(2)由图可以看出,等温线为平直的是 半球,原因是 。
(3)夏季,同一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气温 ,冬季情况相反,同一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气温 。
(4)一般而言,同纬度地区,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 ,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 。
(5)造成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低温中心的主导因素是 。
(6)下列等温线中,最接近纬线的是____
A.南半球20℃ B.北半球 20℃ C.南半球O℃ D.北半球O℃
【答案】(1)赤道;纬度位置
(2)南;南半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3)高;低
(4)高;低
(5)地形或海拔高
(6)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观察等温线的变化可知,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2)由图可以看出,等温线为平直的是南半球,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了绝大部分,地面更均匀。(3)夏季,同一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气温更高,冬季情况相反,同一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气温更低。
(4)一般而言,同纬度地区,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
(5)造成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低温中心的主导因素是由于这里海拔高,气温低。
(6)由图可知,以上四条等温线中,最接近纬线的是南半球O℃,只有这条线没有经过陆地,地面均匀。
【点评】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1 / 1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2 气温和降水——气温 同步训练
一、气温概述及其测定
1.(2019七上·端州期末)一天中陆地最高和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12时,日出前后 B.12时,凌晨1时
C.14时,日出前后 D.14时,24时
2.(2019八下·宜昌期中)“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
A.日温差较大 B.月温差较大
C.年温较差大 D.气温年际变化大
3.(2019七上·农安期末)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地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是 ( )
A.8时 B.12时 C.14时 D.16时
4.(2019七上·中山期末)下图是上海市某日天气资料图,该日天气可描述为( )
A.晴,北风4级,气温0~10℃ B.雾,南风2级,气温0~10℃
C.雨,无风0级,气温2~10℃ D.阴,西风3级,气温2~10℃
5.(2019七上·汽开区期末)长春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5℃,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2℃,可以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
A.3℃ B.47℃ C.30℃ D.40℃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6.(2019七上·鸡西期末)南半球海洋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7.(2019七下·南涧期中)下列四个地区中,气温最低的是( )
A.东南亚 B.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欧洲西部 D.极地地区
8.(2019七上·德惠期末)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
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温度变化小
C.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
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9.(2019八下·海口期中)有关下图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气温分布
B.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的气温分布
C.图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气温
D.图甲地气温等于乙地气温
10.(2019七上·兴文期末)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小题。
(1)关于北半球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圈以内均低于-10℃ B.气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C.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降低 D.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甲地区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因素
三、中考演练
11.(2019·大庆)有关气温分布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低,高纬度地区气温高
B.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C.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气温完全一致
D.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于大陆气温
12.(2019·大庆)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
A.4时左右 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0时左右
13.(2019·龙东)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
A.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2019·山西) 实验名称: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了解陆地与海洋气温变化的特点。
实验用品:玻璃容器、温度计、沙子和水等。
实验资料:放置在露天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沙子和水(如下图)。
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
(1)比较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
(2)比较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快慢 。
(3)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及其原因 。
四、综合提升
15.(2019八下·萝北期末)有关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年中,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D.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稀疏
16.(2019七上·中山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部分)”和“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 ℃以上,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 ℃以下。
(2)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洲。
(3)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 。
(4)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月,D在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月。
17.(2019八上·通化期末)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观察等温线的变化可知,世界气温从 向两极递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位置。
(2)由图可以看出,等温线为平直的是 半球,原因是 。
(3)夏季,同一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气温 ,冬季情况相反,同一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气温 。
(4)一般而言,同纬度地区,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 ,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 。
(5)造成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低温中心的主导因素是 。
(6)下列等温线中,最接近纬线的是____
A.南半球20℃ B.北半球 20℃ C.南半球O℃ D.北半球O℃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时(约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
2.【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日温差较大,反映的是早上气温低,中午气温高,一般出现在内陆地区。
故答案为:A。
【点评】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低纬地区大于高纬地区,因为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在中纬地区夏季日温差比冬季大,低纬和高纬地区则随季节的变化很小。就海陆来说,海洋日温差小于内陆。就天气来说,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就地势来说,山谷日温差大于山峰,凹地大于高地。山地小于平原。
3.【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气温一天中是有变化的,一般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气温随季节的变化,称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温度有一个月均最高值和一个月均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4.【答案】A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从上海市某日天气资料图,该日天气可描述晴,北风4级,气温0~10℃。
故答案为:A
【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5.【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长春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5℃,1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2℃,可以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是25-(-22)=47℃。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6.【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海洋上是2月。
故答案为:B。
【点评】气温年变化是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是7月,最低气温是1月,海洋最高气温是8月,最低是2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刚好相反。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7.【答案】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地区中,气温最低的是极地地区,极地地区由于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并且一年中有几个月的时候处极夜状态,气温极低,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炎热,欧洲西部气候温和。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在南极,气温除了和纬度有关外,还和海拔高度有关.也就是说从南极大陆的沿海到内陆高原,气温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递减的.
8.【答案】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等温线数值大,气温高,数值小,气温低;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气温变化曲线是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气温变化的曲线图,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等温线形状的南北差异:北半球比较曲折,南半球比较平直。因北半球海陆相间,下垫面性质差异大,等温线偏离纬线。而南半球主要是海洋,下垫面性质单一,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9.【答案】B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解:从图中可知气温曲线图看出,温度往北越来越低是北半球气温曲线图;图甲气温是10℃,乙是0℃,甲气温高于乙气温;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c、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10.【答案】(1)C
(2)D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1)A.读图可知,欧洲西部北极圈以内气温高于-10
℃,A不符合题意;B. 北半球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B不符合题意
;C. 北半球气温
由低纬(南)向高纬(北)逐渐降低,C符合题意;D.北半球冬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反之,D不符合题意。(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 、
人类活动 、
海陆分布 、地形因素等。从海拔高度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甲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故答案为:(1)C;(2)D。
【点评】(1)气温分布规律:纬度影响: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②纬度位置越高(纬度数越大)气温越低;反之越高北半球气温向北降低往南升高;南半球相反。海陆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即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人为的地影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但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11.【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解: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相比,夏季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时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故答案为:B。
【点评】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2.【答案】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一个地方的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天中气温会发生变化,通常是早上跟晚上气温更低,中午气温更高,由图可知,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是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故答案为:C。
【点评】一天中,正午12时太阳辐射达到最高值。此时,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地面辐射逐渐增强。13时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此刻正是地面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的时刻。由于地面增温后,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故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14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13.【答案】B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
【解析】【分析】解: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内西北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变化快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14.【答案】(1)沙子气温升高13℃,水升高10℃;沙子升温快,水升温慢
(2)沙子气温降低12℃,水降低7℃;沙子降温快,水降温慢
(3)陆地气温日变化大,海洋气温日变化小;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沙子和水,从早上到中午温度值的变化特点是:沙子气温升高13℃,水升高10℃,所以说沙子升温快,水升温慢。
(2)沙子和水,从中午到傍晚温度值的变化特点是沙子气温降低12℃,水降低7℃;所以说沙子降温快,水降温慢。
(3)据上述结论可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特点是:陆地气温日变化大,海洋气温日变化小;其原因是: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通常一天中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中气温随季节的变化,称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温度有一个月均最高值和一个月均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年较差。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15.【答案】A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A、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故A符合题意;
B、等温线密集,气温的差异大,故B不符合题意;
C、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故C不符合题意;
D、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等温线比较平直,稀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气温从低纬向高伟递减。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温度低,冬季海洋温度高,陆地气温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16.【答案】(1)30;0
(2)非
(3)海拔高(地势高)
(4)7;1
【知识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解:(1)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30℃以上,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
(2)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非洲(热带面积广)。
(3)图中B地(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平均海拔高,气温低。
(4)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在7月份,最冷月在1月份,南半球的陆地相反;图中C地(亚洲东部)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D(南半球的大洋洲)在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
【点评】(1)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中纬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①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③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17.【答案】(1)赤道;纬度位置
(2)南;南半球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3)高;低
(4)高;低
(5)地形或海拔高
(6)C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定义、测量、日变化与年变化、等温线);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解析】【分析】(1)观察等温线的变化可知,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2)由图可以看出,等温线为平直的是南半球,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了绝大部分,地面更均匀。(3)夏季,同一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气温更高,冬季情况相反,同一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比海洋气温更低。
(4)一般而言,同纬度地区,有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高,有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低。
(5)造成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低温中心的主导因素是由于这里海拔高,气温低。
(6)由图可知,以上四条等温线中,最接近纬线的是南半球O℃,只有这条线没有经过陆地,地面均匀。
【点评】全球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