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标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的危害和来源,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认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初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择了与化学联系密切的材料、能源、化肥及农药、环境等内容,每一部分都选取了一种或几种典型物质或事例,旨在通过这些典型物质或事例说明化学在其中的作用,使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认识化学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防治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建议:
本单元是初中化学课程的最后一单元,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站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化学,帮助学生体验化学与技术及社会的密切联系,初步具备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化学的发展必将对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知道常见的玻璃、塑料、玻璃钢及其应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了解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学习与研究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转化”的观念。
2.知道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是储存于物质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电能、光能等;可使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 3.认识化学在开发新的储能物质、实现物质转化、改良物质性能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1. 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2.认识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化肥和农药的研制、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密切关系 。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复习重难点:
重点:化学电池与氢能; 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难点: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
课前准备:多媒体;复习课件。
复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复习: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丰富的材料,良好的环境,而能源、材料、环境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学完了第十一单元,我们对这一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对本章内容进行及时的整理和复习。希望通过复习让我们对学好化学更有信心。板书: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复习课)一、出示单元复习目标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了解本节课的单元目标。投影展示本单元目标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知道常见的玻璃、塑料、玻璃钢及其应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了解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二、【基础知识自主复习】学生阅读助学上的本单元知识树图,小组合作、同学之间以“问答”的互动形式来完成速查、速记,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并完成投影出示的知识回顾。一、化学与能源开发1.清洁高效的氢能(1)氢能源的优点有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氢能源目前不能推广的原因是氢气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应用广泛的化学电池(1)化学电池是一种将____________直接转化成________的装置。其特点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电池工作主要是 能转化为 能;蓄电池充电主要是 能转化为 能。二、化学与材料研制1.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玻璃是________种材料。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是用____________ (主要成分是SiO2)、_______、_______-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在玻璃窑中高温烧制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 。2.来着石油的有机合成材料。(1)塑料是人工合成的一类_________材料,大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聚乙烯是一种最常用的塑料,它是由许多________连在一起,聚合成大分子而形成的。3.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1)玻璃钢既不是玻璃也不是钢,而是在塑料中加入______制成的。它既有玻璃般的__________,又有钢般的_______,故俗称玻璃钢。(2)复合材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化学与农业生产1.化肥——农作物的重要食粮(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种,其中①_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的需要量较大,因此④______肥、⑤______肥和⑥______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2)氨态氮肥的检验方法:在化肥中加入________,研磨,若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色,则该化肥是铵态氮肥。2.农药——作物生长的卫士(1)人类较早使用并且至今仍广泛使用的一种杀菌剂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用__________ (CuSO4·5H2O)和生石灰混合制得。(2)化学家正积极研制和开发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________、_________等。四、化学与环境保护。1.保护生命之源(1)水污染主要来自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2)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___ __ ___ , _____ __。2.还人类洁净的空气燃煤排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大气后,形成硫酸型酸雨。3.与自然和谐相处(1)环境污染分两个过程,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2)污染的防治就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例分析链接中考】[过渡]本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通过中考看看本单元的考点以及常考的题型。多媒体展示并板书: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命题特点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来考查。【例1】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如图是我国的节能标志),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请回答:(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请回答三种):_________________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请你分别各举一例: 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____________;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_______________。(4)氢气具有热值高且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答案】(1)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2)C+O2CO2 CaO+H2O→Ca(OH)2(3)①干电池,蓄电池的使用 ②给电池充电、电解水等(4)燃烧后生成水,无污染,可循环利用【解析】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时环境的污染。【规律总结】化石燃料的蕴藏量越来越少,开发新能源可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并要学会从环保角度分析开发新能源的好处,培养节能意识。二、化学材料1.命题特点此考点在往年中考中所占分值在2分左右,是中考常考知识点。通常以选择题、填充题的形式来考查,在2012年全国各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均有所涉及。【例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工合成材料的是( )A.棉花B.导电塑料 C.尼龙绳 D.塑料食品袋【答案】A【解析】棉花是天然材料,不是人工合成的。【规律总结】人工合成材料是天然不存在,经人工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一类有机高分子材料。一般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化肥【例】小明家是种植蔬菜的专业户,他学习了初三化学后告诉父母:施用适量的氮肥可以使种植的蔬菜叶色浓绿。因此,(1)他建议其父母去买的氮肥的是 。(填字母)A.碳酸氢铵[NH4HCO3] B.硫酸钾[K2SO4] C.磷矿粉 [Ca3(PO4)2] (2)他还告诫父母在施用氮肥的同时 (填“能”或“不能”)施用草木灰。理由是 。(3)他还建议父母经常向大棚中补充气体肥料CO2,目的是促进绿色植物 作用。【答案】(1)A (2)不能 草木灰和他们买的氮肥混合使用会放出氨气,降低氮肥肥效 (3)光合【解析】(1)硫酸钾是钾肥;磷矿粉是磷肥;只有碳酸氢铵含氮,是氮肥。(2)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因为草木灰溶液显碱性,与铵态氮肥混合后,易生成氢氧化铵,氢氧化铵不稳定,易分解,降低肥效。(3)光合作用吸收CO2,CO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规律总结】氮肥可促进植物茎叶的生长;磷肥可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能力,使穗粒增大、饱满;钾肥可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并促进淀粉和糖的形成。氮肥与碱性的物质混合,可产生氨气跑掉,从而降低肥效。四、化学与环境保护。【例】水的污染主要来自下列①~⑤中的 ( ) ①天然水与空气、岩石和土壤长期接触②工业生产中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③水生动物的繁殖④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A.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解析】水污染来自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渣和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等随雨水流入河流中。水污染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大量化肥的使用,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使水生植物在富营养下过度繁殖,导致水体污染。答案 B【规律总结】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方法(1)防治措施①依据不同的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②加强水质监测。③禁止污水的任意排放。④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2)具体方法①工业废水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②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磷洗衣粉;③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④利用化学方法处理废水是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四、【总结反思评价】本单元是初中化学的收尾一章,从整册书的安排看,起到了总结和拓展的作用。从上述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生活中每个地方都能找到化学的影子。我们对身边的物质,从研究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和性质等方面入手可以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和性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某些违反化学科学的现象也可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我们要通过学习懂得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和化学材料,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才能生活在碧水蓝天之下,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听讲。 阅读本单元的目标,明确复习任务根据复习提纲自主查阅课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梳理。互相交流,形成网络:讨论回答,巩固基础知识。了解氢能源的优点和使用情况。认识生产玻璃的原料,会书写生产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塑料的优点和造成的白色污染情况。明确复合材料是混合物。了解各种化肥农药的分类和作用。知道空气和水的污染和防治。建立绿色化学概念。通过和本单元知识有关的中考题的分析,了解本单元考点和题型。明确命题特点。讨论交流,找出问题的答案。熟悉做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相关知识点的应用。独立完成,找出答案,总结规律。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做题的能力。分析、思考,完成典型题例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关键。针对重要知识点加深理解和记忆。自主交流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 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复习内容。一开始向学生出示复习内容及复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有大致的了解,利于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根据知识树,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够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所学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小组同学间以“问答”的互动形式来完成速查、速记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高效地投入到复习中去。强化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掌握的要求。让学生巩固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关注中考,强化热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围绕知识点选择例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对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作用很大,通过学生的分析给出了运用知识的一些典型方法。通过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的应用,明确运用知识的一些典型方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通过中考题目的练习,让学生意识到中考题目并不难,自己也能解决,从而树立通过努力能在中考化学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培养学生的的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强化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掌握的要求。小结的过程大胆交给学生,听听学生的感悟、体会,以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
五、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绿色能源是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C ) A.风能 B.太阳能 C.煤 D.氢能源2.绝大多数人认为氢是未来时代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目前制约氢能推广使用的瓶颈问题有两个:一是氢的储存,二是氢的制取。下列各种制氢方法中,最有开发前景的制法是( D )A.原子能发电电解水2H2O2H2+O2B.锌与稀硫酸反应:H2SO4+Zn==H2↑+ZnSO4C.利用天然气与水反应:CH4+2H2O==4H2+CO2 D.运用生物技术培养特殊菌类,利用太阳能分解水3.某气体的成分可能含有H2、CO、N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该气体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将全部生成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有增加,则该气体的成分不可能是( B )A.CH4 B.CO和N2 C.H2和CO D.CO和CH44、4.6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需要消耗9.6g氧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该有机物中( C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元素 C.含碳、氢、氧元素 D.可能含氧元素5.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C )A.家庭烧型煤取暧 B.利用海洋潮汐发电 C.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6.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乱扔塑料袋、泡沫快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B.城市一般能见度较低,主要是烟雾和粉尘污染所致C.公园里大理石雕塑被腐蚀,这是温室效应所致D.不合格装饰材料中常含甲醛、苯等致癌物,会导致室内污染7.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B.可有效利用秸秆,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C.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8.为了改变我国的环保状况,向世界展现一个新的形象,某校同学提出下列建议:①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分类回收垃圾;④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低的使用;⑥提倡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⑦农业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C )A.①②③④⑥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全部9.“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科技革命的三大支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核能、太阳能氢能等是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新能源B.制造“神舟”号宇宙飞船,使用了大量的新型材料C.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有百利而无一害”D.人类应与环境和谐相处,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等矿物资源10.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D )A.不锈钢 B.羊毛 C.陶瓷 D.聚乙烯塑料11.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A.磷酸二氢钾(KH2PO4) B.尿素[CO(NH2)2]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硫酸钾(K2SO4)12.为了使2013年全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A.关闭所有的化工企业 B.提高污水处理率C.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D.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民用燃煤13.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已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跟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钾肥为( C )A.KNO3 B.K2CO3 C.K2SO4 D.KCl14.某硝酸铵(NH4NO3)样品中混有一种其他化肥,经分析该样品中含氮36%,则该样品中混有的氮肥是( D )A.NH4HCO3 B.(NH4)2SO4 C.NH4Cl D.CO(NH2)215.某不纯的硝酸铵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4.3%(杂质中不含氮元素),则该硝酸铵样品的纯度为( A )A.98% B.96% C.100%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又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华夏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 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农药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新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究人造血管;⑥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班进行反应; 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⑴健康问题 。 ⑵环境问题 。⑶粮食问题 。 ⑷能源问题 。2.现有下列三种化肥:磷矿粉[主要成分是Ca3(PO4)2]、氯化铵(NH4Cl)、硫酸钾(K2SO4),其中属于钾肥的是 ;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3.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它能调节新陈代谢,有益于幼儿生体发育。最近,某品牌奶粉的含碘量超过了国家标准,你认为此批奶粉 (填“可以”或“不可以”)食用,理由是 。 三、下面是某化肥厂在一公共场所的围墙上做的广告,请仔细观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X k B 1 . c o m(l)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由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的。(2)碳酸氢铵的氮含量是指氮元素在碳酸氢铵中的质量分数。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你认为此广告是__________广告(填“真实”或“虚假”),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助学》单元检测。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还关注生活与化学的联系。我设置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掌握本章化学知识。这种方法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复习课上一味做题的枯燥乏味的情景,从而也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