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3海水“制碱'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8.3海水“制碱'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28 20:5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海水制碱 鲁教版
第1 课时 年 月 日 星期 备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工业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2.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认识碳酸氢钠的用途[过程与方法目标]4.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5.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6.认识到科学方法在人们的实践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7.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比较、归纳能力重点: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思路和反应原理难点: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思路和反应原理教法:讲授法、归纳法、类比法教具:多媒体课型:新授课
学 案 教师活动(含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探究氨碱法制纯碱。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概括简述用食盐制纯碱的原理,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原料:_____、_____媒介:_____步骤、原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艺流程: 学习任务二: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概括简述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多识一点》交流和总结:1、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选择生产碳酸钠的原料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3)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2、系统总结:总结本节知识点二、诊断评价:1、碳酸钠俗名_______,又称_______,是一种____色_____体,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呈____性,我国著名科学家_______,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向浓氨水中加入足量食盐晶体制取 ,当 时说明溶液已饱和,向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看到的现象是 ,对沉淀进行加热,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而把得到的沉淀放入水中很快就溶解了,这说明了碳酸氢钠易溶于 难溶于 。3、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 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其水溶液显 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4、碳酸氢钠俗名 水溶液显 性,受热不稳定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是 。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纯碱需要的原料是食盐和石灰石B海水晒得的粗盐可以直接吸氨制成氨盐水C向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可得到纯碱,溶液经结晶后得到纯碱固体D因为氯化钠水溶液呈中性,所以氨盐水也呈中性6、有人认为侯氏制碱法的优点有四:A.生产过程中部分产品可作为原始材料使用;B.副产品是一种可利用的的化肥;C.反应不需要加热,可节约能源;D.副产品不会造成污染。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7、画出氨碱法制纯碱的工艺流程 导入新课: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出问题:同学们,我手里这瓶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保存不当发生变质,瓶口出现一些白色粉末,你知道其中有什么新物质生成吗? 谁能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碳酸钠,自然界中人们很早以前就能够从植物的灰烬和盐湖中提取它(展示图片)。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氨碱法制纯碱。(板书)自学原理:请同学们通过屏幕上的提示,带着问题自学课本19页第三段以及下面的生产流程和方程式,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教师讲解: 哪位学生能够将屏幕上的生产流程和方程式加以完整。氨气可以回收利用,请同学们尝试书写这一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指导)由此可见,氨气的确起到了“媒介”的作用,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称之为“氨碱法”了吧。 [设问]: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 [再问] 在生产过程中,是先通入氨气,还是先通入二氧化碳?为什么? [设问]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在相同的温度下,碳酸氢钠溶解度比NH4Cl小,首先达到饱和,析出晶体,而氯化铵溶解度大,不容易结晶析出。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阅读20页的“多识一点“。用途讲解: 纯碱在化学工业中用途非常广,被誉为"化工之母"。(先请学生阅读课本20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再通过图片展示加以直观的认识) 观看思考完成书写倾听观看学生自学完成、书写思考讨论、交流回答氨气的溶解度大,先通入氨气可以更多的溶解二氧化碳。讨论回答碳酸氢钠先析出,因其溶解度相对较小首先达到饱和,析出晶体,而氯化铵溶解度大,不容易结晶析出。阅读自学观看 由”氢氧化钠变质”这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导入新课. 通过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开展碳酸钠的工业制造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获得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更为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帮学生树立元素守恒观。先让学生感性地认识这一原理图片展示加以直观的认识
课后练习精编1.(海南)由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探索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①NH3+C02+X=NH4HC03 ②NH4HC03+NaCI==NH4Cl+NaHC03 ↓③2NaHC03Na2C03+H20+C02 ↑ 请回答:(1)反应①中X的化学式为 ;(2) NH4Cl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3)除去混在Na2C03粉末中少量的NaHC03的方法是 。2. (楚雄)右图是实验室里一瓶标签破损的白色粉末状固体。小明同学取出少量该固体放入一洁净试管中,加水振荡后固体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继续加入少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固体可能是( )A.Na2SO4 B.NaCl C.NaHCO3 D.NaOH3.(湛江)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_①_。王霞妈妈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_②_;另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③_,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④_。为了得到鉴别纯碱和小苏打的正确方法,王霞继续查找资料,发现它们有下列的性质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20℃时溶解度21.6g,溶解时放热20℃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加热不分解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_____⑤_____,否则为_____⑥_____。(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_____⑦_____。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知道了海水制碱的原理,还为我国的“侯氏制碱”引以为豪,增加了爱国热情。
鲁教版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2课时 备课人
教学目标1、掌握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用途2、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重点:纯碱的制法和性质难点:纯碱的制法和性质教法:讲授法、归纳法、类比法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课
学 案 教师活动(含学法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举例说明纯碱在化学工业上的用途。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最后两段概括总结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学习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学生活动21、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分组实验并完成下表碳酸钠(Na2CO3)物理性化学性质现象结论与指示剂与酸反应盐酸硫酸与氢氧化钙2、合作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碳酸钠的性质,总结归纳一下盐类的化学性质(2)怎样鉴别某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简述实验的步骤和现象。3、系统总结:系统总结本节知识点学习任务三:1、回忆什么叫复分解反应?2、看以下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1)氢氧化钠和盐酸(2)碳酸钙和硝酸(3)氯化钾和硝酸钠(4)氯化铜和硝酸银(5)氢氧化钙和碳酸钠(6)氢氧化钠和硫酸铜3、自主学习:记忆酸碱盐的溶解性学生活动3:(1)阅读教材,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记忆竞赛:如何才能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它们的溶解性?并用以下四组物质进行测试A、NaOH CaSO4 MgCO3 KNO3 B、FeCO3 AgCl Ca(OH)2 CaCl2C、Ag2SO4 Cu(NO3)2 Fe(OH)3 BaSO4 D、CaCO3 FeCl3 Mg(OH)3 BaCl2学习任务四:探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活动4:合作交流讨论:(1)1、2、5、6中的两种物质间为什么能够发生反应;(2) 3、4中的两种物质间为什么不能发生反应三、诊断评价1、判断下列两种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A.碳酸钠与盐酸B.氢氧化钙和硫酸铜C.硫酸银和氯化钙D.碳酸钠和氢氧化钡2.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制取硫酸铜,你能写出几个化学方程式?3.碳酸钠俗名_____,又称_______,是一种____色_____体,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呈____性,我国著名科学家______,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4.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合,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 Na2CO3 B.Ca(OH)2 C.CaO D.NaCl5、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可加入适量的( )A.石灰水 B.氯化钾C.盐酸 D.氯化钙溶液6、鱼胆破后使鱼肉沾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好物质是( )A、水 B、纯碱 C、食盐 D、食醋7.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把盐酸滴在草木灰上,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实验现象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A.Na2CO3 B.K2CO3 C.KNO3 D.KOH8.现有下列试剂①澄清石灰水 ②食醋 ③食盐水 ④纯碱溶液 ⑤烧碱溶液 ,其中检验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必须用到的是( )A.②⑤ B.①② C.②④ D.①③9.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下列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加入稀盐酸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酚酞试液10.能准确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是( )A.加入盐酸有可燃性气体产生 B.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C.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盐酸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11、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时间长了有一些白色固体,这些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氯化钠 D.碳酸钙12.利用家庭生活用品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食盐、食醋、纯碱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B鉴别食盐和纯碱C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制取二氧化碳【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0页最后两段。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1页内容并完成“学习任务二”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三”,并回答。让学生分组探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教师点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让学生完成“诊断评价” 阅读思考回答交流、讨论回答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探讨回答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自主完成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温故知新锻炼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课后练习精编 1.(武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是稀盐酸B.可用适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得到纯净的氯化钠C.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的方法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2.(楚雄)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是( )A.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 B.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C.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D.K2SO4溶液和NaCl溶液3.(鄂州)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Ba(OH)2溶液、MgSO4溶液、Na2CO3溶液和稀HCl中的一种。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零。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A.Ba(OH)2、MgSO4、Na2CO3、HCl B.Na2CO3、Ba(OH)2、MgSO4、HClC.HCl、MgSO4、Ba(OH)2、Na2CO3 D.Ba(OH)2、Na2CO3、HCl、MgSO44.(河北)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称取该样品11 g,加入到盛有50 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为56.6 g。请计算:(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纯碱的性质,还懂得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收获颇多。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