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汉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学生准备: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中国古代岩画中的一段象形文字,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
二、课堂发展
1、教师播放光盘视频,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演化轨迹使学生得到启示。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
2、学写象形文字。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
3、学生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教师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4、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
三、创作作品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设计一张校园诗歌朗诵会请柬。
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
四、课堂展示
学生互评、自评。教师提炼,鼓励学生多讲述自己的制作心得与创作感受。
五、课堂小结
本课注重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教材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艺术特点,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培养孩子热爱汉字的情感。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并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创作“字义”与“形象”和谐统一的装饰文字。使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比较、思考,进而大胆地将自己对汉字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中华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