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8-27 10:05:54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训练
一、生态系统的概述
1.(2019七上·福田期末)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莲花山公园 B.红树林的鸟群
C.校园内的一块草坪 D.山坡上的所有荔枝树
【答案】A,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A、莲花山公园属于生态系统,包括了环境和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可见A符合题意。
B、红树林的鸟群只包括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校园内的一块草坪属于生态系统,包括了环境和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可见C符合题意。
D、 山坡上的所有荔枝树只包括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述,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态系统的概念,明确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2019七上·大安期末)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下能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阳光、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动物、微生物
B.植物、动物、微生物
C.阳光、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动物
D.阳光、土壤、空气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A、阳光、土壤、水、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A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没包括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阳光、土壤、水分、空气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植物是生产者,动物为消费者,缺少分解者,C不符合题意。
D、阳光、土壤、水、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没包括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明确生态系统是环境和生物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3.(2018七上·陆丰期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的统一整体
B.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片森林等,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里一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D.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一种生物与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如一片树林:既包括了树林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树林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4.(2019八下·施甸月考)到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工作者,要将生活垃圾带离的原因是(  )
A.北极缺少生产者 B.北极分解者少
C.北极缺少消费者 D.北极缺少非生物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到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主要是因为北极比较缺少分解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5.(2019·绵阳模拟)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草→昆虫→鸡→鹰
C.昆虫→青蛙→蛇→鹰 D.蛇→青蛙→昆虫→草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符合题意;
C、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不符合题意;
D、蛇是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6.(2018八下·瑶海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
(2)从食物链可以看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关系.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就形成了   .
(4)在生态系统中,此食物网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答案】(1)5;草→兔→鹰(或者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2)捕食
(3)食物网
(4)分解者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写出其中的一条:草→兔→鹰(或者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形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
(4)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7.(2019·海淀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中,若羊的数量减少,不会影响到蛇的数量
C.除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还包含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
D.该生态系统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可以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A不符合题意;
B.该生态系统中,若羊的数量减少,鼠因失去部分竞争者而增加,蛇则因食物丰富而增加,B符合题意;
C.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C不符合题意;
D.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8.(2019七下·陵城月考)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如果体内金属铅达到一定浓度就会造成铅中毒。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表,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 甲 乙 丙 丁
铅的相对含量 0.03 6.05 0.39 62.00
A.乙→丙→丁→甲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3、丙0.39、乙6.05、丁62.00,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生物富集现象: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2019·民勤模拟)水中存在着“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这样一条的食物链,如果水受到DDT(一种有害物质)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A.藻类 B.小虾 C.小鱼 D.大鱼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大鱼,因为大鱼的营养级最高.
故答案为:D
【分析】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10.(2018七上·宜兴期中)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是   ,图中编号为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的人或动物叫做    ,图中编号为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   ,图中编号为   。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缺一不可的,没有   ,整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就失去了食物来源。
【答案】(1)生产者;1;消费者;2;分解者;3
(2)相互依存(或依赖、或相互影响等);生产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图中1是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图中2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的人或动物;图中3是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如果没有生产者,整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就失去了食物来源。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11.(2019八下·茂名月考)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该食物网中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己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高级消费者结束。该食物网共有三条食物链: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上可以看出,戊以丁为食形成捕食关系,戊与丁同时以己为食,形成竞争关系。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能量逐级递减、毒素富集。戊是高级消费者能量最少,毒素富集最多,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食物网 中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己、戊都是消费者。戊不是分解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个数应由生产者开始,高级消费者结束;各种生物在食物网中通过吃与被吃关系形成了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能量沿食物链方向逐级递减,物质富集浓度逐级增高。
12.(2019八下·鱼台月考)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  )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较短时间内丁会减少
D.丙一甲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根据图可知,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所以丁所含的最少,可以判断,乙为最高营养及,丁为生产者,食物链为:丁→甲→丙→乙。
A、通过以上分析,以为最高级消费者,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食物链为丁→甲→丙→乙,所以丙为第三营养级,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丁为生产者,甲以丁为食物,所以,如果甲数量突然增加,较短的时间内,丁会因甲的增加而减少,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且是单行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根据食物链,能量是由甲流向丙,传递效率为 10%~20% ,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富集和食物链,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是常考的题型,熟知,有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含量最低的为生产者。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2019七下·桐城开学考)下列哪一项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A.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稳定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D.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数量大增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A不符合题意;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而不是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4.(2019八下·辽阳开学考)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减少消费者的数量
C.改变非生物因素 D.增加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种类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维持平衡的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将会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
15.(2019七上·昆明期末)某牧草种植区,为防止鸟吃草籽,用网将整个实验区罩了起来。结果是草的叶子很快被吃光,因而没能得到预想的草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牧草品种退化
C.草的生长迅速变慢 D.食物链被破坏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农场中存在着食物链:草→虫→鸟,用网把草地罩起来后,破坏了食物链,鸟飞不进去,虫没有了天敌鸟的控制大量繁殖,吃光了草的叶子,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因此草长得并不好,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16.(2018七上·钦州期中)在食物链“草→羚羊→豹”中,若羚羊的数量有所增加,则(  )
A.草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B.豹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C.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草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平衡
D.草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豹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在一定的数量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食物链“草→羚羊→豹”中,若羚羊的数量有所增加,短时期内,草的数量会减少,随着草数量的减少,羚羊的数量会减少,由于羚羊数量的减少草数量又会增加,故草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加。豹的数量又因羚羊数量增加而增加,又因羚羊数量减少而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7.(2018七上·钦州期中)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定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的数量增加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会大量捕食甲,则甲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就会增加;丁以乙为食,乙增多,丁的数量也随着增多,所以若乙的数量增加,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18.(2019八上·深圳期末)某同学观察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不正确(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草、鼠、蛇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D.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且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标杆不平衡,表示鼠的数量多,蛇的数量较少,鼠的营养级低数量多,蛇的营养级高数量少,符合物质流动的特点,所以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可见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在该生态系统中,草位于食物链的首端,是食物链的开始,根据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相关知识加以理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是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在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9.(2018八下·石景山期末)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爆发“水华”现象。发生“水华”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腥臭,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下表为科研人员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治理前 的池塘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1天 15天 39天 42天 60天 66天
藻类(cm3/m 2) 8 8 7.3 3.27 3.2 3.9 4.24
无齿贝(个/m2) 0 1.5 1.5 1.75 1.79 1.79 1.792
水草(株/ m2) 3 3 4.8 15.3 22.3 14 12.8
草鱼(㎏/ m2) 0 0 0 0 0.73 0.97 1.07
(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   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   ,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   ,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   关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   。
(3)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不变/变简单/变复杂)。
【答案】(1)池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2)无齿贝类;下降趋势;竞争;投放草鱼,草鱼捕食水草使其数量降低
(3)变复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无齿贝类,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无齿贝类,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草鱼,草鱼捕食水草使其数量降低。
(3)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增多,食物网变复杂,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四、中考演练
20.(2019·成都)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D.有机物和能量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1.(2019·长沙)小芳某天的生物作业是自制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小芳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生产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22.(2019·盐城)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D
C.若某种有毒物质进入乙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D
D.从功能上看,图中丙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A、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③表示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乙中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D的数量最少,位于最高营养级,因此生物的是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B、C、D,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甲→A→B→C→D,B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D的生物数量最少,其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C不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和大气之间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可以确定甲是生产者;甲和乙均有物质流向丙,丙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因此丙是分解者,乙直接消耗有机物获取营养,则乙是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识图:1-植物的呼吸作用,2-动物的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3.(2019·张家界)2018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A.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月宫一号”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简单,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4.(2019·成都)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大量砍伐森林的树木,人为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江河中,造成江河污染,直接影响江河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C符合题意;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汽车尾气排放多了,会增加空气污染,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1 / 1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同步训练
一、生态系统的概述
1.(2019七上·福田期末)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莲花山公园 B.红树林的鸟群
C.校园内的一块草坪 D.山坡上的所有荔枝树
2.(2019七上·大安期末)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以下能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阳光、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动物、微生物
B.植物、动物、微生物
C.阳光、土壤、水、空气和植物、动物
D.阳光、土壤、空气
3.(2018七上·陆丰期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的统一整体
B.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一块农田,一个池塘,一片森林等,都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里一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D.生态系统就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一种生物与生物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4.(2019八下·施甸月考)到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工作者,要将生活垃圾带离的原因是(  )
A.北极缺少生产者 B.北极分解者少
C.北极缺少消费者 D.北极缺少非生物
5.(2019·绵阳模拟)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草→昆虫→鸡→鹰
C.昆虫→青蛙→蛇→鹰 D.蛇→青蛙→昆虫→草
6.(2018八下·瑶海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的一条:   .
(2)从食物链可以看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关系.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就形成了   .
(4)在生态系统中,此食物网没有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   .
7.(2019·海淀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中,若羊的数量减少,不会影响到蛇的数量
C.除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还包含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
D.该生态系统的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可以参与物质循环
8.(2019七下·陵城月考)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如果体内金属铅达到一定浓度就会造成铅中毒。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表,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 甲 乙 丙 丁
铅的相对含量 0.03 6.05 0.39 62.00
A.乙→丙→丁→甲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甲→乙→丙→丁
9.(2019·民勤模拟)水中存在着“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这样一条的食物链,如果水受到DDT(一种有害物质)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A.藻类 B.小虾 C.小鱼 D.大鱼
10.(2018七上·宜兴期中)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是   ,图中编号为   ;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的人或动物叫做    ,图中编号为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   ,图中编号为   。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缺一不可的,没有   ,整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就失去了食物来源。
11.(2019八下·茂名月考)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
D.该食物网中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己是消费者,戊是分解者
12.(2019八下·鱼台月考)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  )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较短时间内丁会减少
D.丙一甲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2019七下·桐城开学考)下列哪一项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
A.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种类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稳定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D.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数量大增
14.(2019八下·辽阳开学考)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量 B.减少消费者的数量
C.改变非生物因素 D.增加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种类
15.(2019七上·昆明期末)某牧草种植区,为防止鸟吃草籽,用网将整个实验区罩了起来。结果是草的叶子很快被吃光,因而没能得到预想的草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牧草品种退化
C.草的生长迅速变慢 D.食物链被破坏
16.(2018七上·钦州期中)在食物链“草→羚羊→豹”中,若羚羊的数量有所增加,则(  )
A.草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B.豹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C.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草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平衡
D.草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豹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在一定的数量
17.(2018七上·钦州期中)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在一定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D.甲、丙的数量增加
18.(2019八上·深圳期末)某同学观察图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不正确(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草、鼠、蛇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C.该生态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
D.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最多
19.(2018八下·石景山期末)近年来,我国的内陆湖泊、池塘等区域经常爆发“水华”现象。发生“水华”的水体往往会散发出腥臭,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下表为科研人员治理某池塘水华过程中,测得的水体中各种生物的密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治理前 的池塘 治理过程中的池塘
1天 15天 39天 42天 60天 66天
藻类(cm3/m 2) 8 8 7.3 3.27 3.2 3.9 4.24
无齿贝(个/m2) 0 1.5 1.5 1.75 1.79 1.79 1.792
水草(株/ m2) 3 3 4.8 15.3 22.3 14 12.8
草鱼(㎏/ m2) 0 0 0 0 0.73 0.97 1.07
(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   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   ,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   ,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   关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   。
(3)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不变/变简单/变复杂)。
四、中考演练
20.(2019·成都)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D.有机物和能量
21.(2019·长沙)小芳某天的生物作业是自制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  )
A.分解者 B.生产者 C.消费者 D.非生物部分
22.(2019·盐城)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着食物关系的四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A→B→C→D
C.若某种有毒物质进入乙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D
D.从功能上看,图中丙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3.(2019·张家界)2018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A.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24.(2019·成都)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C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A、莲花山公园属于生态系统,包括了环境和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可见A符合题意。
B、红树林的鸟群只包括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校园内的一块草坪属于生态系统,包括了环境和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可见C符合题意。
D、 山坡上的所有荔枝树只包括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述,比较简单,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生态系统的概念,明确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A、阳光、土壤、水、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A属于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没包括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阳光、土壤、水分、空气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植物是生产者,动物为消费者,缺少分解者,C不符合题意。
D、阳光、土壤、水、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没包括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即可,明确生态系统是环境和生物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如一片树林:既包括了树林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树林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可简写成: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4.【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放在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故到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走,这主要是因为北极比较缺少分解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5.【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不符合题意;
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符合题意;
C、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不符合题意;
D、蛇是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6.【答案】(1)5;草→兔→鹰(或者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2)捕食
(3)食物网
(4)分解者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有5条.写出其中的一条:草→兔→鹰(或者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形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
(4)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7.【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A不符合题意;
B.该生态系统中,若羊的数量减少,鼠因失去部分竞争者而增加,蛇则因食物丰富而增加,B符合题意;
C.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C不符合题意;
D.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8.【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3、丙0.39、乙6.05、丁62.00,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生物富集现象: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大鱼,因为大鱼的营养级最高.
故答案为:D
【分析】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10.【答案】(1)生产者;1;消费者;2;分解者;3
(2)相互依存(或依赖、或相互影响等);生产者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1)图中1是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图中2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的人或动物;图中3是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如果没有生产者,整个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分解者就失去了食物来源。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11.【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A、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高级消费者结束。该食物网共有三条食物链: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上可以看出,戊以丁为食形成捕食关系,戊与丁同时以己为食,形成竞争关系。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能量逐级递减、毒素富集。戊是高级消费者能量最少,毒素富集最多,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该食物网 中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己、戊都是消费者。戊不是分解者。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个数应由生产者开始,高级消费者结束;各种生物在食物网中通过吃与被吃关系形成了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关系;能量沿食物链方向逐级递减,物质富集浓度逐级增高。
12.【答案】C
【知识点】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根据图可知,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所以丁所含的最少,可以判断,乙为最高营养及,丁为生产者,食物链为:丁→甲→丙→乙。
A、通过以上分析,以为最高级消费者,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因为食物链为丁→甲→丙→乙,所以丙为第三营养级,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丁为生产者,甲以丁为食物,所以,如果甲数量突然增加,较短的时间内,丁会因甲的增加而减少,C说法正确,C符合题意。
D、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且是单行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根据食物链,能量是由甲流向丙,传递效率为 10%~20% ,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富集和食物链,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内容,是常考的题型,熟知,有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含量最低的为生产者。
1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A不符合题意;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而不是保持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4.【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维持平衡的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将会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
15.【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农场中存在着食物链:草→虫→鸟,用网把草地罩起来后,破坏了食物链,鸟飞不进去,虫没有了天敌鸟的控制大量繁殖,吃光了草的叶子,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因此草长得并不好,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1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在食物链“草→羚羊→豹”中,若羚羊的数量有所增加,短时期内,草的数量会减少,随着草数量的减少,羚羊的数量会减少,由于羚羊数量的减少草数量又会增加,故草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加。豹的数量又因羚羊数量增加而增加,又因羚羊数量减少而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7.【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丙→甲→乙→丁,若乙的数量增加,会大量捕食甲,则甲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减少,则丙的数量就会增加;丁以乙为食,乙增多,丁的数量也随着增多,所以若乙的数量增加,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18.【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物质和能量都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且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标杆不平衡,表示鼠的数量多,蛇的数量较少,鼠的营养级低数量多,蛇的营养级高数量少,符合物质流动的特点,所以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可见C说法错误,C符合题意。
D、在该生态系统中,草位于食物链的首端,是食物链的开始,根据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草,可见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相关知识加以理解,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消费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是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在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9.【答案】(1)池塘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2)无齿贝类;下降趋势;竞争;投放草鱼,草鱼捕食水草使其数量降低
(3)变复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1)该池塘生态系统发生“水华”现象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据表可知,科研人员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治理“水华”。治理第1天,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了无齿贝类,随着治理天数增加至第42天,池塘中藻类密度呈现无齿贝类,而水草密度逐渐上升,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第42天后,水草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科研人员向池塘中投放草鱼,草鱼捕食水草使其数量降低。
(3)改造后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增多,食物网变复杂,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20.【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1.【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小芳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生产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22.【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解:A、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所以③表示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乙中A数量最多,即A位于第二营养级,D的数量最少,位于最高营养级,因此生物的是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B、C、D,构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甲→A→B→C→D,B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D的生物数量最少,其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C不符合题意;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可以和大气之间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可以确定甲是生产者;甲和乙均有物质流向丙,丙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因此丙是分解者,乙直接消耗有机物获取营养,则乙是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识图:1-植物的呼吸作用,2-动物的呼吸作用,3-光合作用。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3.【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解:“月宫一号”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简单,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少与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有一定的关系。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越强;反之,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4.【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大量砍伐森林的树木,人为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人江河中,造成江河污染,直接影响江河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积极作用,C符合题意;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汽车尾气排放多了,会增加空气污染,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