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1-26 14:58:01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2019·重庆)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
A.硫酸亚铁溶液 B.稀盐酸
C.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D.稀硫酸
2.(2019·益阳)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是()
A.Cu B.Ag C.Zn D.Hg
3.(2019·益阳)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NaOH+CuSO4═Na2SO4+Cu(OH)2↓
B.CaCO3+CO2+H2O=Ca(HCO3)2
C.2NaNO3 2NaNO2+O2↑
D.CuO+H2 Cu+H2O
4.(2019·济宁)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见图,分析图象所得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C.三种金属消耗稀 的质量:
D.三种金属与稀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5.(2019·湘潭)某同学取8g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与73g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
A.70% B.40% C.30% D.60%
6.(2019·潍坊)向m克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B.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7.(2019·河北)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8.(2019·青海)现有 三种金属,若将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X溶解并产生气泡;若将 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Y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而 表面无变化,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B. C. D.
9.(2019·眉山)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
10.(2019八下·大庆期末)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g,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共生成1g氢气,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Zn和Mg B.Fe和Mg
C.Zn和Fe D.Mg和Cu
11.(2019·揭阳模拟)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的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D.取d点时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
12.(2019·花都模拟)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稀盐酸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13.(2019·岳阳模拟)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 B.Z>Y>X C.Y>X、Y>Z D.X>Y、Z>Y
二、填空题
14.(2019·龙东)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到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请任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2019·株洲)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华雪同学把两根绕成螺旋状的洁净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
(1)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可观察到铜丝上有   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是   ,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
(4)根据上述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华雪同学   (填“能”或者“不能”)证明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16.(2019·铜仁)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
(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因性能优良,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是   。
(3)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请写出该氧化膜的化学式   。
(4)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CuCl2,简要叙述除杂的操作步骤是   ,除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9·凤山模拟)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甲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的目的是   。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且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   (填“强”或“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A和C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4)乙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又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且实现了探究目的。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   ,Y是   溶液。
四、综合题
18.(2019·陕西)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   克。
(3)小建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
19.(2019九上·河口月考)已知置换反应A+B→C+D能够发生.
(1)若D为H 2 ,B为稀硫酸,则A可能为   、   、   、   等活泼金属,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D为Cu,化合物B可能为   (填化学式),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3)某些非金属也有活动性顺序,已知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NaI=2NaBr+I2.上述反应属于   反应.在I2 、Cl2、Br2三种非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活动性最弱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金、银、铜、铅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金、银、铜不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最可能是“强水”的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可以与金、银、铜、铅、铁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B、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D、汞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前三种除外)
3.【答案】D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图中信息不能提供金属与酸的速率,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符合题意;
B、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生成氢气质量越小,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由表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锌、铁、镁,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B不符合题意;
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因此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C不符合题意;
D、生成氢气质量越大,反应后形成溶液质量越小,因此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ZnO、Al2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2HCl═ZnCl2+H2O,Al2O3+6HCl═2AlCl3+3H2O,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不和稀盐酸反应;由于8g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与73g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氧化铝、氧化锌中的氧元素则转变为水中的氧元素,即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由方程式可得盐酸与水的关系式为2HCl~H2O,设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x,73g20%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73g×20%=14.6g,
解得:x=3.2g
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100%=60%。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6.【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锌和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Cu,故不符合题意;
B. 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故符合题意;
C. 此时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的Zn(NO3)2,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完全参加了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说明至少发生了两个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出,如果锌足够多,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再与硝酸铜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如果锌仍有剩余,锌接着与硝酸亚铁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因为反应前溶液的质量是m克,反应后仍是m克,所以,硝酸银一定完全参加了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一定有硝酸锌,滤渣中一定有银单质。
此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要想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那么锌与硝酸铜参加了反应,但是不能确定,硝酸铜是否完全参加了,也不能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
7.【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再根据题意分析每一句话,得出结论。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不能确定Cu的存在。
8.【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若将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X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X的活动性最强;若将 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Y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Y比银强,而 表面无变化,说明Z比银弱,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氢前的金属(除K、Ca、Na)能与稀酸反应,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因为题中曲线反映的是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实验中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因此在反应时,两种金属的曲线应该是重合的。从发生的两个反应: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中可以求出,Mg和H2的质量比是24∶2,Fe和H2的质量比是56∶2,因此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如果全部反应最终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A、C、D三个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B对应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根据与盐酸反应后铁、锌、镁的化合价均呈+2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1 g氢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需要金属铁的质量=1g÷ =28g,需要金属锌的质量1g÷ =32.5g,需要金属镁的质量=1g÷ =12g,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根据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两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由实际实验中两种金属混合物20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1 g氢气,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可能为金属铁、锌、铜三种金属其中之一与金属镁所组成的混合物,即Zn和Mg、Fe和Mg、Cu和Mg等的组合,而Zn和Fe所组成的混合物不能满足条件,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题目涉及到的金属有;铁、锌、镁、铜。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锌、镁能与盐酸反应,铜不与盐酸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生成1g氢气,需要铁、锌、镁的质量是多少;
根据“两种金属混合物20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1 g氢气”,说明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生成1g氢气需要 的质量小于20g的,与另一种金属生成1g氢气需要 的质量大于20g的,(或不反应的金属)组成的。
11.【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2AgNO3=Zn(NO3)2+ 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 +Cu(NO3)2=Zn(NO3)2+ 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不符合题意;
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不符合题意;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结束,这是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沉淀,故不符合题意;
D、取d点的固体,有过量的锌,在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符合题意。
【分析】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所以Zn先与AgNO3溶液反应,把银全部置换出来之后,Zn再与Cu(NO3)2溶液反应。
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
在b点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在c点时,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在d点时,全部参加反应,Zn过量。
12.【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A符合题意;
B、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铜、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证明锌比铜、银活泼;但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不符合题意;
C、铜、银都不与ZnSO4溶液反应,证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不符合题意;
D、银不与ZnSO4溶液、CuSO4溶液,证明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比较锌、铜的活动性强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取中间金属和两边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和两边金属反应
13.【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将X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说明活动性X>H;②将Y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H>Y;③将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活动性Y>Ag;④将Z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Ag>Z;综上所述,金属活动性为:X>Y>Z;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14.【答案】铜、铁;Zn(NO3)2;Zn+Cu(NO3)2═Zn(NO3)2+Cu(或Zn+Fe(NO3)2═Zn(NO3)2+Fe)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锌>铁>铜,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呈无色,说明锌已将Cu(NO3)2和Fe(NO3)2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Zn(NO3)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NO3)2═Zn(NO3)2+Cu[或Zn+Fe(NO3)2═Zn(NO3)2+Fe]。
【分析】根据计算活动性顺序表可知,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呈无色,说明锌已将Cu(NO3)2和Fe(NO3)2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
15.【答案】(1)无现象
(2)银白
(3)Ag+;Cu2+
(4)能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于金属活动性铝大于铜,若把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填:无现象(2)由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故填:银白(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其中银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银原子,铜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铜离子;故填:Ag+;Cu2+(4)根据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铝大于铜,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可得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故填:能
【分析】(1)根据铜的活动性比铝弱分析铜不能和硫酸铝反应,故无现象;
(2)由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铜能够置换出银,故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的物质;
(3)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由于置换出单质银,同时生成硝酸铜,故减少的银离子,增加的是铜离子;
(4)根据(1)可以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根据(2)可以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即可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铝、铜、银。
16.【答案】(1)钙(或Ca)
(2)钛和钛的合金
(3)Al2O3
(4)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uCl2+Fe=FeCl2+Cu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2)因性能优良,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是钛和钛的合金;
(3)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4)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CuCl2,应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化学方程式为CuCl2+Fe=FeCl2+Cu。
【分析】(1)根据人体中含有的元素分析
(2)根据钛合金的应用分析
(3)根据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分析
(4)根据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分析
17.【答案】(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2)蓝;强;
(3)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的速率比铁快
(4)Fe;CuSO4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于金属易与空其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氧化物的薄膜,所以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2)由于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3)锌和铁都与盐酸反应,锌反应的速率比铁快,实验现象是: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的速率比铁快。(4)A能说明铁在氢的前面,B说明铜在银的前面,C说明锌在氢的前面,A、C说明锌在铁的前面,故通过A、B、C说明Zn>Fe>H,Cu>Ag,不能说明铁和铜的活动性,故可以通过金属与酸或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所以应选用的金属X是Fe;Y是CuSO4。
【分析】本题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由各反应是否发生即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分析。
18.【答案】(1)Cu+2AgNO3=2Ag+Cu(NO3)2
(2)a
(3)硝酸亚铁或Fe(NO3)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铜的活动性比银强,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2)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ag;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铁是过量的,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
【分析】(1)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ag。
(3)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铁是过量的,硝酸铜完全反应。
19.【答案】(1)Mg;Al;Zn;Fe;Zn+H2SO4=ZnSO4+H 2↑
(2)CuSO4;Fe+CuSO4=Cu+FeSO4
(3)置换;Cl2;I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单质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A可能是镁、铝、锌、铁中的其中一种,故填Mg、Al、Zn、Fe;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H2SO4=ZnSO4+H2↑。
(2)化学上常用铁与硫酸铜反应制取铜,所以化合物D为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SO4,故填CuSO4;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SO4=Cu+FeSO4。
(3)上述反应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中,氯气能置换溴,单质溴能置换出碘,说明活动性最强的是氯气,其化学式为Cl2,故填Cl2;三种非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碘,其化学式为I2,故填I2。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比如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类推可知,活动性强的单质把活动性弱的单质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 / 1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 第八单元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2019·重庆)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
A.硫酸亚铁溶液 B.稀盐酸
C.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D.稀硫酸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金、银、铜、铅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金、银、铜不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最可能是“强水”的是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可以与金、银、铜、铅、铁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
2.(2019·益阳)下列四种金属中,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是()
A.Cu B.Ag C.Zn D.Hg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B、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D、汞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前三种除外)
3.(2019·益阳)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NaOH+CuSO4═Na2SO4+Cu(OH)2↓
B.CaCO3+CO2+H2O=Ca(HCO3)2
C.2NaNO3 2NaNO2+O2↑
D.CuO+H2 Cu+H2O
【答案】D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4.(2019·济宁)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见图,分析图象所得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C.三种金属消耗稀 的质量:
D.三种金属与稀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图中信息不能提供金属与酸的速率,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符合题意;
B、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生成氢气质量越小,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由表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锌、铁、镁,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B不符合题意;
C、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因此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C不符合题意;
D、生成氢气质量越大,反应后形成溶液质量越小,因此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列在氢之前的金属和酸反应生成氢气,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2019·湘潭)某同学取8g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与73g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
A.70% B.40% C.30% D.60%
【答案】D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解:ZnO、Al2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2HCl═ZnCl2+H2O,Al2O3+6HCl═2AlCl3+3H2O,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不和稀盐酸反应;由于8gZnO、Al2O3、Cu的混合固体,与73g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分析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氧化铝、氧化锌中的氧元素则转变为水中的氧元素,即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由方程式可得盐酸与水的关系式为2HCl~H2O,设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x,73g20%的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73g×20%=14.6g,
解得:x=3.2g
则该混合固体中金属元素的百分含量为 ×100%=60%。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6.(2019·潍坊)向m克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B.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锌和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以上质量关系可知,锌和硝酸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和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有反应生成的Ag、Cu,故不符合题意;
B. 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故符合题意;
C. 此时滤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锌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的Zn(NO3)2,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完全参加了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仍为m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参加了反应,无法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说明至少发生了两个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分析出,如果锌足够多,先与硝酸银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再与硝酸铜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如果锌仍有剩余,锌接着与硝酸亚铁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
因为反应前溶液的质量是m克,反应后仍是m克,所以,硝酸银一定完全参加了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没有硝酸银,一定有硝酸锌,滤渣中一定有银单质。
此时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要想反应后溶液质量不变,那么锌与硝酸铜参加了反应,但是不能确定,硝酸铜是否完全参加了,也不能确定硝酸亚铁是否参加了反应。
7.(2019·河北)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再根据题意分析每一句话,得出结论。
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不能确定Cu的存在。
8.(2019·青海)现有 三种金属,若将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X溶解并产生气泡;若将 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Y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而 表面无变化,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若将 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X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X的活动性最强;若将 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Y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Y比银强,而 表面无变化,说明Z比银弱,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氢前的金属(除K、Ca、Na)能与稀酸反应,在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酸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9.(2019·眉山)将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因为题中曲线反映的是所得H2质量与稀硫酸质量关系,实验中反应的稀硫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因此在反应时,两种金属的曲线应该是重合的。从发生的两个反应: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中可以求出,Mg和H2的质量比是24∶2,Fe和H2的质量比是56∶2,因此质量相等的镁粉和铁粉,如果全部反应最终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A、C、D三个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B对应关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2019八下·大庆期末)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g,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共生成1g氢气,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
A.Zn和Mg B.Fe和Mg
C.Zn和Fe D.Mg和Cu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根据与盐酸反应后铁、锌、镁的化合价均呈+2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1 g氢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需要金属铁的质量=1g÷ =28g,需要金属锌的质量1g÷ =32.5g,需要金属镁的质量=1g÷ =12g,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根据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两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由实际实验中两种金属混合物20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1 g氢气,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可能为金属铁、锌、铜三种金属其中之一与金属镁所组成的混合物,即Zn和Mg、Fe和Mg、Cu和Mg等的组合,而Zn和Fe所组成的混合物不能满足条件,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题目涉及到的金属有;铁、锌、镁、铜。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锌、镁能与盐酸反应,铜不与盐酸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生成1g氢气,需要铁、锌、镁的质量是多少;
根据“两种金属混合物20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1 g氢气”,说明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生成1g氢气需要 的质量小于20g的,与另一种金属生成1g氢气需要 的质量大于20g的,(或不反应的金属)组成的。
11.(2019·揭阳模拟)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的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D.取d点时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
【答案】D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2AgNO3=Zn(NO3)2+ 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 +Cu(NO3)2=Zn(NO3)2+ 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故不符合题意;
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不符合题意;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结束,这是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沉淀,故不符合题意;
D、取d点的固体,有过量的锌,在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故符合题意。
【分析】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所以Zn先与AgNO3溶液反应,把银全部置换出来之后,Zn再与Cu(NO3)2溶液反应。
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
在b点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在c点时,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在d点时,全部参加反应,Zn过量。
12.(2019·花都模拟)能验证Zn、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A.Zn、Ag、CuSO4溶液 B.Zn、Cu、Ag、稀盐酸
C.Cu、Ag、ZnSO4溶液 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A、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A符合题意;
B、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铜、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证明锌比铜、银活泼;但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不符合题意;
C、铜、银都不与ZnSO4溶液反应,证明了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银。无法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不符合题意;
D、银不与ZnSO4溶液、CuSO4溶液,证明锌、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无法比较锌、铜的活动性强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取中间金属和两边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和两边金属反应
13.(2019·岳阳模拟)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 B.Z>Y>X C.Y>X、Y>Z D.X>Y、Z>Y
【答案】A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①将X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氢气,说明活动性X>H;②将Y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H>Y;③将Y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有银析出,说明活动性Y>Ag;④将Z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活动性Ag>Z;综上所述,金属活动性为:X>Y>Z;
故答案为: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不可以用浓硫酸和硝酸)中的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二、填空题
14.(2019·龙东)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到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请任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铜、铁;Zn(NO3)2;Zn+Cu(NO3)2═Zn(NO3)2+Cu(或Zn+Fe(NO3)2═Zn(NO3)2+Fe)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大小是:锌>铁>铜,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当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呈无色,说明锌已将Cu(NO3)2和Fe(NO3)2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Zn(NO3)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Cu(NO3)2═Zn(NO3)2+Cu[或Zn+Fe(NO3)2═Zn(NO3)2+Fe]。
【分析】根据计算活动性顺序表可知,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优先原则,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的,越容易反应。
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呈无色,说明锌已将Cu(NO3)2和Fe(NO3)2完全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
15.(2019·株洲)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华雪同学把两根绕成螺旋状的洁净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
(1)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可观察到铜丝上有   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是   ,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
(4)根据上述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华雪同学   (填“能”或者“不能”)证明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答案】(1)无现象
(2)银白
(3)Ag+;Cu2+
(4)能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于金属活动性铝大于铜,若把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故填:无现象(2)由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故填:银白(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其中银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银原子,铜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铜离子;故填:Ag+;Cu2+(4)根据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铝大于铜,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可得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故填:能
【分析】(1)根据铜的活动性比铝弱分析铜不能和硫酸铝反应,故无现象;
(2)由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故铜能够置换出银,故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的物质;
(3)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由于置换出单质银,同时生成硝酸铜,故减少的银离子,增加的是铜离子;
(4)根据(1)可以证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根据(2)可以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即可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铝、铜、银。
16.(2019·铜仁)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等纯金属和合金。
(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2)因性能优良,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是   。
(3)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请写出该氧化膜的化学式   。
(4)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CuCl2,简要叙述除杂的操作步骤是   ,除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钙(或Ca)
(2)钛和钛的合金
(3)Al2O3
(4)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uCl2+Fe=FeCl2+Cu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2)因性能优良,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是钛和钛的合金;
(3)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4)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CuCl2,应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化学方程式为CuCl2+Fe=FeCl2+Cu。
【分析】(1)根据人体中含有的元素分析
(2)根据钛合金的应用分析
(3)根据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分析
(4)根据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9·凤山模拟)某研究小组为验证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甲所示三个实验(三种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过,其形状和大小相同,稀盐酸的浓度和用量也相同)。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的目的是   。
(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且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   (填“强”或“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A和C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
(4)乙同学认为仅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乙同学又补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且实现了探究目的。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   ,Y是   溶液。
【答案】(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2)蓝;强;
(3)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的速率比铁快
(4)Fe;CuSO4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由于金属易与空其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氧化物的薄膜,所以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2)由于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B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这说明铜比银的金属活动性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3)锌和铁都与盐酸反应,锌反应的速率比铁快,实验现象是: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的速率比铁快。(4)A能说明铁在氢的前面,B说明铜在银的前面,C说明锌在氢的前面,A、C说明锌在铁的前面,故通过A、B、C说明Zn>Fe>H,Cu>Ag,不能说明铁和铜的活动性,故可以通过金属与酸或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来证明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所以应选用的金属X是Fe;Y是CuSO4。
【分析】本题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与排在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由各反应是否发生即可证明金属的活动性的强弱分析。
四、综合题
18.(2019·陕西)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小亮同学将一称重后的铜片伸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待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   克。
(3)小建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
【答案】(1)Cu+2AgNO3=2Ag+Cu(NO3)2
(2)a
(3)硝酸亚铁或Fe(NO3)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铜的活动性比银强,硝酸银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2)取出铜片直接称量,发现其质量增加了a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ag;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铁是过量的,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亚铁。
【分析】(1)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减少了ag。
(3)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说明铁是过量的,硝酸铜完全反应。
19.(2019九上·河口月考)已知置换反应A+B→C+D能够发生.
(1)若D为H 2 ,B为稀硫酸,则A可能为   、   、   、   等活泼金属,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D为Cu,化合物B可能为   (填化学式),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3)某些非金属也有活动性顺序,已知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NaI=2NaBr+I2.上述反应属于   反应.在I2 、Cl2、Br2三种非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活动性最弱的是   .
【答案】(1)Mg;Al;Zn;Fe;Zn+H2SO4=ZnSO4+H 2↑
(2)CuSO4;Fe+CuSO4=Cu+FeSO4
(3)置换;Cl2;I2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单质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A可能是镁、铝、锌、铁中的其中一种,故填Mg、Al、Zn、Fe;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H2SO4=ZnSO4+H2↑。
(2)化学上常用铁与硫酸铜反应制取铜,所以化合物D为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SO4,故填CuSO4;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CuSO4=Cu+FeSO4。
(3)上述反应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中,氯气能置换溴,单质溴能置换出碘,说明活动性最强的是氯气,其化学式为Cl2,故填Cl2;三种非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碘,其化学式为I2,故填I2。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比如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类推可知,活动性强的单质把活动性弱的单质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