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05 18:23:11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昆明)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食盐 B.豆浆 C.酱油 D.冰
2.(2019·重庆)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 B.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煮沸可以使软水变为硬水
3.(2019·嘉定模拟)关于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可燃性——高能燃料 B.还原性——冶炼金属
C.密度小——填充气球 D.稳定性——作保护气
4.(2019·眉山)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入固体粉末
D. 验满
5.(2019·新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B.过滤和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或用活性炭吸附均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6.(2019·武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下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图1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
C.图2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pH小于7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7.(2019·烟台)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均达到稳定结构 B.④表示Cl-
C.①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①③可形成化合物Na2O
8.(2019·贵港)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锆误的是()
A.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二、填空题
9.(2019·禹州模拟)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图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丁常用作燃料,其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物质与生成的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10.(2019·营口)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仪器。
(1)根据以下实验要求,选择图中合适仪器,将对应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
②过滤粗盐水   。
(2)除了图中的仪器,(1)中的①、②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3)若(1)中的①实验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三、综合题
11.(2019·泸州)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   电(填“正”或“负”),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
(2)甲图为金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推断a=   ,b=   。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
12.(2019·天津)2019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150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下图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   ,镁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填序号)。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周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豆浆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酱油中有氯化钠、色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是水的固态,冰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答案】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缺乏矿物质,适量饮用,B不符合题意;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否则为硬水,C符合题意;
D.煮沸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B、根据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分析
C、根据鉴别硬软水的方法分析
D、根据硬软软化的方法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做高能燃料,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所以氢气可用于冶炼金属,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填充气球,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氢气不具有稳定性,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极易发生化学变化,不能作保护气,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气的性质确定其用途,再逐项分析所给对应关系是否正确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图中把水注入浓硫酸中,A不符合题意;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不符合题意;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C符合题意;
D、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分析
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
C、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D、根据验满气体应该在瓶口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水变成水蒸气,是分子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子变大了,不符合题意;
B、煮沸或蒸馏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而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不能除去离子型的钙镁化合物,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1: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状态的改变是分子的间隔变化分析;
B、根据过滤原理分析,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而硬水中含有的是可溶性物质;
C、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分别是+1、-2,反应后分别是0、0,b管内的气体是氧气,不可作燃料,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得液体的pH小于7,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分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反应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B、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D、根据生石灰与氢氧化钠遇水的温度变化及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①②③④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均达到稳定结构,故A不符合题意;
B. ④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得到1个电子,故表示 ,故B不符合题意;
C. ①②③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C符合题意;
D. ①是氧离子,③是钠离子,形成化合物为Na2O,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①表示O2-②表示Ne ③表示Na+④表示Cl-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也不同。
8.【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碘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石”字可知,其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的核外有5层电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碘元素位于第5周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原子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9.【答案】CO;生成物是水,无污染;1:1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上述所涉及的物质分别是:CH4、H2O、CO、H2,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6、18、28、2,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物质的化学式CO,物质丁常用作燃料,其优点是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等;由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物质与生成的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分析】先根据图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粒子构成情况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出反应方程式,利用方程式进行解答。
10.【答案】(1)ACE;CD
(2)玻璃棒
(3)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仪器为: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图中合适仪器为ACE;②过滤操作的仪器为: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图中合适仪器为CD,故填:CD;(2)两个实验还需共同用的仪器是玻璃棒;(3)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的质量偏小或是溶剂的质量偏大,例如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及过滤所用仪器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和过滤都要用到玻璃棒分析;
(3)根据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分析。
11.【答案】(1)正;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2;1
(3)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故填:正;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第一层电子数最多是2,因此a=2,b=79-2-8-18-32-18=1。故填:2;1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可知,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填: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分析】(1)根据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分析;根据氦原子的构成分析;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及原子核外各层上电子的排布规律分析;
(3)根据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12.【答案】(1)F;金属
(2)
(3)C
(4)三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氟元素的符号为F;镁元素的名称带“钅”旁,属于金属元素;
(2)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大于4,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反应易失去两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镁元素和氟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和图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4)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镁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含义及元素的分类方法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3)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4)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1 / 1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19·昆明)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食盐 B.豆浆 C.酱油 D.冰
【答案】D
【知识点】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豆浆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酱油中有氯化钠、色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是水的固态,冰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纯净物为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为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2019·重庆)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 B.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煮沸可以使软水变为硬水
【答案】C
【知识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缺乏矿物质,适量饮用,B不符合题意;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否则为硬水,C符合题意;
D.煮沸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B、根据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分析
C、根据鉴别硬软水的方法分析
D、根据硬软软化的方法分析
3.(2019·嘉定模拟)关于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可燃性——高能燃料 B.还原性——冶炼金属
C.密度小——填充气球 D.稳定性——作保护气
【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 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可做高能燃料,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所以氢气可用于冶炼金属,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填充气球,选项不符合题意;
D. 氢气不具有稳定性,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极易发生化学变化,不能作保护气,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气的性质确定其用途,再逐项分析所给对应关系是否正确分析。
4.(2019·眉山)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入固体粉末
D. 验满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图中把水注入浓硫酸中,A不符合题意;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不符合题意;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C符合题意;
D、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分析
B、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分析
C、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
D、根据验满气体应该在瓶口分析
5.(2019·新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B.过滤和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或用活性炭吸附均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水变成水蒸气,是分子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子变大了,不符合题意;
B、煮沸或蒸馏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而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不能除去离子型的钙镁化合物,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1: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状态的改变是分子的间隔变化分析;
B、根据过滤原理分析,过滤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而硬水中含有的是可溶性物质;
C、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
6.(2019·武汉)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下图所示实验中都用到水。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实验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图1实验相关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b管内的气体可作燃料
C.图2实验盖上瓶盖振荡后软塑料瓶变瘪,所得液体的pH小于7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答案】C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前氢元素、氧元素化合价分别是+1、-2,反应后分别是0、0,b管内的气体是氧气,不可作燃料,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得液体的pH小于7,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图3、图4实验加入适量水后都放热,所得液体均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分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反应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B、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D、根据生石灰与氢氧化钠遇水的温度变化及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7.(2019·烟台)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④均达到稳定结构 B.④表示Cl-
C.①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①③可形成化合物Na2O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①②③④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均达到稳定结构,故A不符合题意;
B. ④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得到1个电子,故表示 ,故B不符合题意;
C. ①②③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C符合题意;
D. ①是氧离子,③是钠离子,形成化合物为Na2O,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①表示O2-②表示Ne ③表示Na+④表示Cl-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也不同。
8.(2019·贵港)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锆误的是()
A.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碘属于第7周期元素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碘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石”字可知,其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质子数,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碘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的核外有5层电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碘元素位于第5周期,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原子的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二、填空题
9.(2019·禹州模拟)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图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丁常用作燃料,其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物质与生成的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答案】CO;生成物是水,无污染;1:1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上述所涉及的物质分别是:CH4、H2O、CO、H2,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6、18、28、2,所以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物质的化学式CO,物质丁常用作燃料,其优点是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等;由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物质与生成的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分析】先根据图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粒子构成情况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出反应方程式,利用方程式进行解答。
10.(2019·营口)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仪器。
(1)根据以下实验要求,选择图中合适仪器,将对应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
②过滤粗盐水   。
(2)除了图中的仪器,(1)中的①、②两个实验都还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3)若(1)中的①实验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1)ACE;CD
(2)玻璃棒
(3)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仪器为: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图中合适仪器为ACE;②过滤操作的仪器为: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图中合适仪器为CD,故填:CD;(2)两个实验还需共同用的仪器是玻璃棒;(3)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的质量偏小或是溶剂的质量偏大,例如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及过滤所用仪器分析;
(2)根据配制溶液和过滤都要用到玻璃棒分析;
(3)根据配制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偏少或溶剂偏多分析。
三、综合题
11.(2019·泸州)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   电(填“正”或“负”),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
(2)甲图为金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推断a=   ,b=   。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
【答案】(1)正;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2;1
(3)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故填:正;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第一层电子数最多是2,因此a=2,b=79-2-8-18-32-18=1。故填:2;1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可知,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填: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分析】(1)根据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分析;根据氦原子的构成分析;
(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及原子核外各层上电子的排布规律分析;
(3)根据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
12.(2019·天津)2019年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150周年,联合国将今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
(1)下图为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氟原子及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写出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   ,镁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填序号)。
(4)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周期。
【答案】(1)F;金属
(2)
(3)C
(4)三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氟元素的符号为F;镁元素的名称带“钅”旁,属于金属元素;
(2)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的电子数是7,大于4,易得到一个电子,化合价为-1价,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反应易失去两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镁元素和氟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
(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和图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4)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镁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含义及元素的分类方法分析
(2)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3)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分析
(4)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