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7 13:57:39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济南期末)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2019九上·赤峰期末)下图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3.(2019九上·环县期末)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4.(2019九上·滨州月考)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①火车机车 ②电脑 ③汽车 ④白炽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2019·甘肃模拟)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
A.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6.(2019九上·景县月考)“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中国人向往的幸福生活。“电灯电话”这类用品出现于(  )
A.古代中国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7.(2019九上·东莞期中)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4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
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工厂林立,且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
8.(2019八上·泰安期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文中“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A.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发明了现代炸药
9.(2019·余干模拟)某同学在分析“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时,对表中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列出了下列几项,根据表中的年份判断,其中最重要的应是(  )
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年份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A.城市一般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聚散
B.城市服务设施齐备,对农村人口具有吸引力
C.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
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
10.(2019·聊城)下面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11.(2019·临沂)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12.(2019·陕西)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整,以最大化产出优势”。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美国崛起威胁到欧洲的地位 B.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
C.美日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 D.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正式启动
13.(2019·桂林)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设计生产了一种新交通工具(见如图)。这一交通工具的核心技术是(  )
A.使用蒸汽机 B.使用电动机 C.使用发电机 D.使用内燃机
14.(2019·攀枝花)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2019·攀枝花)人类很早就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翱翔。20世纪初,终于把这一梦想变成现实的美国人是(  )
A.瓦特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莱特兄弟
二、非选择题
16.(2019九下·东台月考)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的新热潮,美国和德国站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但也会出现城市人口增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工厂排放的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等问题。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会到很多新的痛苦。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这些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请写出这一时期你印象最深的一位发明者和他的发明成就。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时期推动了什么新能源的利用?促使人类社会进人新时代,请问这个“时代”是指什么?
(3)结合材料二分析这里的欢欣和痛苦各指的是什么现象?
(4)面对材料二中出现的痛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
17.(2018九上·巴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最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百度百科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材料二:他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2000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
(1)材料一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
(2)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什么时代?
(4)材料二中:“发明大王”是谁,他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殖民扩张,不符合题意;
B.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不符合题意;
C. 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70年以后,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急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从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势头迅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依据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含义,在结合时间和所学知识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石油的产量,使得蒸汽机的使用减少,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符合题意;
B.蒸汽机,不符合史实;
C.发电机,不符合史实;
D.计算机,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理解。解答时,先看懂示意图,注意其中的时间,从时间看科技成果来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亨利·福特采用了新技术——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这表明了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含义。
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把那个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催生了一大批新发明如: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等等。
A.结合所学知识,火车机车是1825年由斯蒂芬森发明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①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汽车是卡尔·本茨发明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且我们至今仍在享用,③正确,但火车机车是1825年由斯蒂芬森发明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①错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且这些发明至今我们仍在享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且我们今天仍在享用,但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果有所掌握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 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不符合史实;
B. 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不符合史实;
C. 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使人类翱翔天空成为现实,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6.【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古代中国,不符合史实;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贝尔发明的,符合题意;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技巧,牢记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电力运用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19世纪40年代的伦敦不可能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AC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需要修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40年代的伦敦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电力运用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8.【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符合题意;
B发明了内燃机,与题意无关;
C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与题意无关;
D发明了现代炸药,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抓住关键词“点燃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B两项错误,图表信息反映的是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信息,不能反映出城市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备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C项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正确,通过表格中时间信息可判断,伴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0.【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石油化工业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蒸汽机的发明于改进促进了煤炭的开采,B选项排除。
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准确把握,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11.【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海厄特 是塑料的发明者,C选项符合题意;
戴姆勒发明的是内燃机,A选项排除;
诺贝尔的主要发明是炸药,B选项排除;
夏尔多内被西方誉为人造丝工业之父,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高速进行,后起的美国、德国发展较快,尤其是美国迅速崛起,对欧洲传统强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在19世纪末的欧洲形成了美国威胁论,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题干含义。解答时,有两种方法,第一依据所学知识,及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紧扣题干信息,对题干信息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找到正确答案。
13.【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设计生产的一种新交通工具 ,名叫汽车,它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核心技术是使用了当时新出现的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轻便灵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可以观察图片,也可以看题干表述,判断出之后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注意,此题要细心,这几种动力,尤其是后面的三个备选项,不容易选出来。
14.【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和电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②③错误,B选项符合题意。
蒸汽轮船和火车属于第一次工业的产物,因此ACD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D选项符合题意。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A选项排除。
爱恩斯坦提出的是相对论,B选项排除。
爱迪生是发明大王,但是与飞机的发明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二次工业革命,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进行分析即可。
16.【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爱迪生,发明碳丝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德国,本茨,发明汽车;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2)电或石油;电气时代。
(3)欢欣:人口增长;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人口素质提高;城市化发展快;痛苦:环境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破环,资源短缺,贫富差距。
(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合理利用资源;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的新热潮,美国和德国站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可知,描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和他的发明成就,如美国,爱迪生,发明碳丝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德国,本茨,发明汽车;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2)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电力开始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取代蒸汽机的新能源。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3)分析材料二可知,这里的欢欣指的是人口增长;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人口素质提高;城市化发展快;痛苦指的是环境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破环,资源短缺,贫富差距。
(4)建议类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即可,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合理利用资源;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故答案为:(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爱迪生,发明碳丝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德国,本茨,发明汽车;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2)电或石油;电气时代。
(3)欢欣:人口增长;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人口素质提高;城市化发展快;痛苦:环境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破环,资源短缺,贫富差距。
(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合理利用资源;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点评】本题(1)-(3)的重难点是结合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易错点是不理解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解题技巧是细心读材料,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找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回答,第(4)建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A
(2)B
(3)C
(4)A
(5)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内容“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表述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⑵根据材料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利于世界的发展,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
⑶材料内容中没有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故选C。
⑷根据材料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表述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⑸根据材料内容“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
【点评】 本题的重难点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识别。易错点是不看材料信息,或者分辨不出来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紧扣材料信息,准确辨别。
18.【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
(2)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3)电气时代。
(4)爱迪生,电灯泡。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所以材料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这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人了“电气时代”。
(4)根据材料可知“发明大王”是爱迪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因此他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词1876年、电话、“发明大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及爱迪生的突出贡献的相关内容,以此确定答案。
1 /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九上·济南期末)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C.开始使用大机器生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殖民扩张,不符合题意;
B.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不符合题意;
C. 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870年以后,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急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从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势头迅猛,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依据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先看懂图片含义,在结合时间和所学知识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2.(2019九上·赤峰期末)下图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石油的产量,使得蒸汽机的使用减少,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符合题意;
B.蒸汽机,不符合史实;
C.发电机,不符合史实;
D.计算机,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理解。解答时,先看懂示意图,注意其中的时间,从时间看科技成果来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3.(2019九上·环县期末)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亨利·福特采用了新技术——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这表明了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含义。
4.(2019九上·滨州月考)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
①火车机车 ②电脑 ③汽车 ④白炽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把那个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催生了一大批新发明如: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等等。
A.结合所学知识,火车机车是1825年由斯蒂芬森发明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①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汽车是卡尔·本茨发明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且我们至今仍在享用,③正确,但火车机车是1825年由斯蒂芬森发明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①错误,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且这些发明至今我们仍在享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
D.结合所学知识,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且我们今天仍在享用,但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果有所掌握即可。
5.(2019·甘肃模拟)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
A.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 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不符合史实;
B. 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不符合史实;
C. 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不符合史实;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使人类翱翔天空成为现实,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6.(2019九上·景县月考)“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中国人向往的幸福生活。“电灯电话”这类用品出现于(  )
A.古代中国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A.古代中国,不符合史实;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贝尔发明的,符合题意;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技巧,牢记即可。
7.(2019九上·东莞期中)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40年代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不时有火车呼啸而过
B.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C.工厂林立,且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D.有钱的商人们坐着轮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电力运用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因此19世纪40年代的伦敦不可能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
AC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街上电线杆耸立,整个城市霓虹灯不停闪烁需要修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外国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述了19世纪40年代的伦敦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电力运用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8.(2019八上·泰安期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文中“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
A.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 B.发明了内燃机
C.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发明了现代炸药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发明了耐用白炽灯泡,符合题意;
B发明了内燃机,与题意无关;
C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与题意无关;
D发明了现代炸药,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抓住关键词“点燃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2019·余干模拟)某同学在分析“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时,对表中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列出了下列几项,根据表中的年份判断,其中最重要的应是(  )
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年份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A.城市一般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聚散
B.城市服务设施齐备,对农村人口具有吸引力
C.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
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B两项错误,图表信息反映的是城市人口数量增长的信息,不能反映出城市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备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C项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正确,通过表格中时间信息可判断,伴随着科技革命的进行,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10.(2019·聊城)下面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下列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导致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的比重上升?(  )
A.内燃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计算机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石油化工业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蒸汽机的发明于改进促进了煤炭的开采,B选项排除。
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准确把握,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11.(2019·临沂)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这种工业诞生于(  )
A.戴姆勒的发明 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 D.夏尔多内的发明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海厄特 是塑料的发明者,C选项符合题意;
戴姆勒发明的是内燃机,A选项排除;
诺贝尔的主要发明是炸药,B选项排除;
夏尔多内被西方誉为人造丝工业之父,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进行分析即可。
12.(2019·陕西)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整,以最大化产出优势”。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美国崛起威胁到欧洲的地位 B.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
C.美日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 D.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正式启动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高速进行,后起的美国、德国发展较快,尤其是美国迅速崛起,对欧洲传统强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在19世纪末的欧洲形成了美国威胁论,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理解题干含义。解答时,有两种方法,第一依据所学知识,及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紧扣题干信息,对题干信息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找到正确答案。
13.(2019·桂林)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设计生产了一种新交通工具(见如图)。这一交通工具的核心技术是(  )
A.使用蒸汽机 B.使用电动机 C.使用发电机 D.使用内燃机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设计生产的一种新交通工具 ,名叫汽车,它最主要的特点也就是核心技术是使用了当时新出现的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轻便灵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可以观察图片,也可以看题干表述,判断出之后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注意,此题要细心,这几种动力,尤其是后面的三个备选项,不容易选出来。
14.(2019·攀枝花)在下列科技发明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汽车和电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②③错误,B选项符合题意。
蒸汽轮船和火车属于第一次工业的产物,因此ACD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15.(2019·攀枝花)人类很早就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翱翔。20世纪初,终于把这一梦想变成现实的美国人是(  )
A.瓦特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莱特兄弟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D选项符合题意。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A选项排除。
爱恩斯坦提出的是相对论,B选项排除。
爱迪生是发明大王,但是与飞机的发明无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二次工业革命,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进行分析即可。
二、非选择题
16.(2019九下·东台月考)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的新热潮,美国和德国站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
材料二: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但也会出现城市人口增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工厂排放的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等问题。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会到很多新的痛苦。
(1)依据材料一请写出这些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请写出这一时期你印象最深的一位发明者和他的发明成就。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时期推动了什么新能源的利用?促使人类社会进人新时代,请问这个“时代”是指什么?
(3)结合材料二分析这里的欢欣和痛苦各指的是什么现象?
(4)面对材料二中出现的痛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爱迪生,发明碳丝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德国,本茨,发明汽车;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2)电或石油;电气时代。
(3)欢欣:人口增长;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人口素质提高;城市化发展快;痛苦:环境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破环,资源短缺,贫富差距。
(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合理利用资源;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由材料“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的新热潮,美国和德国站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可知,描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和他的发明成就,如美国,爱迪生,发明碳丝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德国,本茨,发明汽车;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2)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电力开始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取代蒸汽机的新能源。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3)分析材料二可知,这里的欢欣指的是人口增长;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人口素质提高;城市化发展快;痛苦指的是环境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破环,资源短缺,贫富差距。
(4)建议类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即可,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合理利用资源;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故答案为:(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爱迪生,发明碳丝白炽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德国,本茨,发明汽车;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
(2)电或石油;电气时代。
(3)欢欣:人口增长;疾病、饥荒、地方性战争减少;人口素质提高;城市化发展快;痛苦:环境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破环,资源短缺,贫富差距。
(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要合理利用资源;要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点评】本题(1)-(3)的重难点是结合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易错点是不理解材料信息,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解题技巧是细心读材料,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找出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回答,第(4)建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2018九上·巴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最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百度百科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利于世界的发展。   
(3)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4)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答案】(1)A
(2)B
(3)C
(4)A
(5)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内容“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表述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⑵根据材料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利于世界的发展,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
⑶材料内容中没有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故选C。
⑷根据材料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涉及的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表述符合材料信息,故选A。
⑸根据材料内容“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选B。
【点评】 本题的重难点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识别。易错点是不看材料信息,或者分辨不出来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紧扣材料信息,准确辨别。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材料二:他是举世闻名的美国大发明家,他一生中共获得2000项发明专利权,被称为“发明大王”
(1)材料一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
(2)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什么时代?
(4)材料二中:“发明大王”是谁,他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
(2)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3)电气时代。
(4)爱迪生,电灯泡。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1876年,电话在美国问世,这种电话经过改进,很快在许多国家使用,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所以材料反映的科技成果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人生产生活领域,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这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人了“电气时代”。
(4)根据材料可知“发明大王”是爱迪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因此他最重要的发明是电灯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词1876年、电话、“发明大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及爱迪生的突出贡献的相关内容,以此确定答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