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鸡吃食学案
知识点 1.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突破思路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或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数可以分解和合成的意识。
难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突破思路 通过找算式之间规律的方法,加深对算式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 原题 看一看,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解析 这道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列式计算。 答案: 7+3=10; 3+7=10; 10-7=3; 10-3=7。
点拔 这道题学生比较容易列出加法算式,但减法算式比较困难。
归纳 学生不但要熟练地计算相关的加减法,还要灵活运用,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课后答案 教材第44页教材“练一练”。 1.7+3=10或3+7=10 10-3=7或10-7=3 2.10-2=8(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说一说列出更多的减法算式) 3.10-3=7 10-6=4 10-5=5 3+7=10 2+8=10 4+6=10 10-4=6 0+10=10 4.10-8=2 10-6=4 10-4=6 10-2=8 10-0=10 10-9=1 10-7=3 10-5=5 10-3=7 10-1=9 5.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两个同学伸手指凑十。 6.1+8=2+7=3+6=4+5
作 业 (课后余下习题。)
存在问 题摘要 (1). ; (2). ; (3). 。
反思 本节课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在前面几节课中都已经出现,上课的流程对于学生来说已不再有新鲜感。所以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侧重于每个环节简练、准确到位地处理,加强各环节之间的自然衔接。以熟悉的场景引人教学,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数学问题。 我利用学生熟悉的信息引人课题,贴近生活情境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新的认知活动之中。借助原有的学习经验,观察主题图,口述图意,列出算式。进一步感受了加、减算式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10”的加减法,学生们都表现出相当高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他们亲自去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于是,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通过让学生合作分小圆片,既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将原本零乱的、具体的感性信息进行整理,有利于学生建立准确的、清晰的表象,为后面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和个性差异,因此为了能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给学生留有足够完成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对班上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照,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我的每个教学环节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戏式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课外资料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