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3-12 21:23:53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甘肃模拟)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材料中未体现;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符合材料表述;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材料中未体现;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利用对外开放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正确解读材料即可。
2.(2019·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宁波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国开放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是在1984年开放的,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1980年中国开放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
3.(2019·宜宾)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中国工业制成品到2016年的比重远远超过初级产品比重,这说明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的变化,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苏州)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  )
A.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A项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是题干材料反映的邓小平的思想主张,符合题意;
BCD项均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5.(2019·潍坊)1984年以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从举办小型工业品展销到召开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从政府主办到市场化运作。这反映出潍坊国际风筝会(  )
A.以交流风筝文化作为惟一目的 B.是汪辜会谈的重要成果
C.是潍坊市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D.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产生主要和对外开放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
潍坊国际风筝会主要以经济交流为目的,A选项排除。
汪辜会谈是在20世纪90年代,B选项排除。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整体落后,C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对外开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6.(2019·重庆)如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01年后, 我国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来看,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国的经济贸易更加频繁,这促进了我国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抓住时间来分析是关键。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2001年”,再结合所学知识,看看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就可以顺利回答。
7.(2019·德州)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吸引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我国在1980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A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
8.(2019·滨州)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由 材料中的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的是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9.(2019·孝感)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 这得益于实行的改革开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备选项。解答时,可以拿题干信息来辨析备选项,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0.(2019·贺州)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A.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 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知,需要加强对外交往,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就是要实行对外开放,这里强调的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这类题目,从题干中的“主要强调”可以看出来,就是要理解题干含义。解答时,注意紧扣题干信息来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一样简单有效。
11.(2019·青岛)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青岛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经济特区的准确把握,经济特区主要特在“特殊的政策和管理方式”。
12.(2019·常州)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被迫融入世界”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主动融入世界”指的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主动打开了国门;“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指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解题关键是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的掌握。
13.(2019·大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这样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综合分析,D项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的难易程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理解能力,学生记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格局可运用几何术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方法去记忆。
14.(2019八下·阳东期末)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逐渐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是(  )
A.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承办APEC会议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答案】B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对外开放过程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2019·深圳模拟)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80年到201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一直保持大幅增加,1984年到2015年,引进外资总体保持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我国1980年开始实施的对外开放有关,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总体保持增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要读懂统计图信息。解答时,先要看懂统计图整体趋势,之后依据整体趋势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
16.(2019九下·许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2007年未,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材料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四大行业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不仅是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生的惊人变化,也让我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进步?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答案】(1)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就业、收入、消费、社会保险等方面。
(3)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有图一的票证到图二中的商场中的百货,体现的是
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根据材料“ 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 ”、“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 ”、“ 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 ”可得出生活取得的进步有 就业、收入、消费、社会保险等方面。
(3)根据材料“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四大行业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是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1) 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就业、收入、消费、社会保险等方面。
(3) 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7.(2019·粤西模拟)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砥砺奋进中实现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成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短短一个月后,百事可乐在香港的业务代表李文富就向深圳市政府写了一封信,表达到深圳投资设厂的意愿。在双方的诚意和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建立起深圳市饮乐汽水厂。根据协议,我方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百事可乐提供设备和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饮料厂很快建成投产。
——摘编自徐明夫著《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卷)
(1)材料一中“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是指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请写出“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一历史事件是“历史转折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以深圳市饮乐汽水厂的建设为例,简述深圳经济特区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答案】(1)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2)事件:五四运动。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全民族团结抗战(或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措施:深圳与百事可乐公司合作建立深圳市饮乐汽水厂,由百事可乐提供设备和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我方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说明特区进行现代化建设时注意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为外方投资提供便利条件。
(5)中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史使命。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结合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分析即可。
(2)结合五四运动的表现和影响分析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根据材料“ 在双方的诚意和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建立起深圳市饮乐汽水厂。根据协议,我方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百事可乐提供设备和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 ”可知体现的是引进外资和技术。
(5)言之成理即可,如 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
故答案为:(1)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2) 事件:五四运动。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全民族团结抗战(或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 措施:深圳与百事可乐公司合作建立深圳市饮乐汽水厂,由百事可乐提供设备和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我方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说明特区进行现代化建设时注意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为外方投资提供便利条件。
(5) 中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史使命。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近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8.(2018九下·西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但如何具体实施对外开放,从哪里起步,这在当时还是个问题。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习仲勋正式向中央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华侨众多等特点,在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及创办贸易合作区的建议,邓小平对此非常赞同,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经济特区通过国家立法正式诞生,这一天也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日。
材料二:
深圳的雕塑——拓荒牛 深圳创造的奇迹 改革开放前深圳还只是南方沿海地区一个贫穷的小镇。改革开放后深圳建设者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短短几年深圳一跃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大都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其发展之迅猛,变化之巨大,举世瞩目,被称为“中国的奇迹”
深圳创造的 “全国第一” 1980年,兴建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1983年,发行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 1987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 1999年,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OICQ(后改名为QQ) 2014年,被评为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邓小平对特区发展发表的重要讲话 ※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 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 ※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1)依据材料一图文材料,概括深圳创办经济特区的优势。
(2)依据材料二,概括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起到的作用。
(3)依据材料二,谈谈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深圳特区的哪些精神值得发扬?
【答案】(1)深圳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开放(深圳有毗邻香港,地处沿海的地理优势);华侨众多;中央政策的支持。
(2)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追求发展;锐意进取;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等。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深圳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开放,深圳有毗邻香港,地处沿海的地理优势;华侨众多;中央政策的支持;
(2)依据材料信息:“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可知,1980年北开放为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开放性题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追求发展;锐意进取;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和意义。
1 / 1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对外开放》同步试卷
一、选择题
1.(2019·甘肃模拟)1984年,我国将上海设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设置上海浦东新区;2013年,又设立上海自贸区。据此可知,上海(  )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
2.(2019·深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下列城市中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  )
A.广州 B.上海 C.深圳 D.宁波
3.(2019·宜宾)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4.(2019·苏州)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  )
A.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5.(2019·潍坊)1984年以来,潍坊国际风筝会从举办小型工业品展销到召开鲁台经贸洽谈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从政府主办到市场化运作。这反映出潍坊国际风筝会(  )
A.以交流风筝文化作为惟一目的 B.是汪辜会谈的重要成果
C.是潍坊市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 D.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
6.(2019·重庆)如图是2000-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7.(2019·德州)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8.(2019·滨州)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9.(2019·孝感)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一五计划
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
10.(2019·贺州)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邓小平主要强调了(  )
A.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C.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D.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11.(2019·青岛)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  )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青岛
12.(2019·常州)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开放五口通商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2019·大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4.(2019八下·阳东期末)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逐渐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是(  )
A.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承办APEC会议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5.(2019·深圳模拟)下面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该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二、非选择题
16.(2019九下·许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78年增长6.3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2007年未,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也大幅度增加。
材料三: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四大行业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不仅是世界见证了中国因科技领域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所产生的惊人变化,也让我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进步?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17.(2019·粤西模拟)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砥砺奋进中实现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三: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成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在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短短一个月后,百事可乐在香港的业务代表李文富就向深圳市政府写了一封信,表达到深圳投资设厂的意愿。在双方的诚意和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建立起深圳市饮乐汽水厂。根据协议,我方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百事可乐提供设备和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饮料厂很快建成投产。
——摘编自徐明夫著《春天的故事:深圳创业史1979—2009》(上卷)
(1)材料一中“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是指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请写出“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什么说这一历史事件是“历史转折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以深圳市饮乐汽水厂的建设为例,简述深圳经济特区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18.(2018九下·西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但如何具体实施对外开放,从哪里起步,这在当时还是个问题。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习仲勋正式向中央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华侨众多等特点,在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及创办贸易合作区的建议,邓小平对此非常赞同,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经济特区通过国家立法正式诞生,这一天也成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日。
材料二:
深圳的雕塑——拓荒牛 深圳创造的奇迹 改革开放前深圳还只是南方沿海地区一个贫穷的小镇。改革开放后深圳建设者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短短几年深圳一跃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大都市,人民生活也较早地达到小康水平。其发展之迅猛,变化之巨大,举世瞩目,被称为“中国的奇迹”
深圳创造的 “全国第一” 1980年,兴建第一个商品房小区 1983年,发行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 1987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 1999年,第一个即时通讯软件——OICQ(后改名为QQ) 2014年,被评为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的城市之一 邓小平对特区发展发表的重要讲话 ※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 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 ※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1)依据材料一图文材料,概括深圳创办经济特区的优势。
(2)依据材料二,概括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起到的作用。
(3)依据材料二,谈谈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深圳特区的哪些精神值得发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
A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实验田,材料中未体现;
B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符合材料表述;
C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材料中未体现;
D发展成为我国新的经济特区,材料中未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利用对外开放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正确解读材料即可。
2.【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国开放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是在1984年开放的,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1980年中国开放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
3.【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中国工业制成品到2016年的比重远远超过初级产品比重,这说明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的变化,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A项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是题干材料反映的邓小平的思想主张,符合题意;
BCD项均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5.【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的产生主要和对外开放有关,D选项符合题意。
潍坊国际风筝会主要以经济交流为目的,A选项排除。
汪辜会谈是在20世纪90年代,B选项排除。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整体落后,C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对外开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6.【答案】D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01年后, 我国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来看,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国的经济贸易更加频繁,这促进了我国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抓住时间来分析是关键。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时间“2001年”,再结合所学知识,看看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就可以顺利回答。
7.【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吸引外资,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我国在1980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A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
8.【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由 材料中的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现的是我国扩大开放融入世界,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9.【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 这得益于实行的改革开放,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备选项。解答时,可以拿题干信息来辨析备选项,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一一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0.【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 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知,需要加强对外交往,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就是要实行对外开放,这里强调的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这类题目,从题干中的“主要强调”可以看出来,就是要理解题干含义。解答时,注意紧扣题干信息来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一样简单有效。
11.【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经济特区的准确把握,经济特区主要特在“特殊的政策和管理方式”。
12.【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被迫融入世界”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主动融入世界”指的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主动打开了国门;“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指的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故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的对外开放历程。解题关键是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的掌握。
13.【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79年7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这样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综合分析,D项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的难易程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理解能力,学生记忆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对外开放格局可运用几何术语"点动成线,线动成面”的方法去记忆。
14.【答案】B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对外开放过程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80年到2015年,对外贸易(进出口)一直保持大幅增加,1984年到2015年,引进外资总体保持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我国1980年开始实施的对外开放有关,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这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总体保持增长,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要读懂统计图信息。解答时,先要看懂统计图整体趋势,之后依据整体趋势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6.【答案】(1)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就业、收入、消费、社会保险等方面。
(3)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1)有图一的票证到图二中的商场中的百货,体现的是
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根据材料“ 2007年我国就业人员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 ”、“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长6.5倍 ”、“ 老保险参保人数比1989年增加14397万人 ”可得出生活取得的进步有 就业、收入、消费、社会保险等方面。
(3)根据材料“ 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四大行业被形容为中国“新四大发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是科技发展和改革开放。
故答案为:(1) 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 就业、收入、消费、社会保险等方面。
(3) 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7.【答案】(1)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2)事件:五四运动。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全民族团结抗战(或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措施:深圳与百事可乐公司合作建立深圳市饮乐汽水厂,由百事可乐提供设备和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我方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说明特区进行现代化建设时注意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为外方投资提供便利条件。
(5)中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史使命。
【知识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1)结合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分析即可。
(2)结合五四运动的表现和影响分析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根据材料“ 在双方的诚意和共同努力下,很快就建立起深圳市饮乐汽水厂。根据协议,我方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百事可乐提供设备和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 ”可知体现的是引进外资和技术。
(5)言之成理即可,如 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
故答案为:(1)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2) 事件:五四运动。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全民族团结抗战(或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 措施:深圳与百事可乐公司合作建立深圳市饮乐汽水厂,由百事可乐提供设备和50万美元的流动资金,我方提供5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说明特区进行现代化建设时注意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为外方投资提供便利条件。
(5) 中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史使命。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近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8.【答案】(1)深圳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开放(深圳有毗邻香港,地处沿海的地理优势);华侨众多;中央政策的支持。
(2)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追求发展;锐意进取;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等。
【知识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深圳的地理位置便于对外开放,深圳有毗邻香港,地处沿海的地理优势;华侨众多;中央政策的支持;
(2)依据材料信息:“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可知,1980年北开放为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开放性题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追求发展;锐意进取;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深圳经济特区设立的时间和意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