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高二(选择性必修二)—统编版—历史—第三单元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标要求 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了解国际贸易体系与国际金融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认识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1914
1917
一战
1922
苏联成立
1929
19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46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结合
1950
1960
以美国为中心金融贸易体系
1978
中国改革开放
1989
1991
苏联解体
1997
亚洲金融危机
2008
国际金融危机
2010
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1970
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
东欧剧变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曲折发展”体现在哪里?
1.资本主义国家:
2.苏联:
3.发展中国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爆发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克服危机;现代科技进步促进经济,但未根本解决经济危机。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由高速发展走向解体崩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探索到改革开放后经济不断发展。
实现高速发展但仍充满挑战,冲击了两极格局。
苏联现代化模式调整
第三次科技革命
4.中国: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1914
1917
一战
1922
苏联成立
1929
19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46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结合
1950
1960
以美国为中心金融贸易体系
1978
中国改革开放
1989
1991
苏联解体
1997
亚洲金融危机
2008
国际金融危机
2010
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1970
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
东欧剧变
分析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曲折发展过程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苏联现代化模式调整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成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2.重视科技手段,推动经济发展。
3.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经济危机时有发生,波及范围更大。
4.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思考探究
1. 从表格1910-1990年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发展有何趋势?
2. 比较1910年和1937年俄国(苏联)和美德钢产量的增长率,分析其原因。
3. 比较1970年和1990年苏联和美德原油产量的增长率,分析其原因。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1910-1937年钢产量俄国增长率高于美德;
原因:①苏联通过斯大林模式工业化建设取得较大成就。
②美德陷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
2.比较1910年和1937年俄国(苏联)和美德钢产量的增长率,分析其原因。
3.比较1970年和1990年苏联和美德原油产量的增长率,分析其原因。
1970-1990年苏联的原油产量增长,美德的原油产量下降。
原因: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和调整;美德陷入70年代石油危机。
②美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广泛采用国家干预模式在70年代引发“滞涨”。
1.1910-1990年,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发展有何趋势?
发展趋势:整体上升;各国发展不平衡。
二、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同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以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引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0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23个国家于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引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9页
1953—1963年,全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为4.3%,而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1%。1963—1973年,世界贸易的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全世界GDP年平均增长率为5.1%,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9%。贸易的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引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教师用书第 101页
思考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三大支柱”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理解分析“三大支柱”的作用。
二、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发展
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引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9页
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引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0页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引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0页
20世纪后期以来,贸易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手段。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引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0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然而,现代国际金融也具有一定的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引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0-51页
思考探究
阅读教材,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发展变化。
贸易市场进一步开放
贸易组织进一步发展
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
贸易形式进一步变化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化
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
认识到基础设施发展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确信作为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银行的成立将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的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与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形成互补,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同意成立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2015年6月29日)
——引自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1页
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
目的:解决亚洲资金问题,推动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亚洲经济抗风险能力。
二、国际贸易与金融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与金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三、国际贸易与金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广交会展馆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知识小结
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1.阶段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变化。
(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大支柱)
二、国际贸易、金融的发展
2.特征:曲折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结合,科技推动。
1.曲折表现:资本主义国家,苏联,发展中国家,中国。
2.阶段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发展。
三、国际贸易、金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存在一定的风险与挑战:金融危机,网络诈骗等。
1.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更加省时省力,高效便捷,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习题巩固
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习题巩固
2.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
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
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
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答案】A。
解题关键
阅读教材正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是答题的关键。
问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问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思路引领
梳理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归纳特点。
问题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特点
答案提示
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全球化趋势明显,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问题二 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解题关键
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教材正文的内容,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
问题二 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思路引领
紧扣背景和目的,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结合正文内容作出回答。例如第一段内容“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推动亚洲经济的发展,应对金融危机而设立的。为什么由中国发起成立,则需要联系正文内容进行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提升,中国有能力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答案提示
背景是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目的是解决亚洲经济体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以推动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亚洲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
问题二 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问题三 当今时代,人类创造了很多便利经济活动的方式,如自动取款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等。选择一种方式,谈谈它对生活的影响。
解题关键
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作答。
思路引领
要注意从多角度分析影响。
问题三 当今时代,人类创造了很多便利经济活动的方式,如自动取款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等。选择一种方式,谈谈它对生活的影响。
答案提示
以电子支付为例,其优势包括省时省力,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多项支付服务;不用受银行营业时间和网点的限制,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绿色低碳,减少能源消耗,既环保又经济。另外,电子支付也给个人生活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包括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
问题三 当今时代,人类创造了很多便利经济活动的方式,如自动取款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等。选择一种方式,谈谈它对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