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12 14:45:23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一、基础巩固
1.(2019九上·襄汾期末)T℃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化的是(  )
①溶质质量 ②溶剂质量 ③溶液质量 ④溶质质量分数 ⑤溶解度
A.① ③ ⑤ B.② ④ ⑤
C.② ④ D.④ ⑤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小,所以会有固体析出,即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变小,所以溶液的质量也变小;由于温度又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以溶解度不变,由于有固体剩余,所以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2.(2019九上·滦南期末)根据如图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
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过滤只能除去液体中的难溶性固体,不能改变溶液里的溶质,更不会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不符合题意;
C、t2℃时,185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饱和溶液过滤后得到的溶液组成不变,仍然是饱和溶液;
B、 t1℃时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故无法判断溶液溶质的质量;
C、 t2℃时,甲的溶解度为85克,则185克甲的饱和溶液含有85克溶质,而降温至 t1℃时 ,则只能溶解36克溶质,则可以析出溶质49克,但无法确定原溶液是否饱和;
D、根据 t1℃时 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分析判断。
3.(2019九上·滨海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将10g硝酸钠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D.某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继续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b
【答案】B
【知识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因为此温度下饱和溶液已经达到此物质溶解的最大值,无法再溶解,而不饱和溶液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说法符合题意;
C.将10g硝酸钠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说法不符合题意;
D.某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继续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不一定等于b,因为无法知道第一次析出ag晶体是否是在饱和状态下进行的,故b≥a,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分析;
B、根据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D、根据从饱和溶液中蒸发 等量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分析。
4.(2019九上·东阿期末)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应称量   gNaCl,需加水   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   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答案】(1)7.5;42.5
(2)向左盘添加NaCl固体
(3)3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2)在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过程中,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固体物质;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固体物质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3)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g×15%=(10g+x)×5%,x=20g,故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10g+20g=30g。
【分析】(1)根据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即为溶质质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根据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确定需要水的质量,再根据水的密度确定所需要水的体积;
(2)根据“左物右码”分析,则需要添加氯化钠;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需要水的质量。
二、强化提升
5.(2019·哈尔滨模拟)现有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100g,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向其中加入30g硝酸钡与硝酸银的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6.6g固体,求原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质量分数之和()
A.45% B.22.9% C.15% D.9%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钠元素的质量=100g×4.6%=4.6g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4.6g÷ =17g硝酸根的质量=17g-4.6g=12.4g钡离子和银离子的质量之和=30g-12.4g=17.6g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质量之和=26.6g-17.6g=9g原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质量分数之和= ×100%=9%。
故答案为:D。
【分析】硝酸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硝酸银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镁;向其中加入硫酸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100g,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52g固体,为硫酸钡和氯化银的质量;利用在化学反应前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6.(2019九上·奉贤期末)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恢复至室温均全部溶解。对甲、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
C.溶剂的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A、因两种情况下都完全溶解,且甲中的溶质比乙中的溶质多,则乙一定没有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则乙中为不饱和溶液,
B、因每56份质量的氧化钙反应生成74份质量的氢氧化钙,则甲中生成的溶质Ca(OH)2的量要多于乙中溶质Ca(OH)2的量,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两种溶液中溶剂都是水,而水原先给的量又相等,甲中还要额外减掉反应掉的水,则甲中的溶剂小于乙中的溶剂,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因甲中溶质多于乙,而甲中溶剂少于乙,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知,甲乙不可能相等,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化钙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过程中要消耗一定量水,且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大于乙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再依据溶解的现象分析;
B、根据A的分析;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C、根据A的分析甲小于乙;
D、根据A的分析,甲乙溶液的在了相等,但溶质质量不相等,故溶质质量分数不等。
7.(2019·江门模拟)A、B、C三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KNO3固体,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   。
(2)   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4)欲将A烧杯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或   。
【答案】(1)A;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
(2)C
(3)A≥B>C
(4)升高温度;加水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说明某固体物质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B烧杯和C烧杯中分别溶解了15g、5g硝酸钾固体物质,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溶解的质量比B烧杯中的少,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3)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C烧杯中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比C烧杯中多,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则A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若是不饱和溶液,则A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即A≥B>C。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欲将A烧杯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加水。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饱和溶液时有固体剩余的一定饱和,但没有固体剩余的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2)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区别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
8.(2019九上·长沙期末)实验室保存﹣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结果精确到0.1 )
(2)取1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答案】(1)解:溶质的质量为500mL×1.19g/cm×37%≈220.2g
答: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22.02g
(2)解:设稀释成1.8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100g×37%=x×1.85%
x=2000g
应加水的质量为2000g 100g=1900g
答:稀释成1.8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000g,加入水的质量为19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稀释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三、真题演练
9.(2019·辽阳)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称取的氯化钠比理论值偏高,或者溶解用的水的体积比理论值偏低,都会引起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0.(2019·山西)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不符合题意。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符合题意。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不符合题意。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际的质量分数偏大,说明硝酸钾偏多分析
B、根据量筒俯视读数实际值偏小分析
C、根据增大溶剂的量都能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分析
D、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
11.(2019·湘潭)下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欲除去A溶液中少量的B物质,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t1℃时,将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童为70g
D.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于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因此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因此等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但并不能说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A不符合题意;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物质,B不符合题意;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t1℃时,A的溶解度为60g/100g水,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设t1℃时,将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童为x,80g× =(80g+x)×20%,解得x=70g,需要加水的质童为70g,C符合题意;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上的交点分析
B、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C、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D、根据降温后AB任然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2.(2019·巴中)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KNO3溶液,需要水   毫升(水的密度为1g/m)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不变”、“偏小)。
【答案】85;偏小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解: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 溶液,需要 的质量为 ,故需要水 ,需要水 ,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溶剂的质量偏大,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分析】根据需要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则溶剂的质量分数为85%。则需要水的质量为100克×85%=85克,即为85毫升;
根据仰视读数使读数偏小,实际值偏大分析即可。
13.(2019·盘锦)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t1℃时,将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B中混有少量的A,提纯B的方法是   。
(4)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配成t3℃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多的是   。
(5)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
【答案】(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饱和
(3)蒸发结晶
(4)C
(5)B>A>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P点表示的含义是: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水60g;故填:饱和;(3)B中混有少量的A,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填:蒸发结晶;(4)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配成t3℃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多的是C,因为C用的水最多;故填:C;(5)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因为升温后,A、B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质量分数变小;故填:B>A>C。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
(2)根据 t1℃时 A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3)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5)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1 / 1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一、基础巩固
1.(2019九上·襄汾期末)T℃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化的是(  )
①溶质质量 ②溶剂质量 ③溶液质量 ④溶质质量分数 ⑤溶解度
A.① ③ ⑤ B.② ④ ⑤
C.② ④ D.④ ⑤
2.(2019九上·滦南期末)根据如图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
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2019九上·滨海期末)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将10g硝酸钠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D.某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继续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b
4.(2019九上·东阿期末)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应称量   gNaCl,需加水   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   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二、强化提升
5.(2019·哈尔滨模拟)现有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100g,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向其中加入30g硝酸钡与硝酸银的固体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6.6g固体,求原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质量分数之和()
A.45% B.22.9% C.15% D.9%
6.(2019九上·奉贤期末)将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两只烧杯中,搅拌后恢复至室温均全部溶解。对甲、乙烧杯中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的状态: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甲小于乙
C.溶剂的质量:甲大于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可能相等
7.(2019·江门模拟)A、B、C三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KNO3固体,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你的判断依据是   。
(2)   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4)欲将A烧杯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或   。
8.(2019九上·长沙期末)实验室保存﹣瓶浓盐酸,瓶上的标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回答下列各问:
(1)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结果精确到0.1 )
(2)取100克此瓶内的浓盐酸可以稀释成1.85%的稀盐酸多少克?同时加水多少克?
三、真题演练
9.(2019·辽阳)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10.(2019·山西)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
11.(2019·湘潭)下图是三种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欲除去A溶液中少量的B物质,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C.t1℃时,将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童为70g
D.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12.(2019·巴中)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KNO3溶液,需要水   毫升(水的密度为1g/m)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偏大、不变”、“偏小)。
13.(2019·盘锦)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t1℃时,将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B中混有少量的A,提纯B的方法是   。
(4)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配成t3℃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多的是   。
(5)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小,所以会有固体析出,即溶剂和溶质的质量都变小,所以溶液的质量也变小;由于温度又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所以溶解度不变,由于有固体剩余,所以是饱和溶液,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过滤只能除去液体中的难溶性固体,不能改变溶液里的溶质,更不会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不符合题意;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选项不符合题意;
C、t2℃时,185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饱和溶液过滤后得到的溶液组成不变,仍然是饱和溶液;
B、 t1℃时由于没有确定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故无法判断溶液溶质的质量;
C、 t2℃时,甲的溶解度为85克,则185克甲的饱和溶液含有85克溶质,而降温至 t1℃时 ,则只能溶解36克溶质,则可以析出溶质49克,但无法确定原溶液是否饱和;
D、根据 t1℃时 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分析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说法不符合题意;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因为此温度下饱和溶液已经达到此物质溶解的最大值,无法再溶解,而不饱和溶液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说法符合题意;
C.将10g硝酸钠完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说法不符合题意;
D.某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继续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不一定等于b,因为无法知道第一次析出ag晶体是否是在饱和状态下进行的,故b≥a,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分析;
B、根据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D、根据从饱和溶液中蒸发 等量水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分析。
4.【答案】(1)7.5;42.5
(2)向左盘添加NaCl固体
(3)30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氯化钠的质量=50g×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g-7.5g=42.5g(合42.5mL);(2)在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过程中,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固体物质;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固体物质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3)溶液具有均一性,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5%,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0g×15%=(10g+x)×5%,x=20g,故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10g+20g=30g。
【分析】(1)根据溶液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即为溶质质量计算氯化钠的质量;根据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确定需要水的质量,再根据水的密度确定所需要水的体积;
(2)根据“左物右码”分析,则需要添加氯化钠;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计算需要水的质量。
5.【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钠元素的质量=100g×4.6%=4.6g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4.6g÷ =17g硝酸根的质量=17g-4.6g=12.4g钡离子和银离子的质量之和=30g-12.4g=17.6g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质量之和=26.6g-17.6g=9g原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质量分数之和= ×100%=9%。
故答案为:D。
【分析】硝酸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硝酸银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镁;向其中加入硫酸镁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100g,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52g固体,为硫酸钡和氯化银的质量;利用在化学反应前元素质量不变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解析】【解答】A、因两种情况下都完全溶解,且甲中的溶质比乙中的溶质多,则乙一定没有达到溶解的最大极限,则乙中为不饱和溶液,
B、因每56份质量的氧化钙反应生成74份质量的氢氧化钙,则甲中生成的溶质Ca(OH)2的量要多于乙中溶质Ca(OH)2的量,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两种溶液中溶剂都是水,而水原先给的量又相等,甲中还要额外减掉反应掉的水,则甲中的溶剂小于乙中的溶剂,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因甲中溶质多于乙,而甲中溶剂少于乙,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知,甲乙不可能相等,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氧化钙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过程中要消耗一定量水,且甲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大于乙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再依据溶解的现象分析;
B、根据A的分析;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C、根据A的分析甲小于乙;
D、根据A的分析,甲乙溶液的在了相等,但溶质质量不相等,故溶质质量分数不等。
7.【答案】(1)A;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
(2)C
(3)A≥B>C
(4)升高温度;加水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A中烧杯中残留有某固体物质,说明某固体物质不能继续溶解,说明该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2)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B烧杯和C烧杯中分别溶解了15g、5g硝酸钾固体物质,B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烧杯中溶解的质量比B烧杯中的少,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3)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C烧杯中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解的溶质比C烧杯中多,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是饱和溶液,则A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若是不饱和溶液,则A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即A≥B>C。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欲将A烧杯中未溶解的KNO3固体继续溶解,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加水。
【分析】(1)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判断饱和溶液时有固体剩余的一定饱和,但没有固体剩余的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2)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区别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分析。
8.【答案】(1)解:溶质的质量为500mL×1.19g/cm×37%≈220.2g
答:这一瓶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是22.02g
(2)解:设稀释成1.8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100g×37%=x×1.85%
x=2000g
应加水的质量为2000g 100g=1900g
答:稀释成1.85%的稀盐酸的质量为2000g,加入水的质量为1900g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分析】(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稀释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称取的氯化钠比理论值偏高,或者溶解用的水的体积比理论值偏低,都会引起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0.【答案】B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所用KNO3固体中含有水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A不符合题意。
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符合题意。
C、KNO3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不符合题意。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实际的质量分数偏大,说明硝酸钾偏多分析
B、根据量筒俯视读数实际值偏小分析
C、根据增大溶剂的量都能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分析
D、根据溶液的特征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由于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因此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因此等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但并不能说A和C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A不符合题意;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A溶液中混有的少量B物质,B不符合题意;
C、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t1℃时,A的溶解度为60g/100g水,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设t1℃时,将8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童为x,80g× =(80g+x)×20%,解得x=70g,需要加水的质童为70g,C符合题意;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上的交点分析
B、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C、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D、根据降温后AB任然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12.【答案】85;偏小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解: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 溶液,需要 的质量为 ,故需要水 ,需要水 ,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量取的溶剂的质量偏大,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分析】根据需要配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则溶剂的质量分数为85%。则需要水的质量为100克×85%=85克,即为85毫升;
根据仰视读数使读数偏小,实际值偏大分析即可。
13.【答案】(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饱和
(3)蒸发结晶
(4)C
(5)B>A>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P点表示的含义是: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水60g;故填:饱和;(3)B中混有少量的A,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结晶;因为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故填:蒸发结晶;(4)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配成t3℃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多的是C,因为C用的水最多;故填:C;(5)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因为升温后,A、B的质量分数不变,C的质量分数变小;故填:B>A>C。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
(2)根据 t1℃时 A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3)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4)根据饱和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
(5)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