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3 15:09:21

文档简介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
一、东晋的兴亡
1.(2019七上·宁城期末)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
A.陈 B.东晋 C.宋 D.前秦
【答案】B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建康;而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与汉族融合,先后建立了十六个王朝,故称十六国。根据图表可知,上为北方十六国,下为东晋。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两晋南北朝的更迭的知识。注意两晋南北朝的顺序。
2.东晋始于元帝,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其中“元帝”是(  )
A.司马衷 B.司马懿 C.司马炎 D.司马睿
【答案】D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健康为都城,史称东晋。所以“东晋始于元帝”,“元帝”是司马睿。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较细,应牢记元帝”是司马睿。
3.(2018七上·兴义期末)东晋的建立者和时间分别是(  )
A.司马炎、316年 B.司马睿、316年
C.司马炎、317年 D.司马睿、317年
【答案】D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D东晋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于317年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
A司马炎于265年登上帝位建立西晋,排除;
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答题时注意相近知识的区分即可。
4.(2017七上·滨海月考)“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东晋
【答案】D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爆发,司马睿率领大批中原士民南渡,迁居江左,在琅琊王氏的鼎立支持下,安抚人心,稳定时局,建立东晋政权。琅琊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故答案为:D。
【点评】历史常识类,考察东晋特殊的政治局面,考生需要掌握王与马是指的那些历史人物,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这就要求考生对西晋末年到东晋的历史发展有一定了解。
二、南朝的政治
5.(2019七上·泾阳期末)南朝时期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A.建康 B.东京 C.洛阳 D.西安
【答案】A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都城建康人口已过百万,成为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故正确答案为A。
东京是北宋的都城;洛阳是西晋的都城;西安即长安,是西汉的都城。三者均与题干中“南朝”“大都市”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还要掌握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
6.(2019七上·昆明期末)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  )
A.南朝 B.西晋 C.东晋 D.汉
【答案】A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学生要掌握南朝政权更迭顺序。
7.(2018九下·沭阳月考)420—489年在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南朝,它们定都都在南京,当时的南京叫(  )
A.建业 B.建康 C.金陵 D.天京
【答案】B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420—589年在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 “南朝”,所以当时的南京叫建康;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朝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南朝四个朝代都是大将夺取的政权,首都都在建康定都。四个朝代的顺序需熟练掌握。
8.(2018七上·莆田月考)南朝时商业迅速发展,当时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答案】A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南方的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南朝时的建康,人口已过百万,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
9.认识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下图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哪一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南朝
【答案】D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瓷莲花尊是南朝时期青瓷的代表佳作。造型雄伟庄严,装饰富丽华贵,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精美的六朝青瓷器,受到国内外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广泛瞩目,赢得了“青瓷之王”的美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朝时期青瓷的代表作。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0.(2019·安徽)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选项符合题意。
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动荡,A选项排除。
北民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C选项排除。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准确把握, 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11.(2019·连云港)“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汉朝时期,江南地区尚未开发,经济比较落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由于北方人的南迁等原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得到发展。
A项得到大规模开发是题干材料直接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南朝《宋书》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的知识。
12.(2019·深圳模拟)如图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由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CD三项题干表格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题干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2019·邗江模拟)“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民南迁 B.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政治中心南移
【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民众辛勤劳作等等,这些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ABC选项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D选项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2019七下·马尾期中)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由“地广人稀”可以看出江南地域广阔但是人烟稀少;“火耕而水耨”指的是在江南农业生产中还使用的是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比较落后。由“江南…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中可以看出从南朝到宋,江南地区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农业都能实现丰收,人们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人口的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特别是材料出处,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5.(2019七下·桐城开学考)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图片中流民迁移方向为自北向南,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识记。易错点是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回答。
四、材料探究
16.(2019八上·滨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江南地区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1)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原因: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以看出, 当时江南地区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依据材料信息“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变得非常富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 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这些因素使得江南地区得到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
故答案为:(1) 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 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3) 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 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
【点评】(1)本题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可以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概括回答。
(2)此题的第一问,需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找出变化,即由什么变为什么,这是固定的回答格式;第二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
(3)要回答本题,就要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回答时注意题干中关键语句,平时多注意影响类题目关系。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2018七上·江都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答案】(1)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
(2)反映了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或江南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北方战乱频繁;积极影响: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4)社会稳定,劳动力充足,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汉江南地区经济落后,还未得到开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西汉时期的江南相比,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汉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社会秩序较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因此,发展经济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及原因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18.(2018七上·卫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时期,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
(3)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有哪些?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答案】(1)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
(2)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3)南方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4)开放性题目,稳定的环境和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信息: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可知,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⑵依据所学可知,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⑶依据所学可知,南方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⑷开放性题目,稳定的环境和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故答案为:⑴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
⑵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⑶南方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⑷稳定的环境和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点评】⑴、⑵本题考查北方民众南迁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许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获取解读材料、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
⑶本题考查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许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获取解读材料、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
⑷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发展经济要有稳定的环境,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1 / 1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练习
一、东晋的兴亡
1.(2019七上·宁城期末)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
A.陈 B.东晋 C.宋 D.前秦
2.东晋始于元帝,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其中“元帝”是(  )
A.司马衷 B.司马懿 C.司马炎 D.司马睿
3.(2018七上·兴义期末)东晋的建立者和时间分别是(  )
A.司马炎、316年 B.司马睿、316年
C.司马炎、317年 D.司马睿、317年
4.(2017七上·滨海月考)“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东晋
二、南朝的政治
5.(2019七上·泾阳期末)南朝时期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A.建康 B.东京 C.洛阳 D.西安
6.(2019七上·昆明期末)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  )
A.南朝 B.西晋 C.东晋 D.汉
7.(2018九下·沭阳月考)420—489年在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南朝,它们定都都在南京,当时的南京叫(  )
A.建业 B.建康 C.金陵 D.天京
8.(2018七上·莆田月考)南朝时商业迅速发展,当时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9.认识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下图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哪一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0.(2019·安徽)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源于自然灾害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阻碍民族交融 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2019·连云港)“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12.(2019·深圳模拟)如图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13.(2019·邗江模拟)“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民南迁 B.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政治中心南移
14.(2019七下·马尾期中)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15.(2019七下·桐城开学考)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材料探究
16.(2019八上·滨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江南地区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17.(2018七上·江都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18.(2018七上·卫辉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时期,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
(3)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有哪些?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史称东晋,都建康;而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与汉族融合,先后建立了十六个王朝,故称十六国。根据图表可知,上为北方十六国,下为东晋。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两晋南北朝的更迭的知识。注意两晋南北朝的顺序。
2.【答案】D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健康为都城,史称东晋。所以“东晋始于元帝”,“元帝”是司马睿。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较细,应牢记元帝”是司马睿。
3.【答案】D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D东晋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于317年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
A司马炎于265年登上帝位建立西晋,排除;
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答题时注意相近知识的区分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爆发,司马睿率领大批中原士民南渡,迁居江左,在琅琊王氏的鼎立支持下,安抚人心,稳定时局,建立东晋政权。琅琊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故答案为:D。
【点评】历史常识类,考察东晋特殊的政治局面,考生需要掌握王与马是指的那些历史人物,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这就要求考生对西晋末年到东晋的历史发展有一定了解。
5.【答案】A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朝时,南方的商业和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都城建康人口已过百万,成为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故正确答案为A。
东京是北宋的都城;洛阳是西晋的都城;西安即长安,是西汉的都城。三者均与题干中“南朝”“大都市”不符。
故答案为A。
【点评】学生还要掌握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
6.【答案】A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南朝。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学生要掌握南朝政权更迭顺序。
7.【答案】B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420—589年在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 “南朝”,所以当时的南京叫建康;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朝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南朝四个朝代都是大将夺取的政权,首都都在建康定都。四个朝代的顺序需熟练掌握。
8.【答案】A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南方的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南朝时的建康,人口已过百万,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
9.【答案】D
【知识点】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瓷莲花尊是南朝时期青瓷的代表佳作。造型雄伟庄严,装饰富丽华贵,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精美的六朝青瓷器,受到国内外考古界和史学界的广泛瞩目,赢得了“青瓷之王”的美誉。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朝时期青瓷的代表作。
10.【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选项符合题意。
南北朝时期北民南迁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动荡,A选项排除。
北民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C选项排除。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准确把握, 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11.【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汉朝时期,江南地区尚未开发,经济比较落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由于北方人的南迁等原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得到发展。
A项得到大规模开发是题干材料直接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南朝《宋书》记载的内容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的知识。
12.【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由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CD三项题干表格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题干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3.【答案】D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民众辛勤劳作等等,这些都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ABC选项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D选项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C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由“地广人稀”可以看出江南地域广阔但是人烟稀少;“火耕而水耨”指的是在江南农业生产中还使用的是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比较落后。由“江南…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中可以看出从南朝到宋,江南地区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农业都能实现丰收,人们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人口的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易错点是对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特别是材料出处,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5.【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图片中流民迁移方向为自北向南,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识记。易错点是不理解材料信息,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紧贴题干信息回答。
16.【答案】(1)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原因: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可以看出, 当时江南地区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依据材料信息“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变得非常富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 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这些因素使得江南地区得到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
故答案为:(1) 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 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3) 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 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
【点评】(1)本题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可以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概括回答。
(2)此题的第一问,需要紧扣材料,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找出变化,即由什么变为什么,这是固定的回答格式;第二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
(3)要回答本题,就要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回答时注意题干中关键语句,平时多注意影响类题目关系。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江南地区还未得到开发。
(2)反映了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或江南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北方战乱频繁;积极影响: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4)社会稳定,劳动力充足,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汉江南地区经济落后,还未得到开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西汉时期的江南相比,南朝时的江南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纺织业甚至超过了北方。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为躲避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汉人大量南迁,给江南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社会秩序较安定,北方人南迁带来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因此,发展经济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及原因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1)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
(2)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3)南方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4)开放性题目,稳定的环境和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信息: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可知,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⑵依据所学可知,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⑶依据所学可知,南方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⑷开放性题目,稳定的环境和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故答案为:⑴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
⑵北方人民的大量南迁是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⑶南方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⑷稳定的环境和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点评】⑴、⑵本题考查北方民众南迁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许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获取解读材料、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
⑶本题考查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许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此题的关键是获取解读材料、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
⑷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发展经济要有稳定的环境,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