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31 17:49:1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1689年1月议会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权利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批准正式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因此“光荣革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故选择B项;
“光荣革命”并未结束英国的君主制度,排除A项;
英国实行的不是共和政体,排除C项;
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2020·泉州模拟)19世纪初,英国议席分配沿用中世纪定式,分为农村选区和城镇选区两类。老萨勒姆选区已成为农田,每逢选举,“选民”们就走到田里去选举议员。有几个选区已沉入海底,选民们要坐船到海上去进行“选举”。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中世纪政制被沿袭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宪政制度尚未完善 D.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
【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19世纪初的英国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方面存在缺陷,因此民主政治尚未完善,C正确;
A错误,英国只是延续了“中世纪”的选区划分;
B错误,此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工业社会”阶段;
D错误,材料无关城市化进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1983年议会制度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世纪初英国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方面存在不合理,因此议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3.(2020·兖州模拟)英国政府曾经通过立法,规定被赶出农村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都要在肩上打烙印, 被迫从事强制劳动,如果他们胆敢抛弃劳动再度行乞,就要处以死刑。该立法(  )
A.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B.巩固了自然经济的地位
C.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D.阻碍了圈地运动的推行
【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圈地运动迫使失地农民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需要的雇佣劳动力,故选A项;
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在二战后,且跟题中强制劳动无关,排除C项;
材料体现议会用立法手段保障圈地运动进行,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规定被赶出农村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都要在肩上打烙印, 被迫从事强制劳动,如果他们胆敢抛弃劳动再度行乞,就要处以死刑得出增加了劳动力,进而得出结论。
4.(2020·兖州模拟)1604 年,詹姆士一世指认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并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古德温的当选无效。下院议员发出强烈抗议,并草拟了一份《道德与补偿文件》, 反对由大法官法庭裁定议会选举结果。詹姆士一世被迫作出让步,由下院决定其选举结果。 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国王与封建贵族的斗争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反映了王权与议会传统的矛盾 D.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
【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詹姆士一世指认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 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并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古德温的当选无效。下院议员发出强烈抗议,并草拟了一份《道德与补偿文件》,反对由大法官法庭裁定议会选举结果。詹姆士一世被迫作出让步,由下院决定其选举结果”反映的是王权与议会之间的斗争,故选C项;
17世纪,英国的下议院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国王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排除A项;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排除B项;
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1604 年,詹姆士一世指认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并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古德温的当选无效。下院议员发出强烈抗议得出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5.(2020·菏泽模拟)1701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签署了议会制定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在王室担任官职和领取薪俸的人,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为终身制,只有议会有权解除其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国王批准均属无效。该法案(  )
A. 开创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 B. 基本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明确了内阁对议会的负责 D. 进一步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只有议会有权解除其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国王批准均属无效。”信息可知,这些措施限制了王权在下议院的影响,凸显了议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在该法案通过之前议会已经颁布《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
B选项错误,该法案突出的是议会的作用,并未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C选项错误,19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表明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形成,并非该法案的作用。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的《王位继承法》限制了王权在下议院的影响,凸显了议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6.(2020·模拟)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指出:评定政府的好坏有两个标准:第一是组成社会的人民是否具有美德和智慧,第二是该政府形式能否促进人民的智慧和美德的发展。因此他认为代议制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因为(  )
A.代议制政府是一种至善至美的政府
B.代议制政府最高权力来自统治阶级
C.18世纪中期的法国政府是这种好政府的典型代表
D.代议制政府会因国家和文明状态不同而发生变化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代议制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只要能达到材料中的“两个标准”,就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因此D正确;
ABC与材料中的观点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握判断代议制的两个标准可知,代议制的形式是多样的。
7.有学者说:“光荣革命自身也就成为一种传统,为以后的英国人们提供历史依据。”该学者意在说明光荣革命(  )
A.清除了政治体制中的君主残余 B.开启了保守而渐进的民主之路
C.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迅速发展 D.完成了国家权力中心成功转移
【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光荣革命自身也就成为一种传统,为以后的英国人们提供历史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避免了流血冲突,由议会请来国王,避免了大规模流血冲突,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君主,由此开启了保守而渐进的民主之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故B项正确。
光荣革命保留了君主,故A说法错误。
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旧势力妥协结果,因此,代议制民主制需经历漫长过程。故C错误。
光荣革命后,国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行政权,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光荣革命相关知识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士议会请来了国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来分析理解材料中的问题即可。
8.(2020·湖北模拟)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
A.标志英国政党政治形成 B.破坏了政府政策实施的连续性
C.是议会政治妥协的结果 D.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完善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1907年”、“影子内阁”、“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等信息可知,“影子内阁”的设置有效监督执政党执政,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和完善,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政党政治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体现。英国政党政治开始形成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英国议会中出现两个不同派别,即辉格党和托利党;
B选项错误,某党在野时的“影子内阁”往往也就是该党执政时的当任内阁,全套班子有时照搬,有时略作调整,但施政方略不会有根本变化,这有利于实现英国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而非妥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可以得出监督权的增多,这有利于民主的完善。
9.(2020高三下·贵阳月考)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大约每10个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死亡,总共约有85000人死于战场,约10万人死于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和疾病。这给英国政治变革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放弃共和理想改走立宪之路 B.采取温和的渐进式变革道路
C.强化议会下院对王权的限制 D.实行孤立主义政策避免战争
【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大约每10个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死亡,总共约有85000人死于战场,约10万人死于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和疾病”表明战争导致损失严重,这为后来采取温和的渐进式变革道路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解题的关键是“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大约每10个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死亡,总共约有85000人死于战场,约10万人死于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和疾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漫长但温和,有利于英国政治的稳定。
10.(2020高三下·定远月考)1832,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英国基本实现了普选权
B.工业革命时代英国阶级矛盾尖锐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D.工人阶级政治经济环境有了改善
【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只有成年男子有选举权,妇女仍没有选举权,所以,英国在19世纪末仍没有实现普选权,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B、C、D理解正确,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考查了英国的议会改革。根据材料中1832--1866年议会改革,根据材料“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结合备选项分析即可。
11.(2020·重庆模拟)从当时的形势看,新的人民革命正在酝酿。而英国革命的任务仅仅是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阻碍,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材料意在说明(  )
A.宫廷政变方式的明智性
B.“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权力来源
C.“光荣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代议制民主体现了人民的利益
【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来看,材料表明了光荣革命对英国的保护,因此该方式是明智的。A正确;
材料未体现国王权力来源的改变,B排除;
材料主旨是表达光荣革命的积极之处,而不是不彻底性,C排除;
材料信息表明光荣革命维护了资本主义的利益,D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光荣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光荣革命是通过宫廷政变的形式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掌权,有利于维护英国政治的稳定。
12.(2020·枣庄模拟)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请求,得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上下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法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B.政府权力已经高于议会
C.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实权 D.政府方案需经议会批准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首相提出议会休会五周,但是被最高法院判决违反法律,因为按照规定政府是对议会负责的,因此政府方案要经过议会批准,故答案为D;
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会,A错误;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B错误;
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C 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体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政府的提案需经议会批准。
13.(2020高三下·滨海月考)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
A.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由议会来决定,这就体现出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的观念。
B.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应该是在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
C.设立两个国王并不是让他们相互牵制。
D.英国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并没有因为这一次设置而改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光荣革命促使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为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14.(2020高三下·商南模拟)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时:“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 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这反映出(  )
A.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 B.民主政治的完善
C.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 D.内阁权势的扩张
【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材料“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说明英国内阁对议会加强了控制,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19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演变。根据材料“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 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 说明内阁权力膨胀。
15.(2020·河北模拟)1770年乔治三世启用诺思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遭到威尔克斯抨击,国王多次试图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此后议会宣称国王的影响应该削弱,诺思政府顶不住压力宣布辞职,乔治三世个人统治寿终正寝。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国王滥用权力控制政府操纵议会
B.在英国议会主权逐步成为时代潮流
C.18世纪英国仍然残存着君主专制
D.国王“统而不治”,议会制度尚不完善
【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国王乔治三世滥用权力,阻碍民主,最终无法突破议会主权的历史潮流,故B项正确。
A项是对材料表象的重复,不属于实质,不能选;
C项不符合史实;
“统而不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不能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此后议会宣称国王的影响应该削弱,诺思政府顶不住压力宣布辞职,乔治三世个人统治寿终正寝可以看出议会主权增强,进而得出结论。
16.(2020·淮北模拟)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  )
A.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
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
【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分析可知:国王权力依然很大,说明代议制度尚不完善,因此C正确;
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王操纵议会,不是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错误,光荣革命后议会已经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个别现象,不能说议员的议政权无法保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代议制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国王操纵议会剥夺议员身份,下令政府逮捕反映了英国代议制下君主权力依然很大。
17.(2020·山东模拟)据媒体报道,首相约翰逊表示为了完成英国脱欧,将采取多种手段,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而亲欧派议员声称,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届时如约翰逊拒绝下台,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这些情况说明(  )
A.首相需顺应民意以维护内阁稳定
B.英国政治传统可能出现弹性变化
C.欧盟一体化改变了英国内外政策
D.英王对行政权的影响力逐步上升
【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届时如约翰逊拒绝下台”“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分析可知:首相为了脱欧而暂停了议会,议会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弹劾首相,面对议会和首相的僵局,原本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女王通过 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打破僵局,英国政治传统发生变化,因此B正确;
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议会和首相僵持不下,女王打破了僵局,没有体现维护内阁稳定;
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内外政策的变化;
D错误,材料并不能反映出女王对行政权的影响逐渐上升,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英国国王是虚位君主,统而不治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针对脱欧这一问题,议会和首相僵持不下,女王利用自身的政治影响力解除首相职务反映了英国政治传统的变化。
18.(2019高三上·汕头期末)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有名无实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D.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A.1694年还没有形成责任内阁制度。
B.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仍然有较大的权力。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还不完善。
C.英国国王在当时的权利受到了议会和法律的制约。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D.材料中能够看出辉格党和脱离党的对峙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英王还有一定的权力,则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19.(2020·郑州模拟)1848年,英国漫画家威廉·纽曼在《庞奇》杂志上发表了一首题为“脏兮兮的泰晤士老爹”的配图诗。其中“泰晤士老爹”被拟人化的描绘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该图客观上说明(  )
A.工业化带来环境问题的必然性 B.政府有必要增强自身社会职能
C.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D.社会底层成为环境治理的主力
【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引起了民众的强烈愤慨,所以政府应增强自身的社会职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B正确;
A错误,环境问题不是必然的;
C错误,材料无关贫富差距;
D错误,说法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图片进行分析可知,画家用讽刺的手法表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
20.(2020·郑州模拟)英国贵族和议员们在经历了内战与共和的混乱后都认可了君主制,在不打算对其进行结构性更改的情况下,并不想让政治制度发生显而易见的变革,寻求的是法理上的延续性而非革新。这说明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完善
C.政治中的传统势力强大 D.君主制未发生实质变化
【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英国贵族和议员们认可君主制,寻求法理上的延续性,说明英国政治中的传统势力强大,C正确;
A错误,此时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 革命;
B错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是完善的代议制;
D错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民主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结合自身传统势力强大的国情,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体现了对国情的尊重。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0高三下·重庆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世纪初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医生多次出海,除了到过印度、西印度群岛和日本外,还到过许多奇怪的国家。他先是到了小人国,那里的人因为鞋跟高或低而分成两个党派,内斗不止,还和另一个国家因吃鸡蛋先敲破大头还是小头而连年爆发战争。而在飞岛国的时候,格列佛发现当地科学院全是研究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全国遍地荒凉、民不聊生。格列佛最后去的是慧驷国,那里的统治者是有智慧和理性的马,而那里的人因为邪恶愚钝只能沦为马饲养和役使的畜生,由于马看不惯人的邪恶,甚至打算将所有人都杀死,只留下幼崽驯化后当工具使用。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情节:小人国因为鞋跟高低而分成不同党派。
现象:《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由两大党派轮流执政。
评价:英国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表现形式,议会成为两党斗争的主战场,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稳定了英国的统治秩序,有利于英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
但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很少为人民的利益、权利考虑;两党之间的斗争经常局限于派系争斗,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近代史的是相关知识,提取一个情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事件,最后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精准、全面。情节:依据材料“他先是到了小人国,那里的人因为鞋跟高或低而分成两个党派,内斗不止”并结合英国历史得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由两大党派轮流执政。评价:依据所学知识从英国两党制对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利于英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及两党制的 本质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根据材料摘录情节,然后分析情节所反映的历史 现象,并对现象进行评价。本题答题角度不唯一,可根据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作答,考查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
22.(2019高三上·通榆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进入上院的均为世俗贵族与宗教贵族,其席位被贵族阶层所垄断。下院又称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
以19世纪初英格兰202个选邑为例……选民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选邑多达159个,而这些选邑至少可以选出313名议员,约占英格兰全部489名议员总数的64%。在50人以下的选邑中,20个人口20—50之间,4个人口在10—19之间,1个人口只有5名,还有两个根本就没有人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伦敦地区人口已达百万,也仅有10个议席。1820年时,新兴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人口总计50万,却未能分配到一个席位。
根据1710年的议会法案,各郡议员只能由年收入600镑以上者担任,而市镇议员也须由年收入300镑以上者担任。这些规定显然是把中低收入阶层排除在议会之外。在郡选区,选举的独立性仅限于贵族阶层,谈论选举的民主性非常荒唐可笑,因为收买选票的事情往往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每到选举期间,候选人争相贿赂选民,最为直接的是给选票开出价码。收买选票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下层选民来说,选票就相当于一笔财富,因而随时愿意卖给开价最高者。据统计,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
材料二:英国的政治制度变革一般采用暴力革命或者和平改革(这里是指“光荣革命”和议会改革)的方式。到底该采取哪种方式呢?就英国而言,最终采取的是和平改革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光荣革命形成的传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框架,使得通过改革完成政治民主化成为可能”。
——摘选自《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简述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制度仍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指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的原因。
【答案】(1)问题:议席分配未能依据人口、经济变化而适时调整;仍沿用落后选举权制度,选民资格标准不合理;选举方法和手段的腐败性突出;贵族阶层控制着下院席位。
(2)意义: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话语权;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防止独裁统治;有利于形成和平改革民主政治的政治传统,避免暴力冲突。
(3)原因:1688年光荣革命后形成以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的传统;君主立宪制形成了王权、上院、下院相互制约,共享权力的政治体制,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提供了民主框架。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1)问题:根据材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伦敦地区人口已达百万,也仅有10个议席。1820年时,新兴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人口总计50万,却未能分配到一个席位”可知:议席分配未能依据人口、经济变化而适时调整;根据材料“各郡议员只能由年收入600镑以上者担任,而市镇议员也须由年收入300镑以上者担任。这些规定显然是把中低收入阶层排除在议会之外”可知:仍沿用落后选举权制度,选民资格标准不合理;根据材料“每到选举期间,候选人争相贿赂选民,最为直接的是给选票开出价码”可知:选举方法和手段的腐败性突出;根据材料“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可知:选举方法和手段的腐败性突出;贵族阶层控制着下院席位。
(2)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话语权;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防止独裁统治;有利于形成和平改革民主政治的政治传统,避免暴力冲突。
(3)原因:根据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光荣革命形成的传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框架,使得通过改革完成政治民主化成为可能”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形成以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的传统;君主立宪制形成了王权、上院、下院相互制约,共享权力的政治体制,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提供了民主框架。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答题关键在于 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体会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3.(2019高三上·绵阳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会改革运动达到高潮,1830年11月,抵制改革的威灵领托利党政府在议会选举中惨败,被逼下台,格雷伯爵接任首相,组成辉格党政府,并于1831年3月1日提出议会改革法案,法案在下院两次通过,但被托利党占多数的上院接连否决,当法案在下院第三次通过时,格雷要求国王册封50名改革派贵族,进入上院,以保证法案在上院通过,国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辉格党政府总辞职,威灵领受命组阁,国内立即掀起抗议浪潮,1832年5月,下院通过对格雷内阁的信任案;又通过决议,宣布下院永远不接受由托利党政府提出的任何建议,国王走投无路,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准备册封足够数量的新贵族,此时托力党认识到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动放弃了抵制,6月4日,改革法案终于在上院通过,6月7日,法案获国王批准成为法律。
——摘编自(美)亚当斯《英国宪政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832年改革法案得以通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对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答案】(1)议会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张改革的政党占下院多数;得到多数选民支持;国王态度转变,同意改组上院;反对派放弃抵制。
(2)巩固了议会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责任制内阁运行模式已经成形;贵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受到削弱,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证明通过和平改革实现政治民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中“此时托利党认识到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动放弃了抵制”可知当时进行议会改革是必然趋势,反对派最终放弃抵制。据材料中改革法案在下院三次得以通过,得出议会改革得到了多说选民的支持;由材料中国王由开始的拒绝到“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准备册封足够数量的新贵族”得出国王态度转变;
(2)结合所学知识,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由材料中“并准备册封足够数量的新贵族”得出冲击了原来上院中贵族对政权的把持,有利于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由材料中“辉格党政府总辞职”、“下院通过对格雷内阁的信任案”等信息可知当时责任内阁制成熟。总体分析,议会改革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的,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故答案为:(1)议会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张改革的政党占下院多数;得到多数选民支持;国王态度转变,同意改组上院;反对派放弃抵制。(2)巩固了议会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责任制内阁运行模式已经成形;贵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受到削弱,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证明通过和平改革实现政治民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意义,可根据题意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2.(2020·泉州模拟)19世纪初,英国议席分配沿用中世纪定式,分为农村选区和城镇选区两类。老萨勒姆选区已成为农田,每逢选举,“选民”们就走到田里去选举议员。有几个选区已沉入海底,选民们要坐船到海上去进行“选举”。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中世纪政制被沿袭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宪政制度尚未完善 D.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
3.(2020·兖州模拟)英国政府曾经通过立法,规定被赶出农村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都要在肩上打烙印, 被迫从事强制劳动,如果他们胆敢抛弃劳动再度行乞,就要处以死刑。该立法(  )
A.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B.巩固了自然经济的地位
C.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D.阻碍了圈地运动的推行
4.(2020·兖州模拟)1604 年,詹姆士一世指认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并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古德温的当选无效。下院议员发出强烈抗议,并草拟了一份《道德与补偿文件》, 反对由大法官法庭裁定议会选举结果。詹姆士一世被迫作出让步,由下院决定其选举结果。 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国王与封建贵族的斗争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反映了王权与议会传统的矛盾 D.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
5.(2020·菏泽模拟)1701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签署了议会制定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在王室担任官职和领取薪俸的人,不得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为终身制,只有议会有权解除其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国王批准均属无效。该法案(  )
A. 开创了议会对王权的限制 B. 基本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明确了内阁对议会的负责 D. 进一步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6.(2020·模拟)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指出:评定政府的好坏有两个标准:第一是组成社会的人民是否具有美德和智慧,第二是该政府形式能否促进人民的智慧和美德的发展。因此他认为代议制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因为(  )
A.代议制政府是一种至善至美的政府
B.代议制政府最高权力来自统治阶级
C.18世纪中期的法国政府是这种好政府的典型代表
D.代议制政府会因国家和文明状态不同而发生变化
7.有学者说:“光荣革命自身也就成为一种传统,为以后的英国人们提供历史依据。”该学者意在说明光荣革命(  )
A.清除了政治体制中的君主残余 B.开启了保守而渐进的民主之路
C.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迅速发展 D.完成了国家权力中心成功转移
8.(2020·湖北模拟)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
A.标志英国政党政治形成 B.破坏了政府政策实施的连续性
C.是议会政治妥协的结果 D.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完善
9.(2020高三下·贵阳月考)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大约每10个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死亡,总共约有85000人死于战场,约10万人死于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和疾病。这给英国政治变革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放弃共和理想改走立宪之路 B.采取温和的渐进式变革道路
C.强化议会下院对王权的限制 D.实行孤立主义政策避免战争
10.(2020高三下·定远月考)1832,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英国基本实现了普选权
B.工业革命时代英国阶级矛盾尖锐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D.工人阶级政治经济环境有了改善
11.(2020·重庆模拟)从当时的形势看,新的人民革命正在酝酿。而英国革命的任务仅仅是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阻碍,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材料意在说明(  )
A.宫廷政变方式的明智性
B.“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权力来源
C.“光荣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D.代议制民主体现了人民的利益
12.(2020·枣庄模拟)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请求,得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上下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法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B.政府权力已经高于议会
C.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实权 D.政府方案需经议会批准
13.(2020高三下·滨海月考)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
A.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14.(2020高三下·商南模拟)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时:“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 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这反映出(  )
A.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 B.民主政治的完善
C.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 D.内阁权势的扩张
15.(2020·河北模拟)1770年乔治三世启用诺思勋爵,组成清一色的“国王之友”政府,遭到威尔克斯抨击,国王多次试图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此后议会宣称国王的影响应该削弱,诺思政府顶不住压力宣布辞职,乔治三世个人统治寿终正寝。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国王滥用权力控制政府操纵议会
B.在英国议会主权逐步成为时代潮流
C.18世纪英国仍然残存着君主专制
D.国王“统而不治”,议会制度尚不完善
16.(2020·淮北模拟)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这表明当时(  )
A.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
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D.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
17.(2020·山东模拟)据媒体报道,首相约翰逊表示为了完成英国脱欧,将采取多种手段,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而亲欧派议员声称,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届时如约翰逊拒绝下台,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这些情况说明(  )
A.首相需顺应民意以维护内阁稳定
B.英国政治传统可能出现弹性变化
C.欧盟一体化改变了英国内外政策
D.英王对行政权的影响力逐步上升
18.(2019高三上·汕头期末)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有名无实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D.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19.(2020·郑州模拟)1848年,英国漫画家威廉·纽曼在《庞奇》杂志上发表了一首题为“脏兮兮的泰晤士老爹”的配图诗。其中“泰晤士老爹”被拟人化的描绘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该图客观上说明(  )
A.工业化带来环境问题的必然性 B.政府有必要增强自身社会职能
C.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 D.社会底层成为环境治理的主力
20.(2020·郑州模拟)英国贵族和议员们在经历了内战与共和的混乱后都认可了君主制,在不打算对其进行结构性更改的情况下,并不想让政治制度发生显而易见的变革,寻求的是法理上的延续性而非革新。这说明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完善
C.政治中的传统势力强大 D.君主制未发生实质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0高三下·重庆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世纪初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小说主人公格列佛医生多次出海,除了到过印度、西印度群岛和日本外,还到过许多奇怪的国家。他先是到了小人国,那里的人因为鞋跟高或低而分成两个党派,内斗不止,还和另一个国家因吃鸡蛋先敲破大头还是小头而连年爆发战争。而在飞岛国的时候,格列佛发现当地科学院全是研究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全国遍地荒凉、民不聊生。格列佛最后去的是慧驷国,那里的统治者是有智慧和理性的马,而那里的人因为邪恶愚钝只能沦为马饲养和役使的畜生,由于马看不惯人的邪恶,甚至打算将所有人都杀死,只留下幼崽驯化后当工具使用。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2.(2019高三上·通榆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进入上院的均为世俗贵族与宗教贵族,其席位被贵族阶层所垄断。下院又称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
以19世纪初英格兰202个选邑为例……选民人数在1000人以下的选邑多达159个,而这些选邑至少可以选出313名议员,约占英格兰全部489名议员总数的64%。在50人以下的选邑中,20个人口20—50之间,4个人口在10—19之间,1个人口只有5名,还有两个根本就没有人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伦敦地区人口已达百万,也仅有10个议席。1820年时,新兴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人口总计50万,却未能分配到一个席位。
根据1710年的议会法案,各郡议员只能由年收入600镑以上者担任,而市镇议员也须由年收入300镑以上者担任。这些规定显然是把中低收入阶层排除在议会之外。在郡选区,选举的独立性仅限于贵族阶层,谈论选举的民主性非常荒唐可笑,因为收买选票的事情往往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每到选举期间,候选人争相贿赂选民,最为直接的是给选票开出价码。收买选票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下层选民来说,选票就相当于一笔财富,因而随时愿意卖给开价最高者。据统计,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
材料二:英国的政治制度变革一般采用暴力革命或者和平改革(这里是指“光荣革命”和议会改革)的方式。到底该采取哪种方式呢?就英国而言,最终采取的是和平改革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光荣革命形成的传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框架,使得通过改革完成政治民主化成为可能”。
——摘选自《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简述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制度仍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指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的原因。
23.(2019高三上·绵阳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会改革运动达到高潮,1830年11月,抵制改革的威灵领托利党政府在议会选举中惨败,被逼下台,格雷伯爵接任首相,组成辉格党政府,并于1831年3月1日提出议会改革法案,法案在下院两次通过,但被托利党占多数的上院接连否决,当法案在下院第三次通过时,格雷要求国王册封50名改革派贵族,进入上院,以保证法案在上院通过,国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辉格党政府总辞职,威灵领受命组阁,国内立即掀起抗议浪潮,1832年5月,下院通过对格雷内阁的信任案;又通过决议,宣布下院永远不接受由托利党政府提出的任何建议,国王走投无路,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准备册封足够数量的新贵族,此时托力党认识到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动放弃了抵制,6月4日,改革法案终于在上院通过,6月7日,法案获国王批准成为法律。
——摘编自(美)亚当斯《英国宪政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832年改革法案得以通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对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1689年1月议会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权利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批准正式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因此“光荣革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故选择B项;
“光荣革命”并未结束英国的君主制度,排除A项;
英国实行的不是共和政体,排除C项;
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19世纪初的英国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方面存在缺陷,因此民主政治尚未完善,C正确;
A错误,英国只是延续了“中世纪”的选区划分;
B错误,此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工业社会”阶段;
D错误,材料无关城市化进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1983年议会制度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世纪初英国在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方面存在不合理,因此议会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3.【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圈地运动迫使失地农民转化为资本主义经济需要的雇佣劳动力,故选A项;
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在二战后,且跟题中强制劳动无关,排除C项;
材料体现议会用立法手段保障圈地运动进行,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规定被赶出农村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和乞丐,都要在肩上打烙印, 被迫从事强制劳动,如果他们胆敢抛弃劳动再度行乞,就要处以死刑得出增加了劳动力,进而得出结论。
4.【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詹姆士一世指认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 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并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古德温的当选无效。下院议员发出强烈抗议,并草拟了一份《道德与补偿文件》,反对由大法官法庭裁定议会选举结果。詹姆士一世被迫作出让步,由下院决定其选举结果”反映的是王权与议会之间的斗争,故选C项;
17世纪,英国的下议院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国王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排除A项;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是1689年的《权利法案》,排除B项;
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1604 年,詹姆士一世指认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并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古德温的当选无效。下院议员发出强烈抗议得出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5.【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只有议会有权解除其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国王批准均属无效。”信息可知,这些措施限制了王权在下议院的影响,凸显了议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在该法案通过之前议会已经颁布《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
B选项错误,该法案突出的是议会的作用,并未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C选项错误,19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表明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形成,并非该法案的作用。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的《王位继承法》限制了王权在下议院的影响,凸显了议会的地位,进一步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6.【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代议制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只要能达到材料中的“两个标准”,就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因此D正确;
ABC与材料中的观点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握判断代议制的两个标准可知,代议制的形式是多样的。
7.【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光荣革命自身也就成为一种传统,为以后的英国人们提供历史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避免了流血冲突,由议会请来国王,避免了大规模流血冲突,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君主,由此开启了保守而渐进的民主之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故B项正确。
光荣革命保留了君主,故A说法错误。
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旧势力妥协结果,因此,代议制民主制需经历漫长过程。故C错误。
光荣革命后,国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有行政权,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运用光荣革命相关知识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士议会请来了国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标志,来分析理解材料中的问题即可。
8.【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1907年”、“影子内阁”、“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等信息可知,“影子内阁”的设置有效监督执政党执政,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和完善,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政党政治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体现。英国政党政治开始形成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英国议会中出现两个不同派别,即辉格党和托利党;
B选项错误,某党在野时的“影子内阁”往往也就是该党执政时的当任内阁,全套班子有时照搬,有时略作调整,但施政方略不会有根本变化,这有利于实现英国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而非妥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可以得出监督权的增多,这有利于民主的完善。
9.【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大约每10个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死亡,总共约有85000人死于战场,约10万人死于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和疾病”表明战争导致损失严重,这为后来采取温和的渐进式变革道路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解题的关键是“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大约每10个成年男子中就有1人死亡,总共约有85000人死于战场,约10万人死于战争所导致的创伤和疾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漫长但温和,有利于英国政治的稳定。
10.【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只有成年男子有选举权,妇女仍没有选举权,所以,英国在19世纪末仍没有实现普选权,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B、C、D理解正确,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考查了英国的议会改革。根据材料中1832--1866年议会改革,根据材料“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结合备选项分析即可。
11.【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一旦出现新的人民革命,虽然可以解决詹姆士二世统治的问题,但将会导致新的社会冲突和动荡,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来看,材料表明了光荣革命对英国的保护,因此该方式是明智的。A正确;
材料未体现国王权力来源的改变,B排除;
材料主旨是表达光荣革命的积极之处,而不是不彻底性,C排除;
材料信息表明光荣革命维护了资本主义的利益,D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光荣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光荣革命是通过宫廷政变的形式实现了资产阶级的掌权,有利于维护英国政治的稳定。
12.【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首相提出议会休会五周,但是被最高法院判决违反法律,因为按照规定政府是对议会负责的,因此政府方案要经过议会批准,故答案为D;
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会,A错误;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B错误;
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C 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体制,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政府的提案需经议会批准。
13.【答案】A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由议会来决定,这就体现出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的观念。
B.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应该是在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
C.设立两个国王并不是让他们相互牵制。
D.英国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并没有因为这一次设置而改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君主立宪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光荣革命促使英国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为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
14.【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材料“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说明英国内阁对议会加强了控制,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19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演变。根据材料“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 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 说明内阁权力膨胀。
15.【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国王乔治三世滥用权力,阻碍民主,最终无法突破议会主权的历史潮流,故B项正确。
A项是对材料表象的重复,不属于实质,不能选;
C项不符合史实;
“统而不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不能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此后议会宣称国王的影响应该削弱,诺思政府顶不住压力宣布辞职,乔治三世个人统治寿终正寝可以看出议会主权增强,进而得出结论。
16.【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分析可知:国王权力依然很大,说明代议制度尚不完善,因此C正确;
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王操纵议会,不是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
B错误,光荣革命后议会已经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个别现象,不能说议员的议政权无法保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代议制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国王操纵议会剥夺议员身份,下令政府逮捕反映了英国代议制下君主权力依然很大。
17.【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必要时甚至暂停议会”“将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力促其通过,届时如约翰逊拒绝下台”“向来保持中立的女王除了将他解职外别无选择”分析可知:首相为了脱欧而暂停了议会,议会对政府提出了不信任案弹劾首相,面对议会和首相的僵局,原本作为权力的象征的女王通过 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打破僵局,英国政治传统发生变化,因此B正确;
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议会和首相僵持不下,女王打破了僵局,没有体现维护内阁稳定;
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内外政策的变化;
D错误,材料并不能反映出女王对行政权的影响逐渐上升,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英国国王是虚位君主,统而不治的;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针对脱欧这一问题,议会和首相僵持不下,女王利用自身的政治影响力解除首相职务反映了英国政治传统的变化。
18.【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A.1694年还没有形成责任内阁制度。
B.从材料可以看出,在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国王仍然有较大的权力。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还不完善。
C.英国国王在当时的权利受到了议会和法律的制约。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D.材料中能够看出辉格党和脱离党的对峙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英王还有一定的权力,则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19.【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时间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引起了民众的强烈愤慨,所以政府应增强自身的社会职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B正确;
A错误,环境问题不是必然的;
C错误,材料无关贫富差距;
D错误,说法与史实不相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图片进行分析可知,画家用讽刺的手法表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
20.【答案】C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英国贵族和议员们认可君主制,寻求法理上的延续性,说明英国政治中的传统势力强大,C正确;
A错误,此时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 革命;
B错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是完善的代议制;
D错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民主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结合自身传统势力强大的国情,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体现了对国情的尊重。
21.【答案】情节:小人国因为鞋跟高低而分成不同党派。
现象:《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由两大党派轮流执政。
评价:英国两党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表现形式,议会成为两党斗争的主战场,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稳定了英国的统治秩序,有利于英国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
但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很少为人民的利益、权利考虑;两党之间的斗争经常局限于派系争斗,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近代史的是相关知识,提取一个情节,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事件,最后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精准、全面。情节:依据材料“他先是到了小人国,那里的人因为鞋跟高或低而分成两个党派,内斗不止”并结合英国历史得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由两大党派轮流执政。评价:依据所学知识从英国两党制对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利于英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及两党制的 本质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根据材料摘录情节,然后分析情节所反映的历史 现象,并对现象进行评价。本题答题角度不唯一,可根据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作答,考查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
22.【答案】(1)问题:议席分配未能依据人口、经济变化而适时调整;仍沿用落后选举权制度,选民资格标准不合理;选举方法和手段的腐败性突出;贵族阶层控制着下院席位。
(2)意义: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话语权;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防止独裁统治;有利于形成和平改革民主政治的政治传统,避免暴力冲突。
(3)原因:1688年光荣革命后形成以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的传统;君主立宪制形成了王权、上院、下院相互制约,共享权力的政治体制,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提供了民主框架。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1)问题:根据材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伦敦地区人口已达百万,也仅有10个议席。1820年时,新兴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人口总计50万,却未能分配到一个席位”可知:议席分配未能依据人口、经济变化而适时调整;根据材料“各郡议员只能由年收入600镑以上者担任,而市镇议员也须由年收入300镑以上者担任。这些规定显然是把中低收入阶层排除在议会之外”可知:仍沿用落后选举权制度,选民资格标准不合理;根据材料“每到选举期间,候选人争相贿赂选民,最为直接的是给选票开出价码”可知:选举方法和手段的腐败性突出;根据材料“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可知:选举方法和手段的腐败性突出;贵族阶层控制着下院席位。
(2)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话语权;有利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防止独裁统治;有利于形成和平改革民主政治的政治传统,避免暴力冲突。
(3)原因:根据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光荣革命形成的传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框架,使得通过改革完成政治民主化成为可能”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形成以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的传统;君主立宪制形成了王权、上院、下院相互制约,共享权力的政治体制,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提供了民主框架。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的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答题关键在于 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体会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3.【答案】(1)议会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张改革的政党占下院多数;得到多数选民支持;国王态度转变,同意改组上院;反对派放弃抵制。
(2)巩固了议会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责任制内阁运行模式已经成形;贵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受到削弱,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证明通过和平改革实现政治民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中“此时托利党认识到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动放弃了抵制”可知当时进行议会改革是必然趋势,反对派最终放弃抵制。据材料中改革法案在下院三次得以通过,得出议会改革得到了多说选民的支持;由材料中国王由开始的拒绝到“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准备册封足够数量的新贵族”得出国王态度转变;
(2)结合所学知识,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由材料中“并准备册封足够数量的新贵族”得出冲击了原来上院中贵族对政权的把持,有利于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由材料中“辉格党政府总辞职”、“下院通过对格雷内阁的信任案”等信息可知当时责任内阁制成熟。总体分析,议会改革是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的,给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故答案为:(1)议会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张改革的政党占下院多数;得到多数选民支持;国王态度转变,同意改组上院;反对派放弃抵制。(2)巩固了议会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责任制内阁运行模式已经成形;贵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受到削弱,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证明通过和平改革实现政治民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意义,可根据题意直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