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
一、单选题
1.(2020·北京模拟)高粱酿酒过程中的部分流程按顺序排列如下,其中能说明高粱转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A B.B C.C D.D
2.(2020·合肥模拟)反应X+Y→Z(△H>0)分两步进行:①X+Y→W(△H<0),②W→Z(△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3.(2020·临朐模拟)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化学能
B.过程Ⅰ中每消耗116 g Fe3O4转移2 mol电子
C.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 Fe3O4+H2↑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4.(2020·北京模拟)根据下图所得判断正确的是( )
已知:H2O(g) = H2O(l) △H =﹣44 kJ/mol
A.图 1 反应为吸热反应
B.图 1 反应使用催化剂时,会改变其△H
C.图 2 中若 H2O 的状态为液态,则能量变化曲线可能为①
D.图 2 中反应为 CO2(g) + H2(g) = CO(g) + H2O(g) △H = + 41 kJ/mol
5.(2020高一下·浙江开学考)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1 mol化学键生成气态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如下:H—H 436 kJ;Cl—Cl 243 kJ;H—Cl 431 kJ。下列所得热化学方程式或结论正确的是( )
A.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
B.2HCl(g) = H2(g) + Cl2(g)的反应热ΔH<0
C.H2(g) + Cl2(g) = 2HCl(g) ΔH= 183 kJ
D.相同条件下,H2(g)+ Cl2(g) =2HCl(g)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相等
6.(2020高二上·大理期末)如图是反应CO(g)+2H2(g)=CH3OH(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使用催化剂后反应热减小
C.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510 kJ·mol-1
D.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7.(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HCO3-(aq)+H+(aq)=CO2(g)+H2O(l)为放热反应
B.CO32-(aq)+2H+(aq)=CO2(g)+H2O(l) ΔH=(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2<ΔH3
D.H2CO3(aq)=CO2(g)+H2O(l),若使用催化剂,则ΔH3变小
8.(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 =4CO2(g)+2H2O(g) ΔH=-4b kJ·mol-1
B.C2H2(g)+ O2(g) =2CO2(g)+H2O(l) ΔH=-2b kJ·mol-1
C.C2H2(g)+ O2(g) =2CO2(g)+H2O(g) ΔH=+2b kJ·mol-1
D.2C2H2(g)+5O2(g) =4CO2(g)+2H2O(l) ΔH=+4b kJ·mol-1
9.(2019高二上·日喀则期末)已知化学反应①C(s)+ O2(g)=CO(g)△H=-Q1kJmol②2CO(g)+O2(g)=2CO2(g)△H=-Q2kJ/mol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Q1、Q2均为正数,且其他条件相同)( )
A.C的燃烧热为Q1kJ/mol
B.2molCO(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molCO2(g)所具有的能量
C.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g)比生成CO(g)时放出的热量多
D.C燃烧生成CO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Q1+Q2)kJ/mol
二、综合题
10.(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已知:在25
oC 101KPa时
①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 KJ的热量
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③Na2O2(s)+CO2(g)=Na2CO3(s)+ ΔH=-226 kJ/mol
在相同条件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书写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2)CO的燃烧热为ΔH= 。
(3)请写出Na2O2(s)与CO(g)反应生成Na2CO3(s)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请计算CO(g)与Na2O2(s)反应放出1018kJ热量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
11.(2020高二上·林芝期末)
(1)12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31.3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以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2CO(g)+O2(g)=2CO2(g) △H=-566kJ/mol
②2H2(g)+O2(g)=2H2O(g) △H=-484kJ/mol
③CH4(g)+2O2(g)=CO2(g)+2H2O(g) △H=-890kJ/mol
则:CH4(g)+CO2(g)=2CO(g)+2H2(g) △H= 。
(3)已知H2(g)+Br2(l)=2HBr(g) △H=-102kJ/mol,其他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l) 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表中a为 。
12.(2020·临朐模拟)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较多的CO2、CO、SO2等影响环境的气体。如何综合利用这些气体一直是科研单位研究的热点。
(1)已知: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1
CO(g)+H2O(g)=CO2(g)+H2(g) ΔH2
2CO(g)+4H2(g)=CH3OCH3(g)+H2O(g) ΔH3
用ΔH2、ΔH3表示ΔH1,ΔH1=
(2)针对CO2与H2反应转化为二甲醚(g)和H2O(g),研究发现,该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反应温度、投料比[n(H2)/n(CO2)]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ΔH1 (填“>”或“<”)0。
②若其他条件不变,仅仅增大压强,则逆反应速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平衡常数K会 。
(3)研究发现,催化剂可以促使烟气CO、SO2转化为CO2、S。
反应原理为2CO(g)+SO2(g)=2CO2(g)+S(l) ΔH=-270 kJ·mol-1。
①其他条件相同,研究发现,分别选取Fe2O3、NiO、Cr2O3作上述反应的催化剂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研究得出,应该选择Fe2O3作催化剂,主要原因可能是
②若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将3 mol CO、1 mol S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反应,当S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时,此时K= 。
③向反应容器中再分别通入下列气体,可以使SO2转化率增大的是 (填字母)。
A.CO B.SO2 C.N2 D.H2S E.CO2
13.(2019高二上·日喀则期末)“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迈进了一大步火箭的第一、二级发动机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可用胼来制备。
(1)用肼(N2H4)为燃料,四氧化二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N2(g)+2O2(g)=N2O4(g)△H=10.7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43kJ·mol-1
写出气态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四氧化二氮在大气中或在较高温度下很难稳定存在,它很容易转化为二氧化氮,试推断由二氧化氮制取四氧化二氮的反应条件(或措施) 。
(3)25℃,101kPa时,14gCO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放出141.3kJ的热,则CO的燃烧热为 ,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4)0.50L2.00mol/LH2SO4溶液与2.00L1.00mol/L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 ,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拆开1
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4.(2020·合肥模拟)氮的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来源,研究氮的化合物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肼(N2H4)与四氧化二氮分别是火箭发射器中最常用的燃料与氧化剂。已知3.2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四氧化二氮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放出热量61.25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尾气中的NO2可以用烧碱溶液吸收的方法来处理,其中能生成NaNO2等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在773K时,分别将2.00 mol N2和6.00 mol H2充入一个固定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NH3,气体混合物中c(N2)、c(H2)、c(NH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字母)。
a.v正(N2)=3v逆(H2) b.体系压强不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气体密度不变
②在此温度下,若起始充入4.00 mol N2和12.00 mol H2,则反应刚达到平衡时,表示c(H2)~t的曲线上相应的点为 (选填字母)。
(4)在373K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真空容器中充入0.40 mol NO2,发生如下反应:
2NO2 N2O4(g) △H=-56.9 kJ·mol-1
测得NO2的体积分数[φ(NO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①计算0~20min时,v(N2O4)= 。
②已知该反应v正(NO2)=k1·c2(NO2),v逆(N2O4)=k2·c(N2O4),其中k1、k2为速率常数,则373K时, ;改变温度至T1时,k1=k2,则T1 373K(填“>”“<”或“=”)。
15.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含有较多蓝、绿藻类的酸性水体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氮循环。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氮气在藻类作用下转化成含氮有机物的过程叫做 。
(2)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氮气的总反应是:
2NO3-(aq)+10e-+12H+(aq)=N2(g)+6H2O(I)△H
反硝化过程实际分多步进行(全过程电子均来自作电子供体的同种有机物),其中的三步反应为:
NO3-(aq)+2e-+3H+(aq)==HNO2(aq)+H2O(I)
△H1
HNO2(aq)+e-+H+(aq)=NO(g)+H2O(I)
△H2
N2O(g)+2e-+2H+(aq)=N2(g)+H2O(I)
△H3
则另一步反应2NO(g)+2e-+2H+(aq)=N2O(g)+H2O(Ⅰ)的反应热△H4= (用含△H、△H1、△H2、△H3的代数式表示)。水体中发生反硝化作用可减弱硝酸积累对水中生物的危害,但土壤中过多发生反硝化作用对农业生产不利,原因是 。
(3)NH4+硝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3O2 2HNO2+2H2O+2H+,恒温时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发生该反应,能说明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改变
B.NH4+的消耗速率和H+的生成速率相等
C.溶液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断开3molO=O键的同时消耗2molH2O
实验测得在其它条件一定时,NH4+硝化反应的速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温度高于35℃时,反应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4)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对人和动植物都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处理亚硝酸盐的方法之一是用次氯酸钠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反应方程式是ClO-+NO2-=NO3-+Cl-。在25℃和35℃下,分别向NO2-的初始浓度为5×10-3mol/L的溶液中按不同的投料比[ ]加入次氯酸钠固体,平衡时NO2-的去除率和温度投料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a、b、c、d四点ClO-的转化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3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蒸粮”时加热,需要吸收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拌曲”前摊晾,涉及蒸发,需要吸收能量,B不符合题意;
C.“堆酵”时升温,过程中释放能量,C符合题意;
D.“馏酒”为蒸馏操作,需要吸收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制作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X、Y转化为W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X、Y的总能量高于W的总能量;W转化为Z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W的能量小于Z;而X、Y转化为Z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X、Y的总能小于Z的能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从而确定答案。
3.【答案】B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A.过程Ⅰ中,利用太阳能发生化学反应,其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116gFe3O4的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两个铁原子由+3价变为+2价,因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为0.5mol×2×1×NA=1NA,选项错误,B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反应过程可知,过程Ⅱ中反应物为FeO和H2O,生成物为Fe3O4和H2,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Fe3O4+H2↑,选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该制氢过程中,利用铁氧化合物和太阳能,使得H2O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无需消耗其他能源,可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同时H2和O2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产生,易与分离,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图示能量变化分析;
B.根据反应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
C.根据图示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根据反应过程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图1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因此加入催化剂,ΔH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图2中H2O为液态时,由于H2O(g)转化为H2O(l)时需要放出热量,因此生成物的总能量变大,C不符合题意;
D.图2反应为图1反应的逆反应,图1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图2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 + H2(g) = CO(g) + H2O(g) △H = + 41 kJ/mo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能量的相对大小分析;
B.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
C.根据水的状态变化确定其能量变化;
D.根据图1和图2书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答案】A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于H-H化学键的键能比Cl-Cl化学键的键能高,因此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A符合题意;
B.H2在Cl2中燃烧为放热反应,因此HCl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其ΔH>0,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热ΔH=(436kJ/mol+243kJ/mol)-2×431kJ/mol=-183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kJ/mol,C不符合题意;
D.反应热只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无关,因此相同条件下, 反应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键断裂所需的能量确定其化学键的稳定性;
B.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热效应分析;
C.根据化学键键能计算反应热,从而得出热化学方程式;
D.反应热只与物质状态有关,与条件无关;
6.【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反应热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ΔH=419kJ/mol-510kJ/mol=-91kJ/mol,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91kJ/mol,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曲线b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较小,因此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能量与反应热效应的考查,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催化剂可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A.由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CO32-(aq)+2H+(aq)=CO2(g)+H2O(l)的反应热ΔH=(ΔH1+ΔH2+ΔH3),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32-(aq)+2H+(aq)=CO2(g)+H2O(l) ΔH=(ΔH1+ΔH2+ΔH3),B符合题意;
C.由能量变化图可知,ΔH1<0,ΔH2<0,ΔH3>0,因此ΔH1<ΔH2、ΔH2<ΔH3,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影响反应热,因此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能量变化图确定反应的热效应;
B.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C.根据图示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热的相对大小;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
8.【答案】B
【知识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热量4bkJ,乙炔燃烧热可燃物的系数要求必须是1mol,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H=-2b kJ/mol表示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
C.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H=+2b kJ/mol表示吸收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热量4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 =4CO2(g)+2H2O(l);△H=-4bkJ/mol,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知: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9.【答案】C
【知识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C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为CO2(g),而不是CO(g),因此C的燃烧热不是Q1kJ/mol,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②可知,2molCO(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2molCO2(g)所具有的总能量,因此无法确定2molCO(g)和2molCO2(g)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大小,B不符合题意;
C.由于CO(g)燃烧生成CO2(g)的过程中,还会继续放出热量,应吃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g)放出的热量多于生成CO(g)时放出的热量,C符合题意;
D.根据盖斯定律可得,C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的反应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B.根据反应热效应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进行分析;
C.CO转化为CO2的过程中会继续放出热量;
D.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10.【答案】(1)2H2(g) + O2(g) = 2H2O(g) △H = -483.6KJ·mol-
(2)-283 kJ/mol
(3)Na2O2(s) + CO(g) = Na2CO3(s) ΔH=-509 kJ/mol
(4)4 mol
【知识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kJ的热量,4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83.6kJ,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 + O2(g) = 2H2O(g) △H = -483.6KJ·mol-1,故答案为:2H2(g) + O2(g) = 2H2O(g) △H = -483.6KJ·mol-1;(2)1 molCO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二氧化碳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566kJ=283kJ,△H= -283 kJ/mol,故答案为:-283 kJ/mol;(3)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③Na2O2(s)+CO2(g)=Na2CO3(s)+ ΔH=-226 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③+②÷2可得:Na2O2(s) + CO(g) = Na2CO3(s) ΔH=-509 kJ/mol,故答案为:Na2O2(s) + CO(g) = Na2CO3(s) ΔH=-509 kJ/mol;(4)CO(g)与Na2O2(s)反应放出1018kJ热量,消耗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2mol,CO转化成二氧化碳,化合价升高2价,所以反应消耗2mol一氧化碳失去了2mol×2=4mol电子,故答案为:4 mol。
【分析】(1)根据“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KJ的热量”计算出2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据此计算出一氧化碳的燃烧热;(3)根据盖斯定律及题中热化学方程式写出Na2O2(s)与CO(g)反应生成Na2CO3(s)的热化学方程式;(4)根据放出的热量计算出消耗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化合价变化计算出转移的电子数。
11.【答案】(1)C(s)+ H2O(l) =CO(g) + H2(g) ; ΔH=+131.3KJ·mol-1
(2)+160 KJ·mol-1
(3)200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 和 ,即 ,再根据12g(1mol)碳吸收131.3KJ热量,得到该反应的焓变为+131.3KJ/mol,故答案为: ;(2)③-①-②得到目标方程式,故目标反应的焓变等于 ,
故答案为:+160 KJ·mol-1;(3) ,解得a=200,
故答案为:200。
【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写出配平方程式,并计算焓变,标明物质状态即可得到热化学方程式;(2)根据盖斯定律,方程式叠加得到目标方程式,方程式如何叠加则焓变就如何叠加,得到目标反应的焓变;(3)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键能之和。
12.【答案】(1)ΔH3-2ΔH2
(2)<;增大;不变
(3)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从而节约能源;0.44;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反应热ΔH1=ΔH3-2ΔH2;
(2)①由图可知,反应温度越高,CO2的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1<0;
②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因此逆反应速率增大;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浓度无关,因此增大压强,平衡常数K不变;
(3)①由图可知,当温度为380℃时,用Fe2O3做催化剂时,SO2的转化率最高;因此选用Fe2O3做催化剂,主要原因是:Fe2O3做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节约能源;
②当S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时,则参与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可得平衡三段式如下
因此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③要使SO2的转化率增大,则应使平衡正向移动;
A、加入CO,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符合题意;
B、加入SO2,反应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SO2的转化率降低,B不符合题意;
C、加入N2,总压增大,但由于体积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不符合题意;
D、加入H2S,H2S能与SO2反应,但CO无法转化为CO2,故H2S对该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影响,D不符合题意;
E、加入CO2,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目标反应的反应热;
(2)结合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3)①根据不同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SO2的转化率进行分析;
②根据平衡三段式进行计算;
③结合平衡移动进行分析;
13.【答案】(1)2N2H4(g)+N2O4(g)=3N2(g)+4H2O(g)△H=-1096.7kJ/mol
(2)加压、降温
(3)282.6k/mol;CO(g)+1/2O2(g)=CO2(g)△H=-282.6kJ/mol
(4)-57.3kJ/mol;1/2H2SO4(aq)+KOH(aq)=1/2K2SO4(aq)+H2O(I) △H=-57.3kJ/mol
(5)N2(g)+3H2(g)=2NH3(g)△H=-92kJ/mol
【知识点】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气态肼与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H4(g)+N2O4(g)=2N2(g)+4H2O(g),由盖斯定律可得,该反应的反应热ΔH=(-543kJ/mol)×2-10.7kJ/mol=-1096.7kJ/mol,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g)+N2O4(g)=2N2(g)+4H2O(g) ΔH=-1096.7kJ/mol;
(2)由题干信息可知,N2O4转化为NO2的条件为常压和高温,NO2转化为N2O4为其逆反应,因此要将NO2转化为N2O4所需的反应条件为加压和低温;
(3)14gCO的物质的量,由于0.5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41.3kJ,因此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2.6kJ,因此CO的燃烧热为282.6kJ/mol;
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该反应过程中生成2molH2O,放出114.6kJ的热量,因此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因此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N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其反应热ΔH=(946kJ/mol+3×436kJ/mol)-2×3×391kJ/mol=-92kJ/mol,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 ΔH=-92kJ/mol;
【分析】(1)写出气态肼与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其反应热,从而得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N2O4和NO2的转化确定反应条件;
(3)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据此计算CO的燃烧热,并得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4)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据此计算该反应的中和热和书写其热化学方程式;
(5)根据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反应热,从而得出热化学方程式;
14.【答案】(1)2N2H4(l)+N2O4(l)=3N2(g)+4H2O(l)△H=-1225 kJ·mol-1
(2)2NO2+2OH-=NO +NO +H2O
(3)b、c;B
(4)0.002mol·L-1·min-1;60;>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N2H4与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l)+N2O4(l)=3N2(g)+4H2O(l),3.2g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其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61.25kJ,则2molN2H4(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l)+N2O4(l)=3N2(g)+4H2O(l) ΔH=-1225kJ/mol;
(2)N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NO2,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应还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故还应生成NaNO3,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2-+NO3-+H2O;
(3)①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因此v正(N2)=3v逆(H2)不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不符合题;
b、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则反应过程中压强发生变化,当其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由于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根据公式可得,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发生变化,则当其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由于反应是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则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因此当气体密度不变时,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②由于反应是在恒温恒容装置中进行,通入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二者形成等效平衡,因此反应达到平衡后,c(H2)应大于3mol/L,B符合题意;
(4)①设反应至20min时,参与反应c(NO2)=2xmol/L,可得反应三段式如下:
由表格数据可得等式
解得x=0.04mol/L
因此用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②设反应至平衡时,参与反应的c(NO2)=2ymol/L,可得反应三段式如下:
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反应进行至6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因此
解得 y=0.075mol/L
则该温度下反应对平衡常数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升高,K减小;温度降低,K增大;373K时,,当温度为T1时,k1=k2,即,说明温度为T1时,K值减小,因此温度T1>373K;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反应热,从而书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题干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①分析所给是否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若能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之则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结合等效平衡进行分析;
(4)①根据反应三段式,结合公式计算反应速率;
②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进行计算;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15.【答案】(1)氮的固定(或自然固氮)
(2)△H-2△H1-2△H2-△H3;反硝化反应发生过多会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大幅度降低,不利于作物生长
(3)AD;温度过高使亚硝酸菌失去活性
(4)d、c、b、a;2.67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3)溶液的pH不再改变即H+浓度不再改变,体系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NH4+的消耗速率和H+的生成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证明体系是否平衡,B错误;根据原子守恒,溶液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证明体系是否平衡,C错误;断开3mol O=O键,即消耗3mol氧气的同时消耗2mol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4)从图像可看出其它条件一定,降温NO2-去除率升高说明降温平衡右移,因此c点转化率小于b点;温度一定时投料比越大,Cl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d点转化率小于c点,b点转化率小于a点。因此转化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是d、c、b、a。
35℃平衡常数可以根据d点计算
ClO--+ NO2- NO3-+ Cl-
起始(mol/L) 10-2 5×10-3 0 0
转化(mol/L) 4×10-3 4×10-3 4×10-3 4×10-3
平衡(mol/L) 6×10-3 10-3 4×10-3 4×10-3
平衡常数K= ≈267。
【分析】(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目标方程式的焓变;
(3)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4)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平衡常数。
1 / 12020高考化学常考知识点专练 04:反应热
一、单选题
1.(2020·北京模拟)高粱酿酒过程中的部分流程按顺序排列如下,其中能说明高粱转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解析】【解答】A.“蒸粮”时加热,需要吸收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拌曲”前摊晾,涉及蒸发,需要吸收能量,B不符合题意;
C.“堆酵”时升温,过程中释放能量,C符合题意;
D.“馏酒”为蒸馏操作,需要吸收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制作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
2.(2020·合肥模拟)反应X+Y→Z(△H>0)分两步进行:①X+Y→W(△H<0),②W→Z(△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解析】【解答】X、Y转化为W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X、Y的总能量高于W的总能量;W转化为Z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W的能量小于Z;而X、Y转化为Z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说明X、Y的总能小于Z的能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从而确定答案。
3.(2020·临朐模拟)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化学能
B.过程Ⅰ中每消耗116 g Fe3O4转移2 mol电子
C.过程Ⅱ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 Fe3O4+H2↑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答案】B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A.过程Ⅰ中,利用太阳能发生化学反应,其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116gFe3O4的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两个铁原子由+3价变为+2价,因此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为0.5mol×2×1×NA=1NA,选项错误,B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反应过程可知,过程Ⅱ中反应物为FeO和H2O,生成物为Fe3O4和H2,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Fe3O4+H2↑,选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该制氢过程中,利用铁氧化合物和太阳能,使得H2O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无需消耗其他能源,可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同时H2和O2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产生,易与分离,选项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图示能量变化分析;
B.根据反应过程中铁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
C.根据图示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根据反应过程分析;
4.(2020·北京模拟)根据下图所得判断正确的是( )
已知:H2O(g) = H2O(l) △H =﹣44 kJ/mol
A.图 1 反应为吸热反应
B.图 1 反应使用催化剂时,会改变其△H
C.图 2 中若 H2O 的状态为液态,则能量变化曲线可能为①
D.图 2 中反应为 CO2(g) + H2(g) = CO(g) + H2O(g) △H = + 41 kJ/mol
【答案】D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图1中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因此加入催化剂,ΔH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图2中H2O为液态时,由于H2O(g)转化为H2O(l)时需要放出热量,因此生成物的总能量变大,C不符合题意;
D.图2反应为图1反应的逆反应,图1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图2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 + H2(g) = CO(g) + H2O(g) △H = + 41 kJ/mo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物质能量的相对大小分析;
B.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热;
C.根据水的状态变化确定其能量变化;
D.根据图1和图2书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2020高一下·浙江开学考)已知一定条件下断裂1 mol化学键生成气态原子需要吸收的能量如下:H—H 436 kJ;Cl—Cl 243 kJ;H—Cl 431 kJ。下列所得热化学方程式或结论正确的是( )
A.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
B.2HCl(g) = H2(g) + Cl2(g)的反应热ΔH<0
C.H2(g) + Cl2(g) = 2HCl(g) ΔH= 183 kJ
D.相同条件下,H2(g)+ Cl2(g) =2HCl(g)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相等
【答案】A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A.由于H-H化学键的键能比Cl-Cl化学键的键能高,因此氢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A符合题意;
B.H2在Cl2中燃烧为放热反应,因此HCl的分解为吸热反应,其ΔH>0,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反应热ΔH=(436kJ/mol+243kJ/mol)-2×431kJ/mol=-183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3kJ/mol,C不符合题意;
D.反应热只与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无关,因此相同条件下, 反应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的ΔH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学键断裂所需的能量确定其化学键的稳定性;
B.根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热效应分析;
C.根据化学键键能计算反应热,从而得出热化学方程式;
D.反应热只与物质状态有关,与条件无关;
6.(2020高二上·大理期末)如图是反应CO(g)+2H2(g)=CH3OH(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使用催化剂后反应热减小
C.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510 kJ·mol-1
D.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量的转化及运用;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反应热不变,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热ΔH=419kJ/mol-510kJ/mol=-91kJ/mol,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91kJ/mol,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曲线b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较小,因此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能量与反应热效应的考查,由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催化剂可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7.(2020高二上·芜湖期末)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HCO3-(aq)+H+(aq)=CO2(g)+H2O(l)为放热反应
B.CO32-(aq)+2H+(aq)=CO2(g)+H2O(l) ΔH=(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2<ΔH3
D.H2CO3(aq)=CO2(g)+H2O(l),若使用催化剂,则ΔH3变小
【答案】B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A.由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CO32-(aq)+2H+(aq)=CO2(g)+H2O(l)的反应热ΔH=(ΔH1+ΔH2+ΔH3),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32-(aq)+2H+(aq)=CO2(g)+H2O(l) ΔH=(ΔH1+ΔH2+ΔH3),B符合题意;
C.由能量变化图可知,ΔH1<0,ΔH2<0,ΔH3>0,因此ΔH1<ΔH2、ΔH2<ΔH3,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影响反应热,因此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能量变化图确定反应的热效应;
B.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C.根据图示能量变化分析反应热的相对大小;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
8.(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 =4CO2(g)+2H2O(g) ΔH=-4b kJ·mol-1
B.C2H2(g)+ O2(g) =2CO2(g)+H2O(l) ΔH=-2b kJ·mol-1
C.C2H2(g)+ O2(g) =2CO2(g)+H2O(g) ΔH=+2b kJ·mol-1
D.2C2H2(g)+5O2(g) =4CO2(g)+2H2O(l) ΔH=+4b kJ·mol-1
【答案】B
【知识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热量4bkJ,乙炔燃烧热可燃物的系数要求必须是1mol,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H=-2b kJ/mol表示放出热量,故B符合题意;
C.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2mol二氧化碳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热量2bkJ,△H=+2b kJ/mol表示吸收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可知,生成4mol二氧化碳气体和1mol液态水,并放出热量4b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 =4CO2(g)+2H2O(l);△H=-4bkJ/mol,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意知: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9.(2019高二上·日喀则期末)已知化学反应①C(s)+ O2(g)=CO(g)△H=-Q1kJmol②2CO(g)+O2(g)=2CO2(g)△H=-Q2kJ/mol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Q1、Q2均为正数,且其他条件相同)( )
A.C的燃烧热为Q1kJ/mol
B.2molCO(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molCO2(g)所具有的能量
C.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g)比生成CO(g)时放出的热量多
D.C燃烧生成CO2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Q1+Q2)kJ/mol
【答案】C
【知识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答】A.C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氧化物为CO2(g),而不是CO(g),因此C的燃烧热不是Q1kJ/mol,A不符合题意;
B.由反应②可知,2molCO(g)和1molO2(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2molCO2(g)所具有的总能量,因此无法确定2molCO(g)和2molCO2(g)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大小,B不符合题意;
C.由于CO(g)燃烧生成CO2(g)的过程中,还会继续放出热量,应吃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g)放出的热量多于生成CO(g)时放出的热量,C符合题意;
D.根据盖斯定律可得,C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的反应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B.根据反应热效应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进行分析;
C.CO转化为CO2的过程中会继续放出热量;
D.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二、综合题
10.(2020高一上·沈阳期末)已知:在25
oC 101KPa时
①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 KJ的热量
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③Na2O2(s)+CO2(g)=Na2CO3(s)+ ΔH=-226 kJ/mol
在相同条件下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书写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2)CO的燃烧热为ΔH= 。
(3)请写出Na2O2(s)与CO(g)反应生成Na2CO3(s)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请计算CO(g)与Na2O2(s)反应放出1018kJ热量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
【答案】(1)2H2(g) + O2(g) = 2H2O(g) △H = -483.6KJ·mol-
(2)-283 kJ/mol
(3)Na2O2(s) + CO(g) = Na2CO3(s) ΔH=-509 kJ/mol
(4)4 mol
【知识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kJ的热量,4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83.6kJ,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 + O2(g) = 2H2O(g) △H = -483.6KJ·mol-1,故答案为:2H2(g) + O2(g) = 2H2O(g) △H = -483.6KJ·mol-1;(2)1 molCO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二氧化碳时所放出的热量为: ×566kJ=283kJ,△H= -283 kJ/mol,故答案为:-283 kJ/mol;(3)②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③Na2O2(s)+CO2(g)=Na2CO3(s)+ ΔH=-226 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③+②÷2可得:Na2O2(s) + CO(g) = Na2CO3(s) ΔH=-509 kJ/mol,故答案为:Na2O2(s) + CO(g) = Na2CO3(s) ΔH=-509 kJ/mol;(4)CO(g)与Na2O2(s)反应放出1018kJ热量,消耗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2mol,CO转化成二氧化碳,化合价升高2价,所以反应消耗2mol一氧化碳失去了2mol×2=4mol电子,故答案为:4 mol。
【分析】(1)根据“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KJ的热量”计算出2mol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燃烧热是指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据此计算出一氧化碳的燃烧热;(3)根据盖斯定律及题中热化学方程式写出Na2O2(s)与CO(g)反应生成Na2CO3(s)的热化学方程式;(4)根据放出的热量计算出消耗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化合价变化计算出转移的电子数。
11.(2020高二上·林芝期末)
(1)12g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31.3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以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2CO(g)+O2(g)=2CO2(g) △H=-566kJ/mol
②2H2(g)+O2(g)=2H2O(g) △H=-484kJ/mol
③CH4(g)+2O2(g)=CO2(g)+2H2O(g) △H=-890kJ/mol
则:CH4(g)+CO2(g)=2CO(g)+2H2(g) △H= 。
(3)已知H2(g)+Br2(l)=2HBr(g) △H=-102kJ/mol,其他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H2(g) Br2(l) HBr(g)
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kJ 436 a 369
则表中a为 。
【答案】(1)C(s)+ H2O(l) =CO(g) + H2(g) ; ΔH=+131.3KJ·mol-1
(2)+160 KJ·mol-1
(3)200
【知识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 和 ,即 ,再根据12g(1mol)碳吸收131.3KJ热量,得到该反应的焓变为+131.3KJ/mol,故答案为: ;(2)③-①-②得到目标方程式,故目标反应的焓变等于 ,
故答案为:+160 KJ·mol-1;(3) ,解得a=200,
故答案为:200。
【分析】(1)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写出配平方程式,并计算焓变,标明物质状态即可得到热化学方程式;(2)根据盖斯定律,方程式叠加得到目标方程式,方程式如何叠加则焓变就如何叠加,得到目标反应的焓变;(3)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键能之和。
12.(2020·临朐模拟)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较多的CO2、CO、SO2等影响环境的气体。如何综合利用这些气体一直是科研单位研究的热点。
(1)已知: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1
CO(g)+H2O(g)=CO2(g)+H2(g) ΔH2
2CO(g)+4H2(g)=CH3OCH3(g)+H2O(g) ΔH3
用ΔH2、ΔH3表示ΔH1,ΔH1=
(2)针对CO2与H2反应转化为二甲醚(g)和H2O(g),研究发现,该反应中CO2的平衡转化率随反应温度、投料比[n(H2)/n(CO2)]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ΔH1 (填“>”或“<”)0。
②若其他条件不变,仅仅增大压强,则逆反应速率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平衡常数K会 。
(3)研究发现,催化剂可以促使烟气CO、SO2转化为CO2、S。
反应原理为2CO(g)+SO2(g)=2CO2(g)+S(l) ΔH=-270 kJ·mol-1。
①其他条件相同,研究发现,分别选取Fe2O3、NiO、Cr2O3作上述反应的催化剂时,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研究得出,应该选择Fe2O3作催化剂,主要原因可能是
②若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将3 mol CO、1 mol S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引发反应,当S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时,此时K= 。
③向反应容器中再分别通入下列气体,可以使SO2转化率增大的是 (填字母)。
A.CO B.SO2 C.N2 D.H2S E.CO2
【答案】(1)ΔH3-2ΔH2
(2)<;增大;不变
(3)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从而节约能源;0.44;A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反应热ΔH1=ΔH3-2ΔH2;
(2)①由图可知,反应温度越高,CO2的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ΔH1<0;
②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因此逆反应速率增大;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浓度无关,因此增大压强,平衡常数K不变;
(3)①由图可知,当温度为380℃时,用Fe2O3做催化剂时,SO2的转化率最高;因此选用Fe2O3做催化剂,主要原因是:Fe2O3做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节约能源;
②当SO2的平衡转化率为40%时,则参与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可得平衡三段式如下
因此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③要使SO2的转化率增大,则应使平衡正向移动;
A、加入CO,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A符合题意;
B、加入SO2,反应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SO2的转化率降低,B不符合题意;
C、加入N2,总压增大,但由于体积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不符合题意;
D、加入H2S,H2S能与SO2反应,但CO无法转化为CO2,故H2S对该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影响,D不符合题意;
E、加入CO2,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E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目标反应的反应热;
(2)结合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3)①根据不同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SO2的转化率进行分析;
②根据平衡三段式进行计算;
③结合平衡移动进行分析;
13.(2019高二上·日喀则期末)“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迈进了一大步火箭的第一、二级发动机中,所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胼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可用胼来制备。
(1)用肼(N2H4)为燃料,四氧化二氮做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气态水
已知:N2(g)+2O2(g)=N2O4(g)△H=10.7kJ·mol-1
N2H4(g)+O2(g)=N2(g)+2H2O(g)△H=-543kJ·mol-1
写出气态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四氧化二氮在大气中或在较高温度下很难稳定存在,它很容易转化为二氧化氮,试推断由二氧化氮制取四氧化二氮的反应条件(或措施) 。
(3)25℃,101kPa时,14gCO在足量的O2中充分燃烧,放出141.3kJ的热,则CO的燃烧热为 ,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4)0.50L2.00mol/LH2SO4溶液与2.00L1.00mol/LK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 ,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拆开1
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2N2H4(g)+N2O4(g)=3N2(g)+4H2O(g)△H=-1096.7kJ/mol
(2)加压、降温
(3)282.6k/mol;CO(g)+1/2O2(g)=CO2(g)△H=-282.6kJ/mol
(4)-57.3kJ/mol;1/2H2SO4(aq)+KOH(aq)=1/2K2SO4(aq)+H2O(I) △H=-57.3kJ/mol
(5)N2(g)+3H2(g)=2NH3(g)△H=-92kJ/mol
【知识点】燃烧热;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其应用;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1)气态肼与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2H4(g)+N2O4(g)=2N2(g)+4H2O(g),由盖斯定律可得,该反应的反应热ΔH=(-543kJ/mol)×2-10.7kJ/mol=-1096.7kJ/mol,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g)+N2O4(g)=2N2(g)+4H2O(g) ΔH=-1096.7kJ/mol;
(2)由题干信息可知,N2O4转化为NO2的条件为常压和高温,NO2转化为N2O4为其逆反应,因此要将NO2转化为N2O4所需的反应条件为加压和低温;
(3)14gCO的物质的量,由于0.5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41.3kJ,因此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2.6kJ,因此CO的燃烧热为282.6kJ/mol;
其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该反应过程中生成2molH2O,放出114.6kJ的热量,因此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因此该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5)N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其反应热ΔH=(946kJ/mol+3×436kJ/mol)-2×3×391kJ/mol=-92kJ/mol,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 ΔH=-92kJ/mol;
【分析】(1)写出气态肼与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计算其反应热,从而得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N2O4和NO2的转化确定反应条件;
(3)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据此计算CO的燃烧热,并得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4)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据此计算该反应的中和热和书写其热化学方程式;
(5)根据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计算反应热,从而得出热化学方程式;
14.(2020·合肥模拟)氮的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来源,研究氮的化合物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肼(N2H4)与四氧化二氮分别是火箭发射器中最常用的燃料与氧化剂。已知3.2g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四氧化二氮完全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放出热量61.25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尾气中的NO2可以用烧碱溶液吸收的方法来处理,其中能生成NaNO2等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在773K时,分别将2.00 mol N2和6.00 mol H2充入一个固定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生成NH3,气体混合物中c(N2)、c(H2)、c(NH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字母)。
a.v正(N2)=3v逆(H2) b.体系压强不变
c.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气体密度不变
②在此温度下,若起始充入4.00 mol N2和12.00 mol H2,则反应刚达到平衡时,表示c(H2)~t的曲线上相应的点为 (选填字母)。
(4)在373K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真空容器中充入0.40 mol NO2,发生如下反应:
2NO2 N2O4(g) △H=-56.9 kJ·mol-1
测得NO2的体积分数[φ(NO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①计算0~20min时,v(N2O4)= 。
②已知该反应v正(NO2)=k1·c2(NO2),v逆(N2O4)=k2·c(N2O4),其中k1、k2为速率常数,则373K时, ;改变温度至T1时,k1=k2,则T1 373K(填“>”“<”或“=”)。
【答案】(1)2N2H4(l)+N2O4(l)=3N2(g)+4H2O(l)△H=-1225 kJ·mol-1
(2)2NO2+2OH-=NO +NO +H2O
(3)b、c;B
(4)0.002mol·L-1·min-1;60;>
【知识点】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计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N2H4与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l)+N2O4(l)=3N2(g)+4H2O(l),3.2g液态肼的物质的量为,其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61.25kJ,则2molN2H4(l)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H4(l)+N2O4(l)=3N2(g)+4H2O(l) ΔH=-1225kJ/mol;
(2)N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NO2,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应还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故还应生成NaNO3,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2OH-=NO2-+NO3-+H2O;
(3)①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因此v正(N2)=3v逆(H2)不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a不符合题;
b、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则反应过程中压强发生变化,当其不变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由于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根据公式可得,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发生变化,则当其不变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由于反应是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则混合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反应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因此当气体密度不变时,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②由于反应是在恒温恒容装置中进行,通入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二者形成等效平衡,因此反应达到平衡后,c(H2)应大于3mol/L,B符合题意;
(4)①设反应至20min时,参与反应c(NO2)=2xmol/L,可得反应三段式如下:
由表格数据可得等式
解得x=0.04mol/L
因此用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②设反应至平衡时,参与反应的c(NO2)=2ymol/L,可得反应三段式如下:
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反应进行至6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因此
解得 y=0.075mol/L
则该温度下反应对平衡常数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升高,K减小;温度降低,K增大;373K时,,当温度为T1时,k1=k2,即,说明温度为T1时,K值减小,因此温度T1>373K;
【分析】(1)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计算反应热,从而书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题干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①分析所给是否能体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若能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之则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结合等效平衡进行分析;
(4)①根据反应三段式,结合公式计算反应速率;
②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进行计算;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15.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转化过程,含有较多蓝、绿藻类的酸性水体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氮循环。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氮气在藻类作用下转化成含氮有机物的过程叫做 。
(2)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氮气的总反应是:
2NO3-(aq)+10e-+12H+(aq)=N2(g)+6H2O(I)△H
反硝化过程实际分多步进行(全过程电子均来自作电子供体的同种有机物),其中的三步反应为:
NO3-(aq)+2e-+3H+(aq)==HNO2(aq)+H2O(I)
△H1
HNO2(aq)+e-+H+(aq)=NO(g)+H2O(I)
△H2
N2O(g)+2e-+2H+(aq)=N2(g)+H2O(I)
△H3
则另一步反应2NO(g)+2e-+2H+(aq)=N2O(g)+H2O(Ⅰ)的反应热△H4= (用含△H、△H1、△H2、△H3的代数式表示)。水体中发生反硝化作用可减弱硝酸积累对水中生物的危害,但土壤中过多发生反硝化作用对农业生产不利,原因是 。
(3)NH4+硝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3O2 2HNO2+2H2O+2H+,恒温时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发生该反应,能说明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改变
B.NH4+的消耗速率和H+的生成速率相等
C.溶液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断开3molO=O键的同时消耗2molH2O
实验测得在其它条件一定时,NH4+硝化反应的速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温度高于35℃时,反应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4)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对人和动植物都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处理亚硝酸盐的方法之一是用次氯酸钠将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反应方程式是ClO-+NO2-=NO3-+Cl-。在25℃和35℃下,分别向NO2-的初始浓度为5×10-3mol/L的溶液中按不同的投料比[ ]加入次氯酸钠固体,平衡时NO2-的去除率和温度投料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a、b、c、d四点ClO-的转化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3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氮的固定(或自然固氮)
(2)△H-2△H1-2△H2-△H3;反硝化反应发生过多会使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大幅度降低,不利于作物生长
(3)AD;温度过高使亚硝酸菌失去活性
(4)d、c、b、a;2.67
【知识点】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3)溶液的pH不再改变即H+浓度不再改变,体系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NH4+的消耗速率和H+的生成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证明体系是否平衡,B错误;根据原子守恒,溶液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证明体系是否平衡,C错误;断开3mol O=O键,即消耗3mol氧气的同时消耗2mol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体系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4)从图像可看出其它条件一定,降温NO2-去除率升高说明降温平衡右移,因此c点转化率小于b点;温度一定时投料比越大,Cl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d点转化率小于c点,b点转化率小于a点。因此转化率由小到大的顺序是d、c、b、a。
35℃平衡常数可以根据d点计算
ClO--+ NO2- NO3-+ Cl-
起始(mol/L) 10-2 5×10-3 0 0
转化(mol/L) 4×10-3 4×10-3 4×10-3 4×10-3
平衡(mol/L) 6×10-3 10-3 4×10-3 4×10-3
平衡常数K= ≈267。
【分析】(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目标方程式的焓变;
(3)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4)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平衡常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