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5-13 16:57:41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四川模拟)下面的图示反映了(  )
A.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B.人们生活方式变化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就业渠道拓宽
2.我国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在“交通强国”之路上渐行渐疾、渐行渐稳,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  )
A.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综合国力的提升
3.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右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说明(  )
A.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B.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不断减少
C.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目的成就
D.中国的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
4.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热捧,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  )
A.说明中国人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说明人们饮食喜欢猎奇
C.说明“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
D.说明人们注意营养,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等
5.(2019·株洲)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6.(2019·福建)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7.(2019八下·鸡西期末)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
A.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 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8.(2019八下·北海期末)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说明(  )
A.“一带一路”改变了人们生活 B.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C.科技创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D.外国青年羡慕中国人生活方式
9.(2019八下·阳东期末)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新气象不断涌现。下列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凭政府发放的布票、粮票购买生活用品
B.绿色食品等概念深入人心
C.人们不仅追求好吃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D.开私家车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10.(2019八下·佳木斯期末)“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 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11.(2019·深圳模拟)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的第二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如图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2.(2019八下·枣庄期中)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一一歼5飞机,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飞机制造厂 D.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13.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  )
A.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
B.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
C.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
D.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牛活
14.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图一:过去购物凭票
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① 衣的变化 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② 食的变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③ 住的变化 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④ 行的变化 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① B.② C.③ D.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但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和“有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
18.(2016八下·东莞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请阅读以下材料。
“坐地铁,感觉如何?”沈姨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快”。
45年前,家住莞城的沈姨,在虎门工作,“当时我要转3次车,从家到工作的地方,要半天,早上六七点出门,走路,坐便车,最后在走路,如果遇到路不通,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到,以前12小时,现在只要15分钟,变化太大了。”
──《东莞地铁速度让市民大呼过瘾》,载《东莞日报》,2016﹣5﹣14
(1)根据材料,概括东莞地铁开通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2)“地铁改变生活”。请自拟题目,用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应的是不同年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因此:
ACD与题意无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中国高铁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支撑如此大规模运输量的关键,就是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实力。中国高铁速度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领先世界的隧道与桥梁技术,此外中国高铁的车身科技含量也是领跑世界的。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交通、通讯不断发展的相关史实。做此类题要紧扣题干内容,看清设问要求,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如本题的选项中,学生往往会选择A项,但A项体现的表面现象,而设问说的是“本质上”,因此D项是正确的。
3.【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1980- 2007 年恩格尔系数总体上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做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好“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总体上减小,对人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4.【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越来越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题干现象说明人们注意营养,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等。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活的变迁。野菜、粗粮成为今天餐桌上的健康食品,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发生变化,说明人们注意营养,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等。此类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提炼材料观点。
5.【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选项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A、B、C三项是改革开放后的,D项是改革开放前的,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所以才有用票购买东西的现象。而题干中的“2016年”就提示学生D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图片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片信息,抓住图片关键语句如“2016年”“微信”“小洋楼”“粮票”等关键字眼,作为答题的依据,着重考查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学生要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实。
6.【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到材料中的“手机、空调、汽车”可知体现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明显,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 我国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这表明人们在“吃饱”“吃好”的同时,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文化、旅游、健身等其它休闲生活的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准确分析好“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的原因。
8.【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的出现,正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消费方式,这说明科技创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直接回答有难度。解答时,较好的方法是依据题干信息,拿它来和四个备选项对照,这样简单有效;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9.【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票和布票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CD选项表述符合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变化,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0.【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内容表现了人们从50年代到90年代掌握时间的手段的变化,从看阳光--看钟表--看手表--看手机的方式变化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A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人们改革开放后生活的变化。
11.【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是在20世纪50年代时期推广的,ABD选项均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
青藏铁路通车是在2006年,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五计划,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一五计划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 1956年7月19日清晨,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在东北某机场腾空而起,这架机身前部印有鲜红的“中0101”字样的银白色歼击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歼5战斗机一亮相,就在东南沿海击落美制台湾来犯战机八架,其后更为中国的国土防空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史的科技成就和军事成就,掌握成就的地点和发生的时间及多带来的重大意义。
13.【答案】D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成的信息传递网络。“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说明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D项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牛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4.【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从图一购物票证到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退出历史舞台,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是题干中所指的“新时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甚至很多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人民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市内装修和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改革开放前,人们以步行、自行车等方式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人们经济条件的好转以及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了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件稀罕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B项内容对应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6.【答案】(1)特点: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2)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使用;大众传媒:报刊的出现和出版业的发展;社会习俗:剪发辫、改称谓、提倡文明等;人格平等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
(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材料中的“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勾栏……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眼花缭乱……”可以知道,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原因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图表一中的信息可以知道,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使用;大众传媒:报刊的出现和出版业的发展;社会习俗:剪发辫、改称谓、倡文明等;根据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学习可以知道,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当时民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格平等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国防绿”、“海军蓝”“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可以看出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的准确识记。(2)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3)主要考查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的变化及因素。
17.【答案】(1)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2)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反映物资的匮乏。“信用卡”鼓励消费,反映物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材料二中“四大件”的变化,体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含量增加。第(2)题从时间段分析,这些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使人们富起来了,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第(3)题主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改善人们生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回答,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制度,惠农政策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8.【答案】(1)①地铁的开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出行快捷、便利.②人们乘坐地铁不但能节省开支,还节能环保.③乘坐地铁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
(2)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东莞,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如今开通了地铁,使东莞居民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如果东莞地铁开通的线路再多一些,那人们的生活就越便捷。东莞地铁应该尽快开通更多的线路,使地铁可以通达更多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商业区和旅游景点。乘坐地铁的人多了之后,环境卫生,排队秩序都很难维持,除了地铁本身的工作人员之外,应该征募更多热心的志愿者参与服务。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东莞地铁开通后对市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地铁的开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出行不但减少了路上的时间,还很便利。其次,人们乘坐地铁不但能节省开支,还节能环保。乘坐地铁的费用很低,而且无污染,非常环保。另外,人们乘坐地铁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造车每天的堵车很严重,地铁的出现,可以缓解堵车。(2)写好本历史小论文,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具体。对东莞地铁发展所提的建议要合理。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东莞,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如今开通了地铁,使东莞居民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如果东莞地铁开通的线路再多一些,那人们的生活就越便捷。东莞地铁应该尽快开通更多的线路,使地铁可以通达更多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商业区和旅游景点。乘坐地铁的人多了之后,环境卫生,排队秩序都很难维持,除了地铁本身的工作人员之外,应该征募更多热心的志愿者参与服务。
故答案为:(1)①地铁的开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出行快捷、便利。②人们乘坐地铁不但能节省开支,还节能环保。③乘坐地铁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2)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东莞,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如今开通了地铁,使东莞居民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如果东莞地铁开通的线路再多一些,那人们的生活就越便捷。东莞地铁应该尽快开通更多的线路,使地铁可以通达更多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商业区和旅游景点。乘坐地铁的人多了之后,环境卫生,排队秩序都很难维持,除了地铁本身的工作人员之外,应该征募更多热心的志愿者参与服务。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东莞地铁开通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2)本题考查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
1 / 1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四川模拟)下面的图示反映了(  )
A.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B.人们生活方式变化
C.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D.就业渠道拓宽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应的是不同年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因此:
ACD与题意无关,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难度不大,结合材料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2.我国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在“交通强国”之路上渐行渐疾、渐行渐稳,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  )
A.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D.综合国力的提升
【答案】D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中国高铁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支撑如此大规模运输量的关键,就是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实力。中国高铁速度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领先世界的隧道与桥梁技术,此外中国高铁的车身科技含量也是领跑世界的。这在本质上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交通、通讯不断发展的相关史实。做此类题要紧扣题干内容,看清设问要求,逐一分析选项内容,最后得出结论。如本题的选项中,学生往往会选择A项,但A项体现的表面现象,而设问说的是“本质上”,因此D项是正确的。
3.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右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主要说明(  )
A.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B.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粮食不断减少
C.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目的成就
D.中国的粮食生产呈下降趋势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1980- 2007 年恩格尔系数总体上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做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好“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总体上减小,对人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方式,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4.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热捧,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  )
A.说明中国人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说明人们饮食喜欢猎奇
C.说明“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
D.说明人们注意营养,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等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越来越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题干现象说明人们注意营养,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等。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生活的变迁。野菜、粗粮成为今天餐桌上的健康食品,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发生变化,说明人们注意营养,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等。此类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准确提炼材料观点。
5.(2019·株洲)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用微信支付
B.穿现代服装
C.住小洋楼
D.用粮票买米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选项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迁。A、B、C三项是改革开放后的,D项是改革开放前的,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所以才有用票购买东西的现象。而题干中的“2016年”就提示学生D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图片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片信息,抓住图片关键语句如“2016年”“微信”“小洋楼”“粮票”等关键字眼,作为答题的依据,着重考查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学生要理解并识记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实。
6.(2019·福建)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到材料中的“手机、空调、汽车”可知体现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明显,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7.(2019八下·鸡西期末)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
A.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 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 我国城乡居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这表明人们在“吃饱”“吃好”的同时,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文化、旅游、健身等其它休闲生活的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要准确分析好“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的原因。
8.(2019八下·北海期末)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新事物的出现说明(  )
A.“一带一路”改变了人们生活 B.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C.科技创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D.外国青年羡慕中国人生活方式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的出现,正是科技创新的产物,它们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消费方式,这说明科技创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直接回答有难度。解答时,较好的方法是依据题干信息,拿它来和四个备选项对照,这样简单有效;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9.(2019八下·阳东期末)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生活新气象不断涌现。下列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凭政府发放的布票、粮票购买生活用品
B.绿色食品等概念深入人心
C.人们不仅追求好吃而且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D.开私家车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票和布票都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CD选项表述符合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变化,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0.(2019八下·佳木斯期末)“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 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内容表现了人们从50年代到90年代掌握时间的手段的变化,从看阳光--看钟表--看手表--看手机的方式变化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A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题干材料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人们改革开放后生活的变化。
11.(2019·深圳模拟)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的第二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如图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青藏铁路 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是在20世纪50年代时期推广的,ABD选项均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
青藏铁路通车是在2006年,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五计划,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一五计划的成就进行分析即可。
12.(2019八下·枣庄期中)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一一歼5飞机,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沈阳飞机制造厂 D.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 1956年7月19日清晨,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战斗机在东北某机场腾空而起,这架机身前部印有鲜红的“中0101”字样的银白色歼击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掌握喷气技术的国家之一。歼5战斗机一亮相,就在东南沿海击落美制台湾来犯战机八架,其后更为中国的国土防空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史的科技成就和军事成就,掌握成就的地点和发生的时间及多带来的重大意义。
13.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这说明(  )
A.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
B.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
C.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
D.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牛活
【答案】D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成的信息传递网络。“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说明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D项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牛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能力。
14.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图一:过去购物凭票
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从图一购物票证到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退出历史舞台,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是题干中所指的“新时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① 衣的变化 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② 食的变化 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③ 住的变化 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④ 行的变化 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的丰富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商店里的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饰已经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甚至很多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人民越来越注重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市内装修和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改革开放前,人们以步行、自行车等方式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人们经济条件的好转以及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了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件稀罕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
B项内容对应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材料分析题
16.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市民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近代社会生活革新】
材料二: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华师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礼节 叩头 鞠躬、握手
称呼 大人、老爷 先生、君、同志
【现代流行服饰变迁】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1)特点: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2)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使用;大众传媒:报刊的出现和出版业的发展;社会习俗:剪发辫、改称谓、提倡文明等;人格平等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
(3)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材料中的“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勾栏……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眼花缭乱……”可以知道,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原因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依据图表一中的信息可以知道,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的使用;大众传媒:报刊的出现和出版业的发展;社会习俗:剪发辫、改称谓、倡文明等;根据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学习可以知道,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当时民主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格平等的观念开始取代传统的等级观念。(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国防绿”、“海军蓝”“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可以看出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服饰到多元化服饰。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的准确识记。(2)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3)主要考查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的变化及因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未来中国)不但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
——温家宝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了“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和“有保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2)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对农村中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反映物资的匮乏。“信用卡”鼓励消费,反映物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材料二中“四大件”的变化,体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含量增加。第(2)题从时间段分析,这些变化体现了改革开放使人们富起来了,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第(3)题主要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为改善人们生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回答,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就业制度,惠农政策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8.(2016八下·东莞期末)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请阅读以下材料。
“坐地铁,感觉如何?”沈姨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快”。
45年前,家住莞城的沈姨,在虎门工作,“当时我要转3次车,从家到工作的地方,要半天,早上六七点出门,走路,坐便车,最后在走路,如果遇到路不通,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到,以前12小时,现在只要15分钟,变化太大了。”
──《东莞地铁速度让市民大呼过瘾》,载《东莞日报》,2016﹣5﹣14
(1)根据材料,概括东莞地铁开通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2)“地铁改变生活”。请自拟题目,用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
【答案】(1)①地铁的开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出行快捷、便利.②人们乘坐地铁不但能节省开支,还节能环保.③乘坐地铁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
(2)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东莞,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如今开通了地铁,使东莞居民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如果东莞地铁开通的线路再多一些,那人们的生活就越便捷。东莞地铁应该尽快开通更多的线路,使地铁可以通达更多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商业区和旅游景点。乘坐地铁的人多了之后,环境卫生,排队秩序都很难维持,除了地铁本身的工作人员之外,应该征募更多热心的志愿者参与服务。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东莞地铁开通后对市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地铁的开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出行不但减少了路上的时间,还很便利。其次,人们乘坐地铁不但能节省开支,还节能环保。乘坐地铁的费用很低,而且无污染,非常环保。另外,人们乘坐地铁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造车每天的堵车很严重,地铁的出现,可以缓解堵车。(2)写好本历史小论文,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具体。对东莞地铁发展所提的建议要合理。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东莞,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如今开通了地铁,使东莞居民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如果东莞地铁开通的线路再多一些,那人们的生活就越便捷。东莞地铁应该尽快开通更多的线路,使地铁可以通达更多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商业区和旅游景点。乘坐地铁的人多了之后,环境卫生,排队秩序都很难维持,除了地铁本身的工作人员之外,应该征募更多热心的志愿者参与服务。
故答案为:(1)①地铁的开通,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出行快捷、便利。②人们乘坐地铁不但能节省开支,还节能环保。③乘坐地铁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拥挤。(2)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东莞,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如今开通了地铁,使东莞居民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如果东莞地铁开通的线路再多一些,那人们的生活就越便捷。东莞地铁应该尽快开通更多的线路,使地铁可以通达更多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商业区和旅游景点。乘坐地铁的人多了之后,环境卫生,排队秩序都很难维持,除了地铁本身的工作人员之外,应该征募更多热心的志愿者参与服务。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东莞地铁开通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2)本题考查对东莞地铁发展的建议。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