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中考化学重点知识点专练 05 物质的鉴别、推断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0年中考化学重点知识点专练 05 物质的鉴别、推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4-30 14:28:15

文档简介

2020年中考化学重点知识点专练 05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一、单选题
1.(2020·哈尔滨模拟)区分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需要鉴别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硫酸铵和磷矿粉
看颜色 加水溶解观察溶解性
B 硬水和软水 闻气味 加入等量石灰水观察
C 羊毛和丝绸 灼烧闻气味 触摸感受柔软度
D 黄铜和纯铜 直接看颜色 在空气中灼烧后,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2.(2020·青山模拟)如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甲 乙 丙
A HgO Hg O2
B C CO O2
C H2CO3 CO2 H2O
D BaCl2 BaCO3 HCl
A.A B.B C.C D.D
3.(2020九下·青山月考)A,B,C,D,E各代表木炭、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中的一种物质,其中A、C、D为气体,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是氧化铜 B.C与D的反应会放出热量
C.D与E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B与C的反应只能有一种生成物
4.(2020·工业园模拟)下列选项中物质间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 CuSO4 Cu(OH)2
B.S SO2 H2SO4
C.Fe FeCl3 AgCl
D.C CO2 CaCO3
5.(2020·工业园模拟)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  )
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制备Cu(OH)2,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盐酸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
D.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
6.(2020九下·镇江月考)下列试剂不能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钡三种无色溶液的是(  )
A.稀盐酸 B. pH试纸
C.紫色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
7.(2020九下·镇江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aCO3(CaCl2)粉末 除杂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B SO2 和CO2 鉴别 将气体通入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C C(Fe)粉末 检验 取样,滴入适量稀硫酸
D NaCl、FeCl3的混合溶液 分离 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推断题
8.(2020·南岗模拟)如图中 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是一种黑色粉末,F的溶液为蓝色,A与B均可用于金属除锈,C和F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   B:   E:   F:   
(2)D与足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3)F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9.(2020·遵化模拟)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G、I均为各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   ,I在生产生活中俗称为   。
(2)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综合题
10.(2020九下·镇江月考)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CaCO3、NaCl、NH4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另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   。
(3)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此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11.(2020·遵化模拟)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1)【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英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   (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结论 嗅盐中含有    嗅盐中含有CO32-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2)【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   离子的可能性。
(3)【继续探究】反应原理:(NH4)2CO3+2NaOH X 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磷肥是灰白色,氮肥是白色,氮肥易溶,磷肥不溶,A符合题意
B.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无味的,B不符合题意
C.通过触摸感受柔软度补不能区分羊毛和丝绸,C不符合题意
D.黄铜和纯铜在空气中灼烧都会变为黑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肥的鉴别方法分析
B、根据检验硬软水适应肥皂水分析
C、根据羊毛和丝绸都很柔软分析
D、根据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甲为氧化汞,受热分解可生成汞和氧气,汞和氧气加热能反应生成氧化汞,不符合题意;
B.碳不能转化成氧气,符合题意;
C.碳酸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化合能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钡,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盐酸,碳酸钡与盐酸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所给各组物质的性质判断,代入转化图中确定是否能转化或发生反应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C是能与两种物质反应的气体,则为氧气,C能与固体B和气体D反应,则B可以为碳,D为CO,E为氧化铜,A为二氧化碳;
A、B是碳,不符合题意;
B、C与D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属于放热反应,符合题意;
C、D与E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反应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B和C是碳与氧气的反应,若氧气充足则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则会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所给物质间的性质及关系图确定出各物质,然后利用各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A、铜和硫酸不反应,所以对应的转化无法实现;
B、二氧化硫和蒸馏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非硫酸,对应的转化无法实现;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非氯化铁。对应的转化无法实现;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能够实现对应的转化。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选项中给出的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A、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除去硫酸钾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得到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把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其它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向蓝色沉淀中分别加入另外两种溶液,能使沉淀溶解,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盐酸,另外一种溶液是氯化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除杂剂和主要成分不能反应,和杂质反应时不能产生新的杂质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沉淀分析
C、根据给出物质的性质分析
D、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A. 盐酸与硫酸和氯化钠都不会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也没有现象,不能鉴别,故符合题意;
B. pH试纸可以鉴别溶液的酸碱度,通过酸碱度可以判断出三种溶液分别是哪种无色溶液,能够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C.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显红色,遇碱显蓝色,遇盐还是紫色,加入三种溶液中所显的颜色是不同的,故C能够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D. 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氯化钠不反应没有现象,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与三种待测溶液的反应现象是不同的,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这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7.【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杂质没有除去,但是需要保留的物质没有了,故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硫能与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紫红色褪去,二氧化碳不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所以高锰酸钾溶液能鉴别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 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但是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硫酸可以检验碳粉和铁粉,故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能分离出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所以分离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B、C、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鉴别。
D、根据物质除杂原则:“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8.【答案】(1)H2SO4;HCl;Cu;CuCl2
(2)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Cl2+Ba(OH)2=Cu(OH)2↓+BaCl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A与B均可用于金属除锈,则A和B都属于酸,A能生成B,则A为硫酸,B为盐酸,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是一种黑色粉末,能生成F,F的溶液为蓝色,且能与酸发生反应,则D为氧化铜,F为氯化铜,E为铜,C和F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C能与硫酸反应,与盐酸和硫酸铜相互转化,则C为 氯化钡;
(1) 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分别为 H2SO4 、 HCl 、 Cu 、 CuCl2 ;
(2) D与足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
(3) F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Ba(OH)2=Cu(OH)2↓+BaCl2 。
【分析】先根据酸的用途确定A和B的类别,再由盐酸和硫酸的转化关系确定出A和B的名称,由D、F的颜色及转化关系推断出D为氧化铜,F为氯化铜,根据各物质间的关系推导出所有物质,最后按要求解答。
9.【答案】(1)Cu(OH)2;纯碱
(2)CaO+H2O=Ca(OH)2
(3)CuSO4+Fe=FeSO4+Cu
【知识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C为碳酸钙, A为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B,B与I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I为碳酸钠,D为蓝色沉淀,D为氢氧化铜,G可以是硫酸铜,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H为铁,E为铜,F为硫酸亚铁;
(1)D的化学式为 Cu(OH)2 ;I为碳酸钠,俗称纯碱;
(2)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 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Fe=FeSO4+Cu ;
【分析】先由C是大理石主要成分推导出C为碳酸钙,D为蓝色沉淀推导出D为氢氧化铜,再由这两种物质及相关联的物质间的转化推导出其它物质来,最后按要求填空即可。
10.【答案】(1)NH4HCO3
(2)CuSO4或CaCO3;CaCO3或CuSO4
(3)Na2SO4 ;NaCl;BaCl2 + Na2SO4=2NaCl + BaSO4↓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H4HCO3,因为NH4HCO3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
故答案为:1、NH4HCO3
(2)另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一点不含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为蓝色;也一定不含运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为不溶性物质,则此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或CaCO3。
故答案为:1、CuSO4或CaCO3;2、CaCO3或CuSO4
(3)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证明一点含有硫酸钠,因为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共存,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所以则此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可能含有NaCl,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BaCl2 + Na2SO4=2NaCl + BaSO4↓。
故答案为:1、Na2SO4;2、NaCl;
3、BaCl2 + Na2SO4=2NaCl + BaSO4↓
【分析】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主,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11.【答案】(1)熟石灰(或氢氧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碱);产生气泡且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NH4+
(2)HCO3-
(3)Na2CO3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实验结论可知嗅盐中盐为碳酸铵,由实验现象可知,产生气体为氨气,说明嗅盐中含铵根离子,实验方案是与碱类物质如氢氧化钙等混合研磨;碳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铵与氯化钙反应会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
(2)因碳酸氢铵也能与盐酸和碱反应,与碳酸铵现象相同,所以小英的实验是为了排除碳酸氢根离子的可能性;
(3)反应前原子种类及个数为:氮2、氢10、碳1、氧5、钠2,反应后为:氮2、氢10、氧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可知X中一个钠原子、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即化学式为 Na2CO3 ;
【分析】(1)根据铵根离子能与碱类物质反应产生氨气、碳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碳酸氢根离子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 / 12020年中考化学重点知识点专练 05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一、单选题
1.(2020·哈尔滨模拟)区分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需要鉴别物质 方法1 方法2
A 硫酸铵和磷矿粉
看颜色 加水溶解观察溶解性
B 硬水和软水 闻气味 加入等量石灰水观察
C 羊毛和丝绸 灼烧闻气味 触摸感受柔软度
D 黄铜和纯铜 直接看颜色 在空气中灼烧后,观察颜色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磷肥是灰白色,氮肥是白色,氮肥易溶,磷肥不溶,A符合题意
B.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无味的,B不符合题意
C.通过触摸感受柔软度补不能区分羊毛和丝绸,C不符合题意
D.黄铜和纯铜在空气中灼烧都会变为黑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化肥的鉴别方法分析
B、根据检验硬软水适应肥皂水分析
C、根据羊毛和丝绸都很柔软分析
D、根据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分析
2.(2020·青山模拟)如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甲 乙 丙
A HgO Hg O2
B C CO O2
C H2CO3 CO2 H2O
D BaCl2 BaCO3 HCl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甲为氧化汞,受热分解可生成汞和氧气,汞和氧气加热能反应生成氧化汞,不符合题意;
B.碳不能转化成氧气,符合题意;
C.碳酸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化合能反应生成碳酸,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钡,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盐酸,碳酸钡与盐酸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所给各组物质的性质判断,代入转化图中确定是否能转化或发生反应分析。
3.(2020九下·青山月考)A,B,C,D,E各代表木炭、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中的一种物质,其中A、C、D为气体,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是氧化铜 B.C与D的反应会放出热量
C.D与E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B与C的反应只能有一种生成物
【答案】B
【知识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C是能与两种物质反应的气体,则为氧气,C能与固体B和气体D反应,则B可以为碳,D为CO,E为氧化铜,A为二氧化碳;
A、B是碳,不符合题意;
B、C与D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属于放热反应,符合题意;
C、D与E为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反应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B和C是碳与氧气的反应,若氧气充足则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则会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先根据所给物质间的性质及关系图确定出各物质,然后利用各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分析。
4.(2020·工业园模拟)下列选项中物质间的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 CuSO4 Cu(OH)2
B.S SO2 H2SO4
C.Fe FeCl3 AgCl
D.C CO2 CaCO3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A、铜和硫酸不反应,所以对应的转化无法实现;
B、二氧化硫和蒸馏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非硫酸,对应的转化无法实现;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非氯化铁。对应的转化无法实现;
D、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碳酸钙。能够实现对应的转化。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选项中给出的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5.(2020·工业园模拟)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  )
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制备Cu(OH)2,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盐酸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
D.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
【答案】C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解:A、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除去硫酸钾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得到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铜的混合物,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蓝色溶液是硫酸铜,把硫酸铜溶液分别加入其它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向蓝色沉淀中分别加入另外两种溶液,能使沉淀溶解,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盐酸,另外一种溶液是氯化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除杂剂和主要成分不能反应,和杂质反应时不能产生新的杂质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沉淀分析
C、根据给出物质的性质分析
D、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分析
6.(2020九下·镇江月考)下列试剂不能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氯化钠和氢氧化钡三种无色溶液的是(  )
A.稀盐酸 B. pH试纸
C.紫色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
【答案】A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A. 盐酸与硫酸和氯化钠都不会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也没有现象,不能鉴别,故符合题意;
B. pH试纸可以鉴别溶液的酸碱度,通过酸碱度可以判断出三种溶液分别是哪种无色溶液,能够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C.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显红色,遇碱显蓝色,遇盐还是紫色,加入三种溶液中所显的颜色是不同的,故C能够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D. 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氯化钠不反应没有现象,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与三种待测溶液的反应现象是不同的,可以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这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7.(2020九下·镇江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aCO3(CaCl2)粉末 除杂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B SO2 和CO2 鉴别 将气体通入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C C(Fe)粉末 检验 取样,滴入适量稀硫酸
D NaCl、FeCl3的混合溶液 分离 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分别向滤渣和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杂质没有除去,但是需要保留的物质没有了,故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硫能与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紫红色褪去,二氧化碳不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所以高锰酸钾溶液能鉴别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 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但是碳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硫酸可以检验碳粉和铁粉,故不符合题意;
D. 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能分离出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所以分离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除杂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抓住除杂的必需条件,即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而且反应后不引入新的杂质。
B、C、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鉴别。
D、根据物质除杂原则:“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二、推断题
8.(2020·南岗模拟)如图中 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是一种黑色粉末,F的溶液为蓝色,A与B均可用于金属除锈,C和F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用“→”或“”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单向或双向转化,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   B:   E:   F:   
(2)D与足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
(3)F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H2SO4;HCl;Cu;CuCl2
(2)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Cl2+Ba(OH)2=Cu(OH)2↓+BaCl2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A与B均可用于金属除锈,则A和B都属于酸,A能生成B,则A为硫酸,B为盐酸,D、E、F均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D是一种黑色粉末,能生成F,F的溶液为蓝色,且能与酸发生反应,则D为氧化铜,F为氯化铜,E为铜,C和F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C能与硫酸反应,与盐酸和硫酸铜相互转化,则C为 氯化钡;
(1) A、B、E、F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分别为 H2SO4 、 HCl 、 Cu 、 CuCl2 ;
(2) D与足量A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
(3) F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 CuCl2+Ba(OH)2=Cu(OH)2↓+BaCl2 。
【分析】先根据酸的用途确定A和B的类别,再由盐酸和硫酸的转化关系确定出A和B的名称,由D、F的颜色及转化关系推断出D为氧化铜,F为氯化铜,根据各物质间的关系推导出所有物质,最后按要求解答。
9.(2020·遵化模拟)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G、I均为各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   ,I在生产生活中俗称为   。
(2)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u(OH)2;纯碱
(2)CaO+H2O=Ca(OH)2
(3)CuSO4+Fe=FeSO4+Cu
【知识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C为碳酸钙, A为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B,B与I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则A为氧化钙,B为氢氧化钙,I为碳酸钠,D为蓝色沉淀,D为氢氧化铜,G可以是硫酸铜,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H为铁,E为铜,F为硫酸亚铁;
(1)D的化学式为 Cu(OH)2 ;I为碳酸钠,俗称纯碱;
(2)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 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Fe=FeSO4+Cu ;
【分析】先由C是大理石主要成分推导出C为碳酸钙,D为蓝色沉淀推导出D为氢氧化铜,再由这两种物质及相关联的物质间的转化推导出其它物质来,最后按要求填空即可。
三、综合题
10.(2020九下·镇江月考)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CaCO3、NaCl、NH4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另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   。
(3)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此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NH4HCO3
(2)CuSO4或CaCO3;CaCO3或CuSO4
(3)Na2SO4 ;NaCl;BaCl2 + Na2SO4=2NaCl + BaSO4↓
【知识点】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取少量白色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H4HCO3,因为NH4HCO3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氨气。
故答案为:1、NH4HCO3
(2)另取少量白色固体加足量的水溶解,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一点不含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为蓝色;也一定不含运碳酸钙,因为碳酸钙为不溶性物质,则此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或CaCO3。
故答案为:1、CuSO4或CaCO3;2、CaCO3或CuSO4
(3)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证明一点含有硫酸钠,因为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不共存,会生成硫酸钡沉淀,但是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钠,所以则此白色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可能含有NaCl,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BaCl2 + Na2SO4=2NaCl + BaSO4↓。
故答案为:1、Na2SO4;2、NaCl;
3、BaCl2 + Na2SO4=2NaCl + BaSO4↓
【分析】本题属于文字叙述型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主,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
11.(2020·遵化模拟)足球比赛中让意外昏迷的球员快速恢复意识会用到“嗅盐”。同学们对“嗅盐”产生了好奇,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一种盐类物质和香料(不参与下列探究中的任何反应)组成,能释放出氨味气体,对人体神经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但过量吸入会危害健康。
②氯化钙稀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不发生反应。
【提出问题】嗅盐中盐类物质是什么?
(1)【实验探究】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 小军的实验 小英的实验
方案 嗅盐与   (填一种物质)混合研磨
现象 闻到较浓烈刺激性气味且试纸变蓝        
结论 嗅盐中含有    嗅盐中含有CO32- 确认了小军的实验结论
证明嗅盐中盐类物质是碳酸铵
(2)【质疑】小英认为小军的实验不严谨,小英通过补做一个实验(方案见上表),进而确认了小军的结论。小英的实验目的是排除嗅盐中含有   离子的可能性。
(3)【继续探究】反应原理:(NH4)2CO3+2NaOH X 2NH3↑+2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答案】(1)熟石灰(或氢氧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碱);产生气泡且石灰水变浑浊;有白色沉淀产生;NH4+
(2)HCO3-
(3)Na2CO3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实验结论可知嗅盐中盐为碳酸铵,由实验现象可知,产生气体为氨气,说明嗅盐中含铵根离子,实验方案是与碱类物质如氢氧化钙等混合研磨;碳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铵与氯化钙反应会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
(2)因碳酸氢铵也能与盐酸和碱反应,与碳酸铵现象相同,所以小英的实验是为了排除碳酸氢根离子的可能性;
(3)反应前原子种类及个数为:氮2、氢10、碳1、氧5、钠2,反应后为:氮2、氢10、氧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可知X中一个钠原子、一个碳原子和三个氧原子,即化学式为 Na2CO3 ;
【分析】(1)根据铵根离子能与碱类物质反应产生氨气、碳酸根离子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碳酸氢根离子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