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画意与情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苏轼《题王维<蓝关烟雨图>》
杜甫的《春望》“ , ”两句为我们展示出一幅萧索的破败国都图。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 ”两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温馨的西窗剪烛图。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两句为我们展示出一幅雄壮的大军出猎图。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 , ”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秀美的山村春景图。
第一关(2分)
阅读刘禹锡《乌衣巷》,对一二两句所写景物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A. 朱雀、桥、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
B. 朱雀桥、野草、野花、乌衣巷、夕阳
C. 朱雀桥、野草、乌衣、巷口、夕阳
闯关训练
B
第二关(2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时给景物加个修饰语,如“碧绿的春草”。
闯关训练
平静的潮水、宽阔的河岸、和煦的春风、扬起的白帆
试一试: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所有景物:
莺 、树、燕、泥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莺:(早);树:(暖);燕(新);泥(春)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
莺:早出生的黄莺。
树:向阳的树木。
燕:刚会飞的燕子。
泥:春天的泥粒。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几只早出生的莺儿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不知谁家刚会飞的燕子已开始衔啄春天的泥粒,筑建新巢。
练一练:
(一)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发挥想象,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面。(3分)
1、傍晚潮水夹带着春雨而来,渡口河面上的小船独自横斜着。
2、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潮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周围了无人踪。
直译,内容不丰富,语言不生动
景物不全
评一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傍晚之时,春雨急骤,潮水横冲直撞奔突而流,野外的渡口一片安详,周围了无人踪,只有渡船横斜在河中。
提一提:
运用修辞,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像个玉盘。皎洁的月光洒下来,落在树林里。已经入眠的鸦鹊突然被月光惊醒,扑棱着翅膀飞到另一根树枝上。半夜里,清风浮动,蝉儿感受到凉意,又快活地鸣唱起来。
方法归纳:
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
(忠实于原诗)
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
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对于诗人来说,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常见诗歌思想情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1.忧国忧民
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
4. 寄情山水
5. 感时伤怀
分析诗歌感情的方法途径
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序注;
4.看意象、意境(意象—意境—诗情);
5.看关键词
看题目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以客的身份匆忙深夜归家,不顾行路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迫切思念之情。
看题目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看题目
研究诗题,推断思想情感。
《春夜喜雨》
《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有作》
《劳停驿》 《残春旅舍》
《南浦别》 《和董传留别》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题李凝幽居》
《思远人》(晏几道) 《遣悲怀》
看作者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及创作主要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王维:热爱自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隐逸生活
李煜:高雅富足——沉痛凄怆(南唐降宋);亡国之思,故国之痛。
李清照:婉约派,前期多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怀念旧国,情调感伤。
陆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饱满,一生忧国忧民。
看作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联系陆游的生平和毕生心愿——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当然,看了作者,知人论世;还要看时代,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宋末元初、明末清初,动荡的时代总是容易引发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驱除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
建安、盛唐诗——宋诗、宋词、清诗,后者明显较少表现出雄浑的气魄和高昂的格调。
魏晋南北朝,司马氏独专朝政,杀戮异己,被株连者甚多——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绝望的心路历程。
知背景
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看淡人生风雨,旷达的形象跃然纸上。
真题链接——(2017·苏州,共8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 ①词作于宋朝灭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香炉里心字形的香。
看序注
注释分类 所暗示内容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看意象、意境(意象—意境—诗情)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表达了词人寂寞孤独、刚直不阿、不愿随波逐流的情感。
意向小诗
松梅竹菊寓高洁,
杜鹃鹧鸪啼凄凄。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草木仍在人事移。
找“诗(词)眼”。一首诗(词),总有一两个表现情感主旨的词句,即“诗(词)眼”
找名词,锁定意象
找形容词,锁定修饰语,体悟意境
找副词,确定情感倾向
找动词,锁定人物举止,联想情感
真题链接——(2017·苏州,共8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 ①词作于宋朝灭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香炉里心字形的香。
(2) “洗客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期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情感的把握。题目中的“心理期待”,实际上也就是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洗客袍”的字面意义是洗衣服,这件衣服是漂泊在外时所穿,所以表达了词人想要早日回家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结合全词还有一个补充,那就是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快乐的生活。
[答案]词人期待归家后过上安定、快乐、和美的生活。
【注】①景阳:指南朝陈景阳宫,陈后主在此就擒。②禾黍:据载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③石燕:《浙中记》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④ 江豚:《南越志》记载,“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尖跳跃,风辄起。”
5. 诗人登咸阳城东楼远眺,有远景,有近景,有形色,有声响,请你从中选择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 分)
6. 【甲】【乙】两诗尾联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3 分)
苏州市2021年初三阳光指标学业水平调研
答题格式
表述要注意因题而异:
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概括)+情感关键词
分析:简析诗句内容(“翻译”)+思想情感(原因+关键词)
【常见情感关键词】
留恋 思念 怀念 忧愁 辛酸 哀痛 寂寞
悲愤 激愤 闲适 喜悦 喜爱 向往 同情 关怀 控诉 讽刺 担忧 惆怅 苦闷 感伤
迷恋 恬淡 愉悦 闲适 热爱 哀怨 憎恶
方法归纳:
看题目;
看作者;
看序注;
看意象、意境
看关键词
学表述
表述要注意因题而异:
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概括)+情感关键词
分析:简析诗句内容(“翻译”)+思想情感(原因+关键词)
画意与情味
看题目;
看作者;
看序注;
看意象、意境
看关键词
学表述
表述要注意因题而异:
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概括)+情感关键词
分析:简析诗句内容(“翻译”)+思想情感(原因+关键词)
找全景物、加修饰语,写明句意;
联系上下文、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
(忠实于原诗)
语言生动(恰当运用修辞、形容词等)
赏
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