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八单元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新课标Ⅰ)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答案】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
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
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区域集团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区域集团化的进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发展中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2.(2020·浙江)1951年,西欧六国政府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一个管理煤钢事务的超国家机构。这个机构有权决定六国的煤钢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以至发展或停闭某些企业。该机构的设立有利于( )。
①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 ②促进六国经济发展
③推动法国与联邦德国和解 ④建立独立防务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1951年西欧六国签署《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故①正确;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六国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六国经济发展,故②正确;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法德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推动了法德和解,故③正确;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没有涉及防务,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51年西欧六国签署《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缓和了法德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3.1932年,英国制定帝国特惠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特惠制改称英联邦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英国和英联邦其他成员国在贸易上相互优待,提高从成员国以外国家进口货物的关税率。但是,1977年英国却废除了该制度。可解释该制度被废除的首选理由是( )
A.英联邦成员国民族情绪的激化 B.英国已渡过了滞胀危机
C.英国接受了加入欧共体的条件 D.世界政治局势相对缓和
【答案】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跟据材料时间“1977”分析可知:此时英国已经接受了加入欧共体的条件,所以降低了对其他国家的进口货物的关税率,因此C正确;
A错误,材料无关民族情绪;
B错误,材料无关滞涨危机的解决;
D错误,此时正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下,世界政治形势紧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决定加入欧共体,所以决定降低进口货物的关税率。
4.(2020·浙江模拟)如图为欧元50欧分硬币的一面,为欧盟各国统一的图案画面,另一面的图案则带有不同的特点,如法国为象征法国的玛丽安娜肖像,德国为象征着民族分裂与统一的勃兰登堡门,西班牙为著名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这表明( )
A.欧元的使用增强了欧洲民众的认同感
B.欧盟在“一体”下追求“多元”并存
C.区域集团化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
【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欧元50欧分硬币的一面,为欧盟各国统一的图案画面”体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另一面的图案则带有不同同的特点”体现了欧盟在统一的前提追求“多元化”的特点,因此B正确;
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欧元正面图案一样,背面的图案因国而异,这反映了欧盟在“一体”下追求“多元”并存的特点。
5.(2020·福州模拟)如表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
组织名称 成员国数量 面积(万km2) 人口(亿人) GDP(万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 3 2158.11 4.70 19.24
欧盟 28 432.48 5.09 16.69
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 16 3962.12 31.47 13.42
东盟 10 477.76 6.08 2.32
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
B.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D.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答案】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A.材料中看不出狭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打破了经济集团之间的相互隔绝状态。
B.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一个最大的经济区域合作组织。
C.从材料可以看出狭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一大片区域的经济联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联合的趋势,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力量多元化发展。
D.狭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GDP总量并没有北美自贸区和欧盟多,体现不出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成员国以及GDP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中等国家和意义可以得出结论。
6.(2020·蚌埠模拟)某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模式:“WTO模式”,即英国与欧盟在WTO框架下进行贸易的无协议模式;“挪威模式”,即欧洲经济区减去人员流动;“加拿大模式”,即自贸区加上若干部门性合作。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区域合作增强
B.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吸引力
C.政治多极化减缓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经济领域的国际霸权主义逐渐消失
【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导致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会存在多种可能的主要依据是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有吸引力,B项正确;
经济全球化促使区域合作增强,与英国脱欧及以后可能出现“挪威模式”等预测不符,A项错误;
政治多极化减缓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
经济领域的国际霸权主义逐渐消失不是解释英欧经济关系发展存在多种可能的主要依据,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 侧重于考查欧盟的形成,答题关键在于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虽然可能存在曲折和反反复,但趋势不可逆转。
7.(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七国集团(由七大工业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组成的联盟)中4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
A.多极化趋势明显 B.中美争夺世界领导权
C.秩序混乱且多变 D.区域集团化发展受阻
【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中七国集团中4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不全受美国摆布,说明多极化趋势发展,正确;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经济组织, 争夺世界领导权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C说法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是区域集团组织,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把握“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的性质和目的。
8.(2020·宝鸡模拟)1994年11月,APEC(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于印尼茂物发表《共同决心宣言》,规定:发达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迟于2020年,进一步减少相互间的壁垒,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长远目标。“茂物目标”的提出,表明APEC( )
A.能够制定约束性法规 B.灵活性与渐进性相结合
C.与世贸组织目标一致 D.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太经合组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取不同的削减关税的措施,这体现了灵活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因此B正确;
A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不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C错误,世贸组织是倾向于全球的贸易自由化,而亚太经合组织强调亚太地区;
D错误,材料无法看出结果;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侧重于考查亚太经合组织,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经济合作论坛和磋商机构,不是正式的区域集团,只能说朝着区域集团的方向发展。
9.(2020高三下·临沂月考)表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国家加入的主要国际组织状况统计。从中可以看出( )
表3
名称 性质 东亚国家
联合国 政治性国际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蒙古、朝鲜
世贸组织 世界性经济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蒙古
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性经济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
东盟“10+3” 政府间区域性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
(注:东亚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
A.东亚国家区域合作的基础较为脆弱
B.东亚国家间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C.东亚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经济区域
D.东亚各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统计表数据,可以看出东亚国家都参加了很多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组织,但是东亚各国之间没有组建区域组织,加之各国的历史恩怨,特別是中日、日韩的历史矛盾,这都限制了东亚各国之间建立区域合作性组织的可能,故东亚国家区域合作的基础较为脆弱,故选A;
材料中表明东亚国家缺乏区域性组织,B错误;
全球化趋势不是在某个区域进行,C错误;
材料没有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信息,只是表明参加的国际组织,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东亚地区本身没有建立区域合作组织,加之历史因素,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基础较为脆弱。
10.(2020高一下·卫辉月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立主要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暂时受挫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重大进展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D.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
【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A.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而非经济全球化。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重大发展。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建立。
D.“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与题干所给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并正确掌握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
11.如图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变化图。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萎缩
C.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均衡 D.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答案】D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D.从材料可以看出中低收入国家的GDP比例逐渐的提高。而高收入国家的GDP比例有所下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新的经济体推动了中低收入国家GDP的增长。
A.材料图片现象不能充分说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B.材料看不出高收入国家制造业发展的萎缩。
C.材料也不能直接体现出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是均衡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增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反应的2000年后发展中国家所占的GDP比重不断上升,而发达国家比重不断下降,这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增强。
12.(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诞生了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下列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②欧盟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
④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因此①正确;
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因此②错误;
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③正确;
④错误,不结盟运动不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区域集团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当今世界三大重要的区域集团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把握各自成立的过程,了解其特点即可回答问题。
13.(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下图为某国际组织成员国(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组织实行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使不同权益达到平衡
B.该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C.该组织是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D.该组织建立标志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该国际组织为亚太经合组织,故A正确;B为世界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C和D为关贸总协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答题的关键是有图片得出国家和地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4.(2019高三上·杭州期中)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初,世界上已有6.2万余个国际组织。下列对有关国际组织的解说正确的是( )
国际组织 解说
A 不结盟运动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以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首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C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D 上海合作组织 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经济先行互利协作
A.A B.B C.C D.D
【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是首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故B正确;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A错误;
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是关贸总协定,C错误;
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维护地区稳定,不是经济先行,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经济的组织和特点。
15.(2019高三上·屯溪月考)右图反映的事件是有其深层原因的,诸如历史与地理方面,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虽然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但是,这也使得英国却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最终使得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24日公布结果:脱欧阵营锁定最终胜利。对于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国家利益是影响外交的根本原因
B.英国脱欧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C.英国和欧陆关系始终若即若离
D.英国脱欧照顾了全部人民的利益
【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英国执行“光荣孤立”政策和脱欧公投实际上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所以国家利益是决定外交政策的最根本原因,A正确;
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脱欧”是否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C错误,“始终”若即若离一词过于绝对化;
D错误,全部人民的利益说法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脱欧,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否结成区域集团取决于国家利益。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南京模拟)二战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复杂多变,折射出国际形势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阐述了“三环外交”政策,他提出“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第二环是包括英国、加拿大及美国等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无论是单个还是集体,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从不支持这种想法。”
——摘编自《丘吉尔演说集》
材料二: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存在的依据。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1970年,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1973年1月1日,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正式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刘亚轩《冷战时期英国的三环外交》
材料三:英国脱欧对于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质疑并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树立起一种离欧的借鉴方式,这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此外,英国一直作为平衡法德两国主导欧洲大陆的重要存在,在英国脱欧完成之后,此种平衡作用将会大大减弱。从一定层面上来讲,英国脱欧使得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少了一个潜在的反对者,这也许会促进支持欧洲统一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増加等。
——摘编自葛勇平、苏铭煜《英欧关系及英国脱欧的影响与反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应对“联合的欧洲”的基本策略,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待欧洲—体化的态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以来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1)基本策略:不支持不主张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
实质:维护并保持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主导地位)。
(2)态度:支持并主动加入欧洲一体化。
原因:西欧一体化程度加深,影响力增强,英国均势政策宣告破产;英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借助西欧发展经济;英国领导人审时度势,积极推动。
(3)影响: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打破了欧盟内部的大国平衡,不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推动欧盟的内部改革,为欧盟发展提供新动力。
根本出发点: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1)基本策略:根据“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知丘吉尔不支持不主张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实质:结合所学可知,实质是维护并保持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
(2)态度:根据“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得出支持并主动加入欧洲一体化。原因:根据“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存在的依据”得出西欧一体化程度加深,影响力增强,英国均势政策宣告破产;根据所学可知,英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借助西欧发展经济;根据“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得出英国领导人审时度势,积极推动。
(3)影响:根据“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树立起一种离欧的借鉴方式,这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得出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打破了欧盟内部的大国平衡,不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根据“也许会促进支持欧洲统一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得出有利于推动欧盟的内部改革,为欧盟发展提供新动力。根本出发点: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故答案为:(1)基本策略:不支持不主张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
实质:维护并保持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主导地位)。
(2)态度:支持并主动加入欧洲一体化。
原因:西欧一体化程度加深,影响力增强,英国均势政策宣告破产;英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借助西欧发展经济;英国领导人审时度势,积极推动。
(3)影响: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打破了欧盟内部的大国平衡,不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推动欧盟的内部改革,为欧盟发展提供新动力。
根本出发点: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英国的外交史实,考查了学生依据史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7.(2020高一下·吉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1970年 美 日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5.3%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世界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关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1967年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2)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1)关于原因:依据材料“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1967年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2)关于变化:依据材料二数据信息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关于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关于影响:依据材料“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的崛起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欧洲走向联合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18.(2019高二上·荆州期中)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直被视为“貌合神离”的伙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今天想对你们说说欧洲的悲剧……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是什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重建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就是与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选自丘吉尔在1946年9月的演讲《欧洲的悲剧》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
材料三:英国脱欧公投大事记: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
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
2015年5月28日报道,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包括公投问题的语句,并承诺将在2017年底之前举行投票。
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为实现“欧罗巴合众国”的构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前后政策的变化后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答案】(1)态度:主张联合。行动: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建立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
(2)因素:英美特殊关系;英法矛盾;英国经济结构的制约;两极格局的影响;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英国对国家主权的珍视”);岛国思维(“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
(3)影响: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阻力。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解析】【分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中的“必须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等字眼足以证明二战后初期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是积极的、是主张欧洲联合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的重大行动就是回答出欧洲一体化是进程中的大事即可,例如,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等。
(2)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英国自身的孤立主义思想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3)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前后政策的变化后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要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别回答,例如,积极影响主要突出英国加入欧共体会扩大一体化范围、推动一体化进程等。消极影响则突出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会阻碍会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等。
故答案为:(1) 态度:主张联合。行动: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建立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
(2) 因素:英美特殊关系;英法矛盾;英国经济结构的制约;两极格局的影响;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英国对国家主权的珍视”);岛国思维(“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
(3) 影响: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阻力。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重建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就是与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可以得出联合;第二小问结合欧共体形成的背景和过程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得出外在因素,由材料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得出英国自身的因素。
(3)本题考查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角度是从进程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八单元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新课标Ⅰ)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 )
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 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
2.(2020·浙江)1951年,西欧六国政府签订《巴黎条约》,建立了一个管理煤钢事务的超国家机构。这个机构有权决定六国的煤钢生产、投资、价格和原料分配,以至发展或停闭某些企业。该机构的设立有利于( )。
①奠定欧洲一体化基础 ②促进六国经济发展
③推动法国与联邦德国和解 ④建立独立防务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32年,英国制定帝国特惠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帝国特惠制改称英联邦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英国和英联邦其他成员国在贸易上相互优待,提高从成员国以外国家进口货物的关税率。但是,1977年英国却废除了该制度。可解释该制度被废除的首选理由是( )
A.英联邦成员国民族情绪的激化 B.英国已渡过了滞胀危机
C.英国接受了加入欧共体的条件 D.世界政治局势相对缓和
4.(2020·浙江模拟)如图为欧元50欧分硬币的一面,为欧盟各国统一的图案画面,另一面的图案则带有不同的特点,如法国为象征法国的玛丽安娜肖像,德国为象征着民族分裂与统一的勃兰登堡门,西班牙为著名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这表明( )
A.欧元的使用增强了欧洲民众的认同感
B.欧盟在“一体”下追求“多元”并存
C.区域集团化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
5.(2020·福州模拟)如表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
组织名称 成员国数量 面积(万km2) 人口(亿人) GDP(万亿美元)
北美自由贸易区 3 2158.11 4.70 19.24
欧盟 28 432.48 5.09 16.69
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 16 3962.12 31.47 13.42
东盟 10 477.76 6.08 2.32
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
B.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D.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6.(2020·蚌埠模拟)某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模式:“WTO模式”,即英国与欧盟在WTO框架下进行贸易的无协议模式;“挪威模式”,即欧洲经济区减去人员流动;“加拿大模式”,即自贸区加上若干部门性合作。做出这种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区域合作增强
B.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吸引力
C.政治多极化减缓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经济领域的国际霸权主义逐渐消失
7.(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七国集团(由七大工业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组成的联盟)中4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
A.多极化趋势明显 B.中美争夺世界领导权
C.秩序混乱且多变 D.区域集团化发展受阻
8.(2020·宝鸡模拟)1994年11月,APEC(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于印尼茂物发表《共同决心宣言》,规定:发达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迟于2020年,进一步减少相互间的壁垒,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长远目标。“茂物目标”的提出,表明APEC( )
A.能够制定约束性法规 B.灵活性与渐进性相结合
C.与世贸组织目标一致 D.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9.(2020高三下·临沂月考)表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国家加入的主要国际组织状况统计。从中可以看出( )
表3
名称 性质 东亚国家
联合国 政治性国际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蒙古、朝鲜
世贸组织 世界性经济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蒙古
亚太经合组织 区域性经济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
东盟“10+3” 政府间区域性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
(注:东亚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
A.东亚国家区域合作的基础较为脆弱
B.东亚国家间区域合作不断加强
C.东亚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经济区域
D.东亚各国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10.(2020高一下·卫辉月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立主要表明( )
A.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暂时受挫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重大进展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D.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
11.如图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GDP占世界比重变化图。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B.高收入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萎缩
C.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均衡 D.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12.(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诞生了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下列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②欧盟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
④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下图为某国际组织成员国(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国际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组织实行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使不同权益达到平衡
B.该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C.该组织是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D.该组织建立标志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4.(2019高三上·杭州期中)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初,世界上已有6.2万余个国际组织。下列对有关国际组织的解说正确的是( )
国际组织 解说
A 不结盟运动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以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首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C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D 上海合作组织 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经济先行互利协作
A.A B.B C.C D.D
15.(2019高三上·屯溪月考)右图反映的事件是有其深层原因的,诸如历史与地理方面,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虽然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但是,这也使得英国却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最终使得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24日公布结果:脱欧阵营锁定最终胜利。对于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国家利益是影响外交的根本原因
B.英国脱欧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C.英国和欧陆关系始终若即若离
D.英国脱欧照顾了全部人民的利益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南京模拟)二战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复杂多变,折射出国际形势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阐述了“三环外交”政策,他提出“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第二环是包括英国、加拿大及美国等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无论是单个还是集体,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从不支持这种想法。”
——摘编自《丘吉尔演说集》
材料二: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存在的依据。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1970年,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1973年1月1日,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正式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刘亚轩《冷战时期英国的三环外交》
材料三:英国脱欧对于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质疑并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树立起一种离欧的借鉴方式,这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此外,英国一直作为平衡法德两国主导欧洲大陆的重要存在,在英国脱欧完成之后,此种平衡作用将会大大减弱。从一定层面上来讲,英国脱欧使得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少了一个潜在的反对者,这也许会促进支持欧洲统一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増加等。
——摘编自葛勇平、苏铭煜《英欧关系及英国脱欧的影响与反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应对“联合的欧洲”的基本策略,分析其实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待欧洲—体化的态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二战以来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根本出发点。
17.(2020高一下·吉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1970年 美 日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5.3%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世界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2019高二上·荆州期中)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直被视为“貌合神离”的伙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今天想对你们说说欧洲的悲剧……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是什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重建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就是与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选自丘吉尔在1946年9月的演讲《欧洲的悲剧》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
材料三:英国脱欧公投大事记:
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
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
2015年5月28日报道,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包括公投问题的语句,并承诺将在2017年底之前举行投票。
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为实现“欧罗巴合众国”的构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前后政策的变化后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墨西哥的一系列规定是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从而避免出现外资控制国家经济的状况,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选C;
限制外资不一定能够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排除A;
墨西哥是在限制外资,不是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排除B;
材料反映的是墨西哥国内的经济措施,没有涉及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内容,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区域集团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区域集团化的进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发展中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2.【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1951年西欧六国签署《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故①正确;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六国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的管理之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六国经济发展,故②正确;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使法德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推动了法德和解,故③正确;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没有涉及防务,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51年西欧六国签署《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缓和了法德矛盾,促进了经济发展,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3.【答案】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跟据材料时间“1977”分析可知:此时英国已经接受了加入欧共体的条件,所以降低了对其他国家的进口货物的关税率,因此C正确;
A错误,材料无关民族情绪;
B错误,材料无关滞涨危机的解决;
D错误,此时正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下,世界政治形势紧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英国决定加入欧共体,所以决定降低进口货物的关税率。
4.【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欧元50欧分硬币的一面,为欧盟各国统一的图案画面”体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另一面的图案则带有不同同的特点”体现了欧盟在统一的前提追求“多元化”的特点,因此B正确;
AC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欧元正面图案一样,背面的图案因国而异,这反映了欧盟在“一体”下追求“多元”并存的特点。
5.【答案】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解析】【分析】A.材料中看不出狭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打破了经济集团之间的相互隔绝状态。
B.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一个最大的经济区域合作组织。
C.从材料可以看出狭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一定程度上联系了一大片区域的经济联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联合的趋势,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力量多元化发展。
D.狭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GDP总量并没有北美自贸区和欧盟多,体现不出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时注意成员国以及GDP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中等国家和意义可以得出结论。
6.【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下,导致学者认为脱欧后的英欧关系会存在多种可能的主要依据是英国市场对欧盟成员国仍具有吸引力,B项正确;
经济全球化促使区域合作增强,与英国脱欧及以后可能出现“挪威模式”等预测不符,A项错误;
政治多极化减缓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
经济领域的国际霸权主义逐渐消失不是解释英欧经济关系发展存在多种可能的主要依据,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 侧重于考查欧盟的形成,答题关键在于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虽然可能存在曲折和反反复,但趋势不可逆转。
7.【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中七国集团中4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不全受美国摆布,说明多极化趋势发展,正确;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经济组织, 争夺世界领导权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C说法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是区域集团组织,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把握“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的性质和目的。
8.【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太经合组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采取不同的削减关税的措施,这体现了灵活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因此B正确;
A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不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
C错误,世贸组织是倾向于全球的贸易自由化,而亚太经合组织强调亚太地区;
D错误,材料无法看出结果;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侧重于考查亚太经合组织,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经济合作论坛和磋商机构,不是正式的区域集团,只能说朝着区域集团的方向发展。
9.【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统计表数据,可以看出东亚国家都参加了很多国际性和区域性的组织,但是东亚各国之间没有组建区域组织,加之各国的历史恩怨,特別是中日、日韩的历史矛盾,这都限制了东亚各国之间建立区域合作性组织的可能,故东亚国家区域合作的基础较为脆弱,故选A;
材料中表明东亚国家缺乏区域性组织,B错误;
全球化趋势不是在某个区域进行,C错误;
材料没有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的信息,只是表明参加的国际组织,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东亚地区本身没有建立区域合作组织,加之历史因素,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基础较为脆弱。
10.【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A.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而非经济全球化。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重大发展。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尚未建立。
D.“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受害者”与题干所给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并正确掌握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
11.【答案】D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D.从材料可以看出中低收入国家的GDP比例逐渐的提高。而高收入国家的GDP比例有所下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新的经济体推动了中低收入国家GDP的增长。
A.材料图片现象不能充分说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B.材料看不出高收入国家制造业发展的萎缩。
C.材料也不能直接体现出中低收入国家的产业发展是均衡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增强,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反应的2000年后发展中国家所占的GDP比重不断上升,而发达国家比重不断下降,这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多极化趋势增强。
12.【答案】C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因此①正确;
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因此②错误;
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③正确;
④错误,不结盟运动不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区域集团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当今世界三大重要的区域集团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把握各自成立的过程,了解其特点即可回答问题。
13.【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该国际组织为亚太经合组织,故A正确;B为世界贸易组织,不符合题意;C和D为关贸总协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答题的关键是有图片得出国家和地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14.【答案】B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是首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故B正确;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A错误;
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是关贸总协定,C错误;
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维护地区稳定,不是经济先行,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经济的组织和特点。
15.【答案】A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英国执行“光荣孤立”政策和脱欧公投实际上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所以国家利益是决定外交政策的最根本原因,A正确;
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脱欧”是否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C错误,“始终”若即若离一词过于绝对化;
D错误,全部人民的利益说法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脱欧,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但是否结成区域集团取决于国家利益。
16.【答案】(1)基本策略:不支持不主张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
实质:维护并保持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主导地位)。
(2)态度:支持并主动加入欧洲一体化。
原因:西欧一体化程度加深,影响力增强,英国均势政策宣告破产;英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借助西欧发展经济;英国领导人审时度势,积极推动。
(3)影响: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打破了欧盟内部的大国平衡,不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推动欧盟的内部改革,为欧盟发展提供新动力。
根本出发点: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1)基本策略:根据“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知丘吉尔不支持不主张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实质:结合所学可知,实质是维护并保持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
(2)态度:根据“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得出支持并主动加入欧洲一体化。原因:根据“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存在的依据”得出西欧一体化程度加深,影响力增强,英国均势政策宣告破产;根据所学可知,英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借助西欧发展经济;根据“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得出英国领导人审时度势,积极推动。
(3)影响:根据“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树立起一种离欧的借鉴方式,这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得出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打破了欧盟内部的大国平衡,不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根据“也许会促进支持欧洲统一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得出有利于推动欧盟的内部改革,为欧盟发展提供新动力。根本出发点: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故答案为:(1)基本策略:不支持不主张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
实质:维护并保持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主导地位)。
(2)态度:支持并主动加入欧洲一体化。
原因:西欧一体化程度加深,影响力增强,英国均势政策宣告破产;英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借助西欧发展经济;英国领导人审时度势,积极推动。
(3)影响:削弱了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打破了欧盟内部的大国平衡,不利于欧洲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推动欧盟的内部改革,为欧盟发展提供新动力。
根本出发点: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英国的外交史实,考查了学生依据史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关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1967年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2)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解析】【分析】(1)关于原因:依据材料“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附。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无力单独与之抗衡,必须联合。1967年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2)关于变化:依据材料二数据信息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关于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关于影响:依据材料“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控制,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的崛起和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欧洲走向联合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18.【答案】(1)态度:主张联合。行动: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建立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
(2)因素:英美特殊关系;英法矛盾;英国经济结构的制约;两极格局的影响;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英国对国家主权的珍视”);岛国思维(“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
(3)影响: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阻力。
【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解析】【分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一中的“必须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等字眼足以证明二战后初期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是积极的、是主张欧洲联合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的重大行动就是回答出欧洲一体化是进程中的大事即可,例如,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建立等。
(2)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按照材料二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英国自身的孤立主义思想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3)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前后政策的变化后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要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别回答,例如,积极影响主要突出英国加入欧共体会扩大一体化范围、推动一体化进程等。消极影响则突出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会阻碍会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等。
故答案为:(1) 态度:主张联合。行动: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建立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建立欧洲共同体。
(2) 因素:英美特殊关系;英法矛盾;英国经济结构的制约;两极格局的影响;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制约(“英国对国家主权的珍视”);岛国思维(“英国的孤立主义思想”)。
(3) 影响:扩大了一体化范围,促进其发展;英国的不坚定态度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阻力。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重建欧洲家庭的第一步就是与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可以得出联合;第二小问结合欧共体形成的背景和过程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得出外在因素,由材料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得出英国自身的因素。
(3)本题考查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角度是从进程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