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23 11:41:42

文档简介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东莞月考)下图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水污染 C.湿地破坏 D.土地荒漠化
2.(2020八下·兴化期中)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的是(  )
A.山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B.在黄土高原地区毁林开荒
C.只要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以暂时不管
D.生态脆弱区要退耕还林还草
3.(2020·遵义模拟)下图与湿热条件相适应的传统民居是(  )
A. B.
C. D.
4.(2020·临洮模拟)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是(  )
A.改善医疗条件 B.提高人口素质
C.接纳外国移民 D.坚持计划生育
5.(2020七下·九龙坡月考)下列地理要素全部属于自然地理要素的是 (  )
①位置 ②地形 ③人口 ④气候 ⑤农业 ⑥交通 ⑦河流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②④⑦
6.(2020八下·梅县月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下列哪个国家自行研发的(  )
A.英国 B.美国 C.俄罗斯 D.中国
7.(2020八上·来宾期末)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于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引起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是(  )
A.围湖造田 B.气候变暖 C.工业耗水 D.植被茂盛
8.(2020七上·江城期末)读“阿拉伯人驼队”图,说明阿拉伯人居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气候寒冷,多大雪 B.气候炎热,多风沙
C.四季变化分明 D.草原广布,水资源短缺
9.(2019八上·赤峰月考)倡导“低碳生活”有助于环境保护。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节假日少赠贺卡 B.购物时使用环保布袋
C.下班后经常不关电脑 D.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10.(2019七上·施秉月考)“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易经·系辞 D.徐霞客游记
11.(2019八上·南城月考)“地球一小时”活动,从2007年悉尼的标志性熄灯开始,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全民环保活动。2019年3月30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为了(  )
A.倡导低碳生活,支持环保行动 B.珍惜土地资源,提倡节约电能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改变生态环境,参加公益活动
二、填空题
12.(2019七上·耒阳月考)请运用所见所闻,将下列活动、居民、风土人情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字母)
①黄土高原   ,②荷兰的   ,③阿拉伯地区   ,
④内蒙古高原   ,⑤我国南方地区   。
13.(2018七上·武威月考) 生活常识
蜻蜓、知了、蚂蚁和泥鳅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天气变化时它们各有下列哪种反映。
①   搬家,将有雨下。
②   飞的低,出门带雨衣。
③   拼命叫,天热气温高。
④   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三、综合题
14.(2018八上·东莞月考)白色污染”主要是指人们对废弃农用塑料薄膜、塑料包装等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这些废旧塑料弃置于环境中很难降解,易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从土壤中汲取养分……。
(1)下列属“白色污染”物的是    、   、   。(填代码)
①废弃的农用薄膜②废旧电池③丢弃的白色纸张④丢弃的蔬菜烂叶⑤丢弃的白色快餐盒⑥废弃的塑料袋⑦白色的肥皂泡沫
(2)为减轻“白色污染”,我们中学生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至少举出两个例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理与日常生活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我国三江平原由于沼泽疏干改造,湿地破坏,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湿地植物退化严重,珍稀动物急剧减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题目,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地反映问题。 湿地的减少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甚至有人预言,我们地球又面临恐龙灭绝时代的物种大灭绝.作为生物圈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保护我们的湿地家园,保护我们休戚相关的伙伴 。
2.【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A错误。在黄土高原地区要退耕还林还草,B错误。在注重经济效益同时,要注意生态效益,C错误。在生态脆弱区要退耕还林还草,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入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解:从图中看出,A为碉堡屋,B是蒙古包,C是高脚屋,D是窑洞;高脚屋分两层,通常上层居住用,下层置物用,可以适应当地气候湿热的特点,居住高脚屋,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防潮。
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每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不同,纬度高低不同,因此当地的人类活动各有不同,高纬度地区寒冷,人们多穿毛皮服装,住冰屋,低纬度较为湿热,人们多住高脚楼。西亚地区较为炎热干燥,房屋墙厚窗小,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屋多为斜顶屋,便于排水。
4.【答案】B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分析】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活富足,人口迅速增长,约14亿人口,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后来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了很大的控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每年人口还是在不断增长。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5.【答案】D
【知识点】解开地理之“谜”;我们身边的地理
【解析】【分析】人口、农业、交通都与人相关,属于人文地理,不属于自然地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
6.【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解析】【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发的的卫星系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面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2019年9月,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
7.【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分析】A、围湖造田属于人为造成因素,故A错。
B、气候变暖,气温上升,水的蒸发加剧,会造成湖泊的缩小,故B正确。
C、工业耗水属于人类活动,故C错误。
D、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的增加不会引起湖泊面积缩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从时间上讲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新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但根本措施还是要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和污染。其中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为缺水。
8.【答案】B
【知识点】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阿拉伯人骑骆驼,头戴头巾,身穿夸大长袍,说明当地气候炎热、多风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语。
9.【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行为和做法,如节假日少赠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购物时使用环保布袋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损耗;下班后经常不关电脑会增加能源的消耗,是不符合“低碳”生活原则的;多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损耗.
故答案为:C
【点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行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纸巾,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节约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冲马桶浇花等。
10.【答案】C
【知识点】解开地理之“谜”;我们身边的地理
【解析】【分析】解: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禹贡》和《山海经》等。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1.【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地球一小时”活动属于节约能源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多参加低碳生活,支持环保行动,因为目前地球上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故答案为:A
【点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行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纸巾,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节约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冲马桶浇花等。
12.【答案】B;C;F;E;A
【知识点】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土层深厚,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建造特有的民居。窑洞,故答案为:B;
②荷兰位于大西洋沿岸,降水丰富,海拔低,建造风车用于取水灌溉,故答案为:C;
③阿拉伯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故答案为:F;
④内蒙古高原地区平坦广阔,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建有传统民居蒙古包,故答案为:E;
⑤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河湖众多,形成了水乡特色,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的形式表现出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相协调的关系,特别是世界各地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墙体厚薄受气温的影响;屋顶形状受降水影响。如:热带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较薄,门窗开的较大,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寒带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有的是双层玻璃。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坡度较大——“尖”。
13.【答案】蚂蚁;蜻蜓;知了;泥鳅
【知识点】地理与日常生活
【解析】【分析】蚂蚁成群出动,预示大雨将临,故有“蚂蚁成群,明天不晴”之说;“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如蜻蜓在空中上下飞窜,2小时左右将有大雨;“知了鸣,天放晴”,在炎炎夏日里,蝉鸣也预示着炎热天气将持续,不过当蝉鸣断断续续时,“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要来临”;有关泥鳅的俗语也有很多,如“泥鳅静,天气晴,泥鳅动,天气变;泥鳅暴跳,风雨必到;泥鳅起泡,有雨将到”等.还有很多动物的习性也能反映出天气的变化.
故答案为:①蚂蚁;②蜻蜓; ③知了; ④泥鳅.
【点评】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14.【答案】(1)①;⑤;⑥
(2)垃圾分类回收, 自带购物袋 ,吃饭自带饭盒等----(写关于保护环境的都可以给分)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1)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故选择①废弃的农用薄膜,⑤丢弃的白色快餐盒,⑥废弃的塑料袋。
(2)为减轻“白色污染”,中学生能够做的事有垃圾分类回收,自带购物袋,吃饭自带饭盒等。
【点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破坏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1 / 1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东莞月考)下图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水污染 C.湿地破坏 D.土地荒漠化
【答案】C
【知识点】地理与日常生活
【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我国三江平原由于沼泽疏干改造,湿地破坏,湿地面积减少,导致湿地植物退化严重,珍稀动物急剧减少。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题目,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地反映问题。 湿地的减少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甚至有人预言,我们地球又面临恐龙灭绝时代的物种大灭绝.作为生物圈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保护我们的湿地家园,保护我们休戚相关的伙伴 。
2.(2020八下·兴化期中)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的是(  )
A.山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B.在黄土高原地区毁林开荒
C.只要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以暂时不管
D.生态脆弱区要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在世界中
【解析】【分析】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A错误。在黄土高原地区要退耕还林还草,B错误。在注重经济效益同时,要注意生态效益,C错误。在生态脆弱区要退耕还林还草,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根据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入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进行分析解答。
3.(2020·遵义模拟)下图与湿热条件相适应的传统民居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解:从图中看出,A为碉堡屋,B是蒙古包,C是高脚屋,D是窑洞;高脚屋分两层,通常上层居住用,下层置物用,可以适应当地气候湿热的特点,居住高脚屋,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防潮。
故答案为:C
【点评】由于每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不同,纬度高低不同,因此当地的人类活动各有不同,高纬度地区寒冷,人们多穿毛皮服装,住冰屋,低纬度较为湿热,人们多住高脚楼。西亚地区较为炎热干燥,房屋墙厚窗小,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房屋多为斜顶屋,便于排水。
4.(2020·临洮模拟)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是(  )
A.改善医疗条件 B.提高人口素质
C.接纳外国移民 D.坚持计划生育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解析】【分析】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生活富足,人口迅速增长,约14亿人口,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后来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了很大的控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每年人口还是在不断增长。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5.(2020七下·九龙坡月考)下列地理要素全部属于自然地理要素的是 (  )
①位置 ②地形 ③人口 ④气候 ⑤农业 ⑥交通 ⑦河流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②④⑦
【答案】D
【知识点】解开地理之“谜”;我们身边的地理
【解析】【分析】人口、农业、交通都与人相关,属于人文地理,不属于自然地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
6.(2020八下·梅县月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下列哪个国家自行研发的(  )
A.英国 B.美国 C.俄罗斯 D.中国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解析】【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发的的卫星系统。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面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2019年9月,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
7.(2020八上·来宾期末)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由于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引起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是(  )
A.围湖造田 B.气候变暖 C.工业耗水 D.植被茂盛
【答案】B
【知识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解析】【分析】A、围湖造田属于人为造成因素,故A错。
B、气候变暖,气温上升,水的蒸发加剧,会造成湖泊的缩小,故B正确。
C、工业耗水属于人类活动,故C错误。
D、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的增加不会引起湖泊面积缩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我国水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从时间上讲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上讲南方多北方少,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是新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但根本措施还是要节约用水,减少浪费和污染。其中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最为缺水。
8.(2020七上·江城期末)读“阿拉伯人驼队”图,说明阿拉伯人居住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气候寒冷,多大雪 B.气候炎热,多风沙
C.四季变化分明 D.草原广布,水资源短缺
【答案】B
【知识点】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 阿拉伯人骑骆驼,头戴头巾,身穿夸大长袍,说明当地气候炎热、多风沙。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说阿拉伯语。
9.(2019八上·赤峰月考)倡导“低碳生活”有助于环境保护。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节假日少赠贺卡 B.购物时使用环保布袋
C.下班后经常不关电脑 D.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答案】C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行为和做法,如节假日少赠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购物时使用环保布袋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损耗;下班后经常不关电脑会增加能源的消耗,是不符合“低碳”生活原则的;多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可以减少对能源的损耗.
故答案为:C
【点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行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纸巾,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节约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冲马桶浇花等。
10.(2019七上·施秉月考)“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易经·系辞 D.徐霞客游记
【答案】C
【知识点】解开地理之“谜”;我们身边的地理
【解析】【分析】解: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禹贡》和《山海经》等。现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11.(2019八上·南城月考)“地球一小时”活动,从2007年悉尼的标志性熄灯开始,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全民环保活动。2019年3月30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关注生物多样性”,“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为了(  )
A.倡导低碳生活,支持环保行动 B.珍惜土地资源,提倡节约电能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改变生态环境,参加公益活动
【答案】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地球一小时”活动属于节约能源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多参加低碳生活,支持环保行动,因为目前地球上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故答案为:A
【点评】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利用低碳的科技创新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行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很多,如:少用纸巾,保护森林,低碳生活;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等一次性的物品;节约用水,洗菜的水可以拖地冲马桶浇花等。
二、填空题
12.(2019七上·耒阳月考)请运用所见所闻,将下列活动、居民、风土人情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字母)
①黄土高原   ,②荷兰的   ,③阿拉伯地区   ,
④内蒙古高原   ,⑤我国南方地区   。
【答案】B;C;F;E;A
【知识点】地理与风土人情
【解析】【分析】①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土层深厚,利用黄土的直立性,建造特有的民居。窑洞,故答案为:B;
②荷兰位于大西洋沿岸,降水丰富,海拔低,建造风车用于取水灌溉,故答案为:C;
③阿拉伯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故答案为:F;
④内蒙古高原地区平坦广阔,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建有传统民居蒙古包,故答案为:E;
⑤我国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河湖众多,形成了水乡特色,故答案为:A。
【点评】聚落的形式表现出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水源、地形、气候、交通)相协调的关系,特别是世界各地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密切。墙体厚薄受气温的影响;屋顶形状受降水影响。如:热带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较薄,门窗开的较大,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寒带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有的是双层玻璃。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坡度较大——“尖”。
13.(2018七上·武威月考) 生活常识
蜻蜓、知了、蚂蚁和泥鳅都能预报天气。想一想,天气变化时它们各有下列哪种反映。
①   搬家,将有雨下。
②   飞的低,出门带雨衣。
③   拼命叫,天热气温高。
④   吐气泡,雨天将来到
【答案】蚂蚁;蜻蜓;知了;泥鳅
【知识点】地理与日常生活
【解析】【分析】蚂蚁成群出动,预示大雨将临,故有“蚂蚁成群,明天不晴”之说;“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如蜻蜓在空中上下飞窜,2小时左右将有大雨;“知了鸣,天放晴”,在炎炎夏日里,蝉鸣也预示着炎热天气将持续,不过当蝉鸣断断续续时,“蝉儿叫叫停停,连阴雨将要来临”;有关泥鳅的俗语也有很多,如“泥鳅静,天气晴,泥鳅动,天气变;泥鳅暴跳,风雨必到;泥鳅起泡,有雨将到”等.还有很多动物的习性也能反映出天气的变化.
故答案为:①蚂蚁;②蜻蜓; ③知了; ④泥鳅.
【点评】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三、综合题
14.(2018八上·东莞月考)白色污染”主要是指人们对废弃农用塑料薄膜、塑料包装等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这些废旧塑料弃置于环境中很难降解,易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从土壤中汲取养分……。
(1)下列属“白色污染”物的是    、   、   。(填代码)
①废弃的农用薄膜②废旧电池③丢弃的白色纸张④丢弃的蔬菜烂叶⑤丢弃的白色快餐盒⑥废弃的塑料袋⑦白色的肥皂泡沫
(2)为减轻“白色污染”,我们中学生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至少举出两个例子)
【答案】(1)①;⑤;⑥
(2)垃圾分类回收, 自带购物袋 ,吃饭自带饭盒等----(写关于保护环境的都可以给分)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解:(1)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故选择①废弃的农用薄膜,⑤丢弃的白色快餐盒,⑥废弃的塑料袋。
(2)为减轻“白色污染”,中学生能够做的事有垃圾分类回收,自带购物袋,吃饭自带饭盒等。
【点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破坏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