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东莞模拟)16世纪,天主教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受到冲击,成千的天主教传教士出于对信仰的热爱,以甘于贫困、纯洁和服从的精神,带着《圣经》和十字架,跟随探险队出现在每一块新发现的地区,使天主教势力达及美洲、亚洲和非洲。这表明( )
A.宗教改革彻底摧毁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
B.世界市场的形成拓展了天主教的发展空间
C.天主教传教士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帮凶
D.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欧洲以外影响力有限
2.(2020·天心模拟)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 )
A.后期史学工作者素质较前期更高
B.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真相终将显现
C.学者的立场导致学术成果不可信
D.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
3.(2020·浙江模拟)“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下列所示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 )
A.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
B.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C.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
D.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4.(2020·湖南模拟)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5.(2020·湖北模拟)依靠去往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葡萄牙在16世纪成为东方贸易帝国,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导致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B.商业贸易促进了葡萄牙的工业发展
C.葡萄牙是三角贸易活动的主导国家
D.亚洲传统社会因贸易遭遇灭顶之灾
6.图7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图7
A.商业危机的爆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
C.美洲被发现开发 D.商业革命的发生
7.(2020·安庆模拟)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
8.(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最终抵达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上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对比记载应持的思度,是( )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
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
9.(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风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10.(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罗马帝国的征服
11.(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全球通史》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 )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12.(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1400—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对这一时期白银的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棉花、棉布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的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13.(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恩格斯曾指出:“□□□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对上述材料第二个“□□□”所代表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支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B.在其资助下开通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航线
C.曾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东方香料贸易
D.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
14.(2020高一下·苏州月考)如表是英国15、16世纪某指数变化情况。这一经济指标最有可能是( )
年份 1501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指数 74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粮食产量 B.物价变化 C.人口数量 D.工业产量
15.(2020高一下·河北期中)观察下图,这条新航线( )
A.最先开辟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 B.引发了世界性的商业革命
C.给葡萄牙王室带回了巨额财富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17.(2020·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问题。有学者展示这样一种观点:就任何特定的人类社会而言,越是在长期的历史运动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必然”与“规律”的作用体现得越明显。而相对于任何一段较短时期的具体历史来说,则存在着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当相关的基础条件确定之后,只有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必然的,而历史的无数具体事件和过程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中国大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偶然与必然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8.(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材料“跟随探险队出现在每一块新发现的地区,使天主教势力达及美洲、亚洲和非洲”体现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开拓,给了天主教在亚非拉发展的机会,故 B 项正确;
A 项“宗教改革彻底摧毁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 项;
材料中“出于对信仰的热爱,以甘于贫困、纯洁和服从的精神”说明传教士去亚非拉传教主要是对宗教的虔诚,不是去进行暴力掠夺,排除 C 项;
D 项“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欧洲以外影响力有限”材料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跟随探险队出现在每一块新发现的地区,使天主教势力达及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分析即可。
2.【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的“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等信息可以得出,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故D正确。
A、C对材料理解错误,B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均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等进行分析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符合“哥伦布大交换”,因此B正确;
A错误,中国香料开始进入 欧洲市场是在丝绸之路开辟后;
C错误,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 也发生在丝绸之路开辟后;
D错误,里斯本和伦敦逐渐和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佛罗伦萨衰落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 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哥伦布发现美洲,不仅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
4.【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是16世纪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导致人口锐减,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导致了美洲国家长期落后和贫困,人口锐减促进非洲人口逐渐流向美洲地区,减轻了原住民的抵抗,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选A;
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融入到世界市场之中,而不是人口的减少,故排除B项;
促进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故排除C项;
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早期殖民扩张,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即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导致每周人口锐减,然后根据这一结果结合备选项分析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葡萄牙在16世纪成为东方贸易帝国,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A正确;
据所学可知,葡萄牙是封建制国家,它的工业并没有发展起来,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三角贸易,且最初三角贸易活动的主导国家是西班牙,C错误;
亚洲传统社会并没因贸易而转型,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商贸,具体表现在商贸范围扩大;商贸种类增多;商贸中心转移;商贸方式变化。
6.【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不断减少,结合材料时间15—16世纪分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这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D正确;
A错误,商业危机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前;
B错误,“断绝”一词过于绝对;
C错误,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 ,贸易中心有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7.【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地理大发现”和“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故选C;
A项不符合一般性史实结论;
B项“资本”不是材料主旨且资本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次地位没有体现;
D项中“新航路开辟”不是材料主旨,且“经济结构”的相关内容也没有直接涉及,故不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具雏形,而此时的经济交流以农业交流为主。
8.【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A说法与材料“ 据《邮史趣闻》记载 ”相矛盾,排除;
B 没有价值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料原则,排除;
C将趣闻与也是信息等同不符合历史史料原则,排除;
D仅凭材料中的一则趣闻就得出结论无法确定是否真实,应多方寻找证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答题的关键是把握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并注意史料的运用原则。
9.【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美洲的风梨、马铃薯、木薯出现在了欧洲,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B正确;
ACD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是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孤立的状态,促进了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
10.【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对贵金属的需求量增大,因此产生了“寻金热”,A正确;
BC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1.【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近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变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股份公司的兴起,商业活动方式的改变,故A正确。
材料与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无关,故B排除。
公司的出现不是导致早期的殖民扩张的原因,故C排除。
材料未涉及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故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规模扩大,商业中心发生转移,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12.【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等信息可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商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B正确;
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白银流向中国;
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占据支配地位;
D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而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处于贸易顺差。
13.【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的方向分析可知:“□□□”所代表国家是葡萄牙,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首次环球航行,因此A正确;
B错误,开通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航线 的是哥伦布;
C错误,组建东印度公司是英国的行为;
D错误,荷兰是 17世纪上半叶的“海上马车夫”;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握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两个方向 ,两个国家,四条路线的相关史实即可。
14.【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据及时间分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金银涌入欧洲,因此造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这一现象称之为价格革命,材料不断上涨的就应该是物价。B正确;
ACD与材料及史实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加速了封建势力的瓦解。
15.【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航线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次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正确;
A错误,哥伦布最先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线;
B错误,与材料无关;
C错误,麦哲伦受西班牙王室支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6.【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
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
(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
(3)实质差异: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知识点】唐朝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得出外交多元化;据材料“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结合所学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strative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城市(市场)经济发达;据材料“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所学得出科技(文化)先进;据材料“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结合所学得出士人政治。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结合所学得出少数民族的崛起(封建化);据材料“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封建经济繁荣;据材料“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结合所学得出士族衰弱(庶族崛起);科举制的发展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赋税制度改革。
(2)据材料“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结合所学得出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据材料“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结合所学得出民族国家出现。
(3)差异从社会性质角度思考,唐宋都是封建社会,而西方完成社会转型,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故答案为:(1) 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
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
(2) 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
(3) 实质差异: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的角度可以从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功能、人才选拔等角度得出;第二小问从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思想和交通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结合社会转型的要素可以得出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掌握决定实质性的根本因素。
17.【答案】示例:
论题:全球航路的开辟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历史必然性。14—15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人文主义思潮浸润下的航海家的冒险与进取;科学进步、指南针应用;传统商路不畅等。而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等人的航海行为恰恰说明了这种偶然性的大量存在。1492年,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东方,结果偶然发现了美洲大陆,更体现了历史的偶然性。综上,在历史必然性中,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球航路的开辟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当相关的基础条件确定之后,只有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必然的,而历史的无数具体事件和过程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等内容可知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往往是辩证统一的,就此论点可结合新航路的开辟或者鸦片战争的爆发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引用史实准确,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故答案为:论题:全球航路的开辟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历史必然性。14—15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人文主义思潮浸润下的航海家的冒险与进取;科学进步、指南针应用;传统商路不畅等。而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等人的航海行为恰恰说明了这种偶然性的大量存在。1492年,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东方,结果偶然发现了美洲大陆,更体现了历史的偶然性。综上,在历史必然性中,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球航路的开辟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偶然”“必然”“偶然必然相结合”三个角度提取观点,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本题难度较小。
18.【答案】(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2)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3)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 ”得出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 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得出政府重视,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得出。
(2)政策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根据材料“ 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得出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等。
(3)根据材料“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 ”得出有利于世界的一体化,结合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的关系可得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融入世界。
故答案为:(1)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2) 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3) 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 ”得出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 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得出政府重视,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得出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把握“闭关锁国”政策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概念。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以及两者的关系。
1 /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东莞模拟)16世纪,天主教在欧洲大陆的势力范围受到冲击,成千的天主教传教士出于对信仰的热爱,以甘于贫困、纯洁和服从的精神,带着《圣经》和十字架,跟随探险队出现在每一块新发现的地区,使天主教势力达及美洲、亚洲和非洲。这表明( )
A.宗教改革彻底摧毁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
B.世界市场的形成拓展了天主教的发展空间
C.天主教传教士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帮凶
D.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欧洲以外影响力有限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材料“跟随探险队出现在每一块新发现的地区,使天主教势力达及美洲、亚洲和非洲”体现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开拓,给了天主教在亚非拉发展的机会,故 B 项正确;
A 项“宗教改革彻底摧毁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A 项;
材料中“出于对信仰的热爱,以甘于贫困、纯洁和服从的精神”说明传教士去亚非拉传教主要是对宗教的虔诚,不是去进行暴力掠夺,排除 C 项;
D 项“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欧洲以外影响力有限”材料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跟随探险队出现在每一块新发现的地区,使天主教势力达及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分析即可。
2.(2020·天心模拟)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 )
A.后期史学工作者素质较前期更高
B.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真相终将显现
C.学者的立场导致学术成果不可信
D.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的“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等信息可以得出,研究视角的拓展有利于史学发展,故D正确。
A、C对材料理解错误,B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均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等进行分析即可。
3.(2020·浙江模拟)“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下列所示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 )
A.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
B.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C.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
D.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符合“哥伦布大交换”,因此B正确;
A错误,中国香料开始进入 欧洲市场是在丝绸之路开辟后;
C错误,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 也发生在丝绸之路开辟后;
D错误,里斯本和伦敦逐渐和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佛罗伦萨衰落了;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 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哥伦布发现美洲,不仅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
4.(2020·湖南模拟)美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说,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各种瘟疫和传染病带到美洲,在殖民者到达美洲后的一个世纪,当地人口减少了95%,仅在墨西哥,人口就锐减了3500万。美洲人口的锐减( )
A.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建立殖民统治
B.导致美洲纳入到世界市场
C.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促使东方迅速从属于西方
【答案】A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表达的中心思想是16世纪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导致人口锐减,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导致了美洲国家长期落后和贫困,人口锐减促进非洲人口逐渐流向美洲地区,减轻了原住民的抵抗,客观上有利于殖民统治的建立,故选A;
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融入到世界市场之中,而不是人口的减少,故排除B项;
促进欧洲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是早期的殖民扩张,故排除C项;
东方从属于西方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早期殖民扩张,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即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导致每周人口锐减,然后根据这一结果结合备选项分析即可。
5.(2020·湖北模拟)依靠去往东方的航道上的沿海商埠,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葡萄牙在16世纪成为东方贸易帝国,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这表明( )
A.新航路开辟导致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B.商业贸易促进了葡萄牙的工业发展
C.葡萄牙是三角贸易活动的主导国家
D.亚洲传统社会因贸易遭遇灭顶之灾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葡萄牙在16世纪成为东方贸易帝国,往日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导致与印度进行贸易的阿拉伯商人和地中海商人的地位逐渐下降,A正确;
据所学可知,葡萄牙是封建制国家,它的工业并没有发展起来,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三角贸易,且最初三角贸易活动的主导国家是西班牙,C错误;
亚洲传统社会并没因贸易而转型,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商贸,具体表现在商贸范围扩大;商贸种类增多;商贸中心转移;商贸方式变化。
6.图7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图7
A.商业危机的爆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
C.美洲被发现开发 D.商业革命的发生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不断减少,结合材料时间15—16世纪分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这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D正确;
A错误,商业危机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前;
B错误,“断绝”一词过于绝对;
C错误,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 ,贸易中心有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7.(2020·安庆模拟)地理大发现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跨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反映(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资本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C.农业变革推动了早期的全球化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经济结构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地理大发现”和“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早期的全球化,而材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互相传播”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故选C;
A项不符合一般性史实结论;
B项“资本”不是材料主旨且资本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主次地位没有体现;
D项中“新航路开辟”不是材料主旨,且“经济结构”的相关内容也没有直接涉及,故不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具雏形,而此时的经济交流以农业交流为主。
8.(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最终抵达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上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对比记载应持的思度,是( )
A.证据确凿,真实可信 B.孤证不立,没有价值
C.野史信息,虚假传言 D.存疑,寻找更多佐证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A说法与材料“ 据《邮史趣闻》记载 ”相矛盾,排除;
B 没有价值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料原则,排除;
C将趣闻与也是信息等同不符合历史史料原则,排除;
D仅凭材料中的一则趣闻就得出结论无法确定是否真实,应多方寻找证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答题的关键是把握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并注意史料的运用原则。
9.(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风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 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美洲的风梨、马铃薯、木薯出现在了欧洲,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B正确;
ACD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是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孤立的状态,促进了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 。
10.(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病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罗马帝国的征服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对贵金属的需求量增大,因此产生了“寻金热”,A正确;
BCD与材料不相符;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1.(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全球通史》写道:14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 )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近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变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股份公司的兴起,商业活动方式的改变,故A正确。
材料与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无关,故B排除。
公司的出现不是导致早期的殖民扩张的原因,故C排除。
材料未涉及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故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了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规模扩大,商业中心发生转移,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12.(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1400—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对这一时期白银的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棉花、棉布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的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等信息可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商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B正确;
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白银流向中国;
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占据支配地位;
D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而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处于贸易顺差。
13.(2020高一下·天津期中)恩格斯曾指出:“□□□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对上述材料第二个“□□□”所代表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支持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B.在其资助下开通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航线
C.曾组建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东方香料贸易
D.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的方向分析可知:“□□□”所代表国家是葡萄牙,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是葡萄牙人,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 首次环球航行,因此A正确;
B错误,开通东西方之间最短海上航线 的是哥伦布;
C错误,组建东印度公司是英国的行为;
D错误,荷兰是 17世纪上半叶的“海上马车夫”;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把握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两个方向 ,两个国家,四条路线的相关史实即可。
14.(2020高一下·苏州月考)如表是英国15、16世纪某指数变化情况。这一经济指标最有可能是( )
年份 1501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指数 74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粮食产量 B.物价变化 C.人口数量 D.工业产量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数据及时间分析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金银涌入欧洲,因此造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这一现象称之为价格革命,材料不断上涨的就应该是物价。B正确;
ACD与材料及史实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 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加速了封建势力的瓦解。
15.(2020高一下·河北期中)观察下图,这条新航线( )
A.最先开辟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 B.引发了世界性的商业革命
C.给葡萄牙王室带回了巨额财富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航线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这次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正确;
A错误,哥伦布最先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线;
B错误,与材料无关;
C错误,麦哲伦受西班牙王室支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湖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从唐到宋还是经历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现在拿唐的750年与宋的1050年做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从外交关系上,唐有霸权,在北方唐以外没有国家,只有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另外,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南方却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地方,有多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多种语言;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trative 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技术方面,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从社会方面,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
——包弼德《唐宋巨大历史变迁的现代意义:对nation观念的重新思考》
材料二: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城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历史变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历史变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历史变迁和西方社会变迁的实质差异。
【答案】(1)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
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
(2)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
(3)实质差异: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知识点】唐朝的农业发展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得出外交多元化;据材料“唐时有1/8—1/4的人口在南方,而宋朝时则有1/2的人口在南方”结合所学得出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唐朝首都是一个典型的administrativecity,是政治的,而宋则是经济中心变成了首都;宋的人口是唐的两倍,货币数量是唐的二十倍,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城市(市场)经济发达;据材料“宋朝还有了印刷、火药、指南针,这三个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所学得出科技(文化)先进;据材料“宋朝99%的学生考不上,可这些人还算是士人,仍是国家的精英,士人中做官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到了13世纪中叶,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有45万人,但只有500人得到进士”结合所学得出士人政治。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到了宋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就不一样了,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有宋、辽、夏、金”结合所学得出少数民族的崛起(封建化);据材料“这都说明了商业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封建经济繁荣;据材料“唐朝人的社会地位还是要看血统、身份,而宋朝人的社会地位则是看教育文化,科举制度被扩大,其重要性在社会中也越来越大”结合所学得出士族衰弱(庶族崛起);科举制的发展完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赋税制度改革。
(2)据材料“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结合所学得出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据材料“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结合所学得出民族国家出现。
(3)差异从社会性质角度思考,唐宋都是封建社会,而西方完成社会转型,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故答案为:(1) 表现:外交多元化;经济重心南移;商品(市场)经济发达;科技(文化)先进;士人政治。
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士族衰弱(庶族崛起);选官、赋税等制度改革;汉学衰弱(理学兴起或新儒学出现);市民阶层崛起。
(2) 准备:解放农奴;解放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世界连成一体);民族国家出现;制度变革。
(3) 实质差异:唐宋:封建社会阶段性发展;西方: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第一小问由材料的角度可以从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功能、人才选拔等角度得出;第二小问从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思想和交通等角度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由材料 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结合社会转型的要素可以得出结论。
(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掌握决定实质性的根本因素。
17.(2020·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问题。有学者展示这样一种观点:就任何特定的人类社会而言,越是在长期的历史运动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中,“必然”与“规律”的作用体现得越明显。而相对于任何一段较短时期的具体历史来说,则存在着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当相关的基础条件确定之后,只有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必然的,而历史的无数具体事件和过程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中国大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偶然与必然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全球航路的开辟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历史必然性。14—15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人文主义思潮浸润下的航海家的冒险与进取;科学进步、指南针应用;传统商路不畅等。而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等人的航海行为恰恰说明了这种偶然性的大量存在。1492年,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东方,结果偶然发现了美洲大陆,更体现了历史的偶然性。综上,在历史必然性中,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球航路的开辟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及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当相关的基础条件确定之后,只有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必然的,而历史的无数具体事件和过程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等内容可知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往往是辩证统一的,就此论点可结合新航路的开辟或者鸦片战争的爆发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引用史实准确,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故答案为:论题:全球航路的开辟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历史必然性。14—15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人文主义思潮浸润下的航海家的冒险与进取;科学进步、指南针应用;传统商路不畅等。而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等人的航海行为恰恰说明了这种偶然性的大量存在。1492年,哥伦布远航的目的是东方,结果偶然发现了美洲大陆,更体现了历史的偶然性。综上,在历史必然性中,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球航路的开辟既有历史必然性又有偶然性。
【点评】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偶然”“必然”“偶然必然相结合”三个角度提取观点,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本题难度较小。
18.(2019高一下·双鸭山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达到空前繁盛。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宫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当时进出口货物达400种。
——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对外国策的变化,以及东西方传统商路的改道,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从14、15世纪开始,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年3月《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14、15世纪“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答案】(1)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2)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3)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明清时期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 ”得出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 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得出政府重视,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得出。
(2)政策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根据材料“ 欧洲人另辟的新商路使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崭新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通过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积极的对外书张,积累了大量资金,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得出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等。
(3)根据材料“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 ”得出有利于世界的一体化,结合区域集团化和一体化的关系可得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融入世界。
故答案为:(1)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2) 变化:实行海禁或闭关锁国。
影响: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3) 对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与和平崛起的步伐。对世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国际局势稳定。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向东南转移及航海技术的进步 ”得出经济重心南移;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 政府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 ”得出政府重视,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得出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 。
(2)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把握“闭关锁国”政策和“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概念。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以及两者的关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