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9 22:57:0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同步试卷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各族内迁,在内迁各族中于316年灭亡西晋的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羌族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灭掉西晋。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匈奴族在内迁各族中于316年灭亡西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晋的灭亡及学生的能力。知道316年,内迁的匈奴灭掉西晋。
2.爷爷给小明讲三国的故事时说:“三国尽归于司马懿。”小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三国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  )
A.司马师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的“三国尽归司马懿”隐含的意思是“统一全国的是司马懿”,联系所学知识,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灭魏建晋,280年,西晋军队灭了东吴,至此,中国重新得到统一,真正把三国归于统一的应该是司马炎。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司马炎是题干所说的“另一个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晋的建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
3.成语“乱七八糟”意为杂乱无章,难理清头绪。你一定想不到这个成语源自历史上的“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其中“八王之乱”发生在(  )
A.西汉 B.三国 C.西晋 D.东晋
【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初年。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成语“乱七八糟”为切入点,考查八王之乱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初年。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4.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边疆各族内迁的主要原因是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由此对中原先进文化的向往
AC两项民族交融的加强和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不是出现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符合题意;
D项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代民族融合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重点识记五胡内迁的内容与影响。
5.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内迁 B.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
C.赋税、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D.灾荒连年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先后进行了16年,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晋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加剧了民族矛盾和西晋的灭亡。316年,西晋灭亡。
ACD三项都不是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是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晋政权衰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知识的识记。
6.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内迁的少数民族的代表是(  )
A.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B.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蒙古族
C.蒙古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D.匈奴族、女真族、羯族、氐族、羌族
【答案】A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被称为“五胡”。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A项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是内迁的少数民族的代表,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少数民族的内迁,知道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7.(2020·蒙阴模拟)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兴衰的有关知识。西晋末年,统治集团奢侈腐化。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的奴婢。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导致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西晋短命而亡。
8.(2020·广东模拟)以下题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自东汉末年起,州郡割据、战乱不已,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后西晋建立统一全国。整个过程说明国家统一趋势在不断加强。
ABD三项均只是描述了某一历史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是题干图反映的实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汉末年由分裂对峙到统一,要求具备准确识别历史图片并归纳总结图片信息的能力。
9.(2020九下·武穴月考)西晋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
A.道德沦丧,唯利是图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注重门第,部视富贵 D.金钱至上,不计名利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晋的社会风气极其不良,贵族之间奢侈之风盛行。
A.结合所学知识,西晋时期的贵族奢侈之风盛行,以致出现“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的现象,符合题意,古A项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贵族唯利是图,视钱为命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惟钱而已”说明当时的贵族唯利是图,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惟钱而已”说明贵族“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晋时期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西晋的社会风气有所了解即可。
10.(2019七上·遂宁期末)七年级某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或政权更替示意图,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  )
A.东汉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指(220-280)魏蜀吴,263年魏灭蜀。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后,其两个儿子相继专权。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取代魏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国家。因此: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的建立,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1.(2020七上·来宾期末)据统计,东汉繁盛时期全国人口约6000万,而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全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定,战乱不断,先是黄巾起义,后是群雄并起,再后来是三国鼎立,战争不断,这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不符合题意;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不符合题意;
D. 经济重心南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2019七上·长白期末)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汝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从侧面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的南迁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生产
B.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南移
C.加剧了南北方的社会矛盾和割据状态
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往
【答案】D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汝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从侧面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往。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关知识。秦汉以来,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13.(2019·青岛)“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灭亡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司马家族篡位建立晋国,经过短暂的统一后,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4.(2019七上·南宁期末)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南朝叛乱
【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由于晋惠帝的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A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不符合题意;
B项八王之乱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符合题意;
C项黄巾起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不符合题意;
D项南朝叛乱和晋惠帝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15.(2019九上·安丘期末)《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北方战乱频繁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的兴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可知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融合与发展,识记即可,本题难度低。
16.(2019七上·东安期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建立(  )
A.西晋 B.魏国 C.蜀国 D.吴国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故A符合题意;
B项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C项蜀国的建立者是刘备;D项吴国的建立者是孙权;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西晋建立相关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西晋建立的相关史实,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17.(2019七上·磴口期末)学习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  )→战国→(  )→西汉→东汉→三国→(  )→东晋→(  ),括弧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
C.秦、春秋、南北朝、西晋 D.春秋、秦、西晋、南北朝
【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春秋争霸;西晋的兴衰;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由于诸侯之间的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东周被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相连的时期,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476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秦朝;秦朝灭亡后,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西汉灭亡后,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随后蜀国、吴国也建立,历史进入三国时代;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被匈奴灭亡后,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建立东晋;东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南北方相继进入南朝、北朝时代。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朝代发展顺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考查的意图是正确掌握历史朝代发展顺序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8.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提倡儒学,这表明(  )
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 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
C.苻坚不喜欢法家 D.王猛是遇到了明主
【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提倡儒学,这表明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前秦皇帝苻坚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前秦皇帝、王猛、 提倡儒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了解前秦皇帝苻坚精通汉文化的背景及北方民族的融合状况,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9.(2018七下·大庆开学考)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
A.结束分裂,短期统一 B.开创被后世沿用的政治制度
C.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 D.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66年西晋建立。280年统一全国,317年西晋灭亡;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都结束分裂,短期统一。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西晋与秦朝的相似点,需要学生熟悉两个朝代的兴亡,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加以理解。
20.(2018七上·揭西期末)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中,不包括(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犬戎
【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攻灭西晋,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A项匈奴是内迁的“五胡”之一,因此不符合题意。
B项鲜卑是内迁的“五胡”之一,因此不符合题意。
C项羯是内迁的“五胡”之一,因此不符合题意。
D项犬戎不是内迁的“五胡”之一,因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21.(2018七上·北碚期末)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   。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西晋国祚仅51年,共5位皇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了解国家之间的关系,在题干中的图片中选择最切合题意的。
22.(2018七上·金水期末)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西晋   ;东晋   ;蜀国   。
【答案】洛阳;建康;成都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
故答案为:洛阳;建康;成都。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晋、东晋和蜀国都城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还需掌握西晋八王之乱是西晋衰弱的标志事件,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23.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   高潮。
【答案】晋惠帝;八王之乱;迁徙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发生于晋惠帝统治时期,“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故答案为:晋惠帝;八王之乱;迁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王之乱的相关知识。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
得分
24.西晋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
国名 户数(户) 人口(人) 兵力(人)
魏 约103万 约443万 约60万
蜀 约28万 约94万 约10.2万
吴 约52.3万 约230万 约23万
材料二: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并规定:“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比较有优势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了统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惠帝的执政有什么特点?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局面?
【答案】(1)三国中魏国在国土面积、经济、人口、地理位置、人才等方面都是领先的,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司马炎。
(2)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因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3)昏庸无能。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可知,三国中的魏国无论在“户数”、“人口”、“兵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两国,因此三国中魏国有条件完成统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3)根据材料三“没有粮食不能吃肉吗”可见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期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故答案为:(1)三国中魏国在国土面积、经济、人口、地理位置、人才等方面都是领先的,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司马炎。
(2)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因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3)昏庸无能。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鼎立、西晋兴亡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国鼎立、西晋兴亡的相关知识。
25.(2020七上·西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胡饼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的乳酪等在汉人中间也广泛流行;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也见于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
域的西瓜,葡萄,苦瓜,茴香等蔬果。
——摘编自曹文柱《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
(1)依据材料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出现的变化,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北方的农业产品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
(3)结合所学,说说南北方发生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饮食种类与以前相比更加丰富;原因: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南北方的交流,丝绸之路传入的物种等。
(2)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许多北方的农林产品就出现在了南方。
(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各民族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出现的变化有北方的饮食种类与以前相比更加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南北方的交流,丝绸之路传入的物种等因素,都让北方 的饮食种类与以前相比更加丰富。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北方的农业产品之所以会出现在南方,这是因为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许多北方的农林产品就出现在了南方。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各民族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故答案为:(1)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饮食种类与以前相比更加丰富;原因: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南北方的交流,丝绸之路传入的物种等。
(2) 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许多北方的农林产品就出现在了南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各民族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回答,解答时,就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第二问是考查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需要学生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这样回答才全面。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3)本题考查时代特征。解答时,需要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特点理解并概括,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江南地区开发,这就是时代特征。
26.(2020七上·石碣镇期末)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多杰出人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追寻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融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塞外众多的游牧民族乘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南下陆续建立非汉族政权,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材料三: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材料四: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的“五胡”是指五个内迁的少数民族,请写出其中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西晋被它们中的哪一民族灭亡?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体现为哪两种趋势?
(4)材料四涉及的历史上哪一次著名的改革?材料中“魏主变北俗”采取的是什么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请说说你对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有何看法?
【答案】(1)特点: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氐族建立的前秦或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匈奴族。
(3)一是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一是中原汉族南迁。
(4)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说汉语
(5)有冲突,友好交往是主流;各民族交流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可以看出, 中华民族的形成特点是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五胡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或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晋是被内迁的匈奴族灭亡的。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图一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地区;图二是内地的汉人南迁到江南地区。
(4)依据材料四信息“魏主”“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里的学习汉族的语言,即说汉话。
(5) 综合上述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矛盾冲突,即战争的发生,同时又有友好交往,而且友好交往是主要的; 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共同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故答案为:(1) 特点: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 氐族建立的前秦或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匈奴族。
(3) 一是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一是中原汉族南迁。
(4) 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说汉语
(5) 有冲突,友好交往是主流;各民族交流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点评】(1)(3)(4)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要细心读材料,有时答案就在材料中,找出来即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可以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处理回答,还是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2)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解答时,要把上述材料放在一起,看出各民族的关系,注意还是要掌握好课本基础知识,课本上虽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民族关系课本上有,不过没有放在一起,需要学生理解综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内迁》同步试卷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各族内迁,在内迁各族中于316年灭亡西晋的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羌族
2.爷爷给小明讲三国的故事时说:“三国尽归于司马懿。”小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三国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  )
A.司马师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3.成语“乱七八糟”意为杂乱无章,难理清头绪。你一定想不到这个成语源自历史上的“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其中“八王之乱”发生在(  )
A.西汉 B.三国 C.西晋 D.东晋
4.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5.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内迁 B.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
C.赋税、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D.灾荒连年
6.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内迁的少数民族的代表是(  )
A.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B.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蒙古族
C.蒙古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D.匈奴族、女真族、羯族、氐族、羌族
7.(2020·蒙阴模拟)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8.(2020·广东模拟)以下题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9.(2020九下·武穴月考)西晋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  )
A.道德沦丧,唯利是图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
C.注重门第,部视富贵 D.金钱至上,不计名利
10.(2019七上·遂宁期末)七年级某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或政权更替示意图,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  )
A.东汉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11.(2020七上·来宾期末)据统计,东汉繁盛时期全国人口约6000万,而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南移
12.(2019七上·长白期末)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汝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从侧面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的南迁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生产
B.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南移
C.加剧了南北方的社会矛盾和割据状态
D.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往
13.(2019·青岛)“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
14.(2019七上·南宁期末)晋惠帝“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让他在历史上获得“白痴皇帝”的称号。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先后起兵争夺皇权,史称(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南朝叛乱
15.(2019九上·安丘期末)《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北方战乱频繁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16.(2019七上·东安期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建立(  )
A.西晋 B.魏国 C.蜀国 D.吴国
17.(2019七上·磴口期末)学习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  )→战国→(  )→西汉→东汉→三国→(  )→东晋→(  ),括弧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
C.秦、春秋、南北朝、西晋 D.春秋、秦、西晋、南北朝
18.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提倡儒学,这表明(  )
A.汉人在军事上征服了胡人 B.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
C.苻坚不喜欢法家 D.王猛是遇到了明主
19.(2018七下·大庆开学考)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
A.结束分裂,短期统一 B.开创被后世沿用的政治制度
C.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 D.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20.(2018七上·揭西期末)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中,不包括(  )
A.匈奴 B.鲜卑 C.羯 D.犬戎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21.(2018七上·北碚期末)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   。
22.(2018七上·金水期末)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西晋   ;东晋   ;蜀国   。
23.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   ”。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   高潮。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
得分
24.西晋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
国名 户数(户) 人口(人) 兵力(人)
魏 约103万 约443万 约60万
蜀 约28万 约94万 约10.2万
吴 约52.3万 约230万 约23万
材料二: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并规定:“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比较有优势完成统一?最终谁完成了统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惠帝的执政有什么特点?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局面?
25.(2020七上·西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胡饼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的乳酪等在汉人中间也广泛流行;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也见于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
域的西瓜,葡萄,苦瓜,茴香等蔬果。
——摘编自曹文柱《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
(1)依据材料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出现的变化,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2)北方的农业产品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方
(3)结合所学,说说南北方发生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6.(2020七上·石碣镇期末)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多杰出人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追寻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融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塞外众多的游牧民族乘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南下陆续建立非汉族政权,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材料三: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
材料四: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的“五胡”是指五个内迁的少数民族,请写出其中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西晋被它们中的哪一民族灭亡?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主要体现为哪两种趋势?
(4)材料四涉及的历史上哪一次著名的改革?材料中“魏主变北俗”采取的是什么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请说说你对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有何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灭掉西晋。
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匈奴族在内迁各族中于316年灭亡西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西晋的灭亡及学生的能力。知道316年,内迁的匈奴灭掉西晋。
2.【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中的“三国尽归司马懿”隐含的意思是“统一全国的是司马懿”,联系所学知识,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灭魏建晋,280年,西晋军队灭了东吴,至此,中国重新得到统一,真正把三国归于统一的应该是司马炎。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司马炎是题干所说的“另一个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晋的建立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
3.【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初年。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成语“乱七八糟”为切入点,考查八王之乱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初年。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4.【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边疆各族内迁的主要原因是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由此对中原先进文化的向往
AC两项民族交融的加强和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不是出现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符合题意;
D项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代民族融合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重点识记五胡内迁的内容与影响。
5.【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晋统一以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先后进行了16年,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晋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加剧了民族矛盾和西晋的灭亡。316年,西晋灭亡。
ACD三项都不是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是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晋政权衰落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知识的识记。
6.【答案】A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被称为“五胡”。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A项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是内迁的少数民族的代表,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少数民族的内迁,知道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
7.【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兴衰的有关知识。西晋末年,统治集团奢侈腐化。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的奴婢。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导致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西晋短命而亡。
8.【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自东汉末年起,州郡割据、战乱不已,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后西晋建立统一全国。整个过程说明国家统一趋势在不断加强。
ABD三项均只是描述了某一历史阶段特征,不符合题意;
C项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是题干图反映的实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东汉末年由分裂对峙到统一,要求具备准确识别历史图片并归纳总结图片信息的能力。
9.【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晋的社会风气极其不良,贵族之间奢侈之风盛行。
A.结合所学知识,西晋时期的贵族奢侈之风盛行,以致出现“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的现象,符合题意,古A项正确;
B.结合所学知识,题干反映的是贵族唯利是图,视钱为命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惟钱而已”说明当时的贵族唯利是图,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惟钱而已”说明贵族“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晋时期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西晋的社会风气有所了解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指(220-280)魏蜀吴,263年魏灭蜀。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后,其两个儿子相继专权。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取代魏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国家。因此: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的建立,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1.【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前,全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定,战乱不断,先是黄巾起义,后是群雄并起,再后来是三国鼎立,战争不断,这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不符合题意;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不符合题意;
D. 经济重心南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对照,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答案】D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汝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从侧面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的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交往。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关知识。秦汉以来,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13.【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灭亡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司马家族篡位建立晋国,经过短暂的统一后,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4.【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由于晋惠帝的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A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不符合题意;
B项八王之乱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符合题意;
C项黄巾起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不符合题意;
D项南朝叛乱和晋惠帝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15.【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的兴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可知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融合与发展,识记即可,本题难度低。
16.【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故A符合题意;
B项魏国的建立者是曹丕;C项蜀国的建立者是刘备;D项吴国的建立者是孙权;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西晋建立相关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西晋建立的相关史实,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17.【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春秋争霸;西晋的兴衰;南朝的政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由于诸侯之间的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东周被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相连的时期,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476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王朝﹣﹣秦朝;秦朝灭亡后,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西汉灭亡后,公元25年,东汉建立;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随后蜀国、吴国也建立,历史进入三国时代;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被匈奴灭亡后,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建立东晋;东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南北方相继进入南朝、北朝时代。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朝代发展顺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考查的意图是正确掌握历史朝代发展顺序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8.【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提倡儒学,这表明民族交融成为大势所趋。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前秦皇帝苻坚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前秦皇帝、王猛、 提倡儒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了解前秦皇帝苻坚精通汉文化的背景及北方民族的融合状况,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9.【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66年西晋建立。280年统一全国,317年西晋灭亡;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都结束分裂,短期统一。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比西晋与秦朝的相似点,需要学生熟悉两个朝代的兴亡,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加以理解。
20.【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攻灭西晋,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A项匈奴是内迁的“五胡”之一,因此不符合题意。
B项鲜卑是内迁的“五胡”之一,因此不符合题意。
C项羯是内迁的“五胡”之一,因此不符合题意。
D项犬戎不是内迁的“五胡”之一,因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
21.【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西晋国祚仅51年,共5位皇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内容,了解国家之间的关系,在题干中的图片中选择最切合题意的。
22.【答案】洛阳;建康;成都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221年刘备建立蜀国,定都成都。
故答案为:洛阳;建康;成都。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晋、东晋和蜀国都城的知识,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还需掌握西晋八王之乱是西晋衰弱的标志事件,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和建立者。
23.【答案】晋惠帝;八王之乱;迁徙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王之乱发生于晋惠帝统治时期,“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故答案为:晋惠帝;八王之乱;迁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王之乱的相关知识。
24.【答案】(1)三国中魏国在国土面积、经济、人口、地理位置、人才等方面都是领先的,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司马炎。
(2)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因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3)昏庸无能。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可知,三国中的魏国无论在“户数”、“人口”、“兵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两国,因此三国中魏国有条件完成统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3)根据材料三“没有粮食不能吃肉吗”可见晋惠帝昏庸无能,在位时期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故答案为:(1)三国中魏国在国土面积、经济、人口、地理位置、人才等方面都是领先的,最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司马炎。
(2)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因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3)昏庸无能。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鼎立、西晋兴亡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国鼎立、西晋兴亡的相关知识。
25.【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饮食种类与以前相比更加丰富;原因: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南北方的交流,丝绸之路传入的物种等。
(2)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许多北方的农林产品就出现在了南方。
(3)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各民族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出现的变化有北方的饮食种类与以前相比更加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南北方的交流,丝绸之路传入的物种等因素,都让北方 的饮食种类与以前相比更加丰富。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北方的农业产品之所以会出现在南方,这是因为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许多北方的农林产品就出现在了南方。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各民族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故答案为:(1)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饮食种类与以前相比更加丰富;原因: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南北方的交流,丝绸之路传入的物种等。
(2) 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许多北方的农林产品就出现在了南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各民族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需要依据材料回答,解答时,就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即可;第二问是考查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的,需要学生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回答,这样回答才全面。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3)本题考查时代特征。解答时,需要学生对这一时期的特点理解并概括,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江南地区开发,这就是时代特征。
26.【答案】(1)特点: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氐族建立的前秦或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匈奴族。
(3)一是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一是中原汉族南迁。
(4)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说汉语
(5)有冲突,友好交往是主流;各民族交流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 ”“ 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可以看出, 中华民族的形成特点是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五胡十六国时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或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晋是被内迁的匈奴族灭亡的。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图一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地区;图二是内地的汉人南迁到江南地区。
(4)依据材料四信息“魏主”“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这里的学习汉族的语言,即说汉话。
(5) 综合上述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有矛盾冲突,即战争的发生,同时又有友好交往,而且友好交往是主要的; 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共同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故答案为:(1) 特点:由多民族交融而成。
(2) 氐族建立的前秦或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匈奴族。
(3) 一是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内迁,一是中原汉族南迁。
(4) 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说汉语
(5) 有冲突,友好交往是主流;各民族交流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点评】(1)(3)(4)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要细心读材料,有时答案就在材料中,找出来即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可以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处理回答,还是要准确掌握基础知识。
(2)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解答时,要把上述材料放在一起,看出各民族的关系,注意还是要掌握好课本基础知识,课本上虽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是民族关系课本上有,不过没有放在一起,需要学生理解综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