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1章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上·衡水期中)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转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A.升华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2.(2020高一上·嘉兴期中)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有关。下列有关“焰色试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烟花呈现的艳丽色彩是由锂、钠、钾、锶、钡等金属单质的燃烧呈现出来的
B.做焰色反应实验只能用铂丝蘸取溶液在外焰上灼烧
C.碳酸钾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
D.NaCl与Na2SO4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3.(2020高一下·湖州期末)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能用作萃取剂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酒精
C.四氯化碳 D.乙酸
4.(2020高三上·洮南期中)已知元素R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RClX,该氯化物中R微粒核内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该同位素的符号为 ( )
A. B. C. D.
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甲烷和乙烷 B.O2和O3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 和
6.(2020高一下·池州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7.(2019高一上·丽水期中)某元素原子 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它的阴离子与1H+组成HmX-离子,则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B.
C. D.
8.(2020高三上·南昌期中)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漂白效率极高的新型漂白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0.1mol/L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pH=1,且Z与Y位于不同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W B.氢化物的稳定性:W>X>Y
C.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D.Y的某种单质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9.(2020高三上·启东期中)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常温下0.01 mol·L-1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12,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Z单质
B.原子半径:r (Z)>r (W)>r(Y)>r(X)
C.X简单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强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强
10.(2020高三上·广宁月考)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氢化物沸点:X<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C.化合物熔点:
D.简单离子的半径:Y<X
11.(2020高二上·广州月考)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与W同主族;Y的原子系数是W和X的原子系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Z
12.(2020高三上·北京月考)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和Z的最高正化合价相同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H3<H2Y<H2Z
C.原子半径的大小:r(W)>r(Y)>r(Z)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13.(2020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现有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分别与X、Y、Z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每个甲、乙、丙分子中均含10个电子,Y和Z化合生成丁,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W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乙>甲>丙
D.Y与W、Z都只能形成两种化合物
14.(2020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CaCO3和BaCO3都难溶于水 SrCO3也难溶于水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 500 ℃时分解,HI在230 ℃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A.A B.B C.C D.D
15.(2020高二下·台州期末)从含有KI、KNO3等成分的废水中回收I2和KNO3,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1中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无机相从上口倒出
B.步骤2可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碘
C.步骤3可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提纯粗碘
D.步骤4将溶液蒸发至大量晶体析出时,再用余热蒸干
二、综合题
16.(2020高二上·乐昌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序号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元素①和②可以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 。
(2)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3)元素④和⑤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4)在元素⑦和⑧的原子分别形成的简单阴离子中,离子半径较大的是 (填离子符号)。
17.(2020高一下·齐齐哈尔期末)短周期元素X、Y、Z、W、N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 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没有中子,Y 的一种核素可做考古学家测定文物的年代,Z 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W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N 原子为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
(1)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Z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 1:1 的分子的结构式 。
(2)元素 Z 和 W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该化合物中化学键有 ,该化合物与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Z、W、N 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 (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甲和乙是由上述元素 X 分别与元素 Y、Z 形成的 10 电子分子,沸点 > (填化学式),原因: 。
18.(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字母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与B形成BA3的电子式为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较弱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3)F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9.(2020·浙江模拟)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第四周期元素)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气体A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14 g·L-1;碱性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
(1)X中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为 ,X的化学式 。
(2)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化合物Y由X中金属元素和第四周期元素构成,设计实验证明Y的晶体类型 。
(4)补充焰色反应的操作:取一根铂丝, ,蘸取待测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20.(2020高一下·齐齐哈尔期末)化学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工业生产中金属冶炼的原理错误的是_
A 电解熔融的 NaCl 来制取 Na
B 电解熔融的 AlCl3 来制取 Al
C CO 还原 Fe2O3 制取 Fe
D 铝热反应原理制锰:4Al+3MnO2 3Mn+2 Al2O3
(2)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溴的简单流程:
提取溴的过程中,经过 2 次 Br- Br2 转化的目的是
(3)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海带中富含碘元素,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 I2 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①步骤 I 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 。
②步骤 IV 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步骤 V 加入萃取剂 M 为 ,步骤 VI 从 I2 的有机溶液获得 I2 可以用 的方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以花为原料,通过加热产生蒸气,然后冷凝成液体,便制成花露水,所以此操作为蒸馏,
故答案为:D。
【分析】蒸馏是通过使用选择性沸腾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组分或物质冷凝的过程。
2.【答案】D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A. 烟花呈现的艳丽色彩是由锂、钠、钾、锶、钡等金属的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呈现出来的,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 做焰色反应实验也可以用铁丝蘸取溶液在外焰上灼烧,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钾在酒精灯上灼烧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观察到紫色火焰,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 NaCl与Na2SO4都含有相同的钠离子,所以它们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分液和萃取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液与溴单质会发生反应,且氢氧化钠溶液与原溶剂水互溶,故不能萃取,故A不符合;
B. 酒精与水互溶,故不能萃取,故B不符合;
C. 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不与溴单质反应,且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故C符合;
D. 乙酸与水互溶,故不能萃取,故D不符合;
【分析】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萃取的要求:①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②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据此分析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氯化物中阳离子为Rx+,其核外电子数为Z,则R质子数为Z+X,质量数为Z+X+Y,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原子符号的含义是元素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5.【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甲烷和乙烷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A不符合题意;
B. O2和O3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不是同位素,故B不符合题意;
C. 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C不符合题意;
D. 和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据此分析解答。
6.【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解答】A.若该粒子为原子,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若该粒子为分子或离子,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A不符合题意;
B.H+为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不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B不符合题意;
C.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其核外电子数相同,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因此两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C符合题意;
D.S2-和Cl-的核外电子排布,与N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需考虑该粒子是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B.根据H+的结构分析;
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D.根据S2-、Cl-的结构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元素原子 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说明质子数为A-N,HmX-含有的质子数为A-N+m,HmX-的摩尔质量为A+m,所以agHmX-的物质的量为 mol,因此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N+m);
故答案为:A。
【分析】元素原子 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说明质子数为A-N,可进一步计算每个HmX-含有的质子数,结合n= 计算出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8.【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W为C,X为N,Y为O,Z为Cl元素;
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Z>W>X>Y,故A不符合题意;
B.已知非金属性O>N>C,则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2O>NH3>CH4,故B不符合题意;
C.N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有硝酸和亚硝酸,亚硝酸为弱酸,故C不符合题意;
D.O的单质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种漂白效率极高的新型漂白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0.1mol/L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pH=1,则Z为Cl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ⅥA族,且Z与Y位于不同周期,则Y为O;W形成4个共价键,其原子序数小于O,则W为C元素;X形成3个共价键,位于ⅤA族,其原子序数小于O,则X为N元素,据此解答。
9.【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由分析知: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钠元素、W为硫元素;
A.Na为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NaCl的方法获得钠的单质,故A符合题意;
B.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应:r(Na>r(S)>r(C)>r(O),即r(Z)>r(W)>r(X)>r(Y),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则H2O比CH4稳定,故C不符合题意;
D.Y为氧元素,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无最高价正价态,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或1s22s22p4,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应为氧元素,则X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只能是1s22s22p2,X为碳元素;常温下0.01 mol·L-1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12,已知常温下0.01 mol·L-1 NaOH溶液的pH=12,说明Z为钠元素;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则W的核电荷数为16,W为硫元素。
10.【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X、Z分别为O和Cl,常温下H2O呈液态,HCl呈气态,所以氢化物沸点:X>Z,A不符合题意;
B.Y、W分别为Al、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B不符合题意;
C.Y2X3、YZ3分别为Al2O3、AlCl3,前者形成离子晶体,后者形成分子晶体,所以化合物熔点:Y2X3>YZ3,C不符合题意;
D.Y、X分别为Al、O,简单离子的半径:Al3+<O2-,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W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二倍,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W大1,可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4a+1=21,a=5,从而得出W、X、Y、Z分别为N、O、Al、Cl元素。
11.【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原子半径:Y(Mg)< Z(Na),A不符合题意;
B.H2O分子间有氢键,沸点比H2S高,即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B符合题意;
C.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离子的还原性:XD.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所以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故答案为:B。
【分析】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则W为S;X与W同主族,则X为O;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系数之和的一半,则Y为Mg;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则Z为Na,综上所述,W、X、Y、Z 分别为 S、O、Mg、Na,据此解答。
12.【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Y为O元素,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故A不符合题意;
B.X为N,Y为O,Z为S,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S,则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H2Y>XH3>H2Z,故B不符合题意
C.Y为O,Z为S,W为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W) <r(Y),故C不符合题意;
D.W为Cl元素,最高价含氧酸HClO4是最强的含氧酸,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N,Z为S,W为Cl,然后利用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性质来解答。
13.【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X为F2,乙为H2O,甲为HF,Y为O2,丙为NH3(或CH4),丁为NO,乙为H2O
则W为H,X为F,Y为O,Z为N(或C)
A、原子半径:H<F<O<N(C),故A不符合题意
B、可能为碳酸或硫酸,故B不符合题意
C、沸点:H2O>HF>NH3,故C符合题意
D、N、O能形成多种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0电子的分子有:HF、H2O、NH3、CH4,根据此类信息可推断本题
14.【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钙钡锶同属于第二主族,故碳酸锶也难溶于水,故A不符合题意
B.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比如C,不可作半导体材料,故B符合题意
C.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元素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Cl>Br>I,故C不符合题意
D.P的非金属性介于S和Si之间,故P和氢气在高温时能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半导体元素一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对称线位置处,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15.【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步骤1中氯气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碘易溶于有机溶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则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无机相从上口倒出,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步骤2为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碘,B说法不符合题意;
C.碘易升华,而杂质无此性质,步骤3可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提纯粗碘,C说法不符合题意;
D.步骤4为制备硝酸钾固体,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所以应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获得硝酸钾晶体,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从流程图的后边可以看出是四氯化碳和硝酸钾溶液;
B. 液体的沸点是随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借助于真空泵降低系统内压力,就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这是减压蒸馏理论依据 ;
C.碘易升华,可以用来提纯碘单质;
D.冷却结晶得到硝酸钾,剩余少量液体(即蒸发至大量晶体时)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16.【答案】(1)CH4
(2)HNO3
(3)Na2O2
(4)S2-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 元素周期表①为第一周期ⅠA 族为H元素,同理 ② 为C元素, ③ 为N元素, ④ 为O元素, ⑤ 为Na元素, ⑥ 为Al元素, ⑦ 为S元素, ⑧ 为Cl元素,
(1)C元素与H元素组成最简单有机物 CH4 ;
(2)N的最高价氧化物为N2O5,对应的水化物为 HNO3 ;
(3)Na与O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 Na2O2 ;
(4)S2-与Cl-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S2- 的半径较大;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图中的各元素,再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
(1)根据最简单有机物解答;
(2)根据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解答;
(3)根据过氧化钠中Na与O原子之比为1:1解答;
(4)根据离子半径比较大小,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内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解答;
17.【答案】(1)第三周期第 IA 族;H-O-O-H
(2);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2Na2O2+2CO2=2Na2CO3+O2
(3)Cl-> O2->Na+
(4)H2O;CH4;水分子之间有氢键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W为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 IA 族;X为氢、Z为氧,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 1:1 的分子H2O2,结构式为H-O-O-H;(2)元素 Z为氧 、W为钠,它们形成的一种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为Na2O2,其电子式为 ,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Na+和 构成, 内有非极性共价键,故该化合物中化学键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过氧化钠与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即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3)Z、W、N 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和Cl-,其中O2-、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同理S2->Cl- ,S和O元素位于同主族,核电荷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O2-,综上可知离子半径S2->Cl->O2->Na+,则Z、W、N 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Na+;(4)甲和乙是由上述元素 X 分别与元素 Y、Z 形成的 10 电子分子,则甲为CH4,乙为H2O,显然沸点为:H2O>CH4,因为水分子之间有氢键,甲烷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N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 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没有中子,则X为氢,Y 的一种核素可做考古学家测定文物的年代,则Y为碳,Z 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则Z为氧,W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W为钠,N 原子为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由于几种短周期元素中N原子序数最大,则N位于第3周期,该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为氯原子,故N为氯,综上,X为氢、Y为碳、Z为氧、W为钠、N为氯,据此回答;
18.【答案】(1);
(2)HNO3;Mg(OH)2
(3)SiO2 + 2OH-=SiO32-+ H2O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A为H,B为N,C为O,D为Na,E为Mg,F为Si
(1)电子式为 ,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D、E,钠的金属性要强于镁,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较弱的是,Mg(OH)2
(3)、F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 + 2OH-=SiO32-+ H2O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可解答本题
19.【答案】(1)碳、溴;Na5CBr
(2)Na5CBr+4H2O=4NaOH+NaBr+CH4↑
(3)将Y加热至熔化,然后测其导电性,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证明该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离子晶体
(4)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知识点】焰色反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Na5CBr,A是CH4,碱性溶液为NaOH与NaBr按4:1混合得到的混合物,中性溶液为NaCl、NaBr按4:1物质的量的比的混合物,沉淀为AgCl、AgBr混合物,二者物质的量的比为4:1;(1)X化学式为Na5CBr,其中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为碳、溴;(2)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5CBr+4H2O=4NaOH+NaBr+CH4↑;(3)化合物Y由X中金属元素和第四周期元素构成,则Y为NaBr,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证明Y的晶体类型实验是:将NaBr加热至熔化,测其导电性,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证明在熔融状态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则该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4)补充焰色反应的操作:取一根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在酒精灯或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待测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来确定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
【分析】X与水反应产生气体A和碱性溶液,气体A摩尔质量为M=0.714 g·L-1×22.4 L/mol=16 g/mol,则A是CH4,说明X中含有C元素;碱性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碱性溶液含有钠元素,物质X中有钠元素;向该碱性溶液中加入0.04 mol HCl溶液显中性后,再加入足量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两种沉淀,质量和为7.62 g,根据Cl-守恒,其中含有AgCl沉淀质量为m(AgCl)=0.04 mol×143.5 g/mol=5.74 g,X中含有的另外一种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可以与Ag+反应产生沉淀,则该元素为溴元素,则X的组成元素为Na、C、Br三种元素,形成的沉淀为AgBr,其质量为m(AgBr)= 7.62 g-5.74 g=1.88 g,n(AgBr)=1.88 g ÷188 g/mol=0.01 mol,X中含有Br-0.01 mol,其质量为0.01 mol×80 g/mol=0.80 g,结合碱性溶液中加入0.04 mol HCl,溶液显中性,说明2.07gX中含有0.05 molNa+,X与水反应产生0.01 mol HBr和0.05 mol NaOH,其中0.01 mol HBr 反应消耗0.01 mol NaOH,产生0.01 mol NaBr,还有过量0.04 molNaOH,则X中含有C的物质的量为n(C)=(2.07 g-0.05 mol×23 g/mol-0.80 g)÷12 g/mol=0.01 mol,n(Na):n(Br):n(C)=0.05:0.01:0.01=5:1:1,则X化学式为Na5CBr,Na5CBr与水反应总方程式为:Na5CBr+4H2O=4NaOH+NaBr+CH4↑,据此分析解答。
20.【答案】(1)B
(2)富集溴
(3)Br2+SO2+2H2O=4H++2Br-+SO
(4)坩埚;2I-+H2O2+2H+ =I2+2H2O;四氯化碳或苯;蒸馏
【知识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解析】【解答】(1)A.钠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电解熔融的NaCl来制取Na,A正确;
B.铝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制取Al,熔融的AlCl3不导电,B不正确;
C.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可以用CO热还原Fe2O3制取Fe,C正确;
D.可以用铝热反应冶炼难溶的金属,即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冶炼Mn:4Al+3MnO2 3Mn+2Al2O3,D正确;
故答案为:B;(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经过2次Br-→Br2转化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溴单质,提取过程对溴元素进行富集;(3)吸收塔内通入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是和溴单质反应生成溴离子,因此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2Br-+SO ;(4)①坩埚可以加强热,因此固体一般用坩埚进行灼烧;②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 =I2+2H2O;③碘单质易溶于CCl4或苯,所以萃取剂M可以为CCl4或苯,碘单质易升华,可采用蒸馏的方法从I2的有机溶液获得I2。
【分析】根据金属性强弱不同性质冶炼方法,活泼金属利用电解法,不活泼金属利用热分解法,一般金属利用还原剂还原,据此解答;
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钙沉淀镁离子后过滤,在滤液中通入氯气是将滤液中的Br-氧化为Br2,再利用热的空气将Br2吹出,进入吸收塔与SO2反应生成溴离子;再通入氯气将Br-氧化为Br2,两次转化的目的是对溴元素进行富集;提取碘单质时,将海带进行灼烧后得到海带灰,溶解后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再结合碘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提纯,据此分析解答。
1 / 1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1章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三上·衡水期中)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转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A.升华 B.过滤 C.萃取 D.蒸馏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以花为原料,通过加热产生蒸气,然后冷凝成液体,便制成花露水,所以此操作为蒸馏,
故答案为:D。
【分析】蒸馏是通过使用选择性沸腾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组分或物质冷凝的过程。
2.(2020高一上·嘉兴期中)焰火与高中化学中“焰色试验”知识有关。下列有关“焰色试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烟花呈现的艳丽色彩是由锂、钠、钾、锶、钡等金属单质的燃烧呈现出来的
B.做焰色反应实验只能用铂丝蘸取溶液在外焰上灼烧
C.碳酸钾在酒精灯上灼烧时能直接观察到紫色火焰
D.NaCl与Na2SO4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
【答案】D
【知识点】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A. 烟花呈现的艳丽色彩是由锂、钠、钾、锶、钡等金属的单质或化合物燃烧呈现出来的,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 做焰色反应实验也可以用铁丝蘸取溶液在外焰上灼烧,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 碳酸钾在酒精灯上灼烧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才能观察到紫色火焰,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 NaCl与Na2SO4都含有相同的钠离子,所以它们灼烧时火焰颜色均为黄色,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分析】
3.(2020高一下·湖州期末)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能用作萃取剂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酒精
C.四氯化碳 D.乙酸
【答案】C
【知识点】分液和萃取
【解析】【解答】A. 氢氧化钠溶液与溴单质会发生反应,且氢氧化钠溶液与原溶剂水互溶,故不能萃取,故A不符合;
B. 酒精与水互溶,故不能萃取,故B不符合;
C. 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不与溴单质反应,且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故C符合;
D. 乙酸与水互溶,故不能萃取,故D不符合;
【分析】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萃取的要求:①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②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据此分析解答。
4.(2020高三上·洮南期中)已知元素R有某种同位素的氯化物RClX,该氯化物中R微粒核内中子数为Y,核外电子数为Z,该同位素的符号为 (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元素、核素;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氯化物中阳离子为Rx+,其核外电子数为Z,则R质子数为Z+X,质量数为Z+X+Y,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原子符号的含义是元素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5.(2020高二上·长春期中)下列各组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
A.甲烷和乙烷 B.O2和O3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 和
【答案】D
【知识点】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甲烷和乙烷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A不符合题意;
B. O2和O3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不是同位素,故B不符合题意;
C. 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所以不是同位素,故C不符合题意;
D. 和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据此分析解答。
6.(2020高一下·池州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粒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解答】A.若该粒子为原子,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相同,若该粒子为分子或离子,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A不符合题意;
B.H+为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不具有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B不符合题意;
C.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其核外电子数相同,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因此两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C符合题意;
D.S2-和Cl-的核外电子排布,与N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需考虑该粒子是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B.根据H+的结构分析;
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D.根据S2-、Cl-的结构分析;
7.(2019高一上·丽水期中)某元素原子 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它的阴离子与1H+组成HmX-离子,则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
【解析】【解答】元素原子 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说明质子数为A-N,HmX-含有的质子数为A-N+m,HmX-的摩尔质量为A+m,所以agHmX-的物质的量为 mol,因此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A-N+m);
故答案为:A。
【分析】元素原子 的质量数为A,中子数为N,说明质子数为A-N,可进一步计算每个HmX-含有的质子数,结合n= 计算出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8.(2020高三上·南昌期中)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漂白效率极高的新型漂白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0.1mol/L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pH=1,且Z与Y位于不同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W B.氢化物的稳定性:W>X>Y
C.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D.Y的某种单质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W为C,X为N,Y为O,Z为Cl元素;
A.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Z>W>X>Y,故A不符合题意;
B.已知非金属性O>N>C,则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2O>NH3>CH4,故B不符合题意;
C.N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有硝酸和亚硝酸,亚硝酸为弱酸,故C不符合题意;
D.O的单质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杀菌消毒,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种漂白效率极高的新型漂白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0.1mol/L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pH=1,则Z为Cl元素;Y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ⅥA族,且Z与Y位于不同周期,则Y为O;W形成4个共价键,其原子序数小于O,则W为C元素;X形成3个共价键,位于ⅤA族,其原子序数小于O,则X为N元素,据此解答。
9.(2020高三上·启东期中)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常温下0.01 mol·L-1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12,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Z单质
B.原子半径:r (Z)>r (W)>r(Y)>r(X)
C.X简单气体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强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强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由分析知: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钠元素、W为硫元素;
A.Na为活泼金属,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NaCl的方法获得钠的单质,故A符合题意;
B.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应:r(Na>r(S)>r(C)>r(O),即r(Z)>r(W)>r(X)>r(Y),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则H2O比CH4稳定,故C不符合题意;
D.Y为氧元素,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无最高价正价态,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或1s22s22p4,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应为氧元素,则X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只能是1s22s22p2,X为碳元素;常温下0.01 mol·L-1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的pH=12,已知常温下0.01 mol·L-1 NaOH溶液的pH=12,说明Z为钠元素;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则W的核电荷数为16,W为硫元素。
10.(2020高三上·广宁月考)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氢化物沸点:X<Z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C.化合物熔点:
D.简单离子的半径:Y<X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X、Z分别为O和Cl,常温下H2O呈液态,HCl呈气态,所以氢化物沸点:X>Z,A不符合题意;
B.Y、W分别为Al、N,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B不符合题意;
C.Y2X3、YZ3分别为Al2O3、AlCl3,前者形成离子晶体,后者形成分子晶体,所以化合物熔点:Y2X3>YZ3,C不符合题意;
D.Y、X分别为Al、O,简单离子的半径:Al3+<O2-,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W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的二倍,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W大1,可设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4a+1=21,a=5,从而得出W、X、Y、Z分别为N、O、Al、Cl元素。
11.(2020高二上·广州月考)W、X、Y、Z均为短周期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X与W同主族;Y的原子系数是W和X的原子系数之和的一半;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
C.离子的还原性:X>W
D.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Z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原子半径:Y(Mg)< Z(Na),A不符合题意;
B.H2O分子间有氢键,沸点比H2S高,即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B符合题意;
C.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简单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离子的还原性:XD.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所以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Y故答案为:B。
【分析】W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8,则W为S;X与W同主族,则X为O;Y的原子序数是W和X的原子系数之和的一半,则Y为Mg;含Z元素的物质焰色反应为黄色,则Z为Na,综上所述,W、X、Y、Z 分别为 S、O、Mg、Na,据此解答。
12.(2020高三上·北京月考)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和Z的最高正化合价相同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H3<H2Y<H2Z
C.原子半径的大小:r(W)>r(Y)>r(Z)
D.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Y为O元素,氧元素一般没有正化合价,故A不符合题意;
B.X为N,Y为O,Z为S,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S,则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H2Y>XH3>H2Z,故B不符合题意
C.Y为O,Z为S,W为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W) <r(Y),故C不符合题意;
D.W为Cl元素,最高价含氧酸HClO4是最强的含氧酸,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N,Z为S,W为Cl,然后利用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性质来解答。
13.(2020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现有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W分别与X、Y、Z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每个甲、乙、丙分子中均含10个电子,Y和Z化合生成丁,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W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C.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乙>甲>丙
D.Y与W、Z都只能形成两种化合物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X为F2,乙为H2O,甲为HF,Y为O2,丙为NH3(或CH4),丁为NO,乙为H2O
则W为H,X为F,Y为O,Z为N(或C)
A、原子半径:H<F<O<N(C),故A不符合题意
B、可能为碳酸或硫酸,故B不符合题意
C、沸点:H2O>HF>NH3,故C符合题意
D、N、O能形成多种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0电子的分子有:HF、H2O、NH3、CH4,根据此类信息可推断本题
14.(2020高二上·黑龙江开学考)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推测
A CaCO3和BaCO3都难溶于水 SrCO3也难溶于水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作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 500 ℃时分解,HI在230 ℃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 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A.钙钡锶同属于第二主族,故碳酸锶也难溶于水,故A不符合题意
B. 第ⅣA族的元素的单质比如C,不可作半导体材料,故B符合题意
C.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元素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Cl>Br>I,故C不符合题意
D.P的非金属性介于S和Si之间,故P和氢气在高温时能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B.半导体元素一般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对称线位置处,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15.(2020高二下·台州期末)从含有KI、KNO3等成分的废水中回收I2和KNO3,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1中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无机相从上口倒出
B.步骤2可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碘
C.步骤3可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提纯粗碘
D.步骤4将溶液蒸发至大量晶体析出时,再用余热蒸干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步骤1中氯气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碘易溶于有机溶剂,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则有机相应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无机相从上口倒出,A说法不符合题意;
B.步骤2为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碘,B说法不符合题意;
C.碘易升华,而杂质无此性质,步骤3可利用碘易升华的性质提纯粗碘,C说法不符合题意;
D.步骤4为制备硝酸钾固体,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大,所以应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获得硝酸钾晶体,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从流程图的后边可以看出是四氯化碳和硝酸钾溶液;
B. 液体的沸点是随外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借助于真空泵降低系统内压力,就可以降低液体的沸点,这是减压蒸馏理论依据 ;
C.碘易升华,可以用来提纯碘单质;
D.冷却结晶得到硝酸钾,剩余少量液体(即蒸发至大量晶体时)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二、综合题
16.(2020高二上·乐昌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序号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①
2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1)元素①和②可以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其化学式为 。
(2)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3)元素④和⑤可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4)在元素⑦和⑧的原子分别形成的简单阴离子中,离子半径较大的是 (填离子符号)。
【答案】(1)CH4
(2)HNO3
(3)Na2O2
(4)S2-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 元素周期表①为第一周期ⅠA 族为H元素,同理 ② 为C元素, ③ 为N元素, ④ 为O元素, ⑤ 为Na元素, ⑥ 为Al元素, ⑦ 为S元素, ⑧ 为Cl元素,
(1)C元素与H元素组成最简单有机物 CH4 ;
(2)N的最高价氧化物为N2O5,对应的水化物为 HNO3 ;
(3)Na与O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 Na2O2 ;
(4)S2-与Cl-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S2- 的半径较大;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图中的各元素,再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
(1)根据最简单有机物解答;
(2)根据N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解答;
(3)根据过氧化钠中Na与O原子之比为1:1解答;
(4)根据离子半径比较大小,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内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解答;
17.(2020高一下·齐齐哈尔期末)短周期元素X、Y、Z、W、N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 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没有中子,Y 的一种核素可做考古学家测定文物的年代,Z 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W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N 原子为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
(1)W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Z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 1:1 的分子的结构式 。
(2)元素 Z 和 W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为淡黄色固体,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该化合物中化学键有 ,该化合物与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Z、W、N 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 (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甲和乙是由上述元素 X 分别与元素 Y、Z 形成的 10 电子分子,沸点 > (填化学式),原因: 。
【答案】(1)第三周期第 IA 族;H-O-O-H
(2);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2Na2O2+2CO2=2Na2CO3+O2
(3)Cl-> O2->Na+
(4)H2O;CH4;水分子之间有氢键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W为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 IA 族;X为氢、Z为氧, 形成的原子个数比 1:1 的分子H2O2,结构式为H-O-O-H;(2)元素 Z为氧 、W为钠,它们形成的一种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为Na2O2,其电子式为 ,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Na+和 构成, 内有非极性共价键,故该化合物中化学键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过氧化钠与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即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3)Z、W、N 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和Cl-,其中O2-、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O2->Na+,同理S2->Cl- ,S和O元素位于同主族,核电荷数越大,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S2->O2-,综上可知离子半径S2->Cl->O2->Na+,则Z、W、N 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l->O2->Na+;(4)甲和乙是由上述元素 X 分别与元素 Y、Z 形成的 10 电子分子,则甲为CH4,乙为H2O,显然沸点为:H2O>CH4,因为水分子之间有氢键,甲烷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W、N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 的一种同位素原子没有中子,则X为氢,Y 的一种核素可做考古学家测定文物的年代,则Y为碳,Z 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则Z为氧,W 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W为钠,N 原子为所在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由于几种短周期元素中N原子序数最大,则N位于第3周期,该周期原子半径最小的为氯原子,故N为氯,综上,X为氢、Y为碳、Z为氧、W为钠、N为氯,据此回答;
18.(2020高一下·长春月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字母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与B形成BA3的电子式为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较弱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3)F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
(2)HNO3;Mg(OH)2
(3)SiO2 + 2OH-=SiO32-+ H2O
【知识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A为H,B为N,C为O,D为Na,E为Mg,F为Si
(1)电子式为 ,O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D、E,钠的金属性要强于镁,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较弱的是,Mg(OH)2
(3)、F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 + 2OH-=SiO32-+ H2O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可解答本题
19.(2020·浙江模拟)化合物X由三种元素(其中一种是第四周期元素)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气体A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14 g·L-1;碱性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
(1)X中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为 ,X的化学式 。
(2)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化合物Y由X中金属元素和第四周期元素构成,设计实验证明Y的晶体类型 。
(4)补充焰色反应的操作:取一根铂丝, ,蘸取待测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答案】(1)碳、溴;Na5CBr
(2)Na5CBr+4H2O=4NaOH+NaBr+CH4↑
(3)将Y加热至熔化,然后测其导电性,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证明该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离子晶体
(4)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知识点】焰色反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Na5CBr,A是CH4,碱性溶液为NaOH与NaBr按4:1混合得到的混合物,中性溶液为NaCl、NaBr按4:1物质的量的比的混合物,沉淀为AgCl、AgBr混合物,二者物质的量的比为4:1;(1)X化学式为Na5CBr,其中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为碳、溴;(2)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5CBr+4H2O=4NaOH+NaBr+CH4↑;(3)化合物Y由X中金属元素和第四周期元素构成,则Y为NaBr,该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证明Y的晶体类型实验是:将NaBr加热至熔化,测其导电性,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证明在熔融状态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则该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4)补充焰色反应的操作:取一根铂丝,放在稀盐酸中洗涤后在酒精灯或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至无色,然后蘸取待测液灼烧,观察火焰颜色,来确定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
【分析】X与水反应产生气体A和碱性溶液,气体A摩尔质量为M=0.714 g·L-1×22.4 L/mol=16 g/mol,则A是CH4,说明X中含有C元素;碱性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碱性溶液含有钠元素,物质X中有钠元素;向该碱性溶液中加入0.04 mol HCl溶液显中性后,再加入足量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两种沉淀,质量和为7.62 g,根据Cl-守恒,其中含有AgCl沉淀质量为m(AgCl)=0.04 mol×143.5 g/mol=5.74 g,X中含有的另外一种元素位于第四周期,可以与Ag+反应产生沉淀,则该元素为溴元素,则X的组成元素为Na、C、Br三种元素,形成的沉淀为AgBr,其质量为m(AgBr)= 7.62 g-5.74 g=1.88 g,n(AgBr)=1.88 g ÷188 g/mol=0.01 mol,X中含有Br-0.01 mol,其质量为0.01 mol×80 g/mol=0.80 g,结合碱性溶液中加入0.04 mol HCl,溶液显中性,说明2.07gX中含有0.05 molNa+,X与水反应产生0.01 mol HBr和0.05 mol NaOH,其中0.01 mol HBr 反应消耗0.01 mol NaOH,产生0.01 mol NaBr,还有过量0.04 molNaOH,则X中含有C的物质的量为n(C)=(2.07 g-0.05 mol×23 g/mol-0.80 g)÷12 g/mol=0.01 mol,n(Na):n(Br):n(C)=0.05:0.01:0.01=5:1:1,则X化学式为Na5CBr,Na5CBr与水反应总方程式为:Na5CBr+4H2O=4NaOH+NaBr+CH4↑,据此分析解答。
20.(2020高一下·齐齐哈尔期末)化学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工业生产中金属冶炼的原理错误的是_
A 电解熔融的 NaCl 来制取 Na
B 电解熔融的 AlCl3 来制取 Al
C CO 还原 Fe2O3 制取 Fe
D 铝热反应原理制锰:4Al+3MnO2 3Mn+2 Al2O3
(2)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溴的简单流程:
提取溴的过程中,经过 2 次 Br- Br2 转化的目的是
(3)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海带中富含碘元素,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 I2 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①步骤 I 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 。
②步骤 IV 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步骤 V 加入萃取剂 M 为 ,步骤 VI 从 I2 的有机溶液获得 I2 可以用 的方法。
【答案】(1)B
(2)富集溴
(3)Br2+SO2+2H2O=4H++2Br-+SO
(4)坩埚;2I-+H2O2+2H+ =I2+2H2O;四氯化碳或苯;蒸馏
【知识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解析】【解答】(1)A.钠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电解熔融的NaCl来制取Na,A正确;
B.铝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来制取Al,熔融的AlCl3不导电,B不正确;
C.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可以用CO热还原Fe2O3制取Fe,C正确;
D.可以用铝热反应冶炼难溶的金属,即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冶炼Mn:4Al+3MnO2 3Mn+2Al2O3,D正确;
故答案为:B;(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经过2次Br-→Br2转化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溴单质,提取过程对溴元素进行富集;(3)吸收塔内通入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是和溴单质反应生成溴离子,因此吸收塔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2Br-+SO ;(4)①坩埚可以加强热,因此固体一般用坩埚进行灼烧;②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 =I2+2H2O;③碘单质易溶于CCl4或苯,所以萃取剂M可以为CCl4或苯,碘单质易升华,可采用蒸馏的方法从I2的有机溶液获得I2。
【分析】根据金属性强弱不同性质冶炼方法,活泼金属利用电解法,不活泼金属利用热分解法,一般金属利用还原剂还原,据此解答;
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钙沉淀镁离子后过滤,在滤液中通入氯气是将滤液中的Br-氧化为Br2,再利用热的空气将Br2吹出,进入吸收塔与SO2反应生成溴离子;再通入氯气将Br-氧化为Br2,两次转化的目的是对溴元素进行富集;提取碘单质时,将海带进行灼烧后得到海带灰,溶解后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水,再结合碘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提纯,据此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