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8:天气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8:天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13:52:33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8:天气
一、气温
1.(2019八上·余杭期中)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
C.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百叶箱内温度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相比,箱内平均值低,数值变化小
【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①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②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③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而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④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22℃接近23℃,A不符合题意。
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B符合题意。
C、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同一纬度,海拔高,气温低,C不符合题意。
D、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18八上·湖州月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  )
A.天气变化 B.气候变化 C.温度变化 D.季节变化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解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北国突降大雪时的情形,这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就像是一夜春风吹来,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了,非常形象地绘出了北国的雪景。
故答案为:A
3.(2018八上·柯桥期中)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广大地区气候的一个特点:气温的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不同
C.地貌的不同
D.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地貌类型分为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解答】 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及其中的呼伦贝尔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吐鲁番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貌类型分为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因此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貌不同。
故答案为:C
4.(2018-2019学年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2.2 气温 同步练习)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天气温10~20℃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时刻在发生变化。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变。
【解答】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这说明北京的气候是这样的,每年冬季都是寒冷干燥的,一年当中四季变化明显,属于气候的描述,不属于天气现象。其他都是对天气状况的短时间内的具体描述。
故答案为:B。
5.(2020八下·镇海期末)  2020年5月30日,宁波地区今天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明天夜里转阴有阵雨。偏东风3~4级。今天最高气温22~24℃,明天最低气温19~21℃。这一天里宁波地区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称为   ,该变化常用   、湿度、降水、云量、气压、风向、风速等描述。
【答案】天气;气温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是短时间内气温、降水和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某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解答】从“ 宁波地区今天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明天夜里转阴有阵雨。偏东风3~4级。今天最高气温22~24℃,明天最低气温19~21℃。 ”可知是描述短时间内宁波地区短时间内的降水、气温、风力等要素,所以称为天气;天气常用 气温、湿度、降水、云量、气压、风向、风速等描述。
故答案为:天气;气温
二、风
6.(2020七下·鄞州期末)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方案较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根据风吹来的方向,结合图片思考解题即可。
【解答】ABC中的化工厂位置由于风吹的缘故容易对居民区造成环境污染,故不支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2020八下·余姚期中)对风的预报内容主要是风向和风力,下面对风向和风力理解正确的(  )
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东南方吹向西北方
B.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西北方吹向东南方
C.风力指风的强度,风力最大时风级是10级
D.风力指风的强度,风级越大,表示风力越弱
【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风的特征,比如风的级数,风向。
【解答】 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大。风力最大风级是13 级。风的级数越大,风力越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19八上·诸暨月考)学校旗杆上的红旗被风吹开,旗帜向着西北方向展开,此时的风向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答案】D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因此,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
【解答】学校旗杆上的红旗被风吹开,旗帜向着西北方向展开,此时的风是由东南方向吹来的。
故答案为:D
9.(2018八上·天台月考)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解答】A、温度低则气体收缩下沉,反之膨胀上升,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大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18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的风向是   。
(2)过若干小时后,②将受   (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 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   (选填字母)等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
【答案】(1)西北风
(2)冷锋;B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等压线是指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线。把所观测到的海平面气压值填在一张海平面高度的地图上,这种画有同一高度的等高面图,可以显示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解答】(1)空气的流动产生了风,而空气是从高气压往低气压方向运动,由图可知西北方向的气压大于东南方向的气压,所以风向是西北风;故答案为:西北风;
(2)由图可知②的锋面是三角形的,因此是冷锋,冷锋过境带来的是大风、降温、降水;故答案为:冷锋;BC;
故答案为:(1)西北风;(2)冷锋;BC。
三、降水
11.(2020·上城模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
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 风调雨顺 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五谷丰登 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解答】由分析可知右,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反映的是降水与农业的关系,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2019八上·江山期中)森林地区常常有较多的降雨,其主要原因是(  )
①森林能提高该地区大气的温度 ②森林能降低该地区大气的温度
③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的湿度 ④森林能减小该地区大气的湿度
⑤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⑥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A.②③ B.④⑥ C.②⑤ D.②④⑥
【答案】A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应当保护森林资源,因为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够净化空气,改善温室效应。不仅如此,森林资源还具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森林资源的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水分促进水循环以及降雨概率。
【解答】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森林能够增加该地区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因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但是氧气的增多却不是森林地区常常有较多的降雨的原因,森林不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为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
故答案为:A
13.(2019八上·余杭期中)以下关于图中A、B、C三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A地降水最多,B地降水最少
B.A地气温最高,C地降水最少
C.B,C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无差别
D.A地气温比B地要高,但降水量两地无差别
【答案】B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迎着气流来向的山坡叫做迎风坡,迎风坡是有利于降水产生或加强加大的地方。那主要是由于气流遇到山地被迫沿着山坡抬升,上升运动随之增强,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便很容易凝结而形成云和降水。 背风坡是指形成地形雨当中的地形一侧降水较少的那一侧。因为这一面正好处于暖湿气流被地形阻挡的背面,因此而得名。背风坡相对而言,植被和动植物资源较少。光热获得也较少。因此,背风坡地区比较阴冷。由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增温导致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植被少,人烟少。
【解答】地是山脚,相比山坡地方,A地的气温最高,因为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会相应下降:每升高100米,约下降0.6℃。B点是迎风坡,C点是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是说的地形雨。
故答案为:B
14.(2019八上·义乌期中)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雨就是降水 B.有云必定有雨,有雨必有云
C.降雨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D.降水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
【答案】C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根据降雨的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2018八上·长兴期中)贝贝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地理园测量降水量,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雨时将雨量器搬放到室外,不下雨时搬到室内
B.降水过后,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
C.降水量的单位为毫升
D.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
【答案】D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不能经常移动位置,
【解答】A、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不能经常移动位置,A不符合题意;
B、 在降雨结束后,及时把储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直接测量,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降雨的降水量,B不符合题意;
C、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C不符合题意;
D、将量雨器放置平坦开阔地.D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18八上·绍兴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1)乙与甲相比,气温较高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2)乙与丙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1)乙;乙的海拔较低,甲的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乙;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空气是自下而上逐渐变暖的,所以山越高,得到大气中的热量越少,自然温度就越低;山越高,空气愈稀薄,保存的热量也越少。
【解答】(1)乙与甲相比,气温较高的是乙,判断的理由是乙的海拔较低,甲的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乙与丙相比,降水较多的是乙,判断的理由是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故答案为:(1)乙;乙的海拔较低,甲的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2)乙;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四、天气预报
17.(2020八上·苍南期末)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当天苍南天气预报:小雨,降水量3毫米-5毫米,东北风2级,全天气温8℃~15℃,当前相对湿度91%。对这段天气预报理解正确的是(  )
A. 当日平均气温是11.5℃ B.东北风是指西南吹向东北的风
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 D.降水量是指雨量筒中水的体积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4);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因此,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得数是一个百分比。(也就是指某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之比,这个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雨量筒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
【解答】A、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4),因此当日平均气温并不是11.5℃,A不符合题意。
B、东北风就是从东北方向吹来的风,吹向西南方向,B不符合题意。
C、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那么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多,所以降雨概率会越高,C符合题意。
D、降水量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2018八上·湖州期中)据我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小雨,温度:6℃~11℃,风向:无持续风向 ,风力: 微风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 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
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高气压控制
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
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通过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的; 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 ; 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 ;高压区多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多阴雨天气。
【解答】A:气温是通过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的,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低气压控制而不是高气压控制,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单元试卷)下图是玲玲在手机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图,周二天气是(  )
A.小雨、最高气温36 ℃ B.晴朗、最低气温26 ℃
C.多云、气温日较差10 ℃ D.阴天、气温年较差10 ℃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天气预报图上符号确定天气状况,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就是气温日较差。
【解答】读图分析可知,周二天气状况为:多云,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4℃,气温日较差34-24=10℃,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2018八上·温岭期中)如图表示部分天气图,图中甲所示的符号表示(  )
A.雾 B.霜冻 C. 暖锋 D.冷锋
【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
【解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气温升高。暖锋通常用“”表示;冷锋通常用“”表示,由甲的符号可知为冷锋,D正确。
故答案为:D
21.(2018八上·温州期中)创意新品“天气预报瓶”如图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的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C.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是高气压,则是阴雨天气
D.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是高气压,则是晴朗天气
【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瓶是一种可能的天气预报工具。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装入数种化学物质组成的透明溶液。根据外界温度改变,瓶内会展现出不同型态的结晶。
【解答】A、当天气发生改变时,气压也会随之而改变,所以天气预报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
B、当玻璃管和玻璃球的液面高度相同时,则说明气压相等;故B正确;
CD、A管液面下降,说明外界气压增大,而高气压控制的天气是晴朗的;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22.(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2.5天气预报 同步练习)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春季我国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剧烈,常德市5月31日最高气温达33 ℃,对比前一日气温飓升9 ℃,5月31日的天气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天气的分析及天气符号的认识;
【解答】常德市的气温比前一天的温度升高9℃,达到33℃,所以这天的天气可能是晴天;
故答案为:D。
2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2.5天气预报 同步练习)下列能正确描述台州天气情况的是(  )
A.阴转多云,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正午14时,4级东南风
B.多云转阴,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正午12时,4级西北风
C.多云转阴,气温日较差14 ℃,4级东南风
D.晴转多云,气温年较差14 ℃,4级西北风
【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天气预报内容的认知;
【解答】由图可知,有两个天气符号,一个是多云,一个是阴,所以天气是多云转阴;气温是14-28℃,温差14℃;最低气温为14℃,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为28℃,出现在14:00;由风向符号可知,东南风4级;
故答案为:C。
24.(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2.5天气预报 同步练习)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绿色的区域,其天气状况一般是(  )
A.阴雨 B.大风 C.沙尘暴 D.晴朗
【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卫星云图的认识;
【解答】卫星云图中,绿色区域代表陆地,能够清晰的看到陆地,说明其天气状况一般是晴朗;
故答案为:D。
25.(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2.5天气预报 同步练习)读北半球某地区天气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在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   为特征。
(2)丁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   锋,该锋面在丁地过境后,丁地的气温将   。
【答案】(1)高;晴朗天气
(2)暖;升高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及常见的天气系统的认识;
【解答】(1)由等压线可知,乙处在高气压控制下;而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朗天气;故答案为:高;晴朗天气;
(2)丁地锋面是半圆型,说明丁地是暖锋;暖锋过境后会带来气温的升高;故答案为:暖;升高;
故答案为:(1)高;晴朗天气;(2)暖;升高。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8:天气
一、气温
1.(2019八上·余杭期中)下列有关气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
B.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正午
C.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D.百叶箱内温度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相比,箱内平均值低,数值变化小
2.(2018八上·湖州月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  )
A.天气变化 B.气候变化 C.温度变化 D.季节变化
3.(2018八上·柯桥期中)人们用“晨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广大地区气候的一个特点:气温的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不同
C.地貌的不同
D.人类活动的影响
4.(2018-2019学年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学期2.2 气温 同步练习)下列描述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
A.今天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C.风和日丽 D.今天气温10~20℃
5.(2020八下·镇海期末)  2020年5月30日,宁波地区今天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明天夜里转阴有阵雨。偏东风3~4级。今天最高气温22~24℃,明天最低气温19~21℃。这一天里宁波地区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称为   ,该变化常用   、湿度、降水、云量、气压、风向、风速等描述。
二、风
6.(2020七下·鄞州期末)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方案较合理的是(  )
A. B.
C. D.
7.(2020八下·余姚期中)对风的预报内容主要是风向和风力,下面对风向和风力理解正确的(  )
A.风向是指风的去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东南方吹向西北方
B.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西北风”说明风来自西北方吹向东南方
C.风力指风的强度,风力最大时风级是10级
D.风力指风的强度,风级越大,表示风力越弱
8.(2019八上·诸暨月考)学校旗杆上的红旗被风吹开,旗帜向着西北方向展开,此时的风向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9.(2018八上·天台月考)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0.(2018八上·衢州期中)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的风向是   。
(2)过若干小时后,②将受   (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 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   (选填字母)等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温下降 D.气温升高
三、降水
11.(2020·上城模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  )。
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
12.(2019八上·江山期中)森林地区常常有较多的降雨,其主要原因是(  )
①森林能提高该地区大气的温度 ②森林能降低该地区大气的温度
③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的湿度 ④森林能减小该地区大气的湿度
⑤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氧气的含量 ⑥森林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A.②③ B.④⑥ C.②⑤ D.②④⑥
13.(2019八上·余杭期中)以下关于图中A、B、C三地气温和降水量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A地降水最多,B地降水最少
B.A地气温最高,C地降水最少
C.B,C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无差别
D.A地气温比B地要高,但降水量两地无差别
14.(2019八上·义乌期中)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雨就是降水 B.有云必定有雨,有雨必有云
C.降雨包括雨,雪,冰雹等形式 D.降水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
15.(2018八上·长兴期中)贝贝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地理园测量降水量,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雨时将雨量器搬放到室外,不下雨时搬到室内
B.降水过后,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
C.降水量的单位为毫升
D.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
16.(2018八上·绍兴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1)乙与甲相比,气温较高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2)乙与丙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四、天气预报
17.(2020八上·苍南期末)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当天苍南天气预报:小雨,降水量3毫米-5毫米,东北风2级,全天气温8℃~15℃,当前相对湿度91%。对这段天气预报理解正确的是(  )
A. 当日平均气温是11.5℃ B.东北风是指西南吹向东北的风
C.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高 D.降水量是指雨量筒中水的体积
18.(2018八上·湖州期中)据我市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小雨,温度:6℃~11℃,风向:无持续风向 ,风力: 微风级”对于这则预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 6℃~11℃是通过温度计测得
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高气压控制
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
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
19.(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 单元试卷)下图是玲玲在手机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图,周二天气是(  )
A.小雨、最高气温36 ℃ B.晴朗、最低气温26 ℃
C.多云、气温日较差10 ℃ D.阴天、气温年较差10 ℃
20.(2018八上·温岭期中)如图表示部分天气图,图中甲所示的符号表示(  )
A.雾 B.霜冻 C. 暖锋 D.冷锋
21.(2018八上·温州期中)创意新品“天气预报瓶”如图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它能显示天气的好坏,随着环境气压的变化,A管内的水位会上升或下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和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的
B.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一致
C.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是高气压,则是阴雨天气
D.A管液面明显下降时,说明外界大气是高气压,则是晴朗天气
22.(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2.5天气预报 同步练习)受厄尔尼诺影响,2016年春季我国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剧烈,常德市5月31日最高气温达33 ℃,对比前一日气温飓升9 ℃,5月31日的天气可能是(  )
A. B. C. D.
2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2.5天气预报 同步练习)下列能正确描述台州天气情况的是(  )
A.阴转多云,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正午14时,4级东南风
B.多云转阴,气温最高值出现在正午12时,4级西北风
C.多云转阴,气温日较差14 ℃,4级东南风
D.晴转多云,气温年较差14 ℃,4级西北风
24.(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2.5天气预报 同步练习)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绿色的区域,其天气状况一般是(  )
A.阴雨 B.大风 C.沙尘暴 D.晴朗
25.(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2.5天气预报 同步练习)读北半球某地区天气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乙地在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以   为特征。
(2)丁地附近活动的锋面是   锋,该锋面在丁地过境后,丁地的气温将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①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②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③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也不一样,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而且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④百叶箱是一种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解答】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22℃接近23℃,A不符合题意。
B、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B符合题意。
C、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同一纬度,海拔高,气温低,C不符合题意。
D、百叶箱中温度计读数与百叶箱外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读数相比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能更客观的反应气温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解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北国突降大雪时的情形,这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就像是一夜春风吹来,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了,非常形象地绘出了北国的雪景。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地貌类型分为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解答】 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为主。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及其中的呼伦贝尔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吐鲁番盆地。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貌类型分为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因此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貌不同。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时刻在发生变化。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变。
【解答】北京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这说明北京的气候是这样的,每年冬季都是寒冷干燥的,一年当中四季变化明显,属于气候的描述,不属于天气现象。其他都是对天气状况的短时间内的具体描述。
故答案为:B。
5.【答案】天气;气温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天气是短时间内气温、降水和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某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解答】从“ 宁波地区今天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明天夜里转阴有阵雨。偏东风3~4级。今天最高气温22~24℃,明天最低气温19~21℃。 ”可知是描述短时间内宁波地区短时间内的降水、气温、风力等要素,所以称为天气;天气常用 气温、湿度、降水、云量、气压、风向、风速等描述。
故答案为:天气;气温
6.【答案】D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根据风吹来的方向,结合图片思考解题即可。
【解答】ABC中的化工厂位置由于风吹的缘故容易对居民区造成环境污染,故不支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风的特征,比如风的级数,风向。
【解答】 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大。风力最大风级是13 级。风的级数越大,风力越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因此,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
【解答】学校旗杆上的红旗被风吹开,旗帜向着西北方向展开,此时的风是由东南方向吹来的。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解答】A、温度低则气体收缩下沉,反之膨胀上升,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大水平方向上,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城市风,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1)西北风
(2)冷锋;B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等压线是指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线。把所观测到的海平面气压值填在一张海平面高度的地图上,这种画有同一高度的等高面图,可以显示空间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解答】(1)空气的流动产生了风,而空气是从高气压往低气压方向运动,由图可知西北方向的气压大于东南方向的气压,所以风向是西北风;故答案为:西北风;
(2)由图可知②的锋面是三角形的,因此是冷锋,冷锋过境带来的是大风、降温、降水;故答案为:冷锋;BC;
故答案为:(1)西北风;(2)冷锋;BC。
11.【答案】B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 风调雨顺 风雨及时适宜。形容风雨适合农时。 五谷丰登 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解答】由分析可知右,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反映的是降水与农业的关系,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应当保护森林资源,因为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够净化空气,改善温室效应。不仅如此,森林资源还具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森林资源的蒸腾作用增加大气水分促进水循环以及降雨概率。
【解答】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森林能够增加该地区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因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但是氧气的增多却不是森林地区常常有较多的降雨的原因,森林不能增加该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因为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迎着气流来向的山坡叫做迎风坡,迎风坡是有利于降水产生或加强加大的地方。那主要是由于气流遇到山地被迫沿着山坡抬升,上升运动随之增强,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便很容易凝结而形成云和降水。 背风坡是指形成地形雨当中的地形一侧降水较少的那一侧。因为这一面正好处于暖湿气流被地形阻挡的背面,因此而得名。背风坡相对而言,植被和动植物资源较少。光热获得也较少。因此,背风坡地区比较阴冷。由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增温导致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植被少,人烟少。
【解答】地是山脚,相比山坡地方,A地的气温最高,因为一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会相应下降:每升高100米,约下降0.6℃。B点是迎风坡,C点是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是说的地形雨。
故答案为:B
14.【答案】C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根据降雨的定义分析解答。
【解答】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不能经常移动位置,
【解答】A、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不能经常移动位置,A不符合题意;
B、 在降雨结束后,及时把储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直接测量,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降雨的降水量,B不符合题意;
C、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C不符合题意;
D、将量雨器放置平坦开阔地.D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1)乙;乙的海拔较低,甲的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乙;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空气是自下而上逐渐变暖的,所以山越高,得到大气中的热量越少,自然温度就越低;山越高,空气愈稀薄,保存的热量也越少。
【解答】(1)乙与甲相比,气温较高的是乙,判断的理由是乙的海拔较低,甲的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乙与丙相比,降水较多的是乙,判断的理由是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故答案为:(1)乙;乙的海拔较低,甲的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2)乙;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17.【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4); 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因此,风来自北方叫做北风,风来自南方叫做南风。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绝对湿度的比值,得数是一个百分比。(也就是指某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之比,这个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雨量筒是用来收集降水的专用器具,用来测定以毫米为单位的降水量。
【解答】A、气象学上通常用一天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的平均气温作为一天的平均气温(即四个气温相加除以4),因此当日平均气温并不是11.5℃,A不符合题意。
B、东北风就是从东北方向吹来的风,吹向西南方向,B不符合题意。
C、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那么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多,所以降雨概率会越高,C符合题意。
D、降水量是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气温及其变化;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通过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的; 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 ; 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 ;高压区多晴朗干燥天气,低压区多阴雨天气。
【解答】A:气温是通过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测得的,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小雨”说明这一天是受低气压控制而不是高气压控制,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风向是通过风向标测得,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风力是通过风速仪测得,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天气预报图上符号确定天气状况,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就是气温日较差。
【解答】读图分析可知,周二天气状况为:多云,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24℃,气温日较差34-24=10℃,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0.【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
【解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气温升高。暖锋通常用“”表示;冷锋通常用“”表示,由甲的符号可知为冷锋,D正确。
故答案为:D
21.【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天气预报瓶是一种可能的天气预报工具。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装入数种化学物质组成的透明溶液。根据外界温度改变,瓶内会展现出不同型态的结晶。
【解答】A、当天气发生改变时,气压也会随之而改变,所以天气预报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
B、当玻璃管和玻璃球的液面高度相同时,则说明气压相等;故B正确;
CD、A管液面下降,说明外界气压增大,而高气压控制的天气是晴朗的;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22.【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天气的分析及天气符号的认识;
【解答】常德市的气温比前一天的温度升高9℃,达到33℃,所以这天的天气可能是晴天;
故答案为:D。
23.【答案】C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天气预报内容的认知;
【解答】由图可知,有两个天气符号,一个是多云,一个是阴,所以天气是多云转阴;气温是14-28℃,温差14℃;最低气温为14℃,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为28℃,出现在14:00;由风向符号可知,东南风4级;
故答案为:C。
24.【答案】D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卫星云图的认识;
【解答】卫星云图中,绿色区域代表陆地,能够清晰的看到陆地,说明其天气状况一般是晴朗;
故答案为:D。
25.【答案】(1)高;晴朗天气
(2)暖;升高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及常见的天气系统的认识;
【解答】(1)由等压线可知,乙处在高气压控制下;而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朗天气;故答案为:高;晴朗天气;
(2)丁地锋面是半圆型,说明丁地是暖锋;暖锋过境后会带来气温的升高;故答案为:暖;升高;
故答案为:(1)高;晴朗天气;(2)暖;升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