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四章 第4节 月相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四章 第4节 月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1-20 16:15:59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四章 第4节 月相
一、单选题
1.下列古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与对应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下弦月)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新月)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望月)
2.我国传统佳节“春节”和“七夕节”的月相分别是(  )
A.满月、上弦月 B.满月、新月
C.新月、上弦月 D.新月、满月
3.当地球在日月之间,且位于日月中心的连线位置附近时,地球上所见的月相是(  )
A.满月 B.新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4.下列四种月相中,在农历近月末凌晨才能观察到的是(  )
A. B. C. D.
5.月相的成因之一是(  )
A.太阳、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B.太阳、地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C.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D.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6.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 ②月球本身不发光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 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7.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8.小科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相应该是(  )
A. B.
C. D.
9.(2019七下·椒江期末)北京时间2019年1月21日(正月十六)天宇中再一次出现超级血狼月,在美国以及欧洲和非洲西部地区的人们欣赏到了这个天文奇观,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D.
10.下列不属于产生月相的原因的是(  )
A.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B.月球绕地球运动
C.月球本身不发光
D.地球绕日运动
二、填空题
11.月相是指月球相貌的变化。在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   (农历初一)、   (农历初七、初八)、   (农历十五、十六)、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   太阳光才能发亮;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化。
12.朔望月:新月称为   ,满月称为   。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是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1朔望月=   日。   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的。
13.古人对月抒怀,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在诗句中多有体现。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   边天空,下弦月和残月一般出现在后半夜和黎明的   边天空。(填方位)
14.写出下列传统节日的月相或相近的月相。
(1)除夕之夜   。
(2)元宵之夜   。
(3)七夕之夜   。
(4)中秋之夜   。
(5)重阳之夜   。
(6)端午之夜   。
15.(2020·上城模拟)读地球、月球公转轨道图,试回答:
(1)月球公转到图中   点时,是农历十五,此时可能发生   (填天文现象)
(2)月球公转到图中   点时为上弦月,月面朝   。
(3)月球位于D点、B点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是   ,此时海上出现   潮。
三、实验探究题
16.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17.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四、解答题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19.“只有每年的中秋节才能看到圆月”,你认为这观点对吗 为什么
20. 王维在《鸟鸣涧》中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问诗句中描写的是什么月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结合诗句意境,思考解题。
【解答】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因为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A符合题意;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B不符合题意;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峨眉月),C不符合题意;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新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变化的对应日期解题。
【解答】我国传统佳节“春节”和“七夕节”的月相分别是新月、上弦月,因为春节接近初一,每个月的初一月相为新月,每个月的初七为上弦月,七夕节为初七,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3.【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满月,指月亮运行到与新月相对位置时的相位,和太阳正对,月亮朝向地球的整个圆面都被照亮。满月是指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解答】当地球在日月之间,且位于日月中心的连线位置附近时,地球上所见的月相是满月,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来解答即可。
【解答】在凌晨能看到月相有很多,只要是满月后的月相都可以在凌晨看到.但如果是只能在凌晨看到的月相就只有残月,也就是农历月末的月相,此时月亮在凌晨时升起,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因此月相的成因之一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成因,从“变化原因”方面切入。
【解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 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即使月球不是一个球体,它本身不发光和绕地球运动,又能被太阳直接照射,还是可以看到月相的,①不正确;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 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动,因为观测者是地球上的人,所以地球也不能少,④不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此图为月相图。
【解答】对照月相图可知, 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出现在上半夜,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初七或初八;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解答】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结合图片可知A选项符合下弦月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D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天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只与农历日期有关,正月十六是满月,即D符合;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根据月相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进行判断.
【解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故ABC不符合题意;
地球绕日运动是地球的公转,与形成月相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反射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变化和月球的位相。
【解答】月相是指月球相貌的变化。在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新月(农历初一)、上弦月
(农历初七、初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能发亮;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化。
故答案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反射
12.【答案】朔;望;29.5;农历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解答】朔望月:新月称为朔,满月称为望。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是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1朔望月=29.5日。农历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的。
故答案为:朔;望;29.5;农历
13.【答案】西;东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规律: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月亮”),称为新月或朔。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
【解答】古人对月抒怀,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在诗句中多有体现。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下弦月和残月一般出现在后半夜和黎明的东边天空。
故答案为:西;东
14.【答案】(1)新月
(2)满月
(3)上弦月
(4)满月
(5)上弦月
(6)上弦月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日期。
【解答】(1)除夕之夜是指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初一的月相为新月。
(2)元宵之夜为正月十五,而正月十五的月相为满月。
(3)七夕之夜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而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
(4)中秋之夜为满月。
(5)重阳之夜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最靠近上弦月的初七日。
(6)端午之夜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最靠近上弦月的初七日。
故答案为:(1)新月(2)满月(3)上弦月(4)满月(5)上弦月(6)上弦月
15.【答案】(1)C;月食
(2)B;西
(3)垂直;小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农历的阴历成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历法,一个农历月中月球圆缺有规律的变化,表成月相。在农历十五、六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此时可以看到满月。而当月球处于地球的阴影中时会出现月食的天文现象;
2、农历初七、八时,月球处于日、地的连线上成直角,此时的月相是上弦月,月面西边亮;
3、地球上的海水会受到太阳和月球引力的作用,当初一、十五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力在一直线上引力比较大,易出现大潮。而当初七、八和廿二、三时,两者对海水的合力不在一直线上,引力较小,易出现小潮。
【解答】 (1)当日、地、月三者处于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时,地球上将能看到满月的月相,此时日期为农历的十五、六,所以月球应公转到C点时。由于三者处于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月球可能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所以此时可能发生月食现象;
(2)在图中月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将依次转过A、B、C、D、A,而上弦月是初七、八,此时日、地、月成直角,由此可知图中的B点为上弦月,月面朝西;
(3)由图可知,月球公转到D点时,是下弦月,此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是垂直。由于太阳和月球对海水的吸引力不在一直线上,所以此时对海水的吸引力比较小,此时海上出现小潮。
故答案为:(1)C;月食 (2)B;西 (3)垂直;小
16.【答案】(1)1圈
(2)不能
(3)相同的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解答】(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绕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1)1圈;(2)不能;(3)相同的
17.【答案】(1)峨眉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然后就是新月(全黑)和满月(全明亮),两个最具典型的月相,也比较容易记住。
2.一个月相周期是从新月开始,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解答】
1.从题目看A只能填峨眉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是满月。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
18.【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19.【答案】不对。因为每个农历月的十五或十六都是圆月。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了解月相的规律。
【解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
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月相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本身却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是
看不到月球背面的。从而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
29.53 天,称为朔望月。也就是每月的农历十五都是满月即圆月。
20.【答案】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诗的译文: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从本诗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夜静”,“月出”。那么可以理解为在晚上12点左右月亮升起。
【解答】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二、三夜深人静时的情景。
故答案为: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1 / 1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 第四章 第4节 月相
一、单选题
1.下列古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与对应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下弦月)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新月)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望月)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结合诗句意境,思考解题。
【解答】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因为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A符合题意;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B不符合题意;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峨眉月),C不符合题意;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新月),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我国传统佳节“春节”和“七夕节”的月相分别是(  )
A.满月、上弦月 B.满月、新月
C.新月、上弦月 D.新月、满月
【答案】C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变化的对应日期解题。
【解答】我国传统佳节“春节”和“七夕节”的月相分别是新月、上弦月,因为春节接近初一,每个月的初一月相为新月,每个月的初七为上弦月,七夕节为初七,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3.当地球在日月之间,且位于日月中心的连线位置附近时,地球上所见的月相是(  )
A.满月 B.新月 C.上弦月 D.下弦月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满月,指月亮运行到与新月相对位置时的相位,和太阳正对,月亮朝向地球的整个圆面都被照亮。满月是指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在天球上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 ,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解答】当地球在日月之间,且位于日月中心的连线位置附近时,地球上所见的月相是满月,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下列四种月相中,在农历近月末凌晨才能观察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规律来解答即可。
【解答】在凌晨能看到月相有很多,只要是满月后的月相都可以在凌晨看到.但如果是只能在凌晨看到的月相就只有残月,也就是农历月末的月相,此时月亮在凌晨时升起,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月相的成因之一是(  )
A.太阳、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B.太阳、地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C.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D.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因此月相的成因之一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有规律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下列关于产生月相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月球是一个球体 ②月球本身不发光 ③月球绕地球运动 ④月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变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根据月相的成因,从“变化原因”方面切入。
【解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 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即使月球不是一个球体,它本身不发光和绕地球运动,又能被太阳直接照射,还是可以看到月相的,①不正确;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 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动,因为观测者是地球上的人,所以地球也不能少,④不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此图为月相图。
【解答】对照月相图可知, 可以表示形成上弦月的三个天体位置关系的是C,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小科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夜晚看到的月相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上弦月是出现在上半夜,亮面朝西,在西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初七或初八;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半天空,出现的时间是农历二十二或二十三。
【解答】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结合图片可知A选项符合下弦月的特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19七下·椒江期末)北京时间2019年1月21日(正月十六)天宇中再一次出现超级血狼月,在美国以及欧洲和非洲西部地区的人们欣赏到了这个天文奇观,这一天的月相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月相,天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只与农历日期有关,正月十六是满月,即D符合;
故答案为:D。
10.下列不属于产生月相的原因的是(  )
A.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B.月球绕地球运动
C.月球本身不发光
D.地球绕日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 根据月相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形成的 进行判断.
【解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故ABC不符合题意;
地球绕日运动是地球的公转,与形成月相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月相是指月球相貌的变化。在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   (农历初一)、   (农历初七、初八)、   (农历十五、十六)、   (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   太阳光才能发亮;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化。
【答案】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反射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变化和月球的位相。
【解答】月相是指月球相貌的变化。在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相要经历新月(农历初一)、上弦月
(农历初七、初八)、满月(农历十五、十六)、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能发亮;日、月、地三者的相对位置在变化。
故答案为: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反射
12.朔望月:新月称为   ,满月称为   。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是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1朔望月=   日。   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的。
【答案】朔;望;29.5;农历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解答】朔望月:新月称为朔,满月称为望。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是月相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1朔望月=29.5日。农历就是以朔望月为月的计量单位的。
故答案为:朔;望;29.5;农历
13.古人对月抒怀,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在诗句中多有体现。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   边天空,下弦月和残月一般出现在后半夜和黎明的   边天空。(填方位)
【答案】西;东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规律: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月亮”),称为新月或朔。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
【解答】古人对月抒怀,新月、上弦月、下弦月和残月等在诗句中多有体现。新月和上弦月分别出现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边天空,下弦月和残月一般出现在后半夜和黎明的东边天空。
故答案为:西;东
14.写出下列传统节日的月相或相近的月相。
(1)除夕之夜   。
(2)元宵之夜   。
(3)七夕之夜   。
(4)中秋之夜   。
(5)重阳之夜   。
(6)端午之夜   。
【答案】(1)新月
(2)满月
(3)上弦月
(4)满月
(5)上弦月
(6)上弦月
【知识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月相的日期。
【解答】(1)除夕之夜是指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初一的月相为新月。
(2)元宵之夜为正月十五,而正月十五的月相为满月。
(3)七夕之夜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而初七的月相为上弦月。
(4)中秋之夜为满月。
(5)重阳之夜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最靠近上弦月的初七日。
(6)端午之夜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最靠近上弦月的初七日。
故答案为:(1)新月(2)满月(3)上弦月(4)满月(5)上弦月(6)上弦月
15.(2020·上城模拟)读地球、月球公转轨道图,试回答:
(1)月球公转到图中   点时,是农历十五,此时可能发生   (填天文现象)
(2)月球公转到图中   点时为上弦月,月面朝   。
(3)月球位于D点、B点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是   ,此时海上出现   潮。
【答案】(1)C;月食
(2)B;西
(3)垂直;小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1、农历的阴历成分是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制定的历法,一个农历月中月球圆缺有规律的变化,表成月相。在农历十五、六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此时可以看到满月。而当月球处于地球的阴影中时会出现月食的天文现象;
2、农历初七、八时,月球处于日、地的连线上成直角,此时的月相是上弦月,月面西边亮;
3、地球上的海水会受到太阳和月球引力的作用,当初一、十五时,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时,月球和太阳对海水的力在一直线上引力比较大,易出现大潮。而当初七、八和廿二、三时,两者对海水的合力不在一直线上,引力较小,易出现小潮。
【解答】 (1)当日、地、月三者处于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时,地球上将能看到满月的月相,此时日期为农历的十五、六,所以月球应公转到C点时。由于三者处于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月球可能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所以此时可能发生月食现象;
(2)在图中月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将依次转过A、B、C、D、A,而上弦月是初七、八,此时日、地、月成直角,由此可知图中的B点为上弦月,月面朝西;
(3)由图可知,月球公转到D点时,是下弦月,此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是垂直。由于太阳和月球对海水的吸引力不在一直线上,所以此时对海水的吸引力比较小,此时海上出现小潮。
故答案为:(1)C;月食 (2)B;西 (3)垂直;小
三、实验探究题
16.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答案】(1)1圈
(2)不能
(3)相同的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解答】(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绕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1)1圈;(2)不能;(3)相同的
17.根据图中的四个月相(打斜线部分表示月球的阴影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从初一到十五,这四个月相按先后出现的次序是:    
(3)某同学计划在正月初一晚上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上的环形山。若他希望你给他一些建议,则你想首先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答案】(1)峨眉月;新月;上弦月;满月
(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在考察月相的时候我们多半可以用“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具体来说是“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西边的天空西半部分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东边的天空东半部分明亮。”然后就是新月(全黑)和满月(全明亮),两个最具典型的月相,也比较容易记住。
2.一个月相周期是从新月开始,然后是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又回到新月。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解答】
1.从题目看A只能填峨眉月,B是新月,C是下弦月,D是满月。
2.顺序是BACD。
3.要观察月亮当然的有光才行,而且光月亮看的就越清楚。所以选择满月观察月亮才是。
故答案为:1.上弦月、新月,下弦月,是满月。2.BACD 3.到正月十五再去观测 。
四、解答题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ABCD四处月相的名称:   、   、   、   。
(2)月相从A到B到C到D的周期时间为:   ,又称为   。
(3)我们观察的月球有圆缺变化的原因是   。
【答案】(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2)29.5日;朔望月
(3)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情况如下图:
【解答】(1)此图中太阳位于左侧,根据月相变化图可知,A是新月,B是上弦月,C是满月,D是下弦月。
(2)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3)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
故答案为:(1)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2) 29.5天;朔望月;(3) 月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月球、太阳三个球体的位置不断变化
19.“只有每年的中秋节才能看到圆月”,你认为这观点对吗 为什么
【答案】不对。因为每个农历月的十五或十六都是圆月。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了解月相的规律。
【解答】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
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月相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本身却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是
看不到月球背面的。从而在地球上观察到的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的月相。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
29.53 天,称为朔望月。也就是每月的农历十五都是满月即圆月。
20. 王维在《鸟鸣涧》中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请问诗句中描写的是什么月相
【答案】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知识点】月相;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诗的译文: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从本诗中可以利用的信息有“夜静”,“月出”。那么可以理解为在晚上12点左右月亮升起。
【解答】诗中“夜静”(夜深人静)而“月出”,乃指下弦月之时。下弦月是农历廿二、三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90°,日出时出现于南方天空,升落时间是半夜月出、中午月落,可见部分为月球正面东半部,形状像个反D字。这是用写实手法告诉读者,作者写的是农历廿二、三夜深人静时的情景。
故答案为:农历廿二、三的下弦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