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06 11:23:06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2.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
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4.(2019七上·平阳期末)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5.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山间形成的浓雾
B. 河面冰雪消融
C. 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D. 草叶上形成的“白霜”
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 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7.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8.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9.如图所示.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原因是(  )
A.玻璃先升华后凝华 B.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C.钨丝先熔化后汽化 D.钨丝先汽化后凝固
10.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熔化现象 D.汽化现象
二、填空题
11.(2020·萧山模拟)小金为了证明“碘升华”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甲图为教材中的方法,乙图为水浴加热法)。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1)你认为实验   (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   。
(2)碘升华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3)科学来源于生活,请再举一例物质升华的例子   。
1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客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不会放热”)。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某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的沙丘上覆盖着5~10厘米厚的积雪,然而过了大约20分钟,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材料二: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解释。
(1)材料一中的雪为什么不见了?   。
(2)材料二中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   ,该过程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小北看完材料后,联系生活,想到了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的   (填“外”或“内”)侧发生的   现象。
14.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解答题
15.(2019七上·柯桥月考)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B.用水浴加热。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B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其原因。
16.一次小华见到妈妈做完菜,关火后才放盐.小华问:“妈妈,你刚才是不是忘记放盐了?”妈妈说:“没有忘,这是加碘盐,必须关火后放盐”,你能理解这种现象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水由液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B正确;
C.早晨有浓雾,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解答】解:南极的冰川在温度低于0℃的情况下逐渐减少,是冰直接由固态转化为气态,是升华现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而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金属在高温低压的环境下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金属蒸汽发生升华现象;金属蒸汽遇到低温的镜头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说明雪人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属于升华,故B正确;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A、山间形成的浓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河面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体,属于熔化现象,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形成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2)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3)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A、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A选项错误;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B选项正确;
C、通常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C选项错误;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解答】“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C。
8.【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知道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解答】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内侧。
故答案为:C。
9.【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沾在灯泡的内壁上;故选B.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10.【答案】A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由于温度低(0℃以下),积雪不会熔化,而直接升华为水蒸气;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故选A。
【分析】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11.【答案】(1)乙;乙实验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未到达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直接升华了
(2)吸热
(3)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干冰制雨等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几百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因此酒精灯加热的碘可能发生熔化现象,然后再发生汽化现象。而沸水的温度则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2)如果需要加热,那么物态变化肯定需要吸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据此举例即可。
【解答】(1)我认为实验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乙实验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未到达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直接升华了。
(2) 碘升华需要吸热;
(3)升华的例子有: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干冰制雨等 。
12.【答案】凝华;会放热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的;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凝华;会放热。
13.【答案】(1)雪升华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遇冷凝华;放出
(3)内;凝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遇到高温,往往会直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
(2)水蒸气遇到低温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可以形成霜或雪;
(3)严冬时,屋外的空气温度很低,因此窗玻璃的温度很低,而屋内的空气温度高;屋内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会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附着在玻璃内壁上形成窗花。
【解答】(1)材料一中的雪升华成水蒸气,所以不见了;
(2)材料二中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该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3)小北看完材料后,联系生活,想到了严冬的早晨窗花上的冰花,这是在窗玻璃的内侧发生的凝华现象。
14.【答案】升华;凝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答】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凝华成碳粉。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15.【答案】①水浴加热,温度最高100℃,达不到碘的熔点及沸点,所以变为气体,不可能熔化,也不可能汽化,更难说明是升华现象;
②酒精灯直接加热(400℃﹣600℃),温度超过了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汽化,升华现象不明显。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如果热源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或沸点,那么就有理由猜想碘蒸汽的形成,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因此热源的温度必须低于这两个温度。
【解答】①水浴加热,温度最高100℃,达不到碘的熔点及沸点,所以变为气体,不可能熔化,也不可能汽化,更难说明是升华现象;
②酒精灯直接加热(400℃﹣600℃),温度超过了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汽化,升华现象不明显。
16.【答案】加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后才能加碘盐.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当碘的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
【解答】解: 加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后才能加碘盐.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7 升华与凝华
一、单选题
1.下面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答案】B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水由液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故B正确;
C.早晨有浓雾,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2.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态变化: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解答】解:南极的冰川在温度低于0℃的情况下逐渐减少,是冰直接由固态转化为气态,是升华现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而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金属在高温低压的环境下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金属蒸汽发生升华现象;金属蒸汽遇到低温的镜头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故选C。
4.(2019七上·平阳期末)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
【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升华。
【解答】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说明雪人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属于升华,故B正确;
故选B。
5.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山间形成的浓雾
B. 河面冰雪消融
C. 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D. 草叶上形成的“白霜”
【答案】D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
【解答】A、山间形成的浓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河面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体,属于熔化现象,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形成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 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 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2)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3)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解答】A、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A选项错误;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B选项正确;
C、通常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C选项错误;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7.有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小,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答案】C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明确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解答】“固体清新剂”使用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C。
8.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答案】C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知道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解答】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内侧。
故答案为:C。
9.如图所示.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原因是(  )
A.玻璃先升华后凝华 B.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C.钨丝先熔化后汽化 D.钨丝先汽化后凝固
【答案】B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解答】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沾在灯泡的内壁上;故选B.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10.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因为(  )
A.升华现象 B.凝华现象 C.熔化现象 D.汽化现象
【答案】A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解答】冬天,墙角的积雪没有化成水就被风吹没有了,是由于温度低(0℃以下),积雪不会熔化,而直接升华为水蒸气;选项B、C、D错误,选项A正确;故选A。
【分析】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二、填空题
11.(2020·萧山模拟)小金为了证明“碘升华”做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甲图为教材中的方法,乙图为水浴加热法)。加热一段时间后,均能观察到紫色的碘蒸气。
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
(1)你认为实验   (填“甲”或“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   。
(2)碘升华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
(3)科学来源于生活,请再举一例物质升华的例子   。
【答案】(1)乙;乙实验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未到达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直接升华了
(2)吸热
(3)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干冰制雨等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1)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几百度,远远高于碘的熔点,因此酒精灯加热的碘可能发生熔化现象,然后再发生汽化现象。而沸水的温度则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2)如果需要加热,那么物态变化肯定需要吸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据此举例即可。
【解答】(1)我认为实验乙更能说明碘直接升华,理由是:乙实验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未到达碘的熔点,说明碘没有熔化直接升华了。
(2) 碘升华需要吸热;
(3)升华的例子有: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樟脑丸变小、干冰制雨等 。
1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客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填“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不会放热”)。
【答案】凝华;会放热
【知识点】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的;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
故答案为:凝华;会放热。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某日阴天,气温约为-15℃,在新疆罗布泊的沙丘上覆盖着5~10厘米厚的积雪,然而过了大约20分钟,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
材料二: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厅里的舞会气氛烘托得热气腾腾。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旁边的人不知所措。有人喊道:“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就在这时,一位先生迅速把这位小姐搀扶到门口,并把发生的现象向大家作了解释。
(1)材料一中的雪为什么不见了?   。
(2)材料二中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   ,该过程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小北看完材料后,联系生活,想到了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的   (填“外”或“内”)侧发生的   现象。
【答案】(1)雪升华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遇冷凝华;放出
(3)内;凝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1)物质遇到高温,往往会直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
(2)水蒸气遇到低温迅速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可以形成霜或雪;
(3)严冬时,屋外的空气温度很低,因此窗玻璃的温度很低,而屋内的空气温度高;屋内高温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会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附着在玻璃内壁上形成窗花。
【解答】(1)材料一中的雪升华成水蒸气,所以不见了;
(2)材料二中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该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3)小北看完材料后,联系生活,想到了严冬的早晨窗花上的冰花,这是在窗玻璃的内侧发生的凝华现象。
14.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答】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凝华成碳粉。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三、解答题
15.(2019七上·柯桥月考)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B.用水浴加热。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B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其原因。
【答案】①水浴加热,温度最高100℃,达不到碘的熔点及沸点,所以变为气体,不可能熔化,也不可能汽化,更难说明是升华现象;
②酒精灯直接加热(400℃﹣600℃),温度超过了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汽化,升华现象不明显。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如果热源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或沸点,那么就有理由猜想碘蒸汽的形成,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因此热源的温度必须低于这两个温度。
【解答】①水浴加热,温度最高100℃,达不到碘的熔点及沸点,所以变为气体,不可能熔化,也不可能汽化,更难说明是升华现象;
②酒精灯直接加热(400℃﹣600℃),温度超过了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汽化,升华现象不明显。
16.一次小华见到妈妈做完菜,关火后才放盐.小华问:“妈妈,你刚才是不是忘记放盐了?”妈妈说:“没有忘,这是加碘盐,必须关火后放盐”,你能理解这种现象吗?
【答案】加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后才能加碘盐.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
【解析】【分析】当碘的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
【解答】解: 加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后才能加碘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