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代序)》 (节选)
陋 室 铭
刘禹锡(唐)
“诗豪”——刘禹锡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因写诗讥讽当权,又多次被贬。他精古文,善五言诗。有《刘梦得文集》(又名《刘宾客集》)。
刘禹锡(公元772-842)
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
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与 《陋室铭》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地方官见其仍然悠闲自乐,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身居斗室。提笔写下了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安徽和县刘禹锡的陋室
注意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德馨( )
tái
rú
dú
sh
xīn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动词,在于
动词,出名
灵验、神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
有了龙就灵验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
感到简陋了。
品德高尚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只
动词,长到、蔓到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
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
浅薄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同“洪”,大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弹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
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
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 劳 形。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称公文为文牍。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
不加装饰的琴
助词
使……劳累
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确定文章之魂
中心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核心词:德馨
方法:请你尽可能全面的找到依据,证明全文的核心词是德馨。即联系课文寻找“陋室不陋”的根据。
写成一段文字、绘成一张图示、创作一首诗歌均可。各显其能吧!阐述全面、形式新颖者为优胜。
文章结构
⊙第一层:“—————”到 “——————”
⊙第二层“ ”到 “ ”
—————— ——————
⊙第三层 “ ” 到 “ ”
—————— ——————
山不在高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何陋之有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提挈全文)
一层、点明全文主旨。
仙 龙
有仙之山
有龙之水
品德高尚的人
陋室
类比
以虚衬实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虚实相映)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面虚写)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自然环境的优美
往来人物的不俗
生活情趣的高雅
德馨
陋室不陋
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类比,以古贤名室比陋室,意在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三层 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不陋,以反问作结,呼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睛
文章写法: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和
文章主题
本文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
托 物 言 志
不慕荣利,高洁傲岸的节操
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
开
头
中间
自然环境的优美
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
引出对象
描写对象
结
尾
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归纳
总结
类比引出
观点鲜明
多个方面
加以描述
贤者自比
引用强调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表现
往来人物的不俗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理解填空:
1、以虚衬实,表明陋室也具“名”“灵”性质的句子(名句):
————,——————。————,————
2、主旨句: 统领全文的词语:
——————。 ————
3、画龙点睛的句子:
————————
4、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室为“陋室”作证的句子:
————————,————————。
5、文中唯一的散句:
——————————-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惟吾德馨
德馨
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6、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景色之雅、室外景)的句子:
————————,————————。
7、写室主人纵情畅怀、谈笑风生(交往人物、交往之雅、室中人)的句子
实写:
——————。
虚写:
——————。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写日常生活(情趣之雅、室中事)的句子
————————,————————
————————,————————
9 正面实写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的句子:
————————,————————
10 反面虚写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的句子:
————————,————————。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布置单元写作
“小议德馨”
“小议德馨”是总话题
个人确立德馨的具体内容
明确文章中心论点
随学随积累事实论据
对所选事例加以论证
写陋室的环境和日常生活,表达主人德馨,即不慕容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自然环境幽雅恬静。
交往的人物都是志同道合的学者,而不是平庸粗俗的人。
生活的情趣自得其乐,心境淡薄,不愿官场生活干扰。
结尾写“诸葛庐、子云亭”,是自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者自况的思想境界。
“何陋之有” 一句巧妙引用孔子的话,含蓄阐明“陋室不陋”的观点。
开头要写“山、水”是类比的写法,以“山、水”引出陋室,以“仙、龙”引出主人德馨。
试想那青苔也了解诗人的心境,一点一点地,一阶一阶地慢慢爬上那斑驳的石阶;那草色也受了青苔的感染,它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想倾听鸿儒大家的高谈阔论。
刘禹锡若没有迸发的思想火花,焉能有含蓄警策的语句? 所以说,咏物抒怀,心灵的高度就是文字的高度,心灵的温度就是文字的温度!
初中阶段所学古代文体: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