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攻讦(jié) 壅(yōng)蔽 疏浚(juàn) 谬(miù)赏
B.睥睨(nì) 飨(xiǎng)客 黜恶(chuò) 嗔(chēn)目
C.慰藉(jiè) 隽永(juàn) 罡(gāng)风 侮(wǔ)辱
D.刀俎(zǔ) 孱(càn)头 逡(qūn)巡 殷(yīn)红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 )
A.闪烁 遐思 苍桑 变幻莫测
B.渡假 翱翔 夙愿 翩翩起舞
C.陶冶 摇篮 抱歉 触膝谈心
D.跋涉 既然 喘息 层峦叠嶂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你可以想象得到那真是大发雷霆,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个粉碎。
B.肖邦的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过滤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
C.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逼视。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D.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而要真正体悟质朴、崇高的爱国情感,则不仅需要我们付诸行动,更需要思考。
B.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体会最细微的感情,捉摸耐人寻味的思想,领略言外不尽的神韵。
C.对话必须真诚。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情。
D.这几双靴子一点问题也没有,不论在式样和尺寸上,在加工和皮革质量上,都是他给我做过的最好的靴子。
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概括材料的主旨。(5分,字数不超过30个字)
几个人喝同一井里的水,有人用金杯盛着喝,有人用泥碗舀着喝,有人干脆用双手捧着喝。用金杯者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用泥碗者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好解渴啊,甘甜的水!”
▲ ▲
二、文言文阅读(35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
A.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编伍:平民
B.以老于户牖之下 户牖:指家中
C.人皆得以隶使之 隶:奴隶
D.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比
7.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3分) ( ▲ )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士之悲哉?
D.谁为哀者?
8.下列四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对五义士之死的价值肯定的一组是(3分) ( ▲ )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②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③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④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
A.有地位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
B.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
C.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功劳。
D.张溥与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树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23分)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函:木匣子
C.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本:推究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少牢 :古代祭品,一猪一羊
11、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庄宗“忠实执行父命的行为”的一组是(3分)( ▲ )
①?受而藏之于庙? ②??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③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④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⑤??誓天断发,泣下沾襟⑥ 数十伶人困之
A.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第一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第二、三段论证中心论点,第四段进一步议论,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B.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C.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写作动机是好的,但说教意味较浓,统治者不大愿意接受。
D.文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也不堆砌词藻,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
13文中画横线的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分)
? 译:???????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3分)?
译:??
(3)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3分)
译:
(4)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3分) 译:
(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4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①这是杜甫在外漂泊途经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②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你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本诗的主旨?(2分)
有人说首联中的“赴”用的精妙,请赏析。(4分)
本诗抒发了作者那些情感?(4分)
四、名句默写
15填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吾所以为此者, 。
(2) ,恐美人之迟暮。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4) ,吾将上下而求索。
(5)长太息以掩涕兮, 。
(6)人生自古谁无死, 。
(7) ,柳暗花明又一村。
(8) ,能克终者盖寡。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江南无雪
(1)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像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6)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7)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6.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3分)
17.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5分)
18.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19.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60分
13 【答案】⑴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⑵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3)(我)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天不应,叫地不应。
(4) 以前,假使我丧身在荒野里,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也不能掩饰自己对国君、对父母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5) 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