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读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对比图,回答下列题。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A. 北方地多水少 B. 北方地少水多 C. 南方地多水多 D. 南方地少水少
我国正在实施的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入华北地区的调水工程是()
A. 引滦入津 B. 引黄济青 C. 北水南调 D. 南水北调
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的方法是()
A. 减少北方地区的耕地面积 B. 大力开垦南方地区的山地
C. 控制南方地区人口增长 D. 尽快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在湖北武汉爆发,全国各地的抗疫物资第一时间运往湖北。据此完成小题。
运送紧急医疗物资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 航空运输 B. 水路运输 C. 公路运输 D. 铁路运输
抗原检测试剂生产和远程诊断机器人制造都属于
A. 轻工业 B. 服务业 C. 传统制造业 D. 高新技术产业
抗原检测试剂最有可能来自于
A. 云南省 B. 山西省 C. 北京市 D. 内蒙古自治区
北京的小明计划去上海旅游,在网上订票时发现,有以T开头的特快列车,还有以G开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读两组列车的“客运简明时刻表”,完成下列题。
T09次特快列车最可能沿哪一条铁路干线运行
A. 京沪线 B. 沪杭线 C. 陇海线 D. 宝成线
经过对比小明选择G1车次去上海,其原因叙述不可信的是
A. 高速动车速度更快 B. 高速动车更为舒适
C. 小明想在出发当天到达上海 D. 高速动车停靠站点更多
小明同学非常喜欢兰州拉面和云南过桥米线两种地方特色美食,如图所示。他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了研究。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兰州拉面和过桥米线的主要食材
A. 都是水稻 B. 都是小麦
C. 分别是小麦和水稻 D. 分别是水稻和小麦
小明想了解主要食材差异产生的原因,他应该选用的地图有
①中国政区图 ②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 ③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
④甘肃省、云南省行政区划图 ⑤兰州市、昆明市交通图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小明找到的“兰州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应该是
A. B.
C. D.
今天小明在北京市可以很方便地吃到这两种美食是因为
A. 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B. 地区间交流日益频繁
C. 保护自然遗产的力度加大 D. 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图1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福建某班级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图2是他们在微信群中的聊天记录。读图完成小题。
图1中甲、乙区域分界线附近的山脉是()
A. 天山 B. 阴山 C. 南岭 D. 秦岭
我们学校属于图1中的()
A. 甲区域 B. 乙区域 C. 丙区域 D. 丁区域
四位同学描述的特征与图1中的区域搭配正确的是()
A. 小华—甲 B. 小明—乙 C. 小龙—丙 D. 小玲—丁
读台湾省地图,回答下列题目。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B. 夏季易受台风影响,多暴雨
C. 盛产香蕉、菠萝等热带水果 D. 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下列关于台湾岛叙述错误的是( )
A. 森林茂密,有“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B. 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C. 盛产甘蔗,被誉为“东方甜岛”
D. 粮食以小麦为主,被誉为“海上米仓”
台湾省的经济特点是( )
A. 以农业为主的经济 B. 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经济
C. 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D.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福建泰宁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称,昭示了灿烂醇厚的历史文化,回答21-23题.
下面关于泰宁县地理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
B. 泰宁县地形复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 泰宁县水资源丰富,多峡谷
D. 泰宁县城区主要位于河谷盆地
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表是甲乙两地区农业基本状况表。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表
甲地区 乙地区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31 0.07
谷物年产(千克/公顷) 4916 12414
图中农产品产区分布的共同地形特点包括
A. 地形平坦 B. 沙漠广布 C. 地势高峻 D. 山高谷深
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乙地区相比,该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A. 热量充足 B. 黑土广布 C. 平原广阔 D. 降水量大
乙地区过去曾是我国重要粮仓,向北方地区输送大量粮食;但近年来,乙地区却从甲地区大量调入粮食。导致乙地区粮食生产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发展速度快,占用耕地多 B. 水旱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下降
C. 生产技术落后,粮食单产降低 D. 劳动力缺乏,耕地大量荒废
201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二十周年。二十年来,其经济与内地联系更加紧密。左图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右图为“2009~2018年内地游客赴澳旅游人数及消费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
A. 珠江口东岸,毗邻深圳 B. 珠江口南端,毗邻香港
C. 珠江口西岸,毗邻珠海 D. 珠江口北端,毗邻广州
据右图可知,在过去的十年中
A. 中国内地个人赴澳旅游人数稳定增长
B. 中国内地去澳门旅游的人数逐渐减少
C. 澳门的旅游业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D. 旅游业已经成为澳门的唯一支柱产业
回归后,澳门与内地经济联系中,主要为内地提供
①矿产资源②旅游服务③廉价劳动力④资金和管理经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0.0分)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然资源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江河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材料二: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1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200千克,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334千克.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______、人均占有量______的特征,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是______.
(2)根据材料二计算: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是1949年的______倍,200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1949年的______倍,这说明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______(快、慢).
(3)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目前,我国耕地正在逐年减少,请你说出减少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请任意写出两个)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屿,读海南岛相关图文资料,完成后面各题。材料1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西南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图1)。
图1
材料2 海南岛旱季1月份最典型。下表为1月份东方与琼海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统计资料:
降水量(毫米) 平均风速(米/秒) 日照时数(小时)
东方 琼海 东方 琼海 东方 琼海
7.6 31.4 4.2 2.4 179 116
( 1)据图1,海南岛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平原面积小。该岛屿的地势特征为_________,推测该岛屿河流流向______________.
(2)干湿程度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关系。比较东方与琼海1月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大小差异,可推测海南岛西南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主要原因。
降水:东方_____琼海,说明降水差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速:东方_____琼海,日照时数:东方 _____琼海,推测气温东方_____琼海,故蒸发量东方_____琼海。
材料3 海南岛铁路分布示意图(图2),海南岛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图3)。
(3)读图2,海南岛铁路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关系最密切的自然要素是__________ (经纬度位置、土壤、地形、植被分布)
(4)读图3,海口的人口密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简述海南岛人口分布与地形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旅游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海南岛的旅游旺季主要在___________(6-8月,12月-次年2月),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甲、乙景观图,回答问题。
(1)在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甲的是________;最有可能拍到图片乙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四大地理区域中,从B区域到A区域,年降水量呈现________的趋势。
(3)造成甲、乙两地所在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选一项,填字母)。
①气温 ②地形 ③植被 ④降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气温年较差大和________是A区域西部气候的突出特征。
(5)图中两列山脉中,其中一山脉以北枣树成林,桃李芬芳,其以南则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该山脉名称是________。
(6)C、D区域中,同为沿30° N的地区,夏季气温相差很大,其影响因素是(从以下四项中选择一项,填字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夏季风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据此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水利枢纽工程是 ,其具有的综合经济效益有 。(至少两点)
(2)读图可知,攀枝花工业基地是在当地丰富的__________ 资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是 ;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长沙、 和湘潭。
(4)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农业部门以 业为主。
(5)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交通优势条件。 。
某校地理小组借鉴《航拍中国》的形式,以北京的文化带为主题开展了“云航拍”活动。下图为北京文化带分布及部分景观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航拍主题一:长城文化带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段长城在历史上拱卫着京城,是长城文化带的重要组成。
(1)景观图中,长城所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历史上,长城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能作为该文化带的文化符号是_________(单项选择)。
A.山间小路 B.连绵群山
C.兵营遗址 D.秦兵马俑
航拍主题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西山是北京西部群山的总称,永定河自西山蜿蜒流淌而出,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集合了皇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三山五园”是皇家文化的代表。
(2)同学们围绕“三山五园”选址的自然地理条件展开讨论。同学甲:从地形类型上看,这里位于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过渡带,景观丰富。同学乙:西山呈_________走向,冬挡西北风,防寒;夏迎东南风,_________丰富。同学丙:这里水源充足,植被茂密,空气清新。
航拍主题三:大运河文化带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北京段沿线留存的丰富历史文化印记,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
大运河流经北京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_________,适合航运。历史上是沟通我国_________(南北/东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各地的人员和物资聚集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当时从杭州进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是_________(小麦/稻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如今,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当地人口增加,应建设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更多的生活污水,以保证大运河的水质。
【答案】
1. A 2. D 3. D 4. A 5. D 6. C 7. A
8. D 9. C 10. A 11. D 12. B 13. D 14. B
15. B 16. A 17. D 18. D 19. B 20. A 21. BC
22. A 23. C 24. A 25. C
26.
(1)丰富 少 人口总量大
(2) 43 1.67 慢
(3) 计划生育
(4)滥占耕地 土地退化
27.
(1)山地 丘陵 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注入海洋
(2)小于 东方位于背风坡,降水相对少(琼海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大于 大于 大于 大于
(3)位于岛屿边缘呈环型分布 地形
(4)400—600 人口集中分布于地势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
(5)12月—次年2月 该季节海南岛气温高,适合避寒
28.
(1)D B
(2)减少
(3)D
(4)干旱少雨,降水稀少(“干旱”或“降水少”即可给分)
(5)秦岭
(6)C
29.
(1)长江三峡 防洪、灌溉、蓄水、发电、航运等
(2)铁矿(或煤矿或煤铁)
(3)沿河流分布 株洲
(4)种植业(水稻种植业)
(5)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这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30.
(1)山脊 C
(2)平原 山地 东北—西南 降水
(3)平缓 南北 稻米 杭州位于南方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湿热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水稻,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