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历史八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历史八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19 23:07:56

文档简介

历史八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陕西)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君主立宪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促进人们思想的大解放。通过题干分析,“1915”、“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该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故C符合题意。
A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B君主立宪,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这一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题目简单。
2.(2020·无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党的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
C. 中共十四大 ,不符合题意;
D. 中共十九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2020·昆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A.孙中山,不符合题意;
B.蔡元培,不符合题意;
C.陈独秀,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4.(2020·扬州模拟)“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秋收起义爆发
C.南昌起义爆发 D.北伐战争开始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最初参加会议的十三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秋收起义爆发 ,不符合题意;
C. 南昌起义爆发 ,不符合题意;
D.北伐战争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2020·广东模拟)马星驰先生用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如图)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人罢市的有力推动 B.工人罢工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学生罢课的强大压力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民气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后,后期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ABD三项都不是题干漫画揭示的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是题干漫画揭示的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熟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6.(2020·北京模拟)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国公报》、《时务报》都是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的刊物,故排除AC;《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故排除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7.(2020·四川模拟)如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内容节选。
上述内容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
A.奋斗目标 B.中心工作 C.组织机构 D.最低纲领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组织机构是中央局;最低纲领是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8.(2020八上·驿城期末)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  )
A.新文化运动造成中国人民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北洋军阀政府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不顾中国代表团的反对,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传入国内,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故D符合题意,ABC有题干设问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这是一道出题频率很高的主干知识点,学生应理解和识记。
9.(2020·河池模拟)以下是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据此对五四运动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时间 大事
5月4日 北京学生游行,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北洋政府逮捕了部分学生
5月6日 北京、上海商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和约,抵制日货
5月25日 上海8万多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坚决支持北京学生
6月10日 上海铁路工人、各轮船水手罢工,天津、汉口、济南等地商人罢市
A.运动从上海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B.形成学生、工人、商人联合斗争的局面
C.斗争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
D.五四运动最终失败,中国政府签署和约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 【分析】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五四运动从北京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五四运动由学生开始,形成学生、工人、商人联合斗争的局面,故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斗争的主要目的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五四运动最终失败,中国政府签署和约,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题干内容表述了学生游行、商会抵制日货、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内容。符合题干内容的选项只有B项,A、C、D说法明显错误。
10.(2020·百色模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提出三民主义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掀起新文化运动 D.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 【分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选项符合题意;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A选项不符合题意;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限制袁世凯独裁。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选项不符合题意;
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针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军事斗争。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新文化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1.(2020八上·驿城期末)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经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夕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被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
A.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A. 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夕方式已然做了“维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是民国成立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他们的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再加上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人们的春节习俗也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
C. 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不符合题意;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有些难度,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能符合题意的选项,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民国建立前”。
12.(2019八上·亭湖期末)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误的是一项是(  )
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旗帜 民族、科学
代表人物 李鸿章、康有为、张謇
影响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A.阵地 B.旗帜 C.代表人物 D.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的代表人物一栏里,李鸿章属于洋务运动的代表;张謇是状元实业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的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题干中的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张謇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
13.毛泽东曾说:“严格来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已经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②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五四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④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同时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C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的话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14.(2020·济南模拟)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ACD三项都能体现“新”,不符合题意;
B项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不能体现出“新”,因为此前的辛亥革命等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15.(2020八上·驿城期末)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更是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功高推了顶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工人运动的影响
B.中共“一大”后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开展工作
C.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按照中共一大确立的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工人运动,因此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相关史实。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大会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绥化)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人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他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造、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先进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二:1919年5月,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1)材料一中创办《青年杂志》的是谁?文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除《新青年》外,还有哪里?
(3)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中心由前期的北京转移到后期的哪里?
【答案】(1)陈独秀;民主、科学。
(2)北京大学。
(3)五四运动;上海。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创办《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文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和科学,这是因为民主和科学的英文首字母发音是德和赛;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除《新青年》外,还有北京大学;
(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叙述的是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前期的北京转移到后期的上海;
故答案为:(1) 陈独秀;民主、科学。
(2)北京大学
(3) 五四运动;上海。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理解和识记,就可以顺利回答,这些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7.(2019八上·融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1)材料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
【答案】(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相继成立。
(2)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正确解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8.(2019八上·许昌期中)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以往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材料二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品质或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答案】(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
目的: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
(2)B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4)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后人称为“五四精神”,核心思想就是爱国精神。
(2)由材料二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并结合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可知,吴玉章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即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由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可知,当时的学生领袖要到“民间去”的原因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这一举动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故答案为:(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
目的: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
(2)B。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4)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及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注意识记五四运动的史实。
1 / 1历史八上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陕西)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君主立宪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2.(2020·无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材料反映的是党的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3.(2020·昆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  )
A.孙中山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4.(2020·扬州模拟)“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秋收起义爆发
C.南昌起义爆发 D.北伐战争开始
5.(2020·广东模拟)马星驰先生用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如图)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人罢市的有力推动 B.工人罢工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学生罢课的强大压力
6.(2020·北京模拟)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
A. B.
C. D.
7.(2020·四川模拟)如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内容节选。
上述内容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
A.奋斗目标 B.中心工作 C.组织机构 D.最低纲领
8.(2020八上·驿城期末)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  )
A.新文化运动造成中国人民的觉醒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北洋军阀政府卖国求荣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9.(2020·河池模拟)以下是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据此对五四运动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时间 大事
5月4日 北京学生游行,要求“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北洋政府逮捕了部分学生
5月6日 北京、上海商会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和约,抵制日货
5月25日 上海8万多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坚决支持北京学生
6月10日 上海铁路工人、各轮船水手罢工,天津、汉口、济南等地商人罢市
A.运动从上海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B.形成学生、工人、商人联合斗争的局面
C.斗争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
D.五四运动最终失败,中国政府签署和约
10.(2020·百色模拟)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提出三民主义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掀起新文化运动 D.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11.(2020八上·驿城期末)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经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夕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被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
A.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2.(2019八上·亭湖期末)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误的是一项是(  )
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旗帜 民族、科学
代表人物 李鸿章、康有为、张謇
影响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A.阵地 B.旗帜 C.代表人物 D.影响
13.毛泽东曾说:“严格来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已经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②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五四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④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0·济南模拟)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
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
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15.(2020八上·驿城期末)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大罢工更是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功高推了顶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受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工人运动的影响
B.中共“一大”后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开展工作
C.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0·绥化)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人士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懈努力,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他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造、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先进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二:1919年5月,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1)材料一中创办《青年杂志》的是谁?文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除《新青年》外,还有哪里?
(3)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中心由前期的北京转移到后期的哪里?
17.(2019八上·融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1)材料中提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哪些历史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
18.(2019八上·许昌期中)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巴黎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以往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材料二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  )
A.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品质或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促进人们思想的大解放。通过题干分析,“1915”、“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该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故C符合题意。
A自强求富,洋务运动。
B君主立宪,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这一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题目简单。
2.【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遵义会议,不符合题意;
C. 中共十四大 ,不符合题意;
D. 中共十九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A.孙中山,不符合题意;
B.蔡元培,不符合题意;
C.陈独秀,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牢记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最初参加会议的十三人,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秋收起义爆发 ,不符合题意;
C. 南昌起义爆发 ,不符合题意;
D.北伐战争开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民气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在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后,后期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也参加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ABD三项都不是题干漫画揭示的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是题干漫画揭示的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熟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6.【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国公报》、《时务报》都是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的刊物,故排除AC;《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故排除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7.【答案】A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组织机构是中央局;最低纲领是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8.【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列强不顾中国代表团的反对,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传入国内,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故D符合题意,ABC有题干设问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这是一道出题频率很高的主干知识点,学生应理解和识记。
9.【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 【分析】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五四运动从北京开始,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故A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五四运动由学生开始,形成学生、工人、商人联合斗争的局面,故B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五四运动斗争的主要目的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五四运动最终失败,中国政府签署和约,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题干内容表述了学生游行、商会抵制日货、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内容。符合题干内容的选项只有B项,A、C、D说法明显错误。
10.【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 【分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C选项符合题意;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A选项不符合题意;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限制袁世凯独裁。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选项不符合题意;
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针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的军事斗争。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新文化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11.【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析】【分析】A. 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夕方式已然做了“维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说的是民国成立前,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他们的思想文化也传入中国,再加上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人们的春节习俗也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
C. 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不符合题意;
D.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有些难度,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注意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能符合题意的选项,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民国建立前”。
12.【答案】C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表格中的代表人物一栏里,李鸿章属于洋务运动的代表;张謇是状元实业家,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的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题干中的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张謇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代表。
13.【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主要是由于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同时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C项②④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毛泽东的话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ACD三项都能体现“新”,不符合题意;
B项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不能体现出“新”,因为此前的辛亥革命等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
15.【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按照中共一大确立的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中心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工人运动,因此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一大相关史实。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大会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16.【答案】(1)陈独秀;民主、科学。
(2)北京大学。
(3)五四运动;上海。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创办《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文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民主和科学,这是因为民主和科学的英文首字母发音是德和赛;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除《新青年》外,还有北京大学;
(3)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叙述的是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前期的北京转移到后期的上海;
故答案为:(1) 陈独秀;民主、科学。
(2)北京大学
(3) 五四运动;上海。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理解和识记,就可以顺利回答,这些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7.【答案】(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各地相继成立。
(2)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故答案为:(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正确解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8.【答案】(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
目的: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
(2)B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4)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精神,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后人称为“五四精神”,核心思想就是爱国精神。
(2)由材料二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并结合五四运动的过程和意义可知,吴玉章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即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由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可知,当时的学生领袖要到“民间去”的原因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这一举动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等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故答案为:(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
目的: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核心:爱国主义。
(2)B。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4)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及对材料信息的提取,注意识记五四运动的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