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英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二战后
英国
美国
日本
法国
德国
六十年代照片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各种新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2.认识20世纪科学理论的新发展;
3.掌握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科技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难点:宏观调控;福利国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运动
一、经济方面:经济制度新调整----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内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增加 ;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国际协调:建立国际经济体系
二、科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三、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就业(产业)结构 和社会阶层结构
四、政治方面:社会运动新发展----人权与反战运动
思考:为什么出现新变化?
整体感知:结合教材各子目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阅读教材第114页第一段及结合相关史料分析调整的原因及特点?
一、经济方面:经济制度新调整----国家的宏观调控
1、国内调控:(1)国家干预经济原因
惨痛教训: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成功经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对社会物质财富实行特殊调配政策,积累了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借鉴。
外部刺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影响
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一、经济方面:经济制度新调整----国家的宏观调控
(2)国家干预经济特点:
市场主导
国际协调
国家调控
市场机制
+
+
A.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B.影响:
① 积极: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经济增长较快,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 消极: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 1950-1973 1974-1982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2)国内调控: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和结果
C.调整:
① 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削减政府公共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② 结果: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复苏
(战后)西欧各国政府颁布了各种措施鼓励发展经济,西德减免税收鼓励投资,英国和意大利也为钢铁及石油工业的投资提供补贴。事实上,几乎所有西欧国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将工业和服务业国有化,以提高效率及劳动生产率。 ——【美】罗伯特·E·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麦克纳尔·伯恩斯著《西方文明史》Ⅱ
为了引导经济发展,日本政府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计划,如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和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等,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有效的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美国联邦政府在战后对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美国政府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175亿美元;对宇航工业的投资,从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亿美元。
思考:二战后美、英、日国家宏观调控各有何特点?日本的经济计划与苏联的计划经济有何区别?
政府投资采购
实行国有化
制定经济计划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是指导性的经济计划。
【提醒】西方国家“国有”经济≠“公有制”
西方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1929
1939
1945
1973
1982
1990
1952
经济大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
50-70黄金二十年
经济危机:滞胀
低速增长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5-16世纪
1765
19C中期
19C末20C初
全球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3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重商主义
新自由主义
高速增长:新经济
国家大力干预
国家减少干预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支柱
世界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
以美国为主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2、国际协调:建立国际经济体系
积极: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利于经济的发展。
消极:美国拥有特殊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使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1995年被WTO所取代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 ,国际货 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 ,各国货币竞相贬值 ,动荡 不定 。 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 ,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 ,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叶苗 《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40周年的思考》
材料二 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 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 ,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 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 ,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
无序
动荡
分裂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战后为何建立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
国别 年份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37年 41.4 12.5 9 6 3 4.8
1948年 56.4 11.7 4.3 4.1 2.1 1.5
材料三: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比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标志
时间
宗旨
性质
1945年
1945年
1947年
稳定汇率提供短期贷款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降低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
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国际性
多边贸易协定
思考:对比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运行特征:
特征一:缴纳资金的数额觉得投票权的多少;
特征二:美元地位高于他国货币(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 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双挂钩一固定原则
从GATT到WTO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背景
时间
性质
管辖
义务 随意缔约方可以也可不接受 硬性成员承担义务且不能选择
争端 解决
只要有一个缔约方提出反对关贸总协就不能做出裁决
成员必须遵守争端解决机构做出的裁决
二战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
行,战后各国急于恢复经济
1947.10日内瓦签订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局的限性难以适应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
1995.1.1日内瓦正式建立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永久性的正式的国际经贸组织
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涵盖货物、服务及知识产权贸易
宗旨和作用:
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
3、福利制度
梯子——工作制度
安全网——福利制度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阅读教材p116--p117总结福利国家制度的含义、调整、作用?
1、福利国家
(1)概念:所谓“福利国家”,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劳动就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补贴、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覆盖社会多个方面,如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环境保护等(从摇篮到坟墓)。
(2)评价
①积极:“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
②消极:但是,这些社会福利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3)调整
①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②措施:80 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3、福利制度
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
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①。1942年,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②。1948年,工党政府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③,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史料二 70年代的瑞典:几乎100%家庭生活富裕。高收入者纳税高达80%,低收入者免税。人人享受医疗保险、失业救济、住房补贴等;每年享受2个月假期,近100天的休假;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史料三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福利制度也面临着危机。一是经济停滞导致财政状况恶化,福利国家难以为继。二是国际竞争加剧,福利制度的公平原则与经济发展的效益原则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材料四 英国最懒家族。英格兰西北小城布来克朴的麦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们和8条宠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万英镑,被称为英国最懒家族。虽然年入3万英镑现钞,她一家居然还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挤,正申请更宽敞的大福利房。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特点: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种类多;覆盖面广;实行国家干预。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建立福利国家的背景、特点并全面评价?
积极: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消极: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当 70 年代发生“滞涨”后,西方国家减少社会福利;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
答:①过去的社会福利政策扩大了财政支出,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造成纳税人的税款增加,引起纳税人的不满。②一些人依靠福利生活,不事生产。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滋生社会惰性。
③尼克松政府提出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家庭援助计划)是对福利政策进行调整,希望使美国的福利制度更为合理,从而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治。
P117学思之窗:为什么尼克松政府要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的革命。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空间技术的迅速发展
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新材料的出现及应用
二、科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探讨: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和教材p115思考点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三次革命兴起的条件: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①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②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3、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三次革命兴起的影响:
1.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2.促进了社会结构的新变化,第三产业兴起,“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3.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4.新材料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5.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的现代化,引起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使人的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逐步走向现代化
7.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活、观念、教育、世界联系、贫富差距、环境问题......
【探讨】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
1.速度快——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范围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推动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1)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兴起
阅读P116的表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并思考原因?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三、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就业(产业)结构 和社会阶层结构
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增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阶级关系:“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①定义:指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如住房、汽车、股票的人。
②发展: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发展趋于稳定,保持在人口比例25%—30%。
社会运动 背景 目标 结果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争取黑人平等权利 迫使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女权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二战后妇女运动兴起 争取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大多数的国家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反战运动 美国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 反对越战,争取和平 1973年,美国停止侵越战争
四、政治方面:社会运动新发展----人权与反战运动
阅读教材最后一目归纳社会运动的新发展完成下面表格?
小结
①加强国家干预→减少国家干预
②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信息社会)
国家的宏观调控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越战运动
福利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社会运动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实质: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影响:它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它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第三产业兴起,“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服务开支。——国家干预
20世纪中叶以后,在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下,以欧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影响着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本质上说,它是以新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并扩展近代以来的工业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本主题……衍生出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等诸多矛盾,矛盾的对立双方,既彼此相通,又相互对立,难以完全协调。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下
C
当堂练习
1.1945年12月,让·莫奈向戴高乐总统提交了他的《工业设施现代化计划》,随后法国成立了“计划总署”。到1947年1月,法国内阁毫无争议地批准了“计划总署”的第一份国家计划。法国设立“计划总署”的目的是( )
A.建立法国计划经济体制 B.推动法国工业化尽快起步
C.运用宏观调控恢复经济 D.加速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
2.二战后出现一批重要的国际协调机构,以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建立为标志,这些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已常态化。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 )
A.使经济活动国际化趋势加强 B.有利于政府间开展深度合作
C.表明合作协商成为国际共识 D.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C
3.威廉·贝弗里奇在《自由社会中的充分就业》中明确提出:“保护国民免于大规模的失业……这必须确定无疑地是国家的职能,就像国家现在保护国民免于来自国外的威胁和来自内部的强盗及暴力的威胁一样。”材料中的国家职能是( )
A.保护国民就业 B.提供人身安全
C.实行福利制度 D.保障经济安全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导致了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的是 ( )
A.职业经理人员 B.互联网工作人员
C.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