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 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 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13 11:35:26

文档简介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云县期末)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2m、5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2m B.3m C.5m D.7m
2.(2021八上·安定期末)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6,则周长为(  )
A.12 B.15 C.12或15 D.无法确定
3.(2020八上·让胡路期末)如图,若△ABC≌△DEF,BE=22,BF=5,则FC的长度是(  )
A.10 B.12 C.8 D.16
4.(2021八上·武昌期末)如图所示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由图中条件可知,
A. B.
C. D. 或
5.(2021八上·桂林期末)如图,△ABC≌△CDA,∠BAC=∠DCA,则BC 的对应边是 (  )
A.CD B.CA C.DA D.AB
6.(2020八上·房山期末)如图,在 中, 于 , 于 , 与 交于点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 ≌ .下列添加的条件错误的是(  )
A. B. C. D.
7.(2020七下·长沙期末)如图,已知AC平分∠DAB,CE⊥AB于E,AB=AD+2BE,则下列结论:①AB+AD=2AE;②∠DAB+∠DCB=180°;③CD=CB;④S△ACE﹣2S△BCE=S△ADC;其中符合题意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2020七下·宁德期末)如图,点P在∠MAN的角平分线上,点B,C分别在AM,AN上,作PR⊥AM,PS⊥AN,垂足分别是R,S.若∠ABP+∠ACP=180°,则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PC∥AB;③△BRP≌△CSP.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9.(2021八上·鞍山期末)已知△ABC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
10.(2021八上·崆峒期末)如图, , , ,则    .
11.(2020八上·上海期中)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判断:①AB=AC;②AD=AE;③∠B=∠C;④BD=CE,请以其中三个判断为条件,另一个为结果,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用序号 形式写出).
12.(2021八上·北流期末)如图,已知 ,若 , ,则    度.
13.(2020八上·滦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B=BC,BE平分∠ABC,AD为BC边上的高,且AD=BD.则∠3=   °.
14.(2020八上·渝北月考)如图,在 中, , 为 边 上一点, , 平分 的外角,且 .连接 交 于 为边 上一点,满足 ,连接 交 于H.以下结论:① ;② ;③ ;④若 平分 ,则 平分 正确的是   .
15.(2020八上·昌黎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24厘米,∠B=∠C ,BC=1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   厘米/秒时,能够在某一时刻使△BPD与△CQP全等.
16.(2020八上·麻城期中)如图,∠A=∠B=90°,AB=60,E,F 分别为线段 AB 和射线 BD 上的一点,若点 E 从点 B 出发向点 A 运动,同时点 F 从点 B 出发向点 D 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 3:7,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 AC 上取一点 G,使△AEG 与△BEF 全等,则 AG 的长为   .
三、解答题
17.(2020八上·门头沟期末)已知:如图,AB = AD.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ADC,然后再加以证明.
18.(2020八上·余干月考)如图,已知△ABD≌△ACE.求证:BE=CD.
19.(2020八上·北京期中)证明题
已知:如图,点A、F、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AF=DC.
求证:BC=EF.
20.(2020八上·洪泽月考)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H=2.求∠F的度数与DH的长
21.(2021八上·丹江口期末)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从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 过点D作 ,且A,C,E三点在一直线上.若测得 米,即可知道AB也为15米.请说明理由.
22.(2020八上·江城月考)如图,AE=CF,AD=CB,DF=BE,求证:△ADF≌△CBE。
23.(2020八上·江城月考)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 DE⊥AB于E,DF⊥AC于点F,且∠BDE=∠CDF。
求证:AD平分∠BAC。

24.(2020八上·济阳月考)如图,D、C、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C=EF,AC⊥BD,EF⊥BD,垂足分别为点C、点F,DF=BC,求证:AB∥DE
25.(2019八上·德阳月考)如图,已知 中, 于 , ,求证: .
26.(2020·龙海模拟)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AD上各有一点P、Q,如果 的周长为2,求 的度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 m,则
5-2<x<5+2
即3<x<7,
∴当x=5时,能与2m、5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可求解.
2.【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当另一边为3时3+3=6不符,
∴另一边必须为6,
∴周长为3+6+6=15.
故答案为:B.
【分析】先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然后分类讨论有两种情况3、3、6和6、6、3,接着通过三角形三边关系看哪个能构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周长.
3.【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BE=22,BF=5,
∴EF=BE-BF=17,
∵△ABC≌△DEF,
∴BC=EF=17,
∴FC=BC-BF=12.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再利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
两个三角形全等,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 .
5.【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 △ABC≌△CDA,∠BAC=∠DCA,
∴BC=DA
∴BC的对应边是DA.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点A的对应点为C,点B的对应点为点D,由此可得到BC的对应边。
6.【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
∴∠AEF=∠CEB=90°,∠ADB=∠ADC=90°,
∴∠EAF+∠B=90°,∠BCE+∠B=90°,
∴∠EAF=∠BCE.
A.在Rt△AEF和Rt△CEB中
∴ ≌ (AAS),故不符合题意;
B.在Rt△AEF和Rt△CEB中
∴ ≌ (ASA),故不符合题意;
C.在Rt△AEF和Rt△CEB中
∴ ≌ (AAS),故不符合题意;
D.在Rt△AEF和Rt△CEB中
由 不能证明 ≌ ,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垂直关系,可以判断△AEF与△CEB有两对对应角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只需要有一对对应边相等就可以。
7.【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邻补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解答】解:①在AE取点F,使EF=BE,
∵AB=AD+2BE=AF+EF+BE,EF=BE,
∴AB=AD+2BE=AF+2BE,
∴AD=AF,
∴AB+AD=AF+EF+BE+AD=2AF+2EF=2(AF+EF)=2AE,
∴AE= (AB+AD),故①符合题意;
②在AB上取点F,使BE=EF,连接CF.
在△ACD与△ACF中,∵AD=AF,∠DAC=∠FAC,AC=AC,
∴△ACD≌△ACF,
∴∠ADC=∠AFC.
∵CE垂直平分BF,
∴CF=CB,
∴∠CFB=∠B.
又∵∠AFC+∠CFB=180°,
∴∠ADC+∠B=180°,
∴∠DAB+∠DCB=360-(∠ADC+∠B)=180°,故②符合题意;
③由②知,△ACD≌△ACF,∴CD=CF,
又∵CF=CB,
∴CD=CB,故③符合题意;
④易证△CEF≌△CEB,
所以S△ACE-S△BCE=S△ACE-S△FCE=S△ACF,
又∵△ACD≌△ACF,
∴S△ACF=S△ADC,
∴S△ACE-S△BCE=S△ADC,故④不符合题意;
即正确的有3个,
故答案为:C.
【分析】①在AE取点F,使EF=BE.利用已知条件AB=AD+2BE,可得AD=AF,进而证出2AE=AB+AD;②在AB上取点F,使BE=EF,连接CF.先由SAS证明△ACD≌△ACF,得出∠ADC=∠AFC;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FB=∠B;然后由邻补角定义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DAB+∠DCB=180°;
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CD=CF,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F=CB,从而CD=CB;④由于△CEF≌△CEB,△ACD≌△A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易证S△ACE-S△BCE=S△ADC.
8.【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点 P 在∠MAN的角平分上,PR⊥AM, PS⊥AN,
∴PR=PS,
∵∠ARP=∠ASP=90°,
∴在Rt△APR和Rt△APS中,

∴△APR≌△APS(HL),
∴AS=AR,故①符合题意;
∵∠ABP +∠ACP = 180°,
∴∠ABP=∠PCS,
又∵PR=PS,∠PRB=∠PSC=90°,
∴△BRP≌△CSP(AAS),故③符合题意;
若∠MAP=∠CPA,则PC∥AB,
则需要AC=PC得出∠PAN=∠CPA,
从而根据∠MAP=∠PAN,
得出∠MAP=∠CPA,
而题中没有条件说明AC=PC,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R=PS,再利用HL证明△APR≌△APS,得到AS=AR,可判断①;再根据∠ABP +∠ACP = 180°,得到∠ABP=∠PCS,再利用AAS证明△BRP≌△CSP可判断③;再说明若要PC∥AB,则需要说明AC=PC,无法达成,从而可判断②.
9.【答案】3<c<7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5﹣2<c<5+2,
即3<c<7.
故答案为:3<c<7.
【分析】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10.【答案】6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DEF,
∴∠A=∠D=70°,∠B=∠E=50°,
∴∠DFC=180°-(∠D+∠E)=180°-120°=60°,
故答案为:60°.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D=70°,∠B=∠E=5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
11.【答案】①②④ ③或①③④ ②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①②④ ③或①③④ ②;
先证前一种:
∵AB=AC,AD=AE,BD=CE,
∴△ABD≌△ACE(SSS);
∴∠B=∠C;
再证第二种:
∵AB=AC,∠B=∠C,BD=CE,
∴△ABD≌△ACE(SAS);
∴AD=AE.
故答案为①②④ ③或①③④ ②;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作答即可。
12.【答案】3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ABC≌△FDE,
∴∠BAC=∠F=105°,
∵∠BAC+∠B+∠C=180°,
∴∠B=180°-105°-45°=30°.
故答案为30.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BAC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即可.
13.【答案】22.5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析】【解答】∵AD为BC边上的高,且AD=BD,
∴∠ABD=∠BAD=45°,
∵AB=BC,
∴∠BAC= =67.5°,
∴∠3=∠BAC-∠BAD=67.5°-45°=22.5°,
故填:22.5°.
【分析】根据AD为BC边上的高,且AD=BD,可得到∠ABD=∠BAD=45°,而AB=BC,可得∠BAC,即可得到∠3.
14.【答案】①、②、④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下图
①∵∠ACB=60°,∴∠ACM=120°
∵CE是∠ACM的角平分线,∴∠ACE=∠ECM=60°
∴∠ACB=∠ACE
∵BC=DC,AC=CE
∴△ABC≌△EDC(SAS),正确;
②∵CF=CG,已知∠BCF=∠DCG=60°,BC=DC
∴△BCF≌△DCG
∴∠FBC=∠GDC
∵∠BFC=∠DFH
∴∠BCF=∠DHF=60°,正确;
③条件不足,无法得出 ,错误;
④∵BE是∠DEC的角平分线,
∴∠DEF=∠CEF
∵∠ECM=∠CBF+∠FEC=60°,∠DCM=∠A+∠ABC=120°
∴∠A+∠ABC=2(∠FBC+∠FEC)=2∠FBC+2∠FEC=2∠FBC+∠DEC
∵∠DEC=∠A
∴∠ABC=2∠FBC
∴BE平分∠ABC,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分析】由题意用边角边可证△ABC≌△EDC,可得AB=DE,∠ABC=∠EDC,由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依次判断可求解.
15.【答案】4或6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设点Q的速度为x,则运动t秒时,CQ=xt,P点的速度为4,则BC=16
∴BP=4t,PPC=(16-4t)
又∵AB=AC=24,点D为AB的中点
∴BD=AB=12
∵∠B=∠C
∴运动t秒时,△BPD与△CQP全等共有两种情况
①当△BPD≌△CQP时,
则有BD=CP,BP=CQ
即12=16-4t,4t=xt
即t=1
∴由4t=xt可知,x=4
②当△BPD≌△CPQ时,
则有BD=CQ,BP=CP
即12=xt,4t=16-4t
∴t=2,x=6
【分析】根据题意,设Q点的运动速度为x,根据其运动情况表示出线段的数量关系,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即可。
16.【答案】18或70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设BE=3t,则BF=7t,因为∠A=∠B=90°,使△AEG与△BEF全等,可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BE=AG,BF=AE时,
∵BF=AE,AB=60,
∴7t=60-3t,
解得:t=6,
∴AG=BE=3t=3×6=18;
情况二:当BE=AE,BF=AG时,
∵BE=AE,AB=60,
∴3t=60-3t,
解得:t=10,
∴AG=BF=7t=7×10=70,
综上所述,AG=18或AG=70.
故答案为:18或70.
【分析】设BE=3t,则BF=7t,因为∠A=∠B=90°,使△AEG与△BEF全等,可分两种情况:①当BE=AG,BF=AE时,②当BE=AE,BF=AG时,据此分别建立方程进行解答即可.
17.【答案】解:若添加条件为:BC=CD,证明如下:
在△ABC和△ADC中
∴△ABC≌△ADC(SSS)(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求解即可。(答案不唯一)
18.【答案】解:∵△ABD≌△ACE,
∴AD=AE,AB=AC,
∴BE=AB-AE=AC-AD=C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求解即可。
19.【答案】证明:∵AB∥DE,
∴∠A=∠D,
∵AF=DC,
∴AC=DF.
∴在△ABC与△DEF中 ,
∴△ABC≌△DEF(SAS),
∴BC=EF.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证明△ABC≌△DEF,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求出答案即可。
20.【答案】解:在△ABC中,∵∠A=85°,∠B=60°,
∴∠ACB=180°-∠A-∠B=180°-85°-60°=35°,
∵△DEF≌△ABC,
∴∠F=∠ACB=35°,DE=AB=8,
∵EH=2,
∴DH=DE―EH=8-2=6.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算出∠ACB的度数,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得出 ∠F=∠ACB=35°,DE=AB=8, 进而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算出答案.
21.【答案】解: , ,

在 和 中, , ≌ ,

故测得 米,即可知道AB也为15米.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角边角”证明 和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
22.【答案】证明:∵AE=CF,
∴AE-EF=CF- EF,
∴AF=CE
在△ADF和△CBE中
∴△ADF≌△CBE(SS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AE=CF,即可得到AF=CE,继而根据题意,证明由SSS证明△ADF≌△CBE即可。
23.【答案】证明:∵D是BC的中点,
∴BD=CD,
∵DE⊥AB,DF⊥AC,
∴∠BED=∠CFD=90°,
又∵∠BDE=∠CDF ,
∴△BDE≌△CDF(AAS),
∴DE= DF,
∴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
∴AD平分∠BAC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中点的性质,首先证明 △BDE≌△CDF ,继而由角平分线的逆定理证明得到答案即可。
24.【答案】解: AC⊥BD,EF⊥BD,

在 和 中,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BC≌△EDF,继而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得到答案即可。
25.【答案】解:如图,在线段CD上截取DE=BD,
∵AD=AD,∠ADB=∠ADE,BD=DE
∴△ADB≌△ADE(SAS)
∴AE=AB,∠ABC=∠AED,
∴AB+BD=AE+DE,
∵AB+BD=CD,
∴CD=AE+DE,
∵CD=CE+DE,
∴AE=CE
∴∠C=∠CAE,
∴∠AED=∠C+∠CAE=2∠C,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在线段CD上截取DE=BD,由“SAS”可证△ADB≌△ADE,可得AE=AB,∠ABC=∠AED,由线段和差关系可证AE=CE,即可得结论.
26.【答案】解:如图所示,
△APQ的周长为2,即AP+AQ+PQ=2①,
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即AQ+QD=1,AP+PB=1,
∴AP+AQ+QD+PB=2②,
①-②得,PQ-QD-PB=0,
∴PQ=PB+QD.
延长AB至M,使BM=DQ.连接CM,△CBM≌△CDQ(SAS),
∴∠BCM=∠DCQ,CM=CQ,
∵∠DCQ+∠QCB=90°,
∴∠BCM+∠QCB=90°,即∠QCM=90°,
PM=PB+BM=PB+DQ=PQ.
在△CPQ与△CPM中,
CP=CP,PQ=PM,CQ=CM,
∴△CPQ≌△CPM(SSS),
∴∠PCQ=∠PCM= ∠QCM=45°.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首先从△APQ的周长入手求出PQ=DQ+BP,然后将△CDQ逆时针旋转90°,使得CD、CB重合,然后利用全等来解.
1 / 1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云县期末)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2m、5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
A.2m B.3m C.5m D.7m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 m,则
5-2<x<5+2
即3<x<7,
∴当x=5时,能与2m、5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可求解.
2.(2021八上·安定期末)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6,则周长为(  )
A.12 B.15 C.12或15 D.无法确定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当另一边为3时3+3=6不符,
∴另一边必须为6,
∴周长为3+6+6=15.
故答案为:B.
【分析】先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然后分类讨论有两种情况3、3、6和6、6、3,接着通过三角形三边关系看哪个能构成三角形,进而求出周长.
3.(2020八上·让胡路期末)如图,若△ABC≌△DEF,BE=22,BF=5,则FC的长度是(  )
A.10 B.12 C.8 D.16
【答案】B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BE=22,BF=5,
∴EF=BE-BF=17,
∵△ABC≌△DEF,
∴BC=EF=17,
∴FC=BC-BF=12.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全等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再利用线段的和差计算即可。
4.(2021八上·武昌期末)如图所示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由图中条件可知,
A. B.
C. D. 或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
两个三角形全等,
.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 .
5.(2021八上·桂林期末)如图,△ABC≌△CDA,∠BAC=∠DCA,则BC 的对应边是 (  )
A.CD B.CA C.DA D.AB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 △ABC≌△CDA,∠BAC=∠DCA,
∴BC=DA
∴BC的对应边是DA.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点A的对应点为C,点B的对应点为点D,由此可得到BC的对应边。
6.(2020八上·房山期末)如图,在 中, 于 , 于 , 与 交于点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 ≌ .下列添加的条件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
∴∠AEF=∠CEB=90°,∠ADB=∠ADC=90°,
∴∠EAF+∠B=90°,∠BCE+∠B=90°,
∴∠EAF=∠BCE.
A.在Rt△AEF和Rt△CEB中
∴ ≌ (AAS),故不符合题意;
B.在Rt△AEF和Rt△CEB中
∴ ≌ (ASA),故不符合题意;
C.在Rt△AEF和Rt△CEB中
∴ ≌ (AAS),故不符合题意;
D.在Rt△AEF和Rt△CEB中
由 不能证明 ≌ ,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垂直关系,可以判断△AEF与△CEB有两对对应角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只需要有一对对应边相等就可以。
7.(2020七下·长沙期末)如图,已知AC平分∠DAB,CE⊥AB于E,AB=AD+2BE,则下列结论:①AB+AD=2AE;②∠DAB+∠DCB=180°;③CD=CB;④S△ACE﹣2S△BCE=S△ADC;其中符合题意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邻补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
【解析】【解答】解:①在AE取点F,使EF=BE,
∵AB=AD+2BE=AF+EF+BE,EF=BE,
∴AB=AD+2BE=AF+2BE,
∴AD=AF,
∴AB+AD=AF+EF+BE+AD=2AF+2EF=2(AF+EF)=2AE,
∴AE= (AB+AD),故①符合题意;
②在AB上取点F,使BE=EF,连接CF.
在△ACD与△ACF中,∵AD=AF,∠DAC=∠FAC,AC=AC,
∴△ACD≌△ACF,
∴∠ADC=∠AFC.
∵CE垂直平分BF,
∴CF=CB,
∴∠CFB=∠B.
又∵∠AFC+∠CFB=180°,
∴∠ADC+∠B=180°,
∴∠DAB+∠DCB=360-(∠ADC+∠B)=180°,故②符合题意;
③由②知,△ACD≌△ACF,∴CD=CF,
又∵CF=CB,
∴CD=CB,故③符合题意;
④易证△CEF≌△CEB,
所以S△ACE-S△BCE=S△ACE-S△FCE=S△ACF,
又∵△ACD≌△ACF,
∴S△ACF=S△ADC,
∴S△ACE-S△BCE=S△ADC,故④不符合题意;
即正确的有3个,
故答案为:C.
【分析】①在AE取点F,使EF=BE.利用已知条件AB=AD+2BE,可得AD=AF,进而证出2AE=AB+AD;②在AB上取点F,使BE=EF,连接CF.先由SAS证明△ACD≌△ACF,得出∠ADC=∠AFC;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FB=∠B;然后由邻补角定义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DAB+∠DCB=180°;
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CD=CF,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F=CB,从而CD=CB;④由于△CEF≌△CEB,△ACD≌△A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易证S△ACE-S△BCE=S△ADC.
8.(2020七下·宁德期末)如图,点P在∠MAN的角平分线上,点B,C分别在AM,AN上,作PR⊥AM,PS⊥AN,垂足分别是R,S.若∠ABP+∠ACP=180°,则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PC∥AB;③△BRP≌△CSP.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点 P 在∠MAN的角平分上,PR⊥AM, PS⊥AN,
∴PR=PS,
∵∠ARP=∠ASP=90°,
∴在Rt△APR和Rt△APS中,

∴△APR≌△APS(HL),
∴AS=AR,故①符合题意;
∵∠ABP +∠ACP = 180°,
∴∠ABP=∠PCS,
又∵PR=PS,∠PRB=∠PSC=90°,
∴△BRP≌△CSP(AAS),故③符合题意;
若∠MAP=∠CPA,则PC∥AB,
则需要AC=PC得出∠PAN=∠CPA,
从而根据∠MAP=∠PAN,
得出∠MAP=∠CPA,
而题中没有条件说明AC=PC,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R=PS,再利用HL证明△APR≌△APS,得到AS=AR,可判断①;再根据∠ABP +∠ACP = 180°,得到∠ABP=∠PCS,再利用AAS证明△BRP≌△CSP可判断③;再说明若要PC∥AB,则需要说明AC=PC,无法达成,从而可判断②.
二、填空题
9.(2021八上·鞍山期末)已知△ABC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3<c<7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得
5﹣2<c<5+2,
即3<c<7.
故答案为:3<c<7.
【分析】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10.(2021八上·崆峒期末)如图, , , ,则    .
【答案】6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ABC≌△DEF,
∴∠A=∠D=70°,∠B=∠E=50°,
∴∠DFC=180°-(∠D+∠E)=180°-120°=60°,
故答案为:60°.
【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A=∠D=70°,∠B=∠E=5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
11.(2020八上·上海期中)如图,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四个判断:①AB=AC;②AD=AE;③∠B=∠C;④BD=CE,请以其中三个判断为条件,另一个为结果,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用序号 形式写出).
【答案】①②④ ③或①③④ ②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由①②④ ③或①③④ ②;
先证前一种:
∵AB=AC,AD=AE,BD=CE,
∴△ABD≌△ACE(SSS);
∴∠B=∠C;
再证第二种:
∵AB=AC,∠B=∠C,BD=CE,
∴△ABD≌△ACE(SAS);
∴AD=AE.
故答案为①②④ ③或①③④ ②;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作答即可。
12.(2021八上·北流期末)如图,已知 ,若 , ,则    度.
【答案】30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ABC≌△FDE,
∴∠BAC=∠F=105°,
∵∠BAC+∠B+∠C=180°,
∴∠B=180°-105°-45°=30°.
故答案为30.
【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得出∠BAC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即可.
13.(2020八上·滦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B=BC,BE平分∠ABC,AD为BC边上的高,且AD=BD.则∠3=   °.
【答案】22.5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析】【解答】∵AD为BC边上的高,且AD=BD,
∴∠ABD=∠BAD=45°,
∵AB=BC,
∴∠BAC= =67.5°,
∴∠3=∠BAC-∠BAD=67.5°-45°=22.5°,
故填:22.5°.
【分析】根据AD为BC边上的高,且AD=BD,可得到∠ABD=∠BAD=45°,而AB=BC,可得∠BAC,即可得到∠3.
14.(2020八上·渝北月考)如图,在 中, , 为 边 上一点, , 平分 的外角,且 .连接 交 于 为边 上一点,满足 ,连接 交 于H.以下结论:① ;② ;③ ;④若 平分 ,则 平分 正确的是   .
【答案】①、②、④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下图
①∵∠ACB=60°,∴∠ACM=120°
∵CE是∠ACM的角平分线,∴∠ACE=∠ECM=60°
∴∠ACB=∠ACE
∵BC=DC,AC=CE
∴△ABC≌△EDC(SAS),正确;
②∵CF=CG,已知∠BCF=∠DCG=60°,BC=DC
∴△BCF≌△DCG
∴∠FBC=∠GDC
∵∠BFC=∠DFH
∴∠BCF=∠DHF=60°,正确;
③条件不足,无法得出 ,错误;
④∵BE是∠DEC的角平分线,
∴∠DEF=∠CEF
∵∠ECM=∠CBF+∠FEC=60°,∠DCM=∠A+∠ABC=120°
∴∠A+∠ABC=2(∠FBC+∠FEC)=2∠FBC+2∠FEC=2∠FBC+∠DEC
∵∠DEC=∠A
∴∠ABC=2∠FBC
∴BE平分∠ABC,正确;
故答案为:①②④.
【分析】由题意用边角边可证△ABC≌△EDC,可得AB=DE,∠ABC=∠EDC,由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依次判断可求解.
15.(2020八上·昌黎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24厘米,∠B=∠C ,BC=1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BC上以4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   厘米/秒时,能够在某一时刻使△BPD与△CQP全等.
【答案】4或6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设点Q的速度为x,则运动t秒时,CQ=xt,P点的速度为4,则BC=16
∴BP=4t,PPC=(16-4t)
又∵AB=AC=24,点D为AB的中点
∴BD=AB=12
∵∠B=∠C
∴运动t秒时,△BPD与△CQP全等共有两种情况
①当△BPD≌△CQP时,
则有BD=CP,BP=CQ
即12=16-4t,4t=xt
即t=1
∴由4t=xt可知,x=4
②当△BPD≌△CPQ时,
则有BD=CQ,BP=CP
即12=xt,4t=16-4t
∴t=2,x=6
【分析】根据题意,设Q点的运动速度为x,根据其运动情况表示出线段的数量关系,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计算得到答案即可。
16.(2020八上·麻城期中)如图,∠A=∠B=90°,AB=60,E,F 分别为线段 AB 和射线 BD 上的一点,若点 E 从点 B 出发向点 A 运动,同时点 F 从点 B 出发向点 D 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 3:7,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 AC 上取一点 G,使△AEG 与△BEF 全等,则 AG 的长为   .
【答案】18或70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解答】解:设BE=3t,则BF=7t,因为∠A=∠B=90°,使△AEG与△BEF全等,可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BE=AG,BF=AE时,
∵BF=AE,AB=60,
∴7t=60-3t,
解得:t=6,
∴AG=BE=3t=3×6=18;
情况二:当BE=AE,BF=AG时,
∵BE=AE,AB=60,
∴3t=60-3t,
解得:t=10,
∴AG=BF=7t=7×10=70,
综上所述,AG=18或AG=70.
故答案为:18或70.
【分析】设BE=3t,则BF=7t,因为∠A=∠B=90°,使△AEG与△BEF全等,可分两种情况:①当BE=AG,BF=AE时,②当BE=AE,BF=AG时,据此分别建立方程进行解答即可.
三、解答题
17.(2020八上·门头沟期末)已知:如图,AB = AD.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ADC,然后再加以证明.
【答案】解:若添加条件为:BC=CD,证明如下:
在△ABC和△ADC中
∴△ABC≌△ADC(SSS)(答案不唯一).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求解即可。(答案不唯一)
18.(2020八上·余干月考)如图,已知△ABD≌△ACE.求证:BE=CD.
【答案】解:∵△ABD≌△ACE,
∴AD=AE,AB=AC,
∴BE=AB-AE=AC-AD=C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求解即可。
19.(2020八上·北京期中)证明题
已知:如图,点A、F、C、D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B=DE,AF=DC.
求证:BC=EF.
【答案】证明:∵AB∥DE,
∴∠A=∠D,
∵AF=DC,
∴AC=DF.
∴在△ABC与△DEF中 ,
∴△ABC≌△DEF(SAS),
∴BC=EF.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证明△ABC≌△DEF,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求出答案即可。
20.(2020八上·洪泽月考)如图,已知△ABC≌△DEF,∠A=85°,∠B=60°,AB=8,EH=2.求∠F的度数与DH的长
【答案】解:在△ABC中,∵∠A=85°,∠B=60°,
∴∠ACB=180°-∠A-∠B=180°-85°-60°=35°,
∵△DEF≌△ABC,
∴∠F=∠ACB=35°,DE=AB=8,
∵EH=2,
∴DH=DE―EH=8-2=6.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算出∠ACB的度数,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得出 ∠F=∠ACB=35°,DE=AB=8, 进而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算出答案.
21.(2021八上·丹江口期末)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从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 过点D作 ,且A,C,E三点在一直线上.若测得 米,即可知道AB也为15米.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 , ,

在 和 中, , ≌ ,

故测得 米,即可知道AB也为15米.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分析】利用“角边角”证明 和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
22.(2020八上·江城月考)如图,AE=CF,AD=CB,DF=BE,求证:△ADF≌△CBE。
【答案】证明:∵AE=CF,
∴AE-EF=CF- EF,
∴AF=CE
在△ADF和△CBE中
∴△ADF≌△CBE(SSS)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AE=CF,即可得到AF=CE,继而根据题意,证明由SSS证明△ADF≌△CBE即可。
23.(2020八上·江城月考)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 DE⊥AB于E,DF⊥AC于点F,且∠BDE=∠CDF。
求证:AD平分∠BAC。

【答案】证明:∵D是BC的中点,
∴BD=CD,
∵DE⊥AB,DF⊥AC,
∴∠BED=∠CFD=90°,
又∵∠BDE=∠CDF ,
∴△BDE≌△CDF(AAS),
∴DE= DF,
∴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
∴AD平分∠BAC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中点的性质,首先证明 △BDE≌△CDF ,继而由角平分线的逆定理证明得到答案即可。
24.(2020八上·济阳月考)如图,D、C、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C=EF,AC⊥BD,EF⊥BD,垂足分别为点C、点F,DF=BC,求证:AB∥DE
【答案】解: AC⊥BD,EF⊥BD,

在 和 中,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BC≌△EDF,继而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得到答案即可。
25.(2019八上·德阳月考)如图,已知 中, 于 , ,求证: .
【答案】解:如图,在线段CD上截取DE=BD,
∵AD=AD,∠ADB=∠ADE,BD=DE
∴△ADB≌△ADE(SAS)
∴AE=AB,∠ABC=∠AED,
∴AB+BD=AE+DE,
∵AB+BD=CD,
∴CD=AE+DE,
∵CD=CE+DE,
∴AE=CE
∴∠C=∠CAE,
∴∠AED=∠C+∠CAE=2∠C,
∴ .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解析】【分析】在线段CD上截取DE=BD,由“SAS”可证△ADB≌△ADE,可得AE=AB,∠ABC=∠AED,由线段和差关系可证AE=CE,即可得结论.
26.(2020·龙海模拟)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AD上各有一点P、Q,如果 的周长为2,求 的度数.
【答案】解:如图所示,
△APQ的周长为2,即AP+AQ+PQ=2①,
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即AQ+QD=1,AP+PB=1,
∴AP+AQ+QD+PB=2②,
①-②得,PQ-QD-PB=0,
∴PQ=PB+QD.
延长AB至M,使BM=DQ.连接CM,△CBM≌△CDQ(SAS),
∴∠BCM=∠DCQ,CM=CQ,
∵∠DCQ+∠QCB=90°,
∴∠BCM+∠QCB=90°,即∠QCM=90°,
PM=PB+BM=PB+DQ=PQ.
在△CPQ与△CPM中,
CP=CP,PQ=PM,CQ=CM,
∴△CPQ≌△CPM(SSS),
∴∠PCQ=∠PCM= ∠QCM=45°.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首先从△APQ的周长入手求出PQ=DQ+BP,然后将△CDQ逆时针旋转90°,使得CD、CB重合,然后利用全等来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