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语 文
教与学学导练
七年级 · 上册 · 配部编版
第六单元
19 皇帝的新装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读
02
名师导练
03
课外技法专练
04
名师导学
一、语文要素
夸张和想象的作用:
(1)夸张: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作用:①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情感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②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一课一法
运用想象和夸张来塑造人物:
(1)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构思,虚构了曲折的故事情节,通过这些情节,揭露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虚伪、愚蠢的本质。
(2)课文通过夸张人物形象,使故事放出不平凡的神奇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增强作品的讽刺力量和艺术感染力。
(3)作者夸张地描写皇帝对新装的钟爱。寥寥几笔概括性的夸张描写,就把这位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爱慕虚荣而又愚蠢可笑的皇帝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三、技法点睛
1.简析讽刺手法的运用:
(1)在描写和叙述中的讽刺: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不仅生动刻画人物可笑的言行和精神,还对情节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如老大臣查看织布进度,写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的神态描写、“难道我是愚蠢的吗”的心理描写和最后称赞布料“真是美妙极了”的语言描写,生动讽刺了廷臣愚蠢虚伪、狡猾可笑的形象特点。
(2)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讽刺:想象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有生活的真实感;而夸张是借助于想象完成的,它可以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物的本质,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3)运用对比的讽刺:通过对待同一人或同一事的不同的言行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如文章结尾以小孩子的率直纯真与众人的虚伪愚蠢作对比,达到讽刺的目的。
2.简析线索的运用:
(1)线索:线索是贯穿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在文章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一般就是文章的线索。阅读课文时,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发展的关键。在这篇课文中,贯穿全文的主要线索是不存在的“新装”。它既是骗子行骗的依托,也是各段情节展开的凭借,是“欺骗”的象征。
(2)答题格式:文章以……为线索,先后叙述了……情节,将线索贯穿于故事叙述的全过程,使得文章脉络清晰,结构明确。
名师导读
一、背景解读
1.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一共写了168篇。代表作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2.写作背景
本文是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于1837年的童话作品。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课文以“皇帝的新装”为线索,通过一个昏庸无能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了皇帝及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
的贫困生活。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将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成《皇帝的新装》,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为,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病态的社会。
引子:皇帝爱新装—皇帝的怪癖——刻画皇帝穷奢极欲的特点
开端:骗子做新装—皇帝受骗——刻画皇帝①___________的特点
和骗子②____________的特点
高潮:游行穿新装—众人传骗——讽刺君臣丑态百出、愚蠢无知
发展:君臣看新装—大臣助骗——刻画大臣们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的特点
荒唐昏庸
狡诈贪婪
结局:小孩揭新装—小孩揭骗——表现揭露丑恶、赞美
⑤__________的主题思想
自欺欺人
虚伪愚蠢
纯真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
公园——除非是为了去xuàn yào( )一下他的新衣服。
(2)任何不chèn zhí( )的或者yú chǔn( )得bù
kě jiù yào( )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3)于是他付了许多xiàn kuǎn( )给这两个骗子。
(4)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
比较tuǒ dànɡ( )。
炫耀
称职
愚蠢
不可救药
现款
妥当
(5)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lǐ zhì
( )。
(6)我将要chénɡ bào( )皇上。
(7)这位官员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qīn chāi( )大臣好。
(8)这也真够huá jī( ),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9)他选了一群特别quān dìng( )的随员——其中
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
(10)然后他就到那两个jiǎo huá( )的骗子所在的地
方去。
(11)bì xià( )请看:多么美的花纹!
理智
滑稽
钦差
圈定
狡猾
陛下
呈报
(12)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ɡ wén
( )了。
(13)每人都suí shēnɡ fù hè( )着。
(14)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jué shì( )的tóu xián
( )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xūn zhānɡ
( )。
(15)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páo zi( )!这是外衣!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爵士
头衔
勋章
袍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我曾经满身伤痕,我曾经漂泊四方。这不是我的苍凉,而是
我的勋章。当有一天有人问起我的过去,我会骄傲,不为
那些已结痂的伤痕,只为那时候我曾用力追逐我的梦想。
B.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C. 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他早起晚睡,刻苦学习的干劲真是
骇人听闻。
D. 他曾多次下定决心戒酒,但还是敌不过酒精的诱惑,为此
他深深自责,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
C
【解析】C“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用于此处属于褒贬不当。
··
··
····
····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古村落居民的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现
代人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删去“使”)
B. 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增
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把“增强了安全意
识”和“学会了计算方法”互换位置)
C. 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
观的关键。(把“关键”改为“基础”)
D. 针对当前学术界急功近利甚至违背科学道德、弄虚作假事
件屡有发生,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独立机构负责调查处理。
(在“发生”后加上“的现状”)
C
【解析】C 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
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
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
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
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
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
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
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1)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短语组合成抒发乡愁的对偶句。
东西南北 花前顿起故园情 春夏秋冬 月下常思乡野路
人生羁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子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住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记忆才能留住乡愁。
东西南北
月下常思乡野路
春夏秋冬
花前顿起故园情
新题速递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
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_______是没有魅力的,_______是有
缺陷、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
_______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 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
的叫“气质”的东西。
A. 也许 甚至 当然 B. 也许 甚至 虽然
C. 因为 所以 即使 D. 因为 所以 虽然
B
5.【解析】B 先从最后一句入手,“却”字提示我们,前后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最后一空应选“虽然”,排除A、C项。再把“因为……所以……”代入前两空,句子逻辑明显不通。代入B项检查,“也许……甚至”构成递进关系。故选B。
课内精读
①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②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是轻松愉快的,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到来。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③“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现款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④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儿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一直搞到深夜。
⑤“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他相信他自己是无须害怕的。虽然如此,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别的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⑥“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⑦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
⑧“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⑨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儿,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⑩“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您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吗 ”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于是他们就把这些色彩和稀有的花纹描述了一番,还加上了些名词。老大臣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事实上他也就这样做了。
· ·
6.选文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课文,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
这是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层的原因:人们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傻瓜,因此假装看见了新衣。
深层的原因: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皇帝对新衣服的癖好,塑造了皇帝穷奢极欲、荒唐可笑的形象,交代了下文皇帝上当受骗的原因,使得故事更加合情合理。
8.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
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
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从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故事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
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
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从加点词语的
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老大臣故意装出仔细看的样子,是想借此掩盖自己内心的紧张和恐惧,生动地刻画了老大臣虚伪可笑的形象特点,辛辣讽刺了他自欺欺人的特点。
9.联系课文,故事的结局由一个小孩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跟着
说真话,而统治者仍装模作样地把游行进行到底,作者这样写,有
什么用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孩子”寄托着作者改变现实、揭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也有勇气说真话,而统治者却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更加讽刺了统治者的可笑腐朽、荒唐昏庸。
课外技法专练
——提炼线索,梳理情节
没有发芽的种子(17分)
邱海泉
①散步的时候,心情总是松弛着,洒脱如脱线的风筝,任由世界上的一切像毫无意义的微风似的从眼前滑过。而从前所有的不快早都遥远得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时不时,眼前一亮,也说不定有什么东西让人心头一动。比方说一只小狗十分顽皮地向你撒娇吠叫,比方说一滴挂在枝头上的晶莹剔透的小露珠向你暗送的秋波……那天,我却被一大片开得如火如荼的喇叭花吸引住了。
②我不知何时已经信马由缰地走到郊外了。 在一个农家的门口,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花是喇叭花,开得那个热闹……但我之所以如此迷恋它的原因,不全是因为那小精灵冰清玉洁的可爱姿容,而是因为我在这里与我的故人旧友不期而遇了。
③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村童毛孩。一天早上跟父亲下地锄草,就在一个土壕里看见了那片开得正艳正好的花儿。我禁不住诱惑,跑下壕去,蹲在地边,用手摩挲起花儿,半天不想起来。父亲却早在我身后喊了起来:“别踩坏花儿,那是你大伯家种的二丑。”我这才知道这一地可爱的花儿原来是一味中药材。
·
④那一霎,伫立在那儿,我眼里看的是盛开的花儿,心里纷飞的却是尘封的往事。久久地流连盘旋在那儿,我突然看见二丑花成熟后洒落在地上的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心里想,待到来年开春,我要把它种到阳台上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形影不离地厮守在一起了。
⑤在我的期盼和浇灌中,喇叭花的幼苗一天天长高了。它的枝蔓那么快就爬满了阳台,真令人惊讶!它的花不只开满了我的花园和阳台,而且也弥漫浸透了我生命的空间——我一有空就站在花蔓下,一任那落英像春雨一样洒在我的头上。邻居们也都来欣赏参观我的花儿,而且连连称赞说:“真好看真好看哟。”有个朋友还拿起照相机拍了照片,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
⑥一天,女儿突然从抽屉里翻出一个小信封说:“这里面是什么,没用的话我扔了?”我一看,说:“那是没种完的喇叭花种子,放下,扔什么。”她说:“今年已经有新种子了,还要它干什么……尽碍事儿,我扔了。”说着顺手丢进了垃圾篓。
⑦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⑧看着那些被丢弃的花种子,我不断地质问自己:为什么那么粗心?是我,把那几粒可怜的种子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刻错过了!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它们永远永远地埋没在抽屉和黑暗里了。此后好多天,一到阳台
·
上,看见那些开得天真烂漫的小花,我心里总是不由自主地弥漫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想起了许许多多幼时的夙愿,也想起了一个个已经被我淡忘了多年的理想……我不知道人世间又有多少个美丽的梦想,就像那几粒还没来得及发芽开放的喇叭花种子,被永远地湮没无声了呢。
(选自《黄山日报》,有删改)
1.文章以喇叭花为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试着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被喇叭花吸引;②“我”回忆儿时见到喇叭花开放时的情景;③“我”捡拾喇叭花种子;④“我”在阳台上栽种喇叭花;⑤女儿丢弃“我”遗忘的喇叭花种子。
2.从加点字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我就呆在了那一片开满鲜花的墙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突然随着那花种子的下落揪了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呆”字是神态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喇叭花的惊讶和痴迷。
“揪”字是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女儿丢弃喇叭花种子的心痛之情。
·
·
3.文章以“没有发芽的种子”为标题有哪些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指没有种完、遗忘在抽屉里的喇叭花种子;②指幼时的夙愿和淡忘了多年的理想。
4.文章最后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给你怎样的感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自责(内疚)和淡淡的忧伤的感情。感悟: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梦想),要珍惜时间,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