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语 文
教与学学导练
七年级 · 上册 · 配部编版
第六单元
20 天上的街市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读
02
名师导练
03
课外技法专练
04
名师导学
一、语文要素
联想和想象:
(1)联想:由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2)想象: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而想象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
二、一课一法
《天上的街市》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天上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
(1)联想:诗歌第一节,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联想到明星;接着诗人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想象:诗歌后三节,诗人凭想象构建出一个美丽的天上街市,又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描画出幸福生活的场景。
名师导读
一、背景解读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解放后,担起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
2.写作背景
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的怒潮已经消退,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一种“幻灭的悲哀”,由此产生苦闷、徘徊的情绪,但他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就在这一时期,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诗人在这首诗中恰当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好的天上的世界,寄托自己对光明、理想的憧憬,从而含蓄地表达改造现实的愿望。
联想:从街灯想到①__________,由②__________想到
③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美丽的街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物品——④____________(美好)
人物——⑤____________(安定)
生活——⑥____________(和谐)
明星
明星
天上的街灯
珍奇
牛郎织女
闲游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想那piāo miǎo( )的空中……
(2)街市上chén liè( )的一些物品……
(3)我想他们此刻,/dìnɡ rán( )在天街xián yóu
( )。
缥缈
陈列
定然
闲游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自雨中远远望去,但见草木黄绿相间,山色空蒙缥缈,真是美
不胜收。
B.这里怪石陈列,奇松遍布、小巧灵秀,或成双成对,牵手并肩,
迎风而立;或层层叠叠,千娇百媚,形态万千。
C.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在南极成功架设了天
文望远镜。
D.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
敲警钟。
B
【解析】B 陈列:把物品摆放出来给人看。适用对象错误。
··
· ·
····
····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
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句末加“的豪情”)
B.古蔺通过加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力度和起点的方式,实现
了旅游业的跨越发展。(把“实现”改为“推动”)
C.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
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删去“非常”)
D.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的
原因,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删去“的原因”)
B
【解析】B “加大”不能和“起点”搭配,可删去“和起点的方式”。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
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
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
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
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
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成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或:成语和文化关系密切)。
【材料三】 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
迪。试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例句的形式,仿写一
句话。
锲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耻下问 众志成城
例句: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
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
坚忍执着
我们求学道路上的发动机
新题速递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________;文学如茶,越品越如________;
文学如酒,越品越感________。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
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雅致;少了一份
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醇厚 幽香 清冽 B.清冽 醇厚 幽香
C.醇厚 清冽 幽香 D.清冽 幽香 醇厚
D
【解析】D 横线处所填内容要能够准确地形容前面的描写对象:清冽对应“泉”,幽香对应“茶”,醇厚对应“酒”。故选D。
课内精读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6.本诗有三处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试着简述出来。(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一词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强调、肯定的作用,表现了诗人坚信天上街市的美好,反映了他对理想的执着。
①由人间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②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天上街市的街灯;③由流星联想到牛郎织女的灯笼。
8.诗人写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二节诗中,诗人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
要这样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着力描写牛郎织女幸福安定的生活,营造安定愉悦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改造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天上的街市是美丽、富庶和繁华的。表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并以此反衬人间社会的黑暗,表达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课外技法专练
——由物及理的联想
荒漠中的苇(17分)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蒙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人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五彩城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
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一叶弱小的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生命的新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时挖出的低洼地,仅仅存留了一点点雨水,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正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了。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
有什么用意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出“苇”的生长环境之恶劣,为下文写荒漠中的“苇”给人带来的惊喜(或:写“苇”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铺垫,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从加点词语的
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生命的新生。或像耄耋老
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从修辞手法的角
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漾”一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望无际的芦苇在风中悠悠起舞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苇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初生小女的头发”和“老者的胡须”来描写芦苇的稀疏、不成气势、但仍顽强生长的特点。
·
·
3.作者写苇,主要突出苇的什么特点?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写苇,主要突出苇顽强的生命力和身处逆境仍积极向上的特点。作者由此联想到了具有和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力的人。
4.本文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
达的情感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