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语 文
教与学学导练
七年级 · 上册 · 配部编版
名著阅读跟踪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
目录
名著导读
01
真题演练
02
03
模拟训练
比较阅读训练
04
名著导读
一、思维导图
唐僧取经路线图
1.提炼线索
以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次磨难的过程为主线。
2.作品结构(一百回)
第一部分(1~7回):主要写了石猴出世、拜师、大闹天宫,然后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经历。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第二部分(8~12回):主要写了玄奘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如来说法—唐三藏的身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观音指示取经)。
第三部分(13~100回):主要写唐玄奘西天取经,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坐骑,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二、提纲挈领
3.作品主题
《西游记》记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反抗传统、神通广大的英雄形象, 歌颂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辛辣地嘲讽了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天宫玉帝及诸神,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三、主要情节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灵台山遇仙 猴王为求长生不老,在樵夫的指点下,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找须菩提祖师学艺。祖师给他取名,姓孙,名悟空,把七十二变的口诀和筋斗云的口诀传授给了悟空。后来悟空因在师兄弟们面前表演七十二变,惊动了祖师,被须菩提祖师赶回花果山。
龙宫借宝 悟空学艺归来,花果山水帘洞已被以混世魔王为首的妖魔霸占了。悟空只几拳就把混世魔王打得动弹不得了,众猴们又重新回到了水帘洞。悟空带着猴子们在花果山上玩耍、练武。他试过很多兵器,可总是觉得不合适,后来到东海龙宫找老龙王强行借了定底神珍铁,上面写有“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大闹天宫 孙悟空不满玉帝给的官衔,当他发现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没宴请他时,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理,他定住七衣仙女,调弄赤脚大仙,喝尽玉液琼浆,吃完八珍百味,嚼尽九转金丹,之后逃回花果山。
大战二郎神 悟空大闹蟠桃盛会和偷吃金丹后,四大天王奉命围困花果山。观音菩萨保举玉皇大帝外甥——二郎神参与捉拿。二郎神本领高强,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悟空多次变化都被二郎神识破。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备,用金钢琢将悟空打晕,梅山六兄弟一拥而上,这才将悟空擒获。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被压五行山 五百年 斩妖台上,玉帝要将悟空斩首,怎奈悟空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变得刀枪不入,天王下令用火烧雷劈,却还是无济于事。太上老君将悟空押至八卦炉中,想用三昧真火将悟空烧死,谁知,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悟空非但没有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他冲出八卦炉,再次把整个天庭搅得一塌糊涂。玉帝只好向如来佛祖求救。如来提出,只要悟空能翻出自己的手掌心,就叫玉帝将天宫让给悟空。孙悟空大喜过望,使出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却只跳到如来佛祖的手指处。悟空汗颜,欲逃之夭夭,如来翻下手掌,施展法术,佛祖手掌变成五行山,悟空被压在山下五百年。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拜师取经 五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派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经。唐僧在猎人刘伯钦的保护下来到五行山,救出了孙悟空,收为徒弟,又给他起了名字——行者,孙悟空又称孙行者。悟空请唐僧上马,自己挑着行李在前面开路。观音菩萨变为老婆婆送唐僧锦衣、花帽,教唐僧念“紧箍咒”用来制服孙悟空。
黑风山除妖 在蛇盘山鹰愁陡涧,白马被玉龙三太子吞下肚去。观音菩萨降伏小白龙,令其变为白马。在寺院投宿时,老和尚发现唐僧的袈裟是极品,遂起歹心,放火烧了禅房,悟空找广目天王借来避火罩。寺院附近黑风山的妖怪黑熊怪趁火打劫,偷了袈裟,悟空请来了观音菩萨,于是黑熊怪现出了本相,被观音菩萨收留当了守山神。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收服猪八戒 唐僧、悟空离开观音寺,来到高老庄。高老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精霸占。妖精姓猪,上无父母,下无兄弟,黑脸短毛,长嘴大耳,长得很丑,又特别贪吃。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在蟠桃会上调戏了嫦娥仙子而被贬到了人间。高老太公一心想赶走妖精,解救女儿。妖怪有九齿钉钯,还会三十六变,但他不是悟空的对手,终于被悟空带去在唐僧面前磕头喊师父,取法名悟能。唐僧又给他取了别名叫“八戒”。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悟净拜师 唐僧、悟空和八戒来到流沙河,正在看碑文,突然从水中钻出一个妖怪,跳上岸要来抓唐僧,八戒与他打了起来,悟空前往助战。妖怪本是天上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而被贬到流沙河靠吃人度日。八戒两次跳进河里与他大战。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让惠岸拿出葫芦喊一声“悟净”,引“悟净”去拜见唐僧。唐僧正式收他为徒后,又给他取了个别名“沙和尚”。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偷吃人参果 唐僧师徒来到万寿山,山上有座五庄观,观里住着镇元大仙。镇元大仙带着几个徒弟到元始天尊处赴会,交代清风、明月两个徒弟用人参果招待唐僧。夜里,悟空和八戒偷了金击子,来到人参园内,偷摘了人参果。事情败露后,悟空又把人参果树连根拔起。镇元大仙不放过他们,两次把他们师徒抓回万寿山。最后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把净瓶里的甘露水洒在人参果树上,让树恢复了原来的模样,镇元大仙与他们师徒才冰释前嫌。
三打白骨精 悟空向桃林走去化斋。山上的白骨精对唐僧垂涎三尺,于是妖怪一变提着饭菜的农家姑娘,悟空把她打成假尸体扔在地上;妖怪二变寻找丢失女儿的老婆婆,又被悟空识破,打成一具尸体;妖怪三变寻找女儿和老伴的老头,悟空念动咒语,把本处土地、山神请来,让妖精现出原形。后来因八戒挑拨,悟空被唐僧一纸贬书遣回花果山。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宝象国 救公主 唐僧赶走悟空后,师徒三人来到白虎岭黑松林,八戒去化斋。唐僧被黄袍怪的小妖抓进波月洞,并遇见了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抢到波月洞关起来的宝象国公主,唐僧答应帮助公主。八戒听说沙和尚也被抓了,师父被变成老虎关在铁笼里,只好亲自去花果山请回悟空。他们先救出沙和尚,后请玉皇大帝把天上下凡的奎星黄袍怪收上界。悟空念动咒语,让师父恢复了原身。
八戒巡山 唐僧师徒来到平顶山,山中有莲花洞,洞里住着银角大王和金角大王两个妖怪。八戒去巡山时被抓进山洞,唐僧、沙和尚、悟空先后也被抓进山洞。后来悟空逃出山洞,化名“者行孙”和“行者孙”,又向太上老君借来宝葫芦,把银角大王吸进葫芦里去了。金角大王连忙拿了七星剑和芭蕉扇去迎战,也被吸进宝葫芦。悟空来到莲花洞,打死小妖,救出师父和师弟。原来,银角大王和金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两个童子。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乌鸡国 救国王 唐僧师徒离开平顶山,夜宿宝林寺,唐僧梦见乌鸡国国王被妖怪推到御花园的八角琉璃井中,请唐僧叫悟空去除妖,替国王报仇。悟空和八戒来到御花园的芭蕉树下,找到一口井,八戒在井底摸到一具尸首,就驮着爬出了井。悟空找太上老君借了一粒九转还魂丹,给乌鸡国国王灌下,国王果然活过来了。妖怪在文殊菩萨面前现出原形,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收服红孩儿 唐僧师徒辞别乌鸡国国王,在一座山前遇到一个妖怪变成的小孩,小孩被吊在树上,唐僧执意要去救那个小孩,并让悟空背着前进。路上小孩捉弄悟空,吹起旋风,趁机抓起唐僧回枯松涧火云洞。小孩原是牛魔王儿子红孩儿变的,他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牛魔王特地派他镇守号山。悟空请四海龙王降雨浇灭三昧真火,但火势反而更大了。悟空与师弟商量决定请观音菩萨来帮忙,八戒自告奋勇,不料被假观音带往火云洞吊了起来。悟空变成假牛魔王,被请到火云洞,红孩儿用生辰八字难倒假父王,悟空败走,前往南海请观音菩萨用天罡刀和金箍儿收服红孩儿。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车迟国斗法 唐僧师徒遇到几百个和尚被罚,给道士做苦力。半夜里,悟空、八戒和沙和尚在三清观里戏弄了道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三位道士告诉国王悟空三人大闹三清观,而此时许多百姓前来求见国王,恳求国师降雨。悟空提议和三位大仙比赛求雨。悟空请四海龙王降雨三个小时,击败了虎力大仙。唐僧高台坐禅又击败了虎力大仙。虎力大仙和悟空比砍头,结果发现虎力大仙是只黄毛虎。鹿力大仙和悟空比剖腹剜心,结果发现鹿力大仙是只白毛角鹿。羊力大仙和悟空比下油锅,结果发现羊力大仙是只羚羊。
智斗青牛怪 唐僧师徒踏雪赶路,悟空去化斋,八戒故意闯入庙内,偷了背心,被背心套上身变成了绳子,惊动了庙里的魔头。魔头把唐僧、八戒和沙和尚一起抓住。玉皇大帝派来的托塔李天王、哪吒、火德星君、水德星君和十八罗汉,都一一斗输了,最后悟空直奔太上老君的兜率宫,才知道魔头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趁牛童偷吃“七返火丹”睡着时溜到下界。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女儿国奇遇 仲春时节,师徒从子母河乘船到民舍,唐僧、八戒口渴喝了河水,肚子作痛且一点点地鼓了起来,他们已怀胎了。悟空到解阳山破儿洞取落胎泉泉水,却遭到如意真仙的报仇。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红孩儿是他的侄儿。后来,悟空叫来沙和尚,让沙和尚利用他和如意真仙打架的机会,从井里取了一桶泉水,让唐僧、八戒喝了解胎气。在京城“迎阳驿”,西梁女国王派女丞相提亲,招唐僧为国王,王宫举行盛大的午宴后,女王送唐僧师徒出城,不料唐僧被一个从风中闪出的女子掳走了。毒敌山琵琶洞的妖精逼唐僧成亲,这个妖精独斗悟空、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后来在观音菩萨的指点下,悟空到光明宫请昴日星官降伏了女妖。原来女妖是只琵琶大小的蝎子精。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真假孙悟空 西行途中,师徒在树林里遇到一伙强盗,唐僧被吊在树上。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夜宿杨老汉家,又遭到了强盗们的再次袭击,其中有一个是老汉的儿子。悟空又打死了几个强盗,后被唐僧赶走。悟空只好去找观音菩萨评理。后来假悟空打昏了师父,还抢走了行李。沙和尚去南海观音菩萨处找到了真悟空。真假悟空从花果山开始打起,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唐僧都无法认出真假,后来如来佛祖说出了假悟空的本相:一只六耳猕猴。
三调芭蕉扇 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为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悟空前往翠云山,却因家仇被扇到小须弥山。二借芭蕉扇时,悟空化作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却只逼得假扇。悟空假扮牛魔王骗出真扇后,又被化作猪八戒的牛魔王夺回。后在李天王等天兵天将的帮助下取得芭蕉扇扑火。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金光寺寻宝 师徒进城前看到十几个和尚披枷带锁沿路乞讨,他们是祭赛国金光寺的和尚。因寺里下了一场血雨,佛宝舍利丢失,被国王和大臣处罚。悟空抓住鲇鱼精和黑鱼精审问,知道舍利被碧波潭的九头怪偷走了。于是唐僧师徒四人、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一起奋战,打死了龙王,细犬咬掉了九头怪的头,从万圣宫主手中夺回用浑金匣子装着的佛宝舍利。夺回国宝后,国王非常高兴,又听从唐僧的建议,把金光寺改为伏龙寺。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小雷音寺 擒黄眉 师徒四人来到小雷音寺,唐僧、八戒和沙和尚被假冒佛祖的妖王黄眉大王捆了起来,悟空也被合在金钹里。二十八星宿中亢金龙星宿奉玉帝圣旨从金钹中救出悟空。战斗中悟空和众天神全部被妖索捆了起来。半夜里,师徒及天神悄悄逃走,又被妖王用白布褡包全收了进去,只有悟空侥幸脱身。真武祖师派来助战的龟、蛇二将和五大神龙也被白布搭包装了进去。弥勒佛出现了,告诉悟空妖王原是他那儿的一个黄眉童儿,偷了他的几件宝贝,在此装佛成精。悟空扮大熟瓜,弥勒佛扮瓜农,收服了黄眉大王。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孙悟空 当医生 在朱紫国,国王因皇后金圣宫娘娘被住在麒麟山的妖怪赛太岁抢走了,受惊吓得了重病。悟空买药做药丸治好了国王的病,来到麒麟山变作一个叫“有来有去”的小妖头,拿了小妖头腰间的令牌,见到宫内的金圣宫娘娘,让她偷了魔王的三个金铃儿。后悟空被发现逃出宫去。晚上,悟空以假换真再偷金铃儿,让金圣宫娘娘带出宫中。悟空与魔王大战,魔王败下阵来,观音菩萨救了魔王。魔王原是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犼,因牧童疏忽,咬断铁索来到人间。悟空把真金铃儿还给观音菩萨,带着金圣宫娘娘回到了朱紫国。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盘丝洞除妖 唐僧去化斋,在盘丝岭被七位女子捆起来吊在茅屋梁上,从她们的肚脐眼冒出的丝绳把门封了起来。这七位女子是蜘蛛精,在濯垢泉洗澡被八戒欺负了,逃到黄花观师兄处避难,悟空救出了唐僧,火烧盘丝洞。师徒来到黄花观,遭道士在红枣中下毒,师徒中三人当场晕倒,悟空勇斗道士,打死了七个蜘蛛精。黎山老姆指点悟空去紫云山千花洞请毗蓝婆菩萨制服了道士。毗蓝婆菩萨拿出红色药丸让师徒三人吃了,三人都苏醒过来。道士的原形是一条七尺长短的大蜈蚣精。
狮驼岭 斗三魔 孙悟空先变成一只小苍蝇,飞到一个巡山的小妖精的帽子上,了解情况,然后变成一个小妖,谎称自己是新来的巡山总领,拿出巡山金牌“总钻风”,用极其巧妙的办法了解三个妖精的特点,然后根据三大怪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斗争策略,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比丘国 救儿童 在比丘国京城,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一个鹅笼,驿丞告诉唐僧,鹅笼里的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儿童的心肝将被用作药引来治国王的病,唐僧听后眼泪直流。国丈知道做药引的儿童全部被风刮走后,建议用唐僧的心肝做药引。悟空发现国丈是妖怪,便把唐僧变成自己的模样,自己变成唐僧的模样。在比丘王面前,悟空掏出一大堆红心,没有国丈要的黑心,悟空说要掏国丈的黑心做药引,国丈急忙逃跑。悟空追到他住的柳林坡清华庄,与他打斗。此时,南极老人来了,跟悟空解释妖怪是他的一副脚力,趁他下棋时溜走了,本相是白鹿。国丈的女儿原来是一只狐狸。国王吃了南极老人赠送的枣儿,顿觉病愈。最后国王叫城里人各自把小孩领回家,全城百姓感谢唐僧师徒。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三探无底洞 在黑松林前,师徒遇到妖精化作的被强盗捆绑在树上的女子,唐僧、八戒坚决给那女子松绑,带她来到镇海禅林寺,不料她连吃了六个和尚。半夜,悟空变成小和尚敲木鱼念经,识破了妖精,但唐僧被抓走了。山神指点悟空:唐僧被藏在陷空山无底洞。八戒一探打水的老妖,知道唐僧今晚要成亲。悟空二探,变作桃子滚到女妖的肚里,逼女妖放回唐僧。悟空三探,把供着的牌子“尊父李天王之位”拿去向玉皇大帝告状,从而让李天王用缚妖索捆了那妖怪,回天宫复旨。原来,三百年前这妖精——金鼻白毛老鼠精在灵山偷了如来的香花宝烛,本该打死,被饶过一命后拜李天王为父,拜哪吒为兄。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玉华县收徒 深秋时节,师徒来到玉华县城,拜访了国王的宗室玉华王。因悟空、八戒和沙和尚长得像妖魔,吓坏了玉华王。玉华王的三个儿子在暴纱亭与他们进行比武,都被打败,于是玉华王的三个儿子拜他们为师。拜师仪式上,他们三人叫铁匠照自己所用的兵器各打了一件,不料却被黄狮精偷回豹头山虎口洞,悟空、八戒和沙和尚分别扮作“古怪刁钻”“刁钻古怪”和贩猪羊的客人,与七个妖精杀成一团,不料八戒、玉华王、唐僧先后被抓,悟空赶到东极妙岩宫,请太乙救苦天尊降伏了妖精。
观灯遇犀牛 唐僧师徒走进慈云寺,吃了斋饭,方丈挽留他们进城看元宵灯会。正月十五晚上,师徒四人与众僧来到城里,悟空发现金灯桥三盏金灯是被住在青龙山玄英洞的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三个妖精吹灭的,酥合香油是被他们吸干的,唐僧也是被他们卷走的。于是悟空、八戒和沙和尚与他们拼杀起来,八戒被拖进山洞。太白金星指点悟空请四木禽星来助战,三个妖王现了原形:三只犀牛精。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天竺国 降玉兔 唐僧师徒离开金平府,来到百脚山下的布金寺求宿,知道去年一阵狂风把一个女子刮到后院。这个女子是天竺国的真公主。在京城,天竺国的公主抛绣球招驸马,唐僧被那绣球打中,只好成亲。在后宫,悟空打了妖精变成的假公主,一直追到她住的兔子洞,太阴星君带着嫦娥及时赶到,妖精现出原形: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国王亲自去布金寺迎接公主,还把百脚山改为宝华山,整修了布金寺。
如来赐真经 唐僧师徒四人一起缓步登上灵山,有条河拦住了去路,大家没有采纳悟空的“凌云渡”的建议,而是一起乘坐无底小船来到雷音寺门外。如来传旨召唐僧进殿。阿傩、伽叶没有索到师徒的礼物,传给唐僧的是无字经,后燃灯古佛命白雄尊者把马驮的经包抓破,师徒发现了真相,于是重回雷音寺。阿傩、伽叶给唐僧他们传了有字的真经,共五千零四十八卷。
续表
主要情节 内容梗概
归途落水 师徒到达通天河西岸,当年途中送他们过河的那只白鼋在高喊,他们连人带马上了鼋背。白鼋踏水面如履平地,直向东岸游去。快到岸边时,老鼋问唐僧是否帮他问过如来佛祖他什么时候可修炼成人身。唐僧已忘了问如来佛祖,只好不回答,老鼋一生气沉入水中,师徒连人带马落到水中,衣服和经书全部都被水浸湿了。
台下受封 唐僧归来后,随唐太宗来到雁塔寺登台讲经。刚讲授真经,八大金刚现身要他们一起回西天去。如来传旨,要唐僧等人在台下受封: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沙和尚被封为金身罗汉,白龙马被封为八部天龙马。悟空一成佛,他头上的那个金箍儿就自然脱落了。
四、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 经典情节 性格特征
孙悟空 顽皮机智 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地府修改阎王爷的“生死簿”、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 ①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前是个桀骜不驯、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叛逆者;但取经路上他又成为专为人间解除磨难的英雄,表现出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
②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敢机智、神通广大,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
③他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易急躁冲动,喜欢搞点恶作剧。
续表
主要人物 经典情节 性格特征
猪八戒 憨厚好吃 高老庄娶亲时,他扫地通沟,搬砖运瓦,非常勤谨;大战流沙河时,他“虚幌一钯,佯输诈败”;智激美猴王、四探无底洞、大战盘丝洞。 ①天蓬元帅出身,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一方面他本性憨厚、纯朴,在敌人面前,从不示弱,即使被俘,也不屈服,不失英雄本色;另一方面他贪吃好睡,看到美酒佳肴、馒头贡品,常是流涎三尺。
②他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过多地计较个人的得失,有小生产者、小市民意识。
续表
主要人物 经典情节 性格特征
唐僧 严格执着 四圣试禅心、恨逐美猴王、女儿国招亲、宝象国变虎、险渡通天河。 ①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头人,法名玄奘。
②作为僧侣,他乐善好施,为民除害;作为求学者,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作为师父,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从不懈怠,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是徒弟的榜样。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
③坚韧不拔、执着追求是唐僧的主要性格特点,他善良、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但他又是一个相当软弱的人,他胆小怕事,有点迂腐,碰到妖魔鬼怪总是一筹莫展。
续表
主要人物 经典情节 性格特征
沙和尚 忠心耿耿 失手打破玻璃盏、被贬流沙河、大战流沙河、大战黄袍怪、大战青龙山。 ①他肩挑重担,没有半句怨言。
②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
③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拼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
④他是一个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忠诚卫士。
五、艺术特色
1.塑造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既有魔气,又有人气、仙气,这些是融为一体的。比如孙悟空这个形象,他一出生就具有仙气。他是花果山的一个仙石,里头含了仙胎,迎风化为石猴,一出生就会走路爬行,两眼露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上天,从这些描写就能看出仙气。但同时他又具有魔气,才敢做出大闹天宫此等无法无天的事。
2.巧妙结合故事情节,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深刻显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刻画人物性格,使其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斗争越复杂,人物内心展现得就越充分。作者用瑰丽的、幻想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一个又一个的神仙洞府,带到深山恶水中,展开一次又一次的殊死搏斗,在这种斗争中描写双方,塑造人物形象。孙悟空的形象就是在不断地和妖魔鬼怪的斗争中逐渐成熟、充实、完善的。
3.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西游记》书中幽默、讽刺的手法处处可见,所以胡适当年说它“游戏笔墨”。我们看孙悟空,既是个英雄,又很幽默,他不显得古板,而是跟谁都开玩笑。到天宫见到玉帝,求人办事,也是唱个喏便走;而且如果他的要求没被满足,就折腾,玉帝也怕他。
4.用生动贴切的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如孙悟空脾气比较急,有时又急功近利,喜欢听人说些奉承话。所以猪八戒几次都用话挤对他。孙悟空被撵走,但猪八戒用言语一激将,又回来了,最后把师父从黄袍怪那救了出来。
5.小说虽然是长篇巨作,但却是由许许多多的短篇小故事连缀而成。郑振铎曾说,这个组织像是个蚯蚓似的,每节都能独立,砍去其一节一环,仍可以生存。所谓八十一难,细细琢磨,完整的故事也就四十几个。作者就是通过这样四十几个既联系又独立的小故事组成了五光十色的西行历险图,构建出它艺术大厦的长廊,让人目不暇接。
真题演练
【选自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题】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3分)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石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2)齐天大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者骂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
(3)孙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活泼好动、机灵可爱。(2)蔑视权威,具有反抗精神。(3)忠诚不二、有情有义。
【选自2020年湖南省湘西中考题】
阅读名著选段,请回答问题。(4分)
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弱。八戒又使个佯输计,拖了钯走。那A随后又赶来,拥波捉浪,赶至崖边。八戒骂道:“我把你这个泼怪!你上来!这高处,脚踏实地好打!”那A骂道:“你这厮哄我上去,又教那帮手来哩。你下来,还在水里相斗。”原来那A乖了,再不肯上岸,只在河沿与八戒闹吵。
却说行者见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性爆,恨不得一把捉来。……这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帘大将临凡;因为在天有罪,堕落此河,忘形作怪。他曾被菩萨劝化,愿归师父往西天去的。
1.文段中的A是_______(填名字),此文段选自名著中___________
(填情节)。(2分)
2.请你结合这部作品谈谈A的性格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沙僧(沙悟净) 大战流沙河
2.示例:①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沙僧一直都踏踏实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最直接的责任是照顾唐僧的起居生活,将琐碎的事情都处理得有条不紊;②忠心忠诚:从不背叛师父,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③精明世故:与八戒、悟空在流沙河大战时,还有悟空要与红孩儿认亲时所说的话可以体现其精明世故的特点。
(一)石猴出世(10分)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模拟训练
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你看他一个个:
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
塔;赶蜻蜓,扑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帓;捉
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
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但见那: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冷气分青嶂,馀流润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好猴!也是他:
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有缘居此地,天遣入仙宫。
(节选自《西游记》)
1.阅读选文第1段,指出石猴出世的过程,并说说这样起笔有何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作品情节,概述石猴寻找水源头的结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仙石—仙胞—石卵—石猴。好处:石猴出世就已神异出众,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除魔埋下了伏笔。
石猴勇敢穿过瀑布,发现了水帘洞,带领群猴到水帘洞居住,并要求群猴遵守诺言拜他为王,便称美猴王。
3.结合选段具体内容,分析石猴的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石头中崩裂而出,写出了石猴神异的特点;②从石猴的饮食、交友可以看出他的顽皮可爱、自由自在;③从他寻找水源,发现水帘洞可以看出他的敢作敢为。
(二)圣僧恨逐美猴王(10分)
(唐僧)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_______,_______。一头拭迸坡前草,_______。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
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节选自《西游记》)
①
②
③
1.《西游记》中,常用诗的形式陈述事件的发展。选文中的诗句记
叙了孙悟空拜别师傅、嘱托师弟、腾云离去的过程。试将下列三
句诗依次填在横线处,要求对仗工整,内容通顺。(填序号)
(3分)
A.含悲留意嘱沙僧 B.两脚蹬翻地上藤 C.噙泪叩头辞长老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2.选文中,唐僧为何不要孙悟空做徒弟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A
B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以为孙悟空打死好人,所以将他逐走。
3.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丰富的性格特点。选文中,孙悟空受冤枉被逐
出师门,但依然忠诚于师傅。一“变”一“拜”,依依不舍,洒泪惜
别,从中我们看到了孙悟空重情重义的一面。孙悟空还具有怎样的性
格特点呢?结合《西游记》的其他情节,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大闹天宫时,面对神通广大的天兵天将,面对权力至尊的玉皇大帝,面对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孙悟空毫不退缩,勇往直前,一直打到凌霄宝殿。从中可以看到孙悟空不畏强权、勇于反抗的性格特点。
比较阅读训练
(A)那妖魔与孙大圣战经二十合,不分胜败。猪八戒在旁边,看得明白:妖精虽不败阵,却只是遮拦隔架,全无攻杀之能;行者纵不赢他,棒法精强,来往只在那妖精头上,不离了左右。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时间丢个破绽,哄那妖魔钻进来,一铁棒打倒,就没了我的功劳。……”你看他抖擞精神,举着九齿钯,在空里,望妖精劈头就筑。那怪见了心惊,急拖枪败下阵来。行者喝教八戒:“赶上!赶上!”
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
(B)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 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 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骂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鲊着油烹!’” 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命。”
(节选自《西游记》)
1.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个不同章节描绘的故事情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悟空大战红孩儿。(B)猪八戒义激美猴王。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猪八戒和孙悟空各有什么性格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猪八戒:①贪功,如当孙悟空与红孩儿激战时他唯恐得不到战功,加入战局;但当红孩儿吐出三昧真火时他就怕了,慌忙逃跑;②粗中有细,憨厚又有心计,如义激美猴王。
孙悟空:心系取经、心系师父,知恩图报,好胜、好强、自大。如他“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后又中了猪八戒的激将法。
3.有人不喜欢猪八戒,认为他缺点多多;有人说他可笑而不可憎;也有人说……你的看法又是如何?简述一下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认为,猪八戒的性格既有应当否定的一面,又有值得肯定,甚至是值得赞扬的一面。①应该否定:他贪小利,耍手腕,贪生怕死,懒惰好睡,拈轻怕重,爱发牢骚,怯懦自私,有时还闹出分行李要散伙的事;②值得赞扬:他不忘大义,心底老实,与妖精打斗时勇往直前,一直跟着队伍,历经千辛万苦,完成取经任务。所以,他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