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1-06 11:28:0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描述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C.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2.(2020七上·浙江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铁丝生锈 C.海水蒸发 D.轮胎爆炸
3.(2020九上·杭州开学考)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 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 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4.(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手工刺绣 B.西瓜切块 C.露天烧烤 D.冰冻凉粉
5.(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蜡烛融化 B.水的电解、蔗糖溶解
C.牛奶变酸、木炭燃烧 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6.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看油是否透明 B.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C.闻油是否有异味 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7.下列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
8.(2020·余杭模拟)某同学点燃蜡烛并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蜡烛发生化学变化证据的现象是(  )
A.出现蜡油 B.蜡烛变软
C.杯壁出现水珠 D.蜡烛体积减小
9.(2019七上·新昌期末)下列是新昌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坑石雕
B.梅渚剪纸
C.澄潭香干
D.后岱山布袋木偶
10.(2019七上·萧山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都是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C.蜡烛燃烧现象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1.(2019七上·越城期末)品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平水日铸”为绍兴的名茶。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叶的包装袋内放入1--2包黑色的还原铁粉作为“双吸剂”,失效后会变成棕黄色物质。这一从黑色物质到棕黄色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  )
A.化学性质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
12.(2020七上·吴兴期末)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书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B.放久的橙子发霉烂掉了
C.用电热水壶把水烧开 D.烈日下的自行车胎爆炸
13.(2019七上·慈溪月考)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上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状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二、填空题
14.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牛奶变酸④自行车胎爆裂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
15.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易生锈; ③电灯发光; ④煤气燃烧;
⑤镁能燃烧;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⑦冰雪融化。
1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雕琢玉石 ②食物变馊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钢铁生锈
17.(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在反应中不易被腐蚀,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合题意;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具有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具有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冰雪消融,只是雪的状态变化;海水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只是轮胎的形状变化,它们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变化,故A、C、D错误;
铁丝和空气中的氧气、水一起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把固体物质加工成纳米材料,只是物质的尺寸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手工刺绣的过程,丝线经过设计变成了美丽的图案,但是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西瓜切块,只是西瓜的形状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露天烧烤,生肉经过高温加热,本身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冰冻凉粉,只是凉粉的温度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酒精挥发和蜡烛融化,都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的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为化学变化;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存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牛奶变酸是因为生成了乳酸,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油体是否透明、是否有异味,是否容易凝固,这些都是物理性质,没有涉及化学变化;而油燃烧,肯定会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判断。
【解答】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因此是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纺纱织布,只是改变了纺纱的存在状态,而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火药应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瓷器烧制,通过加热,将泥土变成陶瓷,是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A、出现蜡油是蜡烛熔化成的,是物理变化,A错误;
B、蜡烛变软,蜡烛是非晶体温度升高后会变软,是物理变化证据,B错误;
C、 杯壁出现水珠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证据,C正确;
D、蜡烛体积减小,没有指出新物质的生成,不是化学变化的证据,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在进行石头雕刻的过程中,只是石头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剪纸的过程,其实就是纸的形状发生改变的过程,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制作香干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大豆磨成豆浆后利用卤水使其变性生成豆花的过程,因为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木偶的制作,也是材料的形状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能被人感知到的或者能被仪器测量到的性质,比如颜色、气味、形态、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物理性质不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比如颜色和气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的状态也同时发生变化,这是物理变化,因此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铁粉为黑色,而棕黄色物质为氧化铁,因此铁粉失效的过程,就是铁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生成三氧化二铁的过程。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这个变化为化学变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书柜中的樟脑球变小,是樟脑球发生了升华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放久的橙子发霉烂掉了,生成一种根本不能再食用且有毒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用电热水壶把水烧开,水的温度升高了,但还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烈日下的自行车胎爆炸,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新物质”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在化学中,“新物质”并不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而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14.【答案】②④;①③;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并解得。
【解答】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铁锈就是生成的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③牛奶变酸,有新物质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自行车胎爆裂,只是车胎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②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有①③。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15.【答案】③⑦;①④;⑥;②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于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碳酸钙产生,是化学变化;
②钢铁易生锈,即容易被氧化,是化学性质;
③电灯发光,将电能转化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煤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⑤镁能燃烧,即它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⑦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⑦;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④;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⑥;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②⑤。
16.【答案】②④⑥;①③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雕琢玉石,形状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食物变馊一般是指微生物分解食物时产生一些不太好闻的气体,导致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形态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钢铁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④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③⑤。
17.【答案】④;②;③;①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②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即容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即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④冰块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③,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8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下列描述不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C.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在反应中不易被腐蚀,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合题意;
B.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具有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具有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属于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0七上·浙江期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铁丝生锈 C.海水蒸发 D.轮胎爆炸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冰雪消融,只是雪的状态变化;海水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只是轮胎的形状变化,它们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变化,故A、C、D错误;
铁丝和空气中的氧气、水一起反应,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故选B。
3.(2020九上·杭州开学考)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 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 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把固体物质加工成纳米材料,只是物质的尺寸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2020九上·长兴开学考)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手工刺绣 B.西瓜切块 C.露天烧烤 D.冰冻凉粉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手工刺绣的过程,丝线经过设计变成了美丽的图案,但是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西瓜切块,只是西瓜的形状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露天烧烤,生肉经过高温加热,本身的蛋白质发生变性,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冰冻凉粉,只是凉粉的温度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2020七下·余姚期末)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蜡烛融化 B.水的电解、蔗糖溶解
C.牛奶变酸、木炭燃烧 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酒精挥发和蜡烛融化,都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的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为化学变化;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存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牛奶变酸是因为生成了乳酸,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干冰升华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钢铁生锈,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以下都是辨别“地沟油”的简易方法,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看油是否透明 B.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噼啪”声
C.闻油是否有异味 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油体是否透明、是否有异味,是否容易凝固,这些都是物理性质,没有涉及化学变化;而油燃烧,肯定会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火药应用
D.瓷器烧制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判断。
【解答】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因此是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纺纱织布,只是改变了纺纱的存在状态,而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火药应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瓷器烧制,通过加热,将泥土变成陶瓷,是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2020·余杭模拟)某同学点燃蜡烛并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如图所示,下列能作为蜡烛发生化学变化证据的现象是(  )
A.出现蜡油 B.蜡烛变软
C.杯壁出现水珠 D.蜡烛体积减小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解答】A、出现蜡油是蜡烛熔化成的,是物理变化,A错误;
B、蜡烛变软,蜡烛是非晶体温度升高后会变软,是物理变化证据,B错误;
C、 杯壁出现水珠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的证据,C正确;
D、蜡烛体积减小,没有指出新物质的生成,不是化学变化的证据,D错误。
故选C
9.(2019七上·新昌期末)下列是新昌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坑石雕
B.梅渚剪纸
C.澄潭香干
D.后岱山布袋木偶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在进行石头雕刻的过程中,只是石头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剪纸的过程,其实就是纸的形状发生改变的过程,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制作香干的过程,其实就是将大豆磨成豆浆后利用卤水使其变性生成豆花的过程,因为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木偶的制作,也是材料的形状发生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0.(2019七上·萧山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都是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的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C.蜡烛燃烧现象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性质是能被人感知到的或者能被仪器测量到的性质,比如颜色、气味、形态、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物理性质不通过物理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比如颜色和气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属于化学变化,但是蜡烛的状态也同时发生变化,这是物理变化,因此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1.(2019七上·越城期末)品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平水日铸”为绍兴的名茶。为保持茶叶的品质,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叶的包装袋内放入1--2包黑色的还原铁粉作为“双吸剂”,失效后会变成棕黄色物质。这一从黑色物质到棕黄色物质的变化过程属于(  )
A.化学性质 B.物理性质 C.化学变化 D.物理变化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铁粉为黑色,而棕黄色物质为氧化铁,因此铁粉失效的过程,就是铁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生成三氧化二铁的过程。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这个变化为化学变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2.(2020七上·吴兴期末)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书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B.放久的橙子发霉烂掉了
C.用电热水壶把水烧开 D.烈日下的自行车胎爆炸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书柜中的樟脑球变小,是樟脑球发生了升华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放久的橙子发霉烂掉了,生成一种根本不能再食用且有毒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用电热水壶把水烧开,水的温度升高了,但还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烈日下的自行车胎爆炸,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3.(2019七上·慈溪月考)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上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状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新物质”的定义分析判断。
【解答】在化学中,“新物质”并不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而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A、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4.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牛奶变酸④自行车胎爆裂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
【答案】②④;①③;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并解得。
【解答】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铁锈就是生成的新物质,为化学变化;
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③牛奶变酸,有新物质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自行车胎爆裂,只是车胎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②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有①③。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15.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易生锈; ③电灯发光; ④煤气燃烧;
⑤镁能燃烧;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⑦冰雪融化。
【答案】③⑦;①④;⑥;②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由于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①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碳酸钙产生,是化学变化;
②钢铁易生锈,即容易被氧化,是化学性质;
③电灯发光,将电能转化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煤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⑤镁能燃烧,即它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⑥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⑦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⑦;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④;
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⑥;
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②⑤。
1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雕琢玉石 ②食物变馊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钢铁生锈
【答案】②④⑥;①③⑤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①雕琢玉石,形状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食物变馊一般是指微生物分解食物时产生一些不太好闻的气体,导致食物变质,属于化学变化;
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是水的形态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钢铁生锈,有新物质三氧化二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④⑥;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①③⑤。
17.(2020七上·镇海期末)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答案】④;②;③;①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②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①汽油是易燃物品,即容易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即颜色和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④冰块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②,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③,属于化学性质的是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