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0年七升八暑假衔接训练:第8讲 透镜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七升八暑假衔接训练:第8讲 透镜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14 19:00:18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2020年七升八暑假衔接训练:第8讲 透镜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下城期末)“停课不停学”,小金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呈放大的像,小的一头呈缩小的像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设备角度: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2.(2020七下·温州期末)小明患有近视,下图中对小明视力矫正原理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0七下·温州期中)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图甲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4.(2020七下·温州期中)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下列图中哪一种像符合放大镜的原理(  )
A. B. C. D.
5.(2020·宁波模拟)小明在一个玻璃杯的后方放置一张画有两个箭头的白纸,如图甲所示;当向玻璃杯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观察到图乙所示情景,透过杯中水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且变长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图甲中看到的两个箭头是实像
B.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了,说明装水的杯子相当于放大镜
D.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6.(2020七下·桐庐月考)一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高为10cm的物体由该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高为7cm的象,则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一定是(  )
A.小于20cm B.大于20cm而小于40cm
C.等于40cm D.大于40cm
7.(2020七下·温州期中)育英学校在温州乐园秋游,小王所在班级照集体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要想得到全班同学清晰满意的画面,摄影师应(  )
A.使照相机向前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B.使照相机向后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C.使照相机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8.(2020七下·衢州期中)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  )
A. B.
C. D.
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像距增大,像增大 B.像距减小,像增大
C.像距增大,像减小 D.像距减小,像减小
10.(2020七下·杭州期中)某人看非常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其眼睛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为(  )
A.近视眼,配戴乙镜片 B.近视眼,配戴丙镜片
C.远视眼,配戴乙镜片 D.远视眼,配戴丙镜片
11.(2020七下·诸暨期中)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12.(2019七下·苍南期末)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下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下移 D.将蜡烛往前移
13.(2020·余杭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照相机上
C.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1cm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
二、填空题
14.(2020七下·柯桥期末)“刷脸支付”成为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支付方式,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人为操作少,更加简单、高效。如图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机器。该机器上的摄像 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脸应该离镜头   (选填“远”或“近”)些。
15.(2020七下·温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   的实像;
(2)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16.(2020·越城模拟)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需在   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32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17.(2020七下·长兴期中)“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
(1)如图甲所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   上,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
(2)如图乙所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
18.(2020七下·桐庐月考)七年级李刚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给他画了一幅图(如图所示)来说明情况。请回答:
(1)李刚同学的眼睛已经成为   (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
(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他所配戴的眼镜可以对光线起   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0七下·桐庐月考)如图甲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装置,图乙是人眼球结构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透镜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2)乙图中的[E]   相当于甲图中的凸透镜,乙图中的视网膜相当于甲图中的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眼球的一定结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20.(2020七下·温州期中)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课上,小晴同学想:凸透镜成实像时,焦距大小对所成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呢?于是她利用如图装置开展研究(刻度未标出),下表是她提供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 次数 焦距 f(cm) 物距 u(cm) 烛焰高度 (cm) 像距 v(cm) (?) (cm)
1 5 30 4 6 0.8
2 10 30 4 15 2
3 15 30 4 30 4
4 20 30 4 60 8
(1)刚开始实验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端,想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该如何调节光屏的高度?   。
(2)调整好后,进行实验。表格空白处的“?”应填
   。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为   。
21.(2020七下·温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烛焰清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填光学设备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蜡烛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同时调整光屏位置。
(4)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    移动,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选项)。
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
22.(2020七下·乐清期末)小徐在STEAM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导,成功制作出水凸透镜,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通过注水器调节水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此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
(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   。
(3)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如图乙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部分色光未画出)。这说明不同色光在入射三棱镜(或凸透镜)时,蓝光偏折的程度会最大。于是,小徐使用红光、黄光和蓝光来测量水凸透镜的住距(f)大小(如图丙)。以下关于三种色光通过水凸透镜时的焦距(f)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红>f黄>f蓝 B.f红C.f红=f黄=f蓝 D.f黄>f红>f蓝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根据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分析;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4)像的明亮程度由物体的明亮程度决定。
【解答】A.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实像,故A错误;
B.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像,故B错误;
C.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离镜头近的物距小,则像距大像也大;离镜头远的物距大,则像距小像也小,故C正确;
D.如果作业本本身亮度不够,即使将摄像头擦得再干净,拍出来的照片也是暗的,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时物体所成的像成像在视网的前方,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物体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上方。
【解答】图甲所示,来自远方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判断该同学得了近视眼,可利用凹透镜对其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A、B、C透镜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而D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所以应该用D对该同学进行视力矫正,D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原理:当u【解答】A、与题图比较,A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放大镜的原理,A正确;
B、与题图比较,B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不符合放大镜的原理,B错误;
C、与题图比较,C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不符合放大镜的原理,C错误;
D、与题图比较,D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不符合放大镜的原理,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凸透镜能成像,当f2、凸透镜做放大镜时,u3、当u>2f时,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解答】A、 图甲中看到的两个箭头是实像 ,错的,这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形成的像,是虚像,A错误;
B、 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当fC、 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了, 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放大镜是放大、正立的虚像,C错误;
D、 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是错误的 ,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是不同的,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如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f【解答】 高为10cm的物体由该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高为7cm的象, 那么该物体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u>2f,即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40cm,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要使两旁的同学进入取景框,那么相当于照片上的人物的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要增大物距,即照相机向后移动,减小像距,即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分析判断。
【解答】圆柱体的P边比Q边离凸透镜较远,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它所成的像P'比像Q'小,离凸透镜更近,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小,像距也就越小,由于两次凸透镜都成实像,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就会变小,像也变小。
故选D
【分析】理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的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看远处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那么眼睛出现的问题是近视眼;如果要让像向后移动成在视网膜上,那么光线就要发散,因此用凹透镜矫正,也就是丙镜片,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判断成像的大小;
(2)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u>2f,f(3)因为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像运动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4)光屏是用来呈现像的,有没有光屏,都不会影响像的存在。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物距u=50cm-15cm=40cm,像距v=80cm-50cm=30cm;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当成缩小的实像时,40cm>2f,f<30cm<2f,解得:15cm蜡烛燃烧变短,相当于蜡烛向下移动,那么像的运动方向与它相反,应该会上升,故C错误;
取走光屏,则凸透镜照常成像,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实验前,必须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
(2)当光屏不动时,物体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3)当物体不动时,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解答】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像必须向下移动;如果凸透镜不动,那么蜡烛的移动方向与像的方向相反,即向上移动;如果蜡烛不动,那么凸透镜移动方向与蜡烛移动方向相同,即向下移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近视眼时物体所成的像成像的视网的前方,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物体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上方;
2、根据图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可判断出成像的规律,可确定生活中的应用;
3、根据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确定可能的焦距;
4、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可以确定能否成实像。
【解答】A、根据近视眼的矫正可知,在凸透镜前放一副近视眼镜时,像会后移,所以可将光屏向右移可再次呈清晰的像,A正确;
B、由图可知,成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而照相机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B错误;
C、图示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25,像距v=40,由此可推出12.5cmD、由C选项可知,焦距为12.5cm故选A
14.【答案】凸透镜;缩小;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或摄像机;
(2)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解答】(1)该机器上的摄像 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2)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物距要减小,即人脸要离镜头近些。
15.【答案】(1)倒立、放大
(2)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凸透镜的完整性不会影响像的形状,但会影响通过的光线的量,从而影响像的亮度。
【解答】(1) 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 ,符合f(2) 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 ,不影响像的完整度,由于通过光的量减少,所以像会变暗一些,可填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 (2)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16.【答案】4;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当u=v=2f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利用这一规律可以从图像中得出焦距,从而确定物距u在焦距以内;
2、物体成实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所成像的大小逐渐变小。
【解答】当u=v=8cm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是f=4cm,当u<4cm时,物体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时凸透镜可作放大镜使用。
当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32cm处的过程中 物体由成放大的实像成缩小的实像,且物距越大像越小,所以像的大小将变小。
故答案为:4;变小
17.【答案】(1)视网膜;小于
(2)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正常人的眼镜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由于晶状体和眼球前后径的调节,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能看到清晰的像;
2、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而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变模糊。一般可通过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1)由分析可知,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要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要变凸,焦距要变小,所以填小于;
(2)根据近视的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和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可知,手术也是为了达到这种配戴凹透镜的效果,所以通过削去一部分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故答案为:(1)视网膜;小于 (2)凹透镜
18.【答案】(1)远视眼
(2)会聚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远视眼的晶状体偏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成像在视网膜后面;
(2)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因此李刚同学的眼睛已经成为远视眼;
(2) 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他应该佩戴凸透镜,因此所配戴的眼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19.【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晶状体;光屏(或A);实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如果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透镜中心不在同一高度,那么光屏上的像可能靠上或靠下,甚至完全成不到光屏上;
(2)眼睛就是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解答】(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透镜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乙图中的[E]晶状体相当于甲图中的凸透镜,乙图中的视网膜相当于甲图中的光屏,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眼球的一定结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答案】(1)将光屏往下移
(2)像高
(3)物距和物体高度相同时, 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也越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将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当三者不在同一高度时,蜡烛所成的像不在光屏的中心,影响对像的观察和像距、物距的测量;
2、根据研究的问题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像的大小,题中主要通过像的高度来表示像的大小;
3、根据表中焦距数据的变化和所测得的像高度的变化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解答】(1) 刚开始实验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端,想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可以将光屏往下移;
(2)根据研究的问题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像的大小,题中主要通过像的高度来表示像的大小。所以表格空白处的“?”应填像高;
(3)从表格数据可知,当焦距逐渐增大时,像的高度逐渐变大,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为:物距和物体高度相同时, 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也越大 。
故答案为:(1)将光屏往下移 (2)像高 (3) 物距和物体高度相同时, 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也越大
21.【答案】(1)测量凸透镜焦距(或找凸透镜焦点)
(2)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
(3)远离
(4)上;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这个最小最亮的点就是焦点,而从焦点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焦距,这是后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
(2)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3)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要使像变小,就必须增大物距而减小像距;
(4)因为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凸透镜的大小只影响成像的亮度,不影响成像的完整程度。
【解答】(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问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测量凸透镜焦距(或找凸透镜焦点)。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蜡烛应远离凸透镜,同时调整光屏位置。
(4)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变暗,故选C。
22.【答案】(1)缩小
(2)通过注射器往水凸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
(3)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成像的特点;
(2)首先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判断成像位置的变化,然后与原来光屏的位置进行比较,确定光线是要会聚还是发散,进而对水透镜的凸度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是注水还是抽水;
(3)根据乙图,确定三棱镜对三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大小,然后根据“偏折角度越大,与横轴的交点越近,即焦距越短”的规律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此时物距u=70cm-20cm=50cm>20cm,所以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时,即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像变大。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上,必须使光线会聚,即增大水透镜的凸度,那么:通过注射器往水凸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
(3)根据图乙可知,三棱镜对红光的偏转能力最弱,对蓝光的偏折能力最强。当它们经过同一个凸透镜后,如下图所示:
三种色光通过水透镜的焦距f大小关系为:f红>f黄>f蓝。
1 / 1浙教版科学2020年七升八暑假衔接训练:第8讲 透镜
一、单选题
1.(2020七下·下城期末)“停课不停学”,小金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呈放大的像,小的一头呈缩小的像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设备角度: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拍出来就会一样亮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根据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分析;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
(4)像的明亮程度由物体的明亮程度决定。
【解答】A.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实像,故A错误;
B.无论大的一头,还是小的一头,它们通过照相机成的都是倒立、缩小的像,故B错误;
C.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离镜头近的物距小,则像距大像也大;离镜头远的物距大,则像距小像也小,故C正确;
D.如果作业本本身亮度不够,即使将摄像头擦得再干净,拍出来的照片也是暗的,故D错误。
故选C。
2.(2020七下·温州期末)小明患有近视,下图中对小明视力矫正原理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判断。
【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020七下·温州期中)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图甲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时物体所成的像成像在视网的前方,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物体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上方。
【解答】图甲所示,来自远方物体成像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判断该同学得了近视眼,可利用凹透镜对其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A、B、C透镜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而D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所以应该用D对该同学进行视力矫正,D选项正确。
故选D
4.(2020七下·温州期中)圆柱形玻璃杯后白纸上有一水平方向的箭头(如图所示)。慢慢向玻璃杯中注入水至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看纸上的“箭头”,下列图中哪一种像符合放大镜的原理(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放大镜的原理:当u【解答】A、与题图比较,A所成的像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放大镜的原理,A正确;
B、与题图比较,B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不符合放大镜的原理,B错误;
C、与题图比较,C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不符合放大镜的原理,C错误;
D、与题图比较,D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像,不符合放大镜的原理,D错误。
故选A
5.(2020·宁波模拟)小明在一个玻璃杯的后方放置一张画有两个箭头的白纸,如图甲所示;当向玻璃杯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观察到图乙所示情景,透过杯中水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且变长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图甲中看到的两个箭头是实像
B.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了,说明装水的杯子相当于放大镜
D.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凸透镜能成像,当f2、凸透镜做放大镜时,u3、当u>2f时,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解答】A、 图甲中看到的两个箭头是实像 ,错的,这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形成的像,是虚像,A错误;
B、 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当fC、 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了, 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而放大镜是放大、正立的虚像,C错误;
D、 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是错误的 ,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是不同的,D错误。
故选B
6.(2020七下·桐庐月考)一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高为10cm的物体由该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高为7cm的象,则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一定是(  )
A.小于20cm B.大于20cm而小于40cm
C.等于40cm D.大于40cm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如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f【解答】 高为10cm的物体由该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高为7cm的象, 那么该物体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u>2f,即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40cm,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2020七下·温州期中)育英学校在温州乐园秋游,小王所在班级照集体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要想得到全班同学清晰满意的画面,摄影师应(  )
A.使照相机向前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B.使照相机向后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C.使照相机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要使两旁的同学进入取景框,那么相当于照片上的人物的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要增大物距,即照相机向后移动,减小像距,即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8.(2020七下·衢州期中)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分析判断。
【解答】圆柱体的P边比Q边离凸透镜较远,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它所成的像P'比像Q'小,离凸透镜更近,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明在凸透镜前放一燃着的蜡烛,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远离透镜,调节光屏再次找到一个清晰的像,比较两像(  )
A.像距增大,像增大 B.像距减小,像增大
C.像距增大,像减小 D.像距减小,像减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小,像距也就越小,由于两次凸透镜都成实像,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所以像距就会变小,像也变小。
故选D
【分析】理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的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2020七下·杭州期中)某人看非常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其眼睛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为(  )
A.近视眼,配戴乙镜片 B.近视眼,配戴丙镜片
C.远视眼,配戴乙镜片 D.远视眼,配戴丙镜片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甲图可知,看远处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那么眼睛出现的问题是近视眼;如果要让像向后移动成在视网膜上,那么光线就要发散,因此用凹透镜矫正,也就是丙镜片,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2020七下·诸暨期中)小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下降
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成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比较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判断成像的大小;
(2)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时,u>2f,f(3)因为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像运动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4)光屏是用来呈现像的,有没有光屏,都不会影响像的存在。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物距u=50cm-15cm=40cm,像距v=80cm-50cm=30cm;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当成缩小的实像时,40cm>2f,f<30cm<2f,解得:15cm蜡烛燃烧变短,相当于蜡烛向下移动,那么像的运动方向与它相反,应该会上升,故C错误;
取走光屏,则凸透镜照常成像,故D错误。
故选B。
12.(2019七下·苍南期末)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下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下移 D.将蜡烛往前移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实验前,必须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保证像成在光屏中央。
(2)当光屏不动时,物体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3)当物体不动时,凸透镜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解答】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像必须向下移动;如果凸透镜不动,那么蜡烛的移动方向与像的方向相反,即向上移动;如果蜡烛不动,那么凸透镜移动方向与蜡烛移动方向相同,即向下移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3.(2020·余杭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具座上的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右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应用在照相机上
C.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21cm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近视眼时物体所成的像成像的视网的前方,可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物体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上方;
2、根据图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可判断出成像的规律,可确定生活中的应用;
3、根据此时的成像规律可以确定可能的焦距;
4、根据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可以确定能否成实像。
【解答】A、根据近视眼的矫正可知,在凸透镜前放一副近视眼镜时,像会后移,所以可将光屏向右移可再次呈清晰的像,A正确;
B、由图可知,成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而照相机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B错误;
C、图示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25,像距v=40,由此可推出12.5cmD、由C选项可知,焦距为12.5cm故选A
二、填空题
14.(2020七下·柯桥期末)“刷脸支付”成为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支付方式,无需借助手机等工具,人为操作少,更加简单、高效。如图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机器。该机器上的摄像 机镜头相当于一个   ,所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脸应该离镜头   (选填“远”或“近”)些。
【答案】凸透镜;缩小;近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或摄像机;
(2)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
【解答】(1)该机器上的摄像 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2)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物距要减小,即人脸要离镜头近些。
15.(2020七下·温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   的实像;
(2)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答案】(1)倒立、放大
(2)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凸透镜的完整性不会影响像的形状,但会影响通过的光线的量,从而影响像的亮度。
【解答】(1) 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 ,符合f(2) 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 ,不影响像的完整度,由于通过光的量减少,所以像会变暗一些,可填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故答案为:(1)倒立、放大 (2)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16.(2020·越城模拟)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需在   c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32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4;变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当u=v=2f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利用这一规律可以从图像中得出焦距,从而确定物距u在焦距以内;
2、物体成实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所成像的大小逐渐变小。
【解答】当u=v=8cm时,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此凸透镜的焦距是f=4cm,当u<4cm时,物体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此时凸透镜可作放大镜使用。
当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32cm处的过程中 物体由成放大的实像成缩小的实像,且物距越大像越小,所以像的大小将变小。
故答案为:4;变小
17.(2020七下·长兴期中)“小眼镜”成为全社会的“大关切”,有人大代表建议要高度重视近视低龄化问题。
(1)如图甲所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   上,看清近处物体时的焦距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看清远处物体时的焦距。
(2)如图乙所示,现流行的全飞秒近视手术,在眼角膜上削去一部分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形成一个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但也有一定的后遗症。
【答案】(1)视网膜;小于
(2)凹透镜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正常人的眼镜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由于晶状体和眼球前后径的调节,物体都能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能看到清晰的像;
2、近视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而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变模糊。一般可通过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1)由分析可知,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能实现自动变焦,使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要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要变凸,焦距要变小,所以填小于;
(2)根据近视的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和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可知,手术也是为了达到这种配戴凹透镜的效果,所以通过削去一部分使角膜形成一个凹透镜的形状,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故答案为:(1)视网膜;小于 (2)凹透镜
18.(2020七下·桐庐月考)七年级李刚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给他画了一幅图(如图所示)来说明情况。请回答:
(1)李刚同学的眼睛已经成为   (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
(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他所配戴的眼镜可以对光线起   作用。
【答案】(1)远视眼
(2)会聚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远视眼的晶状体偏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弱,成像在视网膜后面;
(2)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因此李刚同学的眼睛已经成为远视眼;
(2) 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他应该佩戴凸透镜,因此所配戴的眼镜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19.(2020七下·桐庐月考)如图甲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装置,图乙是人眼球结构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透镜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
(2)乙图中的[E]   相当于甲图中的凸透镜,乙图中的视网膜相当于甲图中的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眼球的一定结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1)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晶状体;光屏(或A);实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如果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透镜中心不在同一高度,那么光屏上的像可能靠上或靠下,甚至完全成不到光屏上;
(2)眼睛就是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解答】(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和透镜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乙图中的[E]晶状体相当于甲图中的凸透镜,乙图中的视网膜相当于甲图中的光屏,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眼球的一定结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0.(2020七下·温州期中)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课上,小晴同学想:凸透镜成实像时,焦距大小对所成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呢?于是她利用如图装置开展研究(刻度未标出),下表是她提供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 次数 焦距 f(cm) 物距 u(cm) 烛焰高度 (cm) 像距 v(cm) (?) (cm)
1 5 30 4 6 0.8
2 10 30 4 15 2
3 15 30 4 30 4
4 20 30 4 60 8
(1)刚开始实验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端,想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该如何调节光屏的高度?   。
(2)调整好后,进行实验。表格空白处的“?”应填
   。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为   。
【答案】(1)将光屏往下移
(2)像高
(3)物距和物体高度相同时, 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也越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实验中,需要将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当三者不在同一高度时,蜡烛所成的像不在光屏的中心,影响对像的观察和像距、物距的测量;
2、根据研究的问题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像的大小,题中主要通过像的高度来表示像的大小;
3、根据表中焦距数据的变化和所测得的像高度的变化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解答】(1) 刚开始实验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端,想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可以将光屏往下移;
(2)根据研究的问题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像的大小,题中主要通过像的高度来表示像的大小。所以表格空白处的“?”应填像高;
(3)从表格数据可知,当焦距逐渐增大时,像的高度逐渐变大,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为:物距和物体高度相同时, 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也越大 。
故答案为:(1)将光屏往下移 (2)像高 (3) 物距和物体高度相同时, 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也越大
21.(2020七下·温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烛焰清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    (填光学设备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蜡烛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同时调整光屏位置。
(4)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    移动,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选项)。
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
【答案】(1)测量凸透镜焦距(或找凸透镜焦点)
(2)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
(3)远离
(4)上;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这个最小最亮的点就是焦点,而从焦点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焦距,这是后面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
(2)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3)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要使像变小,就必须增大物距而减小像距;
(4)因为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像的运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凸透镜的大小只影响成像的亮度,不影响成像的完整程度。
【解答】(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问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测量凸透镜焦距(或找凸透镜焦点)。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蜡烛应远离凸透镜,同时调整光屏位置。
(4)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能成完整的像,但是像变暗,故选C。
22.(2020七下·乐清期末)小徐在STEAM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导,成功制作出水凸透镜,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通过注水器调节水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此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
(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时,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可以采取什么办法?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   。
(3)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如图乙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部分色光未画出)。这说明不同色光在入射三棱镜(或凸透镜)时,蓝光偏折的程度会最大。于是,小徐使用红光、黄光和蓝光来测量水凸透镜的住距(f)大小(如图丙)。以下关于三种色光通过水凸透镜时的焦距(f)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红>f黄>f蓝 B.f红C.f红=f黄=f蓝 D.f黄>f红>f蓝
【答案】(1)缩小
(2)通过注射器往水凸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
(3)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1)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确定成像的特点;
(2)首先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判断成像位置的变化,然后与原来光屏的位置进行比较,确定光线是要会聚还是发散,进而对水透镜的凸度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是注水还是抽水;
(3)根据乙图,确定三棱镜对三种色光的偏折能力大小,然后根据“偏折角度越大,与横轴的交点越近,即焦距越短”的规律判断即可。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此时物距u=70cm-20cm=50cm>20cm,所以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如果保持光屏和水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蜡烛向水凸透镜靠近时,即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大像变大。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上,必须使光线会聚,即增大水透镜的凸度,那么:通过注射器往水凸透镜中注入适量的水。
(3)根据图乙可知,三棱镜对红光的偏转能力最弱,对蓝光的偏折能力最强。当它们经过同一个凸透镜后,如下图所示:
三种色光通过水透镜的焦距f大小关系为:f红>f黄>f蓝。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