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海南)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镇压义和团 D.南京大屠杀
2.(2020·萧县模拟)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2020·寿光模拟)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中法战争期间
4.(2020·长清模拟)关于圆明园遗址的简介,在“掠夺宝物、纵火焚烧”这一章节中,需要特别标注的罪魁祸首是( )
A.英法联军 B.沙俄军队 C.八国联军 D.侵华日军
5.(2020·惠民模拟)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6.(2020·朝阳模拟)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B.扩大资本输出
C.再次发动战争 D.割占台湾岛
7.(2020·西华模拟)马克思在评述某次列强侵华战争时指出,“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材料中“俄国的好处”主要指( )
A.攫取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B.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大量出口鸦片和棉花到中国 D.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的领土
8.(2020·黔南州)2019年11月,流失海外近160年的圆明园“马首”回归祖国。导致其流失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时间,中外记录存在差异。关于1860年10月6日晚圆明园的各方回忆如下表所示:
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 当晚正在北京城内办理事务,“遥见西北火光冲天”,不胜惊骇,遂认为园内殿座数处,已于6日晚遭火烧
学者李慈铭(居住北京城内) 当日日记中记载“夷人烧圆明园,夜光达日烛天”。
法军将领蒙托邦 晚上七点左右行军至圆明园,为防止清军埋伏,命令在圆明园前院宿营,没有深入圆明园。
英军将领格兰特 英军步兵向圆明园行军途中迷路,夜宿喇嘛庙,彻夜燃起火,并向附近土堆发射炮弹,以便于与联军取得联系。
据此可知,关于火烧圆明园事件的记载( )
A.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B.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C.中外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
D.确定历史细节仍需挖掘相关史料
10.如题图是近代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年代尺。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20·南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⑤列强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
12.(2020·北京模拟)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图片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址
C.侵略者坐在清朝
D.日军在旅顺
13.(2020八上·石碣镇期末)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下列内容最能体现恩格斯这句话的是( )
A.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14.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15.(2019八上·台山期中)有人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列强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B.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八上·巴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法国)维克多 雨果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发生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中?
(3)参加这次侵略战争的有哪些国家?
17.(2018八上·海口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材料二 马克思说:“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决心发动的“新的侵略战争”被称为什么战争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场“新的侵略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获得了什么特权 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又是什么呢
(3)这场“新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根据“19世纪60年代初”、“远征行动”、“英法”等信息判断可知这次“行动”应该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与清王朝之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故选A;
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
镇压义和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19世纪60年代初”、“远征行动”、“法兰西和英格兰”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2.【答案】B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圆明园废墟,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洗劫并烧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3.【答案】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期间,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这是圆明园的第一次浩劫,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不符合史实;
D.中法战争期间,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4.【答案】A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故特别标注的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掠夺宝物、纵火焚烧”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5.【答案】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B选项因果关系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列强近代侵略中的四次大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时间、目的、过程、结果、性质、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6.【答案】C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改条约要求,遭清政府拒绝,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影响。
7.【答案】D
【考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据“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俄国的好处”主要指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的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8.【答案】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圆明园“马首”回归祖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英法联军抢走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9.【答案】D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 A: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说法错误;
B: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题干内容体现不出来;
C: 中外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不符合史实。从题干可以看出双方的记录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之间难以相互印证;
D:从题干可以看出中国和外国在火烧圆明园的细节上有很大的描述差别,所以要想确定历史细节,还需要更多的历史史料来证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知识。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辉煌的宫殿、无数的珍宝、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10.【答案】B
【考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改订条约》等,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米的领土,②1856--1860年符合题意。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②阶段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的国家以及史实。
11.【答案】C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企图进一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军借口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约》;随后,清政府又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题干小项中②的说法是错误的,其他小项的说法正确。排除含②的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过程、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这样的排列组合题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2.【答案】B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西方列强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而选项中的A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 C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是甲午中日战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3.【答案】C
【考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获益最大的国家。因此: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4.【答案】C
【考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A.英国,不符合史实;
B.美国,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符合题意;
D.法国,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基础知识,很容易。
15.【答案】D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
D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最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6.【答案】(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结合所学知识,火烧圆明园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3)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答案为:(1)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3) 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和火烧圆明园等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即可。
17.【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火烧圆明园。
(3)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还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还签订了《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英法联军还火烧圆明园,破坏了中华文化。(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得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影响,掌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八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海南)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是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镇压义和团 D.南京大屠杀
【答案】A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根据“19世纪60年代初”、“远征行动”、“英法”等信息判断可知这次“行动”应该是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与清王朝之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故选A;
旅顺大屠杀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
镇压义和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
南京大屠杀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19世纪60年代初”、“远征行动”、“法兰西和英格兰”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2.(2020·萧县模拟)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答案】B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圆明园废墟,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洗劫并烧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不大,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3.(2020·寿光模拟)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中法战争期间
【答案】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期间,不符合史实;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这是圆明园的第一次浩劫,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不符合史实;
D.中法战争期间,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4.(2020·长清模拟)关于圆明园遗址的简介,在“掠夺宝物、纵火焚烧”这一章节中,需要特别标注的罪魁祸首是( )
A.英法联军 B.沙俄军队 C.八国联军 D.侵华日军
【答案】A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故特别标注的罪魁祸首是英法联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掠夺宝物、纵火焚烧”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5.(2020·惠民模拟)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答案】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B选项因果关系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列强近代侵略中的四次大的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时间、目的、过程、结果、性质、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6.(2020·朝阳模拟)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采取的行动是( )
A.掀起瓜分狂潮 B.扩大资本输出
C.再次发动战争 D.割占台湾岛
【答案】C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改条约要求,遭清政府拒绝,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影响。
7.(2020·西华模拟)马克思在评述某次列强侵华战争时指出,“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材料中“俄国的好处”主要指( )
A.攫取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B.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大量出口鸦片和棉花到中国 D.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的领土
【答案】D
【考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据“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俄国的好处”主要指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的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采取先武力强占再逼签条约的手段,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8.(2020·黔南州)2019年11月,流失海外近160年的圆明园“马首”回归祖国。导致其流失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A.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圆明园“马首”回归祖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英法联军抢走的,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基础知识要牢记。
9.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皇家园林付之一炬,文物损失不计其数。但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的具体时间,中外记录存在差异。关于1860年10月6日晚圆明园的各方回忆如下表所示:
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 当晚正在北京城内办理事务,“遥见西北火光冲天”,不胜惊骇,遂认为园内殿座数处,已于6日晚遭火烧
学者李慈铭(居住北京城内) 当日日记中记载“夷人烧圆明园,夜光达日烛天”。
法军将领蒙托邦 晚上七点左右行军至圆明园,为防止清军埋伏,命令在圆明园前院宿营,没有深入圆明园。
英军将领格兰特 英军步兵向圆明园行军途中迷路,夜宿喇嘛庙,彻夜燃起火,并向附近土堆发射炮弹,以便于与联军取得联系。
据此可知,关于火烧圆明园事件的记载( )
A.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B.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C.中外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
D.确定历史细节仍需挖掘相关史料
【答案】D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 A:个人主观回忆都不具有史料价值,说法错误;
B:中国人的记录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题干内容体现不出来;
C: 中外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不符合史实。从题干可以看出双方的记录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之间难以相互印证;
D:从题干可以看出中国和外国在火烧圆明园的细节上有很大的描述差别,所以要想确定历史细节,还需要更多的历史史料来证明;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知识。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辉煌的宫殿、无数的珍宝、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烬。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10.如题图是近代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年代尺。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考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改订条约》等,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米的领土,②1856--1860年符合题意。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②阶段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的国家以及史实。
11.(2020·南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⑤列强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
【答案】C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 企图进一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军借口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约》;随后,清政府又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1860年,英法联军相继攻陷大沽、天津,10月,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题干小项中②的说法是错误的,其他小项的说法正确。排除含②的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过程、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这样的排列组合题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12.(2020·北京模拟)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图片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址
C.侵略者坐在清朝
D.日军在旅顺
【答案】B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西方列强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而选项中的A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 C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是甲午中日战争。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13.(2020八上·石碣镇期末)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下列内容最能体现恩格斯这句话的是( )
A.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答案】C
【考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成为获益最大的国家。因此: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4.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答案】C
【考点】沙俄侵占中国领土
【解析】【分析】A.英国,不符合史实;
B.美国,不符合史实;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符合题意;
D.法国,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基础知识,很容易。
15.(2019八上·台山期中)有人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下列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列强侵占了中国的大片领土
B.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答案】D
【考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
D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最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八上·巴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法国)维克多 雨果请回答:
(1)这段话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发生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中?
(3)参加这次侵略战争的有哪些国家?
【答案】(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结合所学知识,火烧圆明园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3)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答案为:(1)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3) 英国、法国、美国、俄国等。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和火烧圆明园等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即可。
17.(2018八上·海口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曲解中美《望厦条约》关于12年后贸易及海面各款稍可变更的规定,援引最惠国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材料二 马克思说:“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决心发动的“新的侵略战争”被称为什么战争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场“新的侵略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获得了什么特权 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又是什么呢
(3)这场“新的侵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火烧圆明园。
(3)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1856年,《望厦条约》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还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还签订了《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英法联军还火烧圆明园,破坏了中华文化。(3)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得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点评】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和影响,掌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