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 2 想象与创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美版 七年级下册美术 2 想象与创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5-30 15: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想象与创意》
教材分析 :
本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领悟到事物间的关联性,并能够应用到作品的创作当中。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创造空间,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大胆地设计装饰自己喜欢的图案,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启发学生根据事物的造型,大胆想象,创造有联系的整体场景。
教学难点:
根据创意,通过添加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新奇的作品。 学生分析 应该说学生对此类课比较感兴趣,因为想象本就是孩子的天赋,善于那些美好事物的联想。但此时随着学生年龄增长,那种童年的天真和稚趣却越来越少了。这就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想象再次插上翱翔的翅膀。(可以结组完成创作) 设计理念 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学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学习气氛中体验到创作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本课的练习中,评价作品主要以是否有情趣有创意为主,对于绘画技术的评价不作为重点。“想像比知识更重要”人类有今日的繁荣与文明,得益于前人大胆的想象和创造。艺术是这样。绘画最难得是奇思妙想,丰富多彩,手法新颖,个性张扬。也确定了美术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的重要课。为此,我们乘“课改”之东风,借校园文化艺术、科技系列活动之契机,利用美术教学,开展创意想象绘画系列活动。
教学目标 :
①通过创意绘画加工,使平凡的事物变得与众不同,焕发光彩。(知识目标)
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创设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展示学生的想象与绘画能力。(能力目标)
③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目标)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背景音乐:轻柔舒缓的曲子,营造气氛,使人游思骋想。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把大家收集的各类图片和相关资料,分类加工整理,供大家欣赏参考,以此来诱发学生的想象创新的欲望)
(2)(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 (1+l= )或(1-1= ) (学生热烈讨论:等于“王” 、等于3、 ) 师:有什么感想 在我们脑筋急转弯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思考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想象的过程,而你想到的那个最新奇独特的答案就是你的创意了。 (演示课件:标题:让大脑跳舞——想象和创意) (二)讲授新课: 师:那么创意到底是什么 (学生思考:创意是精彩万分,出奇不意的,是创作出来的奇招 ) 师:创意是想出或者做出了别人没有想过或做过的东西。实质上,创意是传达信息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它是仙女的魔术棒,可以点石成金。人们往往喜欢注意那些新奇的、与众不同的事物,而平凡的事物,常常让人忽视他的存在。但是奇妙的想象却能给平凡的事物擦出火花,是其展现出智慧的光彩。展示图片牛角、吊灯等。
1、提问:什么是联想?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联想是由一人、一物或一概念想到别的人、事物或概念的心理过程。 例如弹簧可以联想到弹簧眼镜,弹簧鞋、弹簧的酒杯、毛毛虫、金鱼的尾巴等。例如由兔子可以联想到兔子鞋、兔子造型的帽子、兔子邮票、兔子笔筒等。
2、提问:什么是想象?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想像:人的头脑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把不相关的事物通过超时空的想象联系在一起,或把不存在、不可能、相反的东西表现出来。从而创造新的表象的过程。想象是视觉创意实践的基础之一,具有明显的跳跃性。
展示图片《水龙头流出意外的东西》、《笔的变形》、《恐怖的门》、《神奇的桌子》、《神秘的火柴盒》、《手套上的故事》
我们来做个游戏“小小化妆师”。 生:大家鼓掌欣然同意。 师:但是我们今天的化妆对象非常的特殊,不是模特,而是要给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用品重新装扮(添加绘画图案)使他们显得更新颖而又有趣;张开联想的翅膀同时比比谁的创意好,大家说好吗? 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 师:那么,现在我们就动起来。化妆对象:(一套茶具)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添加图案或粘贴的形式来完成自己的创作;创造有联系的整体场景,给人一种奇妙的效果。 讨论创作(如果时间有限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互相交流想法) 生A:我的创意是在杯子上画小猫的图案,托盘周围是鱼的图案,全景就是小猫吃鱼。 生B:我的想法是托盘绘制成花的造型,杯壁上画蝴蝶的图案,全景就是蝴蝶采蜜。 师:(对学生的想法加以肯定)想象是实现一切美好事物的前提,是我们头脑思维的源泉。
3 播放图片: 展示我们生活中各种用品以及学习用具(如:茶具、椅子、钢笔、文具盒等)。 师:大家看过之后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分析事物间的“关联性”,进行创意训练) 学生讨论:都是些很平常的用品,没什么新鲜的。 师:是的,这些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但是我们很少去留意它们的存在。那么我们今天就让这些平凡的事物重新焕发光彩,现在我们欣赏一下他们是怎样作的。欣赏相关创意图片(课本中)并提出问题: a) 这些作品有趣吗?那么你喜欢哪一作品呢?为什么?谈谈感受。 b) 这些“创意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c) 完成作品的重要环节是什么?(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 生: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善于开动脑筋创设新情景,拿出新奇的“点子”;也就是说要有好的“创意”。 (3)师生共同分析艺术形式 a) 添加绘画式(在物体的整体结构上添加创意图形。注:重点掌握) b) 添加粘贴式(用彩纸或及时贴剪贴。注:因在实物上创作,可作尝试) (4)学生创作(可结组进行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拿出自己成功的“点子”(创意)。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造型,(如:生活用品椅子、茶具;学习用具钢笔、文具盒等)运用“添画”的方法,合理的运用色彩搭配来完成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困难,诱导学生步步深入直至完美,让学生品尝探索的成功和喜悦,增加创作兴趣与信心。
小结预期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提高了。大家都有跃跃欲试的精神,创新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美术室里座无虚席,气氛相当融洽,个个都非常认真自觉,创作的十分投入。同学们有商有量,相互讨论切磋,作品也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增添了创作兴趣与信心。
扩展延伸: 4 通过展示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想象就象插上了翅膀一样。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情趣,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自己是怎样解决的。互相交流经验,说说如何用我们的作品来装饰生活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体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