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8.7整式的乘法 回顾与反思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8.7整式的乘法 回顾与反思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30 07:1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整式的乘法—《回顾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整式的基本运算公式及相关整式乘法法则,并会灵活运用。
2.灵活使用两个乘法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基本习题的讲解,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本章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分析相关例题,归纳总结相关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达到对知识点的熟练运用和对相关数学思想的深入理解。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并有意识地拓展他们总结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幂的基本运算及整式的乘法法则及公式
教学难点 整式运算问题中涉及到的常见数学思想的理解和合理运用
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交流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单元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 / 2 )3= 2、a6÷a3= 3、 ( )2=
4、将6.18× 化为小数是:
5、下列代数运算正确的是( )
A ( 3)2= 5 B ( )2=4 2 C 3 2= 5 D ( +1)2= 2+1
6、计算 2( + )( )+ 2 2等于( )
A 4 B 6 C 2 2 D 2 2
设计意图:
出示问题,要求学生规定时间之内尽快完成,提高做题效率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这里采用了“复习基本知识点,诱导数学思想”的引入方法。
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体会公式和法则的灵活使用。 自主完成课前习题,公布答案,教师补充说明
活动单元二、归纳知识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 m n= +
幂的乘方:( m )n= mn
积的乘方:( )n= n n
同底数幂的除法: m÷ n=
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
平方差公式:( + )( )= 2 2
完全平方公式:( ± ) 2= 2± + 2
科学记数法: × n ( ≤ < , 为整数)
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幂的相关运算法则,掌握了整式的三种运算形式及相应法则,并且介绍了两个可以简化运算的乘法公式,最后又引入了一种数字的记录方式—科学计数法。 [师]刚才做过的题目难度较低,那么在本章中我们还见过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这里主要涉及到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的使用,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话题。
活动单元三、分析讲解例题,体会数学思想的运用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第一个例题(展示课件例题)
例1:若 2+ 2=2, + =1,则 的值为多少?
[师]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部讨论,考虑这道题如何解决。
[生]这道题应该用到完全平方公式,利用
可以变形为, 然后就可以整体代入求出结果。
[师]这个方法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白板上这位同学思路的演示过程(展示课件内容,并作相应讲解),大家在这道题的分析过程中体会到了那种数学思想呢?
设计意图:
教师组织讨论,讲明讨论要求,讨论目的,同时进行巡视、指导,共同评价。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方法
[师]这道题充分体现了整体思想的运用,接下来再看第二道例题(展示课件例题)
计算 (1)(2 + +1)2 (2)( +3 )( 3 )
[师]大家来观察这两道计算题的形式,是否可以直接套用所学过的公式呢?
[生]不可以,这两道题都不符合公式的要求。
[师]那我们要怎么解决呢?只能按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常规方法进行计算吗?是否是个好的选择?(学生分析讨论)
[生]我们可以将括号里的两项合并作为一项,这样就可以套用完全平方公式了。
[师]这个想法非常好!大家可以发现经过这样的处理,原本的三项式就可以理解为二项式,直接套用完全平方公式即可(展示课件演示,并做讲解),那么这里用到了何种数学思想呢?
[师]其实这道题主要是利用整体思想处理方式将三项式理解为两项式,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体现了化归思想的特点。
设计意图: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应对策略,提高学生兴趣。
接下来一起来看下一题(展示课件例题)
例3:已知(3 + )2=( 2) 2+24 +16,求 、 的值是多少?
[师]这道题是一道含参数的问题,这种问题我们不再陌生了,我们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有何种方法呢?(学生分析讨论)
[生]可以把等号左边的完全平方展开,用展开后的式子与右边的式子做一个对比,各对应项的系数应该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9=b-2,a2=16,6a=24 接下来就可以得到答案。
[师]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大家可以发现她把这个问题通过展开,对比的方法,逐渐将其向方程方向去转化,进而解决问题,这很明显体现了转化思想在数学问题上的应用。
设计意图:教师操作课件,出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进行课堂巡视,指导。学生总结参数问题的解决思路,从而概括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接下来我们来看本节课的最后一道例题(展示课件例题)
例4:如果两数的和的平方的结果是 2+( 1) +25,那么a的 值是()
A -9 B 11 C 9或-11 D -9或11
[师]这道题的提问方式很有特点,大家首先要申清题意,准确理解题目要求。
[生]这道题是考察完全平方式
[师]没错,那么完全平方式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在中央。
[师]这正是这道题的解题关键,那么大家考虑以这个问题的解法(学生分析讨论)
[生]我们可以先确定首项和尾项,首项可理解为x,尾项可理解为±5 ,这样就可以知道中间的首尾二倍是±10x ,然后可以列出方程a-1=±10 ,然后算出结果。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考虑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说明考虑问题很全面,大家从他的解题过程中能感受到什么思想呢?
[生]分类讨论思想
[师]这就是这道题体现最明显的数学思想,今后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分析到所有可能的情况,这样才会使答案更完整,准确。
设计意图: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必要的时候可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容易忽略多种情况的可能性,在此教师可作适当的提醒,让学生更顺利地完成习题。
活动单元四:做一做 PPT显示:
1.已知2 2+3 6=0,求代数式3 (2 +1)-(2 +1)(2 1)的值.
2.已知 + = 5, = 6,求 2+ 2,( )2 的值.
3.已知多项式 ,2 与 2的乘积中不含 2项和 项,求出两个多项式的积.
4.已知( + )2=1,( )2=49,求 的值是多少?
5.多项式9 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可以表示为一个整式平方的形式,那么加上的这个单项式可以是什么?
[师]以上几道题是老师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解决办法(留出时间学生独立思考) 在此环节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前两道题的解题思路
[生1]第一题应该先将式子展开并化简,将已知条件中的整体值求出,并整体代入求出最后结果(学生板书过程)
[生2] 第二题应该运用两个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公式来解决,将要求的式子用已知的式子来表示,进而进行整体代入求值。
[师]总结两位同学的解题思路,体现了整体思想的运用,第三题运用了转化思想,根据已知条件将其想方程问题转化,第四题与第二题属于同一种类型,而最后一道题是一道分类讨论思想的经典题型,后三道题留作课下思考。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以学习小组交流方法,并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组织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点评,并给出总结概括
活动单元五:课堂小结
介绍相关数学思想,让学生对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涉及到一些数学思想的使用,那么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这些内容(展示课件内容)
(1)、整体思想: 在整式的相关运算中,如果把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常常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事半功倍。
(2)、化归思想:数学中化归的思想方法就是复杂的、未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简单的、已知的数学问题,从而将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
(3)、分类讨论思想:数学问题中对于多种情况的分析,经常采取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将各种情况下的结论一一列举出来,体现了数学思维的全面性。
设计意图:学生加深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重视,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单元六:布置作业
数学同步练习册:第八章回顾与反思
教学反思: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较好,但在数学思维上有所欠缺这一情况,我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上更加侧重于数学思想及方法的讲解和分析,而计算的详细过程不作为重点,而是留作课下学生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补充,这样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另外,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展示环节,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