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情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豁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品读诗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豁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教学计划】
2课时
第1课时
1、 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有这样一个人,
他,才华盖世,贡献卓著。散文与韩、柳、比肩;诗与黄庭坚相齐;词与辛弃疾并举;书法、绘画也属开山之尊,在他所涉及的领域里,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他,勤政爱民,造福苍生。历仕四朝,屡任地方官。所到之处兴修水利,赈济灾民。百姓拥戴,有口皆碑。并多次向朝庭进言,革故鼎新。显示了封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雄才大略。
他,乐观豪迈,睿智旷达。政治上的失意令许多封建官僚深陷泥淖而无力自拔,发出英雄末路之叹,而苏轼则失意不失志,一曲“大江东去”,千古绝唱唱到今,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感魅力。
他是谁?(苏轼)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事典故;被贬黄州,躬耕于村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韩柳、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眉州眉山人,作品有词集《东坡乐府》等。
生平简介:苏轼,22岁便中进士,入世做官后,因新旧党之争,先后被贬到杭州 ( http: / / www. / jiaoyu / hangzhou / " \t "_blank )、密州、徐州、潮州做地方官,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来又相继被贬到惠州、琼州、儋州。所以苏轼在自题画像中说过: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另外,苏轼可谓是一位艺术天才,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造诣极高。
2.背景简介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被贬在密州做地方官,政治失意,而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经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苏轼把酒望月,有所思,有所想,写下了这首词。
3.字音字形
宫阙(què) 绮(qǐ)户 婵(chán)娟
4.结合注释说说诗大意。
【点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 我欲乘风归去,)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5.概括内容主旨
【点拨】
上阙(上片):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虚写)下阙(下片):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实写)
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变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第2课时
三、研读诗歌,评析鉴赏
1.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点拨】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发出疑问,反映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反映了内心的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想乘风归去的奇想。
2.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点拨】心理描写: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
“高处不胜寒”内涵丰富: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3.赏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点拨】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关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产生积极乐观情绪。
4.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点拨】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承上启下:“转朱阁,低绮户” 是承上,“照无眠”是启下。“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5.赏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点拨】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
6.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名句)
【点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世界上的事,难十全十美)。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表达乐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7.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名句)
【点拨】 内容;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情感: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表现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8.写作特点
【点拨】全词 ( http: / / yw. / gushici / Index.asp )深沉婉曲 ( http: / / yw. / gushici / Index.asp ),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月”的别称
【点拨】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素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2.写月的名句列举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丝真珠月似----唐白居易《暮江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3.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
嫦娥奔月、玉兔东升、月下老人、吴刚砍桂树。
4.有关月亮的成语
日新月异、花好月圆、披星戴月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点拨】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8.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板书设计(共60张PPT)
部编版 九年级上
14 水调歌头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他,才华盖世,贡献卓著。散文与韩、柳、比肩;诗与黄庭坚相齐;词与辛弃疾并举;书法、绘画也属开山之尊,在他所涉及的领域里,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他,勤政爱民,造福苍生。历仕四朝,屡任地方官。所到之处兴修水利,赈济灾民。百姓拥戴,有口皆碑。并多次向朝庭进言,革故鼎新。显示了封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雄才大略。
他,乐观豪迈,睿智旷达。政治上的失意令许多封建官僚深陷泥淖而无力自拔,发出英雄末路之叹,而苏轼则失意不失志,一曲“大江东去”,千古绝唱唱到今,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感魅力。
苏 轼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事典故;被贬黄州,躬耕于村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韩柳、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眉州眉山人,作品有词集《东坡乐府》等。
生平简介:22岁便中进士,入世做官后,因新旧党之争,先后被贬到杭州、密州、徐州、潮州做地方官,45岁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来又相继被贬到惠州、琼州、儋州。所以苏轼在自题画像中说过: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另外,苏轼可谓是一位艺术天才,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造诣极高。
新知讲解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被贬在密州做地方官,政治失意,而此时他与弟弟苏辙已经有七 年没有见面了,这一年的 中秋之夜,苏轼把酒望月, 有所思,有所想,写下了 这首词。
背
景
简
介
诵
读
诗
歌
新知讲解
要求:
感情:轻松,愉快,激愤,哀怨,悲伤。
语速:明快,急促,有力,低沉,缓慢。
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重读:关键词语或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要重读。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què
新知讲解
zhuǎn
qǐ
mián
chán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译
读
诗
歌
上阙: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新知讲解
下阙: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上阙(上片):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虚写)
下阙(下片):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实写)
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 头,变现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品
读
鉴
赏
1、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发出疑问,反映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反映了内心的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想乘风归去的奇想。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2.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心理描写: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 烈,难以容身。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
“高处不胜寒”内涵丰富: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赏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关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产生积极乐观情绪。
上阕诗人经历的心理变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苦闷
向往
矛盾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承上启下:“转朱阁, 低绮户” 是承上,“照无眠”是启下。“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 渡到怀念子由的 手足深情,引出 下面“何事”一问。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赏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
合作探究
6.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名句)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世界上的事,难十全十美)。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表达乐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7.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名句)
内容;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情感: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表现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是鼓舞人心的名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责备、埋怨
开朗、豁达
下阕诗人经历的心理变化: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8.写作特点
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小序:交代写作时间与写作目的
上阕:月下饮酒 手足情深
下阕:对月怀人 乐观旷达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结
构
梳
理
合作探究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月”的别称
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素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
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 王维《鸟鸣涧》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丝真珠月似----唐 白居易《暮江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唐 徐凝《忆扬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李白《关山月》
2.写月的名句列举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
4.有关月亮的成语
嫦娥奔月、玉兔东升、月下老人、吴刚砍桂树。
日新月异、花好月圆、披星戴月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B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A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7.《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8.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 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