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3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5-29 16:4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四乐章)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感受交响曲的音乐特点,体会乐曲表达的情绪情感,理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与分析,了解交响曲这一体裁。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交响曲的体裁与结构;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交响曲体裁及结构。
【难点】
通过分析乐曲,感受乐曲传达的情绪、情感,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欢乐颂》,请学生猜歌名,并提出问题,这个歌曲出自哪一部有名的交响曲作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欢乐颂》选自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家贝多芬的《第九(合唱)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有席勒作词,表现出人们对于幸福欢乐的赞美与渴望。
由此导入新课。
(二)感知乐曲
完整的聆听乐曲,提问学生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聆听音乐,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欢快、激烈,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音乐感觉变化丰富,体会到人们不同的心情与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交响曲”这一题材,请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
教师总结:交响曲,来自于古希腊语,意为“共同发出的声音”。常指的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器乐作品。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表现力来营造更加丰富的音乐形象和更深刻曲折的感情世界,同时是音乐家创造性思维高度发展的体现。交响曲一般由四个乐章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者是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是回旋奏鸣曲式。
(三)深入学习
1.聆听音乐,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师完整播放音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并提问学生整个乐曲可以分成几段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根据乐曲中音乐的再现,可以将乐曲分成三部分。分别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是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
2.了解背景,分段体会音乐感觉。
(1)教师请之前搜集好资料的学生简单介绍《命运交响曲》。
教师总结: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命运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
(2)教师分段播放音频,学生感受音乐特点与情绪。
①聆听第一部分,教师提问学生,乐曲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给你什么感受
聆听之后,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开头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象征这光明的到来,表现出胜利的人民无比豪迈和喜悦的心情。
②聆听第二部分,感受音乐。
教师提问:乐曲这一部分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音乐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聆听之后,小组进行讨论。
请小组代表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乐曲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以“三连音”为主的舞曲,倾诉着人们的欢乐和热情。
③聆听展开部,体会音乐情绪。
教师播放展开部音乐,提问学生:这一部分音乐的感觉是怎样的 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在第一部分的主题上进行不断的展开,表现人们汇成了狂欢的浪潮,突然狂欢停止,再现了“命运”的音型。
④感受再现部音乐,体会音乐作用。
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学生:这段音乐与呈示部基本相同,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豪迈宽广的新主题强调了“通过战争,获得胜利”的英雄形象,树立起必胜的信心。最后再现了辉煌的第一主题,凯旋曲,宏伟的结束音乐。
(四)巩固提升
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战争胜利之后人们的喜悦与激动之情。
并请个别小组进行展示,教师与学生进行评价。
(五)小结作业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重新了解交响曲的概念与结构,了解《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中表现的对希望与光明的渴望以及战争之后人们的喜悦与激动之情的体会与感受。
呼吁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对未来充满希望,更好的面对与处理出现的问题。
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一些“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下节课进行交流与分享。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