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3.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信息,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奥运会音乐片《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
(一)相约北京
1.情景创设:展示图片,学生描述对北京的了解。
2.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
要求:各班以所分小组为单位,学生小组限时讨论,并填写自己的结果。
考察的知识点 内容 选用的地图
地理位置
地形及河流
气候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4.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提出北京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北京的学习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二)走进北京
1.城市职能:下列图片,反映了北京作为首都有哪些城市职能 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古城:景观判断:播放图片,学生抢答。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
小结: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3.现代化大都市:
提问:北京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你能从视频里发现北京城市建设在哪些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或者取得成就呢
学生回答:城市面积和功能区、面貌、交通、产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读图:读课本图6.48北京的重点功能区。
提问: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 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归纳:北京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功能区不断完善。
读图提问:读《北京的市区交通图》思考:北京市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 北京对外交通有什么优势
小结: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设计意图】以图片资料为主,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印象,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建设北京
过渡:表面上北京是现代大都市,但内心却有抹不去的古朴和怀旧。闲庭信步在逐渐逝去的胡同里,走进那热气腾腾的涮肉店,仿佛那才是真正的北京城。
1.小组讨论:在北京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传统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
2.宜居城市
案例分析:“首钢”迁出北京
材料一:2005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作出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材料二:首钢搬迁示意图。
(1)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2)北京容易发生雾霾天气,这一现象从自然原因分析是哪类天气活动造成的 人为原因主要有哪些
(3)曹妃甸位于唐沽新港和秦皇岛港之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厂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小结:北京市关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建设宜居城市的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做法及其达到的目的,培养学生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以及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四)畅谈收获,感悟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用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会引起他们极大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都不错,问题给出适当的深度,会使学生积极去思考,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难度。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孩子们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对北京有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反应也就不够积极,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深度,因势利导、由浅入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