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下地理 9.1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8下地理 9.1青藏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9 13:1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第一节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读图说明本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本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
3.联系实际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重点:1.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本区的地形和气候等自然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分析自然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位置和范围自然环境特点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课堂小结课堂练习 图片+音乐欣赏 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图片、人文图片。 配音乐《青藏高原》 问题:你去过青藏高原吗?有什么感受? 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令人神往,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了解青藏……活动一:读四大地理区域图,青藏地区简图,描述本区的位置和范围。1.青藏地区在中国的位置?2.本区和其他区域的分界线山脉?3.本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说出这些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4.本区的纬度范围。承转:青藏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成都差不多,但景观特点差异巨大,这是为什么呢?活动二:活动导学。 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1.考虑到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特征,你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 2.你最想看哪些景观?为什么? 2分钟自学,交流,展示。(活动二为活动三作准备,为本节的重难点突破作铺垫)活动三: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归纳地形、气候和河流特点。1.读P85图9.3,归纳地形特点。 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世界屋脊” 突出地势高的特点。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通过比较两幅景观图,得出结论)2.河湖众多,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学生找图、动态图展示,思考:为什么这里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学生很可能会想到地势高,还可提示学生,气候寒冷,雪山冰川多,由此引入气候的学习)3.归纳气候特征①通过读拉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认识本区气候特征。 ②比较拉萨和成都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日照时数,认识气候特点。 ③联系实际,认识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联系活动二出现内容,图片展示藏袍、高原红等合作探究:高原上有哪些无污染的洁净能源? (水能、地热能、风能,太阳能)活动四:分析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的影响。 导入:青藏地区人们餐桌的食物(图片欣赏) 思考:1.青藏地区的农业以什么业为主?2.有哪些牧区?主要有哪些牲畜?3.这些牲畜的外表有哪些特点?为什么?4.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合作探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前面简单的问题,知道学生读图、看书,直接说出答案。 探究问题,学生合作交流,然后展示,然后指导学生归纳。(探究之前,老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影响种植业分布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果再有困难,可用P90活动,细化问题,降低难度。) 活动五:七嘴八舌谈收获。如果时间有限,可用板书内容,教师带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本次赛课时,由于课堂容量太大,时间非常紧张,所以采用了后者,效果受了影响。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山脉名称A B C (2)图中省区D为 该省区的行政中心是 简称是 (3)图中铁路线的名称是 该铁路线是从 省西宁到 (省级行政区)的 (城市)。(4)图中主要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该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 地区,试分析农业分布在这种地区的原因。 1.欣赏美景、音乐2.去过西藏的学生谈感受。读图描述:1.范围2.省区简称、行政中心3.纬度范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面向全班展示1.读P85图9.3,归纳地形特征。在图中圈出柴达木盆地2.找出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思考原因3.①读P86拉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②比较拉萨和成都的气候,认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③合作探究:1.欣赏图片,阅读教材中图文材料,找出要点,圈点勾画。2.合作探究学生谈收获,小结本节学习内容。 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直观感受青藏高原的美景,思考景观形成的原因,导入新课学会读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自主学习,学会归纳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特点。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特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读图和分析资料,联系实际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地理基本素养。适度拓展延伸,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分析高寒的自然环境特点对当地农牧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