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6:物质的分离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6:物质的分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0-21 11:58:03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6:物质的分离
一、结晶法
1.(2019八上·越城期末)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改变温度,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解答】食盐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使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使食盐结晶的效果不好,只能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2020八上·吴兴期末)在某物质中,两种不同的粒子均匀混合在一起,这些粒子可以自由运动。当改变某种条件后,其中一种粒子有序排列起来。这可能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过程(  )
A.结晶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哪种过程与描述的类似,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结晶前,溶质和溶剂两种粒子混合在一起,是均一、稳定的溶液,由于它们在液体中,可以自由移动。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其中的溶质会结晶出来变成固体,而固体中的粒子就是有序排列的,故A符合题意;
B.溶解过程是两种不同粒子混合的过程,而没有粒子有序排列的过程,故B不合题意;
C.过滤过程中,并没有两种粒子均匀混合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
D.蒸发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没有有序排列的过程,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2018八上·台州期中)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有两种方法: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溶剂,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而不是氯化钠蒸发,故A错误;
B.日晒风吹使溶剂水的质量减小,那么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日晒风吹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改变,因此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故C错误;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D。
4.(2018八上·丽水月考)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A.蒸发溶剂
B.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
C.冷却热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结晶方法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蒸发结晶,一种是降温结晶。蒸发结晶一般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的方法。降温结晶一般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的方法。观察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这个溶质叫陡升型,反之叫缓升型。当陡升型溶液中混有缓升型时,若要分离出陡升型的溶质,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若要分离出缓升型的溶质,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解答】根据盐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其为缓升型曲线。因此,分离盐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BCD都有提到降温结晶,故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5.(2018八上·湖州月考)海水晒盐是利用下列哪种方法结出晶体的(  )
A.冷却热饱和溶液 B.升温使其溶解度下降
C.蒸发溶剂 D.降温使其溶解度下降
【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结晶方法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蒸发结晶,一种是降温结晶。蒸发结晶一般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的方法。降温结晶一般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的方法。观察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这个溶质叫陡升型,反之叫缓升型。当陡升型溶液中混有缓升型时,若要分离出陡升型的溶质,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若要分离出缓升型的溶质,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解答】根据盐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其为缓升型曲线。因此,分离盐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蒸发溶剂的方法;故C正确;AD都有提到降温结晶,故AD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故B错误。
故答案为:C。
6.(2019八上·椒江月考)台州接邻东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   。
(2)要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   。
【答案】(1)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2)过滤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风吹可以加快海水上方空气流速,而日晒可以提高海水的温度,二者都可以加快海水的蒸发,加快食盐晶体的析出;
(2)过滤操作用于分类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和液体。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2)要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过滤。
二、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7.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发现还缺少一种仪器,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缺少的仪器是(  )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解答】过滤所需仪器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和玻璃棒;
故选B。
8.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分析,过滤要符合: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A、 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要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所以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不能搅动液体,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各组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水和汽油 B.糖和食盐
C.沙子和硫酸铜 D.氧气和氮气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过滤是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
【解答】A、 水和汽油都是液体,不能用过滤分离,不符合题意;
B、 糖和食盐都是可溶性固体,不符合题意;
C、沙子不溶于水,硫酸铜易溶于水,可用过滤方法分离,符合题意;
D、氧气和氮气都属于气体,不能用过滤分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0·温州)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判断。
【解答】在冷水浸泡、加热煎制、取液弃渣和装袋保存四个环节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液和不溶于药液的残渣进行分离,与过滤操作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2019八上·江山期中)如图为粗盐提纯时过滤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漏斗中的液面应与滤纸边缘相平
B.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起了搅拌的作用
C.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
D.利用该装置可以把粗盐水变为纯净水
【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故A错误;
B.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起了引流的作用,故B错误;
C.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故C正确;
D.利用该装置只能把粗盐中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而此时的水中含有溶解的食盐等可溶性物质,因此不是纯净水,故D错误。
故选C。
12.(2019八上·嵊州月考)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操作可按溶解、过滤、蒸发溶剂序进行的是(  )
A.硝酸钾、氯化钠 B.铜粉、铁粉
C.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D.泥沙和氯化钠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如果使用溶解、过滤、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两种物质,那么这两种物质必须一种可溶,一种不溶,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故A不合题意;
B.铜粉和铁粉都不溶于水,故B不合题意;
C.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二者都是液体,故C不合题意;
D.泥沙不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18八上·湖州月考)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看到实验桌上有如下仪器: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铁架台,他还需要(  )
A.蒸发皿 B.铁圈 C.天平 D.酒精灯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所需仪器进行分析。
【解答】过滤所需仪器有 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铁架台 、铁圈;
故答案为:B。
14.(2018八上·湖州月考)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蒸馏)
B.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
C.食盐和碘——(加热)
D.汽油和水——(过滤)
【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蒸馏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过滤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
【解答】A、酒精和水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将其混合物溶于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氯化钠不易升华,碘在高温条件下易升华,因此,可用加热的方法将两者分离;故C正确;
D、汽油和水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态物质,不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2020八上·秀洲月考)自然界中获取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个步骤。

(1)B步骤称为   ,玻璃棒的作用是   。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 。(  )(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答案】(1)过滤;引流
(2)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2)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晶体时,此时不必再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只需用余热蒸发水分,并用玻璃棒搅拌即可。
【解答】(1)B步骤称为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故选B。
16.如图是过滤实验操作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的边缘要   漏斗边缘。
(2)过滤时,烧杯①的口应靠在   ,液面要   滤纸的边缘;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贴烧杯的内壁的原因是   。
(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答案】(1)低于
(2)玻璃棒上;低于;防止液体四处飞溅
(3)引流液体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1) 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2)过滤时, 烧杯①的口应靠在玻璃棒上,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为 防止液体四处飞溅, 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贴烧杯的内壁 ;
(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体。
故答案为:(1)低于;(2) 玻璃棒上;低于;防止液体四处飞溅 ;(3) 引流液体 。
17.(2019八上·吴兴期末)小科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有两种混合物需要分离,请你帮助他选择合适的分离装置,选用下列装置的字母并写出名称:
(1)水中混有难溶性的氢氧化铜,选用   。
(2)从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选用   。
【答案】(1)B,过滤
(2)A,蒸发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难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冷去热保护溶液。
【解答】(1)水为液体,而氢氧化铜是难溶于水的固态物质,因此选用过滤操作分离;
(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非常微弱,因此从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选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8.(2018八上·萧山期中)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来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①   ;②   ;
(2)A仪器的名称是    ,B仪器的名称是   ;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   ,其作用是    。
【答案】(1)温度计放置位置错误;冷凝管进出水位置反了
(2)蒸馏烧瓶;冷凝管
(3)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液泡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
(2)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时用到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
(3)烧瓶中的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沸。
【解答】(1)图中的两处错误为:①温度计放置位置错误;②冷凝管进出水位置反了;
故答案为: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低进高出;
(2)A仪器的名称是蒸馏烧瓶,B仪器的名称是冷凝管;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液体爆沸。
19.(2019八上·浙江期中)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晶体是粗盐(含少量氯化钾、硫酸镁等杂质),剩余的液体称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钾、硫酸镁等成分,氯化钾和硫酸镁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氯化钾 28 31.2 34.2 37.2 40.1 42.6 45.8 48.8 51.3 53.9 56.3
硫酸镁 22 27.7 33.5 39.3 44.5 49 52.2 53.8 53.6 51.1 46.2
(1)将苦卤加热到70℃以上,首先析出的晶体应是   。
(2)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Ⅰ.经过操作①把大颗粒粗盐变成较细粗盐的目的在于   。
Ⅱ.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如图所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选填字母编号)。
Ⅲ.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可能原因是   (选填字母编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操作④后得到的滤液有点浑浊
C.制得精盐还很潮湿 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1)硫酸镁
(2)加快溶解;D;A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温度相同时,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小,那么降低温度时,这种物质就先析出;
(2)I.物质的溶解速度与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II.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判断;
III.精盐的制得率偏低,说明精盐的质量偏小;凡是造成精盐质量偏小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高于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都小于氯化钾,因此首先析出的晶体应该是硫酸镁;
(2)I.经过操作①把大颗粒粗盐变成较细粗盐的目的在:加快溶解;
II.折叠滤纸时,首先将圆形滤纸对折,然后再将得到的半圆形滤纸对折,最后将得到的直角扇形滤纸撑开,一遍一层,另外一边三层即可,故ABC正确,而D不应该出现;
III.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滤渣中还会有未溶的食盐,会使食盐质量偏小,故A正确;
B.操作④后得到的滤液有点浑浊,那么蒸发后得到的食盐晶体偏大,故B错误;
C.制得精盐还很潮湿,会使得到的食盐质量偏大,故C错误;
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收集到的食盐质量偏小,故D正确。
故选AD。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06:物质的分离
一、结晶法
1.(2019八上·越城期末)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蒸发溶剂的方法 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 D.升高温度的方法
2.(2020八上·吴兴期末)在某物质中,两种不同的粒子均匀混合在一起,这些粒子可以自由运动。当改变某种条件后,其中一种粒子有序排列起来。这可能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过程(  )
A.结晶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3.(2018八上·台州期中)据文字记载,我们的祖先在神农氏时代就开始利用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氯化钠蒸发
B.日晒风吹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日晒风吹使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
4.(2018八上·丽水月考)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A.蒸发溶剂
B.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
C.冷却热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5.(2018八上·湖州月考)海水晒盐是利用下列哪种方法结出晶体的(  )
A.冷却热饱和溶液 B.升温使其溶解度下降
C.蒸发溶剂 D.降温使其溶解度下降
6.(2019八上·椒江月考)台州接邻东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   。
(2)要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   。
二、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7.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发现还缺少一种仪器,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缺少的仪器是(  )
A.小烧杯 B.玻璃棒 C.药匙 D.长颈漏斗
8.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
9.下列各组物质能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
A.水和汽油 B.糖和食盐
C.沙子和硫酸铜 D.氧气和氮气
10.(2020·温州)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智慧。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与实验室过滤操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11.(2019八上·江山期中)如图为粗盐提纯时过滤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漏斗中的液面应与滤纸边缘相平
B.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起了搅拌的作用
C.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
D.利用该装置可以把粗盐水变为纯净水
12.(2019八上·嵊州月考)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操作可按溶解、过滤、蒸发溶剂序进行的是(  )
A.硝酸钾、氯化钠 B.铜粉、铁粉
C.水和酒精的混合物 D.泥沙和氯化钠
13.(2018八上·湖州月考)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看到实验桌上有如下仪器: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铁架台,他还需要(  )
A.蒸发皿 B.铁圈 C.天平 D.酒精灯
14.(2018八上·湖州月考)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水——(蒸馏)
B.泥沙和食盐——(溶解和过滤)
C.食盐和碘——(加热)
D.汽油和水——(过滤)
15.(2020八上·秀洲月考)自然界中获取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个步骤。

(1)B步骤称为   ,玻璃棒的作用是   。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 。(  )(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16.如图是过滤实验操作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的边缘要   漏斗边缘。
(2)过滤时,烧杯①的口应靠在   ,液面要   滤纸的边缘;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贴烧杯的内壁的原因是   。
(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17.(2019八上·吴兴期末)小科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有两种混合物需要分离,请你帮助他选择合适的分离装置,选用下列装置的字母并写出名称:
(1)水中混有难溶性的氢氧化铜,选用   。
(2)从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选用   。
18.(2018八上·萧山期中)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来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①   ;②   ;
(2)A仪器的名称是    ,B仪器的名称是   ;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   ,其作用是    。
19.(2019八上·浙江期中)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晶体是粗盐(含少量氯化钾、硫酸镁等杂质),剩余的液体称为苦卤,苦卤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钾、硫酸镁等成分,氯化钾和硫酸镁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氯化钾 28 31.2 34.2 37.2 40.1 42.6 45.8 48.8 51.3 53.9 56.3
硫酸镁 22 27.7 33.5 39.3 44.5 49 52.2 53.8 53.6 51.1 46.2
(1)将苦卤加热到70℃以上,首先析出的晶体应是   。
(2)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Ⅰ.经过操作①把大颗粒粗盐变成较细粗盐的目的在于   。
Ⅱ.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如图所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选填字母编号)。
Ⅲ.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可能原因是   (选填字母编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操作④后得到的滤液有点浑浊
C.制得精盐还很潮湿 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改变温度,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结晶方法。
【解答】食盐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使用改变温度的方法使食盐结晶的效果不好,只能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哪种过程与描述的类似,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结晶前,溶质和溶剂两种粒子混合在一起,是均一、稳定的溶液,由于它们在液体中,可以自由移动。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其中的溶质会结晶出来变成固体,而固体中的粒子就是有序排列的,故A符合题意;
B.溶解过程是两种不同粒子混合的过程,而没有粒子有序排列的过程,故B不合题意;
C.过滤过程中,并没有两种粒子均匀混合的过程,故C不合题意;
D.蒸发是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没有有序排列的过程,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溶液中的溶质结晶有两种方法:①冷却热饱和溶液;②蒸发溶剂,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日晒风吹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而不是氯化钠蒸发,故A错误;
B.日晒风吹使溶剂水的质量减小,那么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日晒风吹时,溶液的温度没有改变,因此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故C错误;
D.日晒风吹使水分蒸发晶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结晶方法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蒸发结晶,一种是降温结晶。蒸发结晶一般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的方法。降温结晶一般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的方法。观察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这个溶质叫陡升型,反之叫缓升型。当陡升型溶液中混有缓升型时,若要分离出陡升型的溶质,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若要分离出缓升型的溶质,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解答】根据盐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其为缓升型曲线。因此,分离盐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BCD都有提到降温结晶,故BCD错误,A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结晶方法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蒸发结晶,一种是降温结晶。蒸发结晶一般是指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的方法。降温结晶一般是指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的方法。观察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这个溶质叫陡升型,反之叫缓升型。当陡升型溶液中混有缓升型时,若要分离出陡升型的溶质,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若要分离出缓升型的溶质,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解答】根据盐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其为缓升型曲线。因此,分离盐易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蒸发溶剂的方法;故C正确;AD都有提到降温结晶,故AD错误;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故B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1)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2)过滤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风吹可以加快海水上方空气流速,而日晒可以提高海水的温度,二者都可以加快海水的蒸发,加快食盐晶体的析出;
(2)过滤操作用于分类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和液体。
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1)利用风吹日晒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风吹日晒的主要作用蒸发溶剂、蒸发结晶。
(2)要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泥沙,操作方法是过滤。
7.【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所需仪器分析。
【解答】过滤所需仪器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和玻璃棒;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分析,过滤要符合: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解答】A、 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 ,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要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 ,不符合题意;
C、过滤时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所以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 ,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不能搅动液体,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过滤是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
【解答】A、 水和汽油都是液体,不能用过滤分离,不符合题意;
B、 糖和食盐都是可溶性固体,不符合题意;
C、沙子不溶于水,硫酸铜易溶于水,可用过滤方法分离,符合题意;
D、氧气和氮气都属于气体,不能用过滤分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过滤操作用于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分离,据此判断。
【解答】在冷水浸泡、加热煎制、取液弃渣和装袋保存四个环节中,取液弃渣是将药液和不溶于药液的残渣进行分离,与过滤操作相同,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A.漏斗中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故A错误;
B.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起了引流的作用,故B错误;
C.粗盐提纯的正确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故C正确;
D.利用该装置只能把粗盐中不溶性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而此时的水中含有溶解的食盐等可溶性物质,因此不是纯净水,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如果使用溶解、过滤、蒸发溶剂的方法分离两种物质,那么这两种物质必须一种可溶,一种不溶,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故A不合题意;
B.铜粉和铁粉都不溶于水,故B不合题意;
C.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二者都是液体,故C不合题意;
D.泥沙不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所需仪器进行分析。
【解答】过滤所需仪器有 漏斗、烧杯、滤纸、玻璃棒、铁架台 、铁圈;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蒸馏原理: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过滤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方法。
【解答】A、酒精和水沸点不同,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将其混合物溶于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氯化钠不易升华,碘在高温条件下易升华,因此,可用加热的方法将两者分离;故C正确;
D、汽油和水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态物质,不能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答案】(1)过滤;引流
(2)B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2)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晶体时,此时不必再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只需用余热蒸发水分,并用玻璃棒搅拌即可。
【解答】(1)B步骤称为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故选B。
16.【答案】(1)低于
(2)玻璃棒上;低于;防止液体四处飞溅
(3)引流液体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1) 制作过滤器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2)过滤时, 烧杯①的口应靠在玻璃棒上,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为 防止液体四处飞溅, 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贴烧杯的内壁 ;
(3)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液体。
故答案为:(1)低于;(2) 玻璃棒上;低于;防止液体四处飞溅 ;(3) 引流液体 。
17.【答案】(1)B,过滤
(2)A,蒸发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过滤操作用于分离液体和难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
(2)结晶的方法:①蒸发溶剂;②冷去热保护溶液。
【解答】(1)水为液体,而氢氧化铜是难溶于水的固态物质,因此选用过滤操作分离;
(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非常微弱,因此从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选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8.【答案】(1)温度计放置位置错误;冷凝管进出水位置反了
(2)蒸馏烧瓶;冷凝管
(3)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知识点】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液泡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管应从下口进水,上口出水,以保证水充满冷凝管,起到充分冷凝的作用;
(2)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时用到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仪器;
(3)烧瓶中的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沸。
【解答】(1)图中的两处错误为:①温度计放置位置错误;②冷凝管进出水位置反了;
故答案为: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处;冷凝管中冷凝水应低进高出;
(2)A仪器的名称是蒸馏烧瓶,B仪器的名称是冷凝管;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液体爆沸。
19.【答案】(1)硫酸镁
(2)加快溶解;D;AD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温度相同时,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小,那么降低温度时,这种物质就先析出;
(2)I.物质的溶解速度与颗粒大小有关,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II.根据滤纸的折叠方法分析判断;
III.精盐的制得率偏低,说明精盐的质量偏小;凡是造成精盐质量偏小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当温度高于7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都小于氯化钾,因此首先析出的晶体应该是硫酸镁;
(2)I.经过操作①把大颗粒粗盐变成较细粗盐的目的在:加快溶解;
II.折叠滤纸时,首先将圆形滤纸对折,然后再将得到的半圆形滤纸对折,最后将得到的直角扇形滤纸撑开,一遍一层,另外一边三层即可,故ABC正确,而D不应该出现;
III.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滤渣中还会有未溶的食盐,会使食盐质量偏小,故A正确;
B.操作④后得到的滤液有点浑浊,那么蒸发后得到的食盐晶体偏大,故B错误;
C.制得精盐还很潮湿,会使得到的食盐质量偏大,故C错误;
D.蒸发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会使收集到的食盐质量偏小,故D正确。
故选AD。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