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7下生物 2.1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7下生物 2.1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9 13:5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血液
(一)课标分析
本课需要让学生掌握血液是循环系统的重要部分,它的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本节教材涉及到的生物学概念: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只有理解和掌握血液的各个成分的功能,才能总结出血液的功能,进而理解血液循环的功能。因此,掌握教材概念是实现课标概念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的第一节第一课时,主要解决血液作为“载体”的学习和认知,内容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由于学生刚学完消化系统知识后,已知道消化后的各类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可以说承接了前一章学习的内容,但是学生对血液的认识几乎为零,这一节又是本章内容的开门课,对于学生能否学好循环系统相关知识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
(三)学生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血液是既熟悉又充满神秘感的,每个学生都见过血,也都知道血液是红色液态物质,而且对人体十分重要,但“血液的组成成分有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如此重要?”等问题对他们来说又是陌生的,并充满了进一步了解、认识的渴望。为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需要学生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快速找到血细胞,另外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读图和阅读课本找到关键知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也需要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下进行观察、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已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进行观察,也具备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识别不同血细胞。
3.举例说明贫血和发炎等病症的原因。
能力目标:
1.使用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血液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1、通过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提出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分析,找到问题答案,最后以小组汇报方式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有关知识。
2、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真实感受血细胞,识别各种血细胞,感知它们的形态、大小区别。
(六)教学用具
生物实验室准备:显微镜、永久血涂片标本
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流程图:
(二)新课导入部分
【谜语导入】
红流流不休,身体处处有,
运氧不断来,不运命就休。
----打一身体内组织
【提问】从谜语中,你能得到关于血液的什么信息?
我们的血液里到底有什么?为什么能运输氧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血液》。
(三)师生互动部分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及建议
【分层实验】请根据图示描述血液的组成:【提问】你知道血液为什么会流动吗?【提问】出示血浆成分示意图, 血浆中90%都是水,除了水分,血浆中还有那么多种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这与血浆的功能有什么关系?补充:血浆还能运输血细胞。 【观看实验,讨论回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回答】血液中大部分成分是水。【思考回答】血浆能流动,运输这些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运用直观展示的方式,通过问答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整理出血液的组成。
【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找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比较各种血细胞的数量。【过度】除了同学们观察到的以外,这些血细胞还有哪些特点呢 【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实验完毕,汇报实验结果: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少,但个体最大。 该实验要求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教师巡视时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强调。
【布置任务】根据课本25页最后一段至26页第三段相关内容,完成下表:血细胞形 态是否有核数量比较大小比较功能 【提问】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很难找到白细胞和血小板?【播放短片】三种血细胞功能请学生思考,这些血细胞是怎样实现功能的呢?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血细胞形态是否有核数量比较大小比较功能红细胞两面凹圆饼状成熟后无最多小运输氧白细胞球状可变形有最少最大防御和保护血小板不规则 无 少最小止血和凝血 【回答】白细胞数量少,血小板体积小。【观看、思考】【回答】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白细胞:能穿出血管壁,吞噬细菌。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使血液凝固,并堵住伤口起到止血作用。 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回答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解读血常规化验单】1.我们的血细胞都有一定的数量,过多过少都会营养我们的健康,请你根据课本给我们提供的正常值,比较一下这位病人有什么异常,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提问】这种病被称为贫血,根据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的特点,病人可以多吃什么营养物质来补血?2.再来分析这位病人【提问】1.如果白细胞过少,又会是什么情况?2.如果病人血小板过少,会出现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一】小组讨论,该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中项目异常情况。【汇报】一个小组汇报:这个病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值,由于红细胞是运输氧的功能,所以病人会出现缺氧症状,如头晕、迷糊。【回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如黄豆,牛奶,木耳,大枣。【合作探究二】小组汇报:该病人白细胞高出正常值,说明体内有炎症。【讨论回答】1.防御功能减弱,免疫力低下。2.血液不易止血,伤口不易愈合。 利用已学知识探究血常规化验单的解读方法,是对血液知识的应用。除了书上的例子外,可以多准备几种情况,有助于对各种血细胞功能的理解
【总结】血液的各种成分的功能你都知晓了,你能总结出血液的功能吗? 【归纳】在教师引导下,说出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还参与体液调节和体温调节等功能。 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反馈】在学习了这么多血液知识后,我们要去血液科进行实习了,今天来了三位患者,请你们为他们诊治并答疑。1.患者甲症状:咳嗽,化验单中白细胞数量偏高。疑问:白细胞功能是什么?2.患者乙:症状: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化验单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疑问:不吃药的话,怎么食补?3.患者丙:经常感冒,化验单上白细胞数量低。疑问:血细胞有几种?是不是越多越好? 【义诊时间】由三个同学分别选择一名患者进行诊断,并回答患者的提问。1.医生A:选择甲患者诊断:呼吸道有炎症。答疑: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和保护。2.医生B:选择乙患者诊断:贫血,答疑:多吃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3.医生C:选择丙患者诊断:免疫力低下。答疑: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都有一定的范围,不是越多越好。 采用义诊的方式提高学生答题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很好的达到知识反馈的目的。
【补充白血病相关内容】1.播放有关白血病的采访视频。2.出示引起白血病的因素。3提醒同学们要关注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时了解血液健康。 【观看视频、专家讲座】了解白血病的病因, 可根据时间调整补充内容的信息量。并借此进行健康教育。
(四)课堂总结部分
提问:说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整理:
1.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血液各成分的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和运输营养物质
红细胞:运输氧
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五)课后作业部分
课本当堂练,及练习册典型题。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优点:本节课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大量使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将微观的血液知识转化为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深刻理解知识。在课堂设计上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贫血、免疫力低下、血栓、白血病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反馈环节通过血液科实习医生为患者诊断并回答患者问题的方式新颖,调动学生效果较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利用知识服务大众。
不足:学生活动开展的不够充分,部分学生积极踊跃,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不够突出,还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