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登高
一、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
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
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
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
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
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
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
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
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诗歌内容特点,主要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是指形式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的刚键,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晢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这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确良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关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丽清爽的秋景图
沉郁悲凉,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羁旅之愁,孤独之感
忧国伤时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指一生。
4、潦倒: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 酒。
6、 哀:凄清的声响。
【注解】(2)
7、 落木:落叶
8、萧萧:拟声词,草木摇落声,这里指风吹落叶声音。
9、艰难:指时危。
10、苦:甚、极
11、苦恨:深恨
【韵译】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诗文解释】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鉴赏】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
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
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1、在第一句诗中,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是哪些?
答:有风、天、猿、沙白、渚清和鸟。
2、我们说,写景不是为了写景,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抒情,那么在这句诗中,作者想要表现什么?
提问(1)
答:其中,风急我们可以理解为时间流逝地快,如一阵风一般,因为此时杜甫离他去世只有3年的时间了,作者感慨生命短暂也合情合理。天高我们可以这样想,天是广阔的,是我们不可能用手摸到的,作者言下之意就是人是多么地渺小,小得微不足道,作者感叹自己的对于国事家愁无能为力,悲伤之情已入人心。至于“鸟飞回”,我们可以想像成在这样一片水中的陆地上,只有一只鸟儿在无助地、孤单地飞翔,朋友都离它而走,作者不由地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自己此时身居他乡,身边没有家人,就正如同这只小鸟,无依无靠,所以虽说这句诗是写景, 也为下文作者情感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注: “哀”与“回”二字深刻地体现出了作者悲伤的情感
1、从观察角度来看,有何不同?
答:前一句是作者通过俯视所看到的,后一句是作者通过仰视所看到的。
提问(2)
3、与前一句诗一样,作者在这里写落叶,写长江,也是有目的的,那么你认为作者在这里写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答:树叶纷纷飘下,它们的生命已近结束,作者又一次想到了自己,自己年老了,生命也差不多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移情;后半句写的是长江汹涌壮观、气势宏大的场面,长江悠悠不尽,作者又想到了历史长河的深远悠久,而自己却在这长久的历史显得多么渺小,作者的惆怅、郁闷又一次在字里行间得以体现。
1、诗中的“作客”具体指的是什么?“百年”呢?作者“登台”是为了什么?
答:作客写出了作者漂泊不定的生涯,百年指的是暮年,登台是为了祈福或其它事情。
提问(3)
对这句诗,你怎样理解?
作者看着眼前的景色,自然而然联想到他沦落他乡、有家不能归,年老多病、又孤独一人的情况。情和景互相呼应,更体现出一种缠绵悱恻的忧伤之情。
1、苦是什么意思?
答:苦是指极度的意思。
2、苦与哪个字相对?恨与停相对?
答:苦与新相对,恨与停相对。
提问(4)
诗人杜甫十分喜欢喝酒,为什么他把酒也戒了呢?
在古代,酒一直是用来借酒消愁的,而诗人杜甫之所以戒掉酒,不仅仅是因为他已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作者连自己的酒也戒了,可以看出他的痛苦、苦闷、郁闷、悲怆的情绪是多么地深刻!这苦闷不仅来自于个人,也来自于家庭,国家。
全诗都主要突出了一个悲字,那根据你的理解,悲在文中共有几层含义呢?
综合性提问
诗文赏析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
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全诗八句都对仗,句句押韵。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小结】
萧瑟的秋风中,水清沙白,回旋的飞鸟徘徊在江中渚洲上。诗人登高远望,想到了自己一生漂泊,备尝潦倒艰辛之苦,经历了国难与家愁,到如今已两鬓成霜,百病缠身,因此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此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其中首句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的佳句。
出处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之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