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学科 生物 备课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
教学目标 1.分析血液循环的路线,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描述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3.概述血液循环。
教学重点 描述血液循环的路线;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和作用。
教学难点 描述血液循环的路线;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和作用。
项目及要求 通过识图、资料分析,理解体循环、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的概念,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项目设置意图 本节课与生活紧密联系,与前两节内容密切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准备】1. 复习记忆心脏的四个心腔及相连的血管;2. 初步了解体循环、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的概念。导入人在生病治疗时常需要打针,注射的部位多在臀部。那么,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呢?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路线是怎样的呢?【指导调控】1.教师强调基础概念体循环:血液在心脏与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肺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肺之间的循环。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2.体循环的路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3.教师引导总结共同规律:心室→动脉→器官→静脉→心房4.意义:(1)体循环由左心室到右心房,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作用:提供氧气、养料给组织细胞利用。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的的部位是:毛细血管网(2)肺循环由右心室到左心房,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发生转变的部位是肺推测肺循环作用:在肺部补充氧气。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的的部位是:肺泡毛细血管网5.区别动脉血、动脉,静脉血、静脉动脉中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不一定是静脉血。特例: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归纳总结】1.血液循环的路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细血管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 肺动脉— 左心房2.【拓展提升】 血液循环系统不仅把养料和氧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细胞,而且还运输细胞新陈代谢陈胜的废物,因此对保证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一旦发生障碍,就会影响身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严重时会危机生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血液循环系统的卫生与保健。 【自主完成】1. 复习上节课《心脏》的知识,重点记忆心脏的四个心腔及相连的血管2. 阅读课本正文前3段,完成项目书项目实施一,初步了解体循环、肺循环、静脉血、动脉血的概念。【自主完成】先独立完成P38《探究竟》,根据所连血管,填写心腔名称,并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小组合作】1.小组合作结合图2-12完成项目二、2,填写血液循环路线。2.并尝试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血液循环路线。推举代表结合图片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交流展示】1.学生结合图片讲解血液循环路线,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2.预计一个学生将不全面,注意补充3.注意动脉血和动脉、静脉血和静脉的区别。【自主完成】1.根据刚才所学内容,对体循环和肺循环进行比较2.完成项目书项目二3【自主完成】注射到臀部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假设小李同学扁桃体发炎,请写出臀部注射药物到达病灶的路径?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扁桃体(器官毛细血管)【巩固练习】项目书《评价激励》
作业布置 项目书第二章章节测试题选择部分。
板书设计 物质循环的路线血液循环的过程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室↑ 细血管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 肺动脉— 左心房体循环、肺循环的比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