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20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20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9 12:5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登 高
——杜甫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诗简介
初唐、盛唐、 中唐、晚唐
古体诗:
唐代人把《诗经》至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
把到唐代才定型且严格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作的诗称做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大类。
唐诗的分类
近体诗:
初唐四杰
初唐成就最高:
山水田园派:
边塞诗派:
盛唐成就最高者:
元白诗派:
韩孟诗派:
晚唐小李杜:
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
陈子昂
王维、孟浩然
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
李白、杜甫
元稹、白居易
韩愈、孟郊、贾岛、李贺
李商隐、杜牧
唐诗的发展
杜甫生平四个时期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月夜》《悲陈陶》《北征》《羌村》和“三吏”、“三别”等。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背景介绍
安史之乱之后,地方军阀们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 “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
代表作:《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有《杜工部集》。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背景介绍
登 高
写 景
抒 情
首联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江水洲渚
颔联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颈联
尾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猿啸








飞回
触觉
视觉
听觉
首联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灵的 。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落木
萧萧下
无边
长江
滚滚来
不尽
时间的长远
空间的深广
颔联分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着写的,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颈联分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它乡,流浪它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颈联中包含了哪十八种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罗大经《鹤林玉露》
尾联分析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使诗人两鬓都斑白了。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2)苦,是什么意思?
苦,极度。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心有余而力不足)
个人之悲苦
民生之多艰
国家之衰乱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艰难,仅指国家之艰难吗?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情感蕴藏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写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自评和诗评家公认的风格. “沉郁”是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 “顿挫”是指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沉郁顿挫”风格的完美体现使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