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登高习俗知道少?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活动之一,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 高
杜 甫
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律第一。
——明 胡应麟
作者简介
名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时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作 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评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作的诗歌被人誉为“诗史”。艺术上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诗圣”。
背景介绍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千古哀情,悲秋绝唱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体感知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
孤独、沉郁
[鉴赏首联]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哪六个特写镜头?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首联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更主要是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这不是一只快乐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
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绝望。
[鉴赏颔联]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分析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注: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
“落木”、“长江”这四个意象?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古人用袁鸣代表悲伤之情
猿鸣——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
比喻孤独无依。
飞鸟——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长江——
颈联分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请找出这一联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
诗眼即诗歌的眼睛,是诗歌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或词,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悲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
国家之秋
颈联:后世评家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是诗人用“一生辛酸化出” 的。
触景生情
一悲:万里,地之远也
二悲:秋,时之惨也
三悲:作客,羁旅也
四悲:常作客,久旅也
五悲:百年,暮齿也
六悲:多病,衰集也
七悲:台,高迥处也
八悲:独登台,无亲朋也
语言精炼高度浓缩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分析
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苦恨:“苦”:极度;“恨”:遗憾。杜甫此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
新停:刚刚放下。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总结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悲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方法小结
意象分析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移情入境法: